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明清史概论课件第二讲.ppt

    • 资源ID:5989320       资源大小:2.54M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明清史概论课件第二讲.ppt

    1,明清史概论课件第二讲,2,明代内阁政治与宦官专权,3,一、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因为胡惟庸事件而废去有千多年历史的宰相制度,由皇帝亲自处理全国政策。不过,由于国事繁重,凭皇帝一人之力,根本不可以完全妥善处理,故此有大学士的出现,帮助皇帝理政务。,4,后来更发展内阁组织,为皇帝的私人秘书,独立于已有的行政架构以外。内阁制度随着后来的皇帝的重用而不断发展,然而同时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将内阁的发展概况及其影响分述如下:,5,1、明内阁的发展。春明梦余录卷二五“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朱元璋:“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四辅官。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秩不过五品。,6,到成祖时(1403-1424年),内阁之名正式确立,与皇帝议国家大事,章疏常直达御前,渐受重用。至宣宗(1426-1435年),为内阁制的第一阶段。宣宗时以三孤、尚书等官兼任大学士,地位日隆,内阁大学士掌条旨(票拟),俨然汉唐宰辅。,7,英宗(1436-1449年)时,为内阁制的第二阶段。英宗开首辅专权之始,阁权已超过六部。后来,世宗至神宗初期,为内阁的鼎盛期。威权已超六部,无宰相之名,却有相权之实,不过此时阁臣互相争夺首辅之位,间接形成党争,造成政治的不稳定。,8,最后,到神宗后期(约1570年后),内阁权力渐衰。皇帝一面仍以内阁首辅票拟,但同时一面假手宦官居间传递奏章,令宦官渐专权。自此以后,内阁权力渐被宦官所夺,就算内阁的首辅,也要和宦官合作,才可以较为顺利地处理政策。如神宗时的张居正便勾结宦官冯保。之后,皇帝多信用宦官,内阁根本未发挥到应有的作用。,9,批红,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票拟,内阁,司礼监,皇帝,司礼监,通政司,内阁职在“佐天子出令”,即以票拟之权,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这是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但内阁不能统领监督百官、指挥诸司,又是大不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10,2、明内阁的特点 明代的内阁乃前朝所未有的组织,它只不过是皇帝的秘书,并非正式的行政机构,与一般的中央政府组织有别。正因这样,故明代的内阁有以下的特点,11,首先,是变动性。明代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缺此少彼成为常事,须视皇帝好恶而定,而大学土员额亦多寡不等。至于内阁权力亦随皇帝宠信的程度而转变,若皇帝或信阁臣,或信宦官,或信奸臣,则内阁权力,便会因而增大或缩小。,12,其次,是附属性。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君主独裁时代,内阁权力常因皇帝委任与否而有轻重之别,且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独立行使,向各部及地方政下达命令时,必须透过皇帝谕旨,可见内阁实属皇帝的附属机构。,13,第三,是个别性。内阁大学士虽由皇帝任免,但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己见辅助君主。第四,是欠缺法定性。内阁能否产生作用,皇帝之影响至大。如英宗正统初年,事无大小,悉下阁臣参议决定,内阁因而便可发挥高度价值;反之则不然,如思宗因为不信任内阁,而使内阁失去作用。为人所攻讦,影响内阁官员的工作。,14,3、明代内阁制度的影响 内阁制度,对明代的政治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首先,是助长君主专制。太祖废除丞相以巩固其统治权,内阁制度随着君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内阁首辅虽俨如汉、唐之宰相,但并无节制君权的作用,事无大小都要秉乘皇帝的旨意行事,内阁只是皇帝加强专制独裁的工具而已,是明统治者用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有力措施。,15,明朝皇帝以内阁佐理政务,而一切施政皆由皇帝专权独断,大学士仅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实属皇帝的附属机构,皇帝往往借内阁以遂其私心,使明代之君主专制比历代为甚。,16,其次,是助长君主荒政。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对奏章作出票拟,再呈皇帝批红,原意在于使大学士能对政事作出提议,但若皇帝无心理政,可以不加细阅,便作批决,阁臣亦无可奈何。因此,内阁的意见遂演变成为决策,无疑助长助了君主荒政。明代皇帝多荒废朝政,与此不无关系。,17,再者,是形成宦官弄权。明代内阁因为欠缺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往往难有作为,随着明中叶以后,君主的日益腐朽,更弊端百出。明代皇帝日渐颓废,往往深居内殿,不亲政事,不与大臣相接,而往往把宦官视作心腹,委以重任。明之司礼监的地位职掌在宦官中最崇重,又常亲近皇帝,乃有干预朝政之机。,18,皇帝既不见大臣,一切奏章皆靠宦官居间传达,甚至批红之重责亦假手司礼监,使司礼监的权力凌驾内阁之上,阁臣的权力仅止于票拟。无论皇帝亲自掌权或是假手司礼监代批奏章,内阁大学士只能承旨办事,由是司礼监便能承机窃柄专权乱政。,19,明之阁臣即使有理想,有主张者,也必须先勾结宦官不可,否则一切政事都受到宦官阻梗,不能上达皇帝,如张居正为有明一代能臣,其任首辅时亦要密结司礼太监冯保,才能策动当时的政事。至于阁臣之不肖者,更争相谄媚逄迎宦官,助阉为虐,狼狈为奸,助长宦官的气焰。综观明代宦官为祸之烈,实与废相后,内阁无实权,加上君主过于宠信宦官,使宦官得以居中用事所使然。,20,第三,是演成朋党倾轧。明之内阁上受君主箝制,内受宦官操纵,阁臣之欲握权柄者,皆不免以不光明之手段得之:一方面要交结内监;另一方面则又须倾轧同列之大学士,遂演成朋党之祸。,21,即在明代内阁权任处于最高峰时,阁臣间为争夺首辅地位,往往互相倾轧,愈演愈烈,甚至不惜朋党台谏,依傍宦官,世宗时之严嵩任首辅,威权不可一世,但却为阁僚徐阶所倾到。张居正在万历元年出任首辅,也是因为内结司礼监冯保,逐高拱得来的。阁臣倾轧之剧烈皆因明代内阁没有正式的权力,没有合法的地位而引生的流弊。,22,最后,是导致政风因循。明代阁臣绝大多数是由进士而翰林,而拜命入阁,他们大都是十年窗下,久在翰林苑,舞文弄墨之士,并无实际的政治经验,一旦入阁,大都昏庸而无识见,阁臣为保官秩,大都庸庸碌碌,而很少勇于任事,敢作敢为。由于明代内阁受所处的地位和职权的限制,权力由皇帝授予,而宦官又居中窃柄,阁臣于是只能对皇帝唯唯诺诺,对宦官俯首听命而不敢有违,一辈阁臣都碌碌无能,遂使政风因循腐化。,23,再至张居正之循名责实,积极有为,却不免被目为越权专政,非议四起,死后更落得削爵抄家的下场。继之为政者,惩居正之败,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唯取媚皇帝以巩固权力,于政事则无所主张,政治遂因循积弊,日甚一日。,24,总结而言,有谓明代无善政,是始于太祖废相。在某程度上是有其道理的。如上述所言,因为没有宰相,令皇权失却制衡;加上内阁无合法性,故无实权,事事听命于皇帝,造成君主独裁。如遇上昏庸之主,又会导致宦官为祸。而且内阁首辅为求争取权力,往往依附宦官,排挤异己,更助长了宦官的气焰。由此可见,明内阁的出现与其政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影响深远。,25,其实现在的内阁和明朝的完全不同了,只是在清末,学者翻译的时候借用了这个词,明朝的内阁,成员是内阁大学士,最高大学士叫内阁首辅,职责只不过是协助皇帝处理问题,而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内阁尤其是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其内阁就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内阁总理就是事实上的国家元首,二者是有天壤之别的。,26,4、明代内阁与中央政权体制演变的互动关系 明代内阁制的创立缘起于相权与君权的斗争过程,其地位及职能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强化皇权、加强统治、提高中央政权行政效能的需要。,27,自两汉以降,相权的弱化与君权的强化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随着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改变了自汉唐以来“皇权高而虚,相权低而实”的政治格局,君权在斗争中大获全胜,封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发展到巅峰。,28,明朝历代君主对中央政权体制以及权力分配体制的变革,均是以强化皇权、防止大权旁落为根本出发点。内阁正是在此背景下,作为皇权的辅助工具而创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内阁与皇权、司礼监、部院之间的种种纷争、制衡,也皆源于皇权的不断强化而对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做出的调整。,29,(1)内阁与皇权的关系。内阁设立后,由于阁臣为天子御前顾问,凭借优势,权力容易发展;加之嫡长继承制下容易出现年幼及怠政的皇帝,因而也需要内阁拥有一定的权力便于辅佐,所以内阁权力有所增长,并对皇权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内阁权力的膨胀绝不意味着皇权的相对下降;,30,相反,由于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所以内阁不是制度化、法律化的决策机构,而是由皇帝任意操纵的软弱的御用工具。内阁只是皇帝与官僚系统间的中介,是一种决策权与行政执行权的间接结合结构。,31,阁权只有通过皇权的作用才能实现其政治功能,阁权的轻与重及其参预中枢决策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决与它同皇权的关系。所以阁权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仅不同的皇帝授予内阁的权力轻重有异,就是同一皇帝在位期间,内阁权力也往往因皇权的需要而上下浮动。正因为皇权对内阁有绝对控制权,所以在明代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内阁体制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动态的和变化的。,32,(2)内阁与司礼监的关系。明代内阁行使职权的主要形式是票拟。宣宗时期,内阁票拟权得以逐步完善,使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决策权,大大加强了内阁预政的力度,这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为了防止内阁坐大,皇帝赋予宦官之首司礼监“代帝批石朱”的大权来制衡内阁。,33,所有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以“批红”牵制“票拟”,从而达到平衡政局的目的。这样就出现了皇权、内阁、司礼监三者构成的一个权力三角,其中皇权是核心,是内阁、司礼监权力的授予者、监察者、调控者;内阁和司礼监在职能上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分别从效能和稳定的角度起到了巩固皇权的作用。严格说来,司礼监的批红只能“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石朱笔楷书批之”。,34,但皇帝不可能对所有章奏一一尽览,所以对票拟的审覆权很大程度上被司礼监所把持。而内阁若认为司礼监批红不当,也可执奏力争,甚至拒不票旨,此类事情在明朝历史上时有发生。而两者协作也罢制衡也罢,无论哪一方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都必须千方百计争取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谁取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谁就会在这个监阁体制中占据优势地位,压倒另一方。,35,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由于皇帝自身素质及外在政治环境等诸种因素的影响,皇帝不可能对司礼监和内阁寄予完全平等的信任,皇帝总是向其中一方相对倾斜。这种倾斜成为相权在司礼监和内阁间游移的原动力与根本原因。皇帝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将权力集中于自己的手中,来达到制约内阁权力的目的。皇帝懒散也罢,无能也罢,年幼也罢,总之,避免了权臣挟持天子、玩弄权术的局面。,36,(3)内阁与部院的关系。历代及明初,六部均隶属转宰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相当一部分相权流向六部,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但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从仁、宣始,阁臣越来越多地兼掌部院之职,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37,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政令的执行则非通过六部实行不可。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内阁与六部这种职权界限不清,导致了其相互职掌的彼此失调,大大影响了明政府的行政效率。,38,由上可以看到,内阁虽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其行使职权的有效性完全依赖于皇帝个人的认可程度。明孝宗就曾经有言“吾不自治,谁能治吾”准确地概括了明代皇权的极度膨胀。李渡在论明代监阁二元互制中枢行政体制一文中认为:考察明代阁权与皇权的关系,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和理解。,39,第一,阁权就其权力性质而言,完全依属于皇权。阁权只有通过皇权的批准或与皇权相结合才会具有政治功能,阁权不过是皇权的外延和扩张而已,这种权力属性决定了内阁大学士对皇帝的政治依附关系。,40,第二,内阁大学士通过“票拟”、“面吩”、“密揭”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体制运作机制中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在取得皇权的支持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41,如万历初年,明神宗“虚己委居正”,“宫府一体”,阁权遂与皇权结为一体,张居正得以充分发挥“元辅”作用,推行其改革大计,因此阁权的主要政治功能是提高和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的统治效能。这段话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内阁与皇权的内在统一性与皇权对内阁的绝对控制权。,42,综观整个明代,虽有一时由于皇帝个人的昏庸无度造成君权的相对衰落,出现“权相”、“权阉”势力,但却始终没有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皇帝牢牢掌握了行政、军事、司法、监察诸权,故“是以能为乱而不能为变也”,这正是明代专制主义皇权政治充分发展和高度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43,也正是由于明代皇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和支配地位,同时又缺少了必要的制度性的制约机制,所以导致皇权不断恶性膨胀,在明中叶以后,随着皇帝自律性的不断削弱和政治腐败的不断扩大,明王朝迅速衰落了。,44,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权力广泛。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二、宦官专权,45,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明代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46,北京智化寺,王振像,47,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批红,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票拟,内阁,司礼监,皇帝,司礼监,通政司,内阁,司礼监,内阁,司礼监,通政司,票拟 批红,48,49,阉,主管,宦官,年号,庙号,司礼监,魏忠贤,天启,熹宗,司礼监,刘瑾,正德,武宗,锦衣卫,汪直,成化,宪宗,司礼监,王振,正统,英宗,四大宦官,50,豹房勇士铜牌,51,52,宦官专权,明宦官像,53,北京法海寺壁画,帝释梵天图(帝释天),善才童子,54,北京法海寺壁画,帝释梵天图(鬼子母),普贤行者,5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56,1.明代中衰与宦官祸国,明代废相与宦官弄权,回主頁,明初,君主独裁的現象已经发展到极点,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上。,废相前,宰相,57,回主頁,废相后,明代自英宗开始,君主昏庸,不理政事。,朝政便交由宮中宦官处理,造成宦官专权。,明代宦官操纵朝政,貪脏枉法,更握兵、刑之权。,58,宦官弄权的开端,回主頁,明成祖因起兵時曾得到宦官的帮助助,所以在登位以後常派宦官出使、监军。,设立东厂,利用宦官偵查官員及百姓的私应隐,宦官从此掌握了特务机关。,59,土木堡之变,回主頁,土木堡之变路线图,英宗亲征路线,瓦剌进军路线,土木堡,宦官王振不懂军事,欲怂恿英宗亲征抵御瓦剌 入侵,結果英宗在土木堡兵敗被俘。,60,夺门之变,回主頁,土木堡之变后,景帝即位。,瓦剌释放英宗回国。,宦官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拥立立英宗复位。,61,回主頁,加设西厂,明宪宗时,宦官汪直增设西厂,爪牙遍布全国。,东西两厂任意制造罪名,杀了許多官員和百姓。,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朝中业以后,皇帝多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朝政便交由身边的宦官处理。,62,回主頁,加设内厂,明武宗時,宦官刘瑾於東西厂之外设立內厂,权势更大。,明熹宗时,魏忠贤操天下生杀大权,全国陷入恐怖時代。,明武宗,刘瑾,坐皇帝,立皇帝,朱皇帝,刘皇帝,63,明代宦官权势示意图,回主頁,回,64,明代宦官专权现象,(1)朱元璋是禁止宦官干政的。(2)朱棣夺位时依靠了宦官的帮忙,开始重用宦官,并且设立专门的学校,让宦官读书学习,帮助皇帝日常工作。因此明朝宦官与以往不同,都具有一定文化的。像郑和就是宦官。,65,(3)明朝时期,文官集团权利很大,皇帝往往身不由己。比如嘉庆要追认自己的生父为皇帝,用了三年时间和文官斗争才搞定。而万历想废皇后改太子,用了二十多年直到死都没有干成,二十多年里郁郁寡欢不再理朝政,不与文官们合作。因此,皇帝只有倚靠宦官集团来和文官集团斗争。,66,(4)宦官拥有官职,很多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明朝的朝廷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就是以司太监掌印太监为首的,外廷是由内阁首辅为首的文官集团,相互制约。在明朝,由首辅领导的内阁拥有上奏建议权,六部负责行政权,决策权由皇帝亲自掌握。由于皇帝无法过问全部事情,因此一些事情交由内廷处理,从而实际上内廷太监代替皇帝取得了决策权。必须要由内廷签署,这些建议和行政才能生效。,67,(5)此外太监还掌握东厂。实际上东厂并非电影电视里面的那样横行霸道。京城中有三大狱,分属刑部、东厂和锦衣卫北镇抚司,三家刑治机构功能虽有重叠,但大略也有分工:盗匪奸杀等民案,由刑部管辖;涉及宦官及公门中人犯罪,由东厂管辖;凡大臣谋反弑逆或忤犯皇上,则由锦衣卫缉拿。一些重要的案件则往往由三司会审。,68,(6)在明朝漫长的历史中,真正太监乱政的时候有几次,一次是武宗时的刘瑾,一次是熹宗时的魏忠贤,此外还有一个英宗时的王振。他与秦汉唐等朝的乱政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依靠的是皇帝(实际上皇帝也是依靠他们),而不是要挟皇帝,所以当得不到皇帝支持的时候,这些人就立刻被文官集团砍了脑袋。,69,(7)明朝太监的乱政,实际是由于明朝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导致皇帝扶持起来的一个势力集团,他们在为皇帝服务的同时,趁机为自己牟利。明朝太监集团和皇帝往往是一体的,相互依靠的。,70,回主頁,2.东林党人与宦官之争,东林党的形成,士人注重气节,以关心政治为己任。,神宗时,大臣顾宪成在无锡与高攀龙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批评宦官的暴政,形成东林党。,朝廷另一些官员则依附宦官,与东林党对立。,东林书院遗址(江苏无锡),71,东林党争概況,党争加深了政治的混乱,使宦官权势更大,败坏朝政。,熹宗時,宦官魏忠贤专权,大兴党狱,捕杀东林党人,拆毀东林书院。,思宗时,惩治魏忠贤及其党羽,但思宗又宠信另一批宦官,东林党与宦官之争并未停止。,东林党争在明熹宗是最为激烈。,明熹宗,72,3、明代宦官专权探因,在中国五千年以来的浩瀚长河中,有一道独特的政治“风景线”宦官专权。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同时也是专制政权所特有的毒瘤。纵观世界历史,从未像中国这样让阉人操纵过政治权力。因此宦官专权也可被视作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而在这其中又以明代宦官为害甚巨。这些寺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嚣张跋扈,不可一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局面?,73,1.封建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 宦官专权肆虐,往往是以虐人乱政始而以害己灭国终。但归根结底,这些罪恶是高度集中、专制的封建皇权种下的祸根。从制造出宦官这种畸形的人,到宦官队伍日益庞大逐渐成为后宫的一股特殊的集团势力。完全是封建帝王权势贪欲无限膨胀的结果和封建专制主义政治肌体上孕育出来的一颗毒瘤。因为皇帝的“龙种”要确保纯正血统,不至于传出淫秽丑闻,就必然要大量役使宦官这种特殊男人。,74,明代的君主集权专制程度已经达到了顶峰,君权也被神化到了极致。但在那些整日服侍在帝王身边的宦官眼里,皇帝却没什么神秘性可言。那些才智平庸的帝王,本来是俗而又俗的人,但却都愿意接受人们神化皇权的现实。而宦官们也深知皇权越是神秘莫测、至高无上,他们窃取的权力越有价值。,75,所以,我们看到明代专权的宦官极力怂恿皇帝尽量减少与臣民接触的机会以保持帝王的神秘性和绝对权威,而这一招屡屡奏效,奥妙正在与此。在一个缺少法制的社会里,皇帝的金口玉言往往是任何事物的终审裁决。宦官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绞尽脑汁窃取了皇权这柄尚方宝剑,才可以为所欲为,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一切。,76,宦官制度从产生、发展、完备到宦官集团势力的恶性膨胀,从根本上说,都源自于封建专制主义政体的需要,只要这种专制主义政体不除,宦官专权肆虐就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消除,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屡次有帝王发布限制宦官干预朝政的严令,而宦官专权肆虐、祸国殃民之事久禁不绝,甚至愈演愈烈的症结所在。,77,2.君权的发展和君主的绝对支配心理主要原因 君主绝对的支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权力的支配欲望。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决定了其绝对的权力欲望。但“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为了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又不至于大权旁落,君主就要寻求帮手。这种帮手身份、地位和能力不要求过高,但使唤起来必须方便。,78,于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等等。但如此仍难以满足君主随意支配权力的欲望。因为上述机构的成员毕竟还是朝廷官吏,出入宫廷诸多不便;此外,他们有独立的意志和独到的见解;另外还有家庭、有私心杂念和后顾之忧等;并且,他们不免出身于社会某个阶层,有为本阶级、本集团谋利益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较而言,宦官却免去了君主的上述忧虑,不仅办事方便、听话、顺从,而且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留隐患。这样,拉宦官做帮手便成为君主随意支配权力的有效途径。,7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主的地位和权力,决定了其戒惧心理的存在。由于君主高踞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层层官僚机构和各级官吏都要对一人负责,这就难免会出现“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种种弄虚作假的现象。,80,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主的心理及其外在行为,是导致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宦官专权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副产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君主权力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宦官专权。而集权政治则是君主集权心理的外在表现。,81,3.朝臣的失职无能及趋炎附势外在原因 朝臣的失职与无能,也是宦官专权的一个因素。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可谓是明代较有才能和作为的政治精英,但在王振问题上,三杨负有一定责任。宦官专权本是社会发展中的畸形产物,它是为了维护帝王极端膨胀的荒淫生活而出现的。三杨作为儒家政治精英,应该抵制这种事情的发生。然而他们却无法逾越君主的独裁权力,只能被君主的好恶所左右,任由宦官势力的发展,以致王振开宦官专权之风。,82,自正统起,朝臣的无能也就加快了宦官专权的步伐。成化七年(1471)万安在内阁时,一再请求宪宗召对,一待见面,却只顾叩头称万岁,被讽刺为“万岁阁老”。孝宗即位后,鉴于成化时宦官专权,便加以控制,凡事责任文臣。但当他召见吏部尚书屠庸,让其帮助筹划边务之时,屠庸竟非常惭愧,久久不能回答出对策,而孝宗身旁的宦官都在偷笑。经过此事后孝宗召见大臣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了,他开始独自裁决军国大事,但实际上他是与内臣共裁之。,83,正德初大学士刘健等奏疏宦官罪行的时候,武宗反驳道“:天下事岂专是内官坏了?文官十人中仅有三四好人耳,坏事者十常六七。”与此同时,虽然官僚士大夫群体对宦官鄙视,但并非意味着他们对宦官避而远之。相反,他们一方面在心理上表现出对宦官的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会低三下四地巴结逢迎,甚至求助于宦官。,84,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宦官长期生活在君主身边,往往和君主打得火热。一句话,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好恶,决定君主的人事任免倾向。于是,一些善于投机的官僚士大夫便在宦官面前,竭尽全力讨好巴结宦官,借以找到了接近君主,实现政治目的的门路。故“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85,当然,他们也只是利用了宦官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以取得晋身之阶,并非看重宦官。虽然通过这种途径极不正常,也不合理,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尚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讲,官僚士大夫群体的投机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为宦官专权提供了丰厚的土壤。,86,4.宦官个人私欲的膨胀内在原因 宦官也是人,他们同正常人一样具有贪婪、狡诈、阴险等等的品性,属于人恶的一面。况且,宦官已非正常人,自他们被净身起,身上便背负起耻辱的十字架。在古代,宦官是受人鄙视的。按当时的传统儒家道德观念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遭受宫刑就意味着断子绝孙,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宦官被人们视为异类。,87,宦官一旦入宫,便时刻想获取权力,以显示自己与常人一样,且要用显赫的权势来压倒那些歧视他们的阁臣,以权力地位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尊贵。正统朝的王振就是一个极好虚荣,最爱自行炫耀的人。也先入侵明疆,“振挟帝亲征”,认为自己扬威的机会到了,然“镇守太监郭敬以敌势告”,再加上战场厮杀的惨状,王振惧怕,决议退兵,“振初议道紫荆关,由蔚州邀帝幸其第”,因蔚州是王振的家乡,绕道蔚州而行,其心迹不言自明。,88,宦官在紧紧依附君主专制的同时,在封建政治中谋得了一定的位置,在专制统治中大显身手。他们都千方百计地使皇帝耽于玩乐,身在宫中,不理政事,隔断皇帝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使自己乾纲独断。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才形成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局面。但就社会政治而言,更为合理的却是“宁滥毋缺”:因为一旦出现权力真空,就可能会有混滥糟糕的势力去填补这个“缺”。,

    注意事项

    本文(明清史概论课件第二讲.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