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ppt
考点四、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一)历史背景:(社会转型时期)第一政治:专制统治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第二经济(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社会风尚发生变化,人们竞相逐利。(2)封建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3)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第三思想文化方面(1)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我国(2)封建纲常礼教腐朽严厉,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批判继承中发展,(二)著名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1、“异端”思想家李贽进步主张:批判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的绝对思想权威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个性自由发展。利用阴阳理论从根本上否定“天理”,否定“三纲五常”,进而动摇“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主张:(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倡导“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这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天理”,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理学的空谈,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唯 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四位思想家分别有哪些思想观点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提倡个性自由,提出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反对天命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特点:明清儒学家们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力求有所更新。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三)意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刻,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2、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不利于学术的自由和发展3、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未能彻底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思考: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并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起到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为什么?,二、规律性知识:1、演变规律(1)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批判继承构成时代特色新思想,维新出新意、新文化运动动摇、新时期焕发新春的过程。(2)就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够长久不衰原因。引申:一个民族、一种思想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继承、发展、完善、与时俱进。(3)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如百家争鸣。,2、演变原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作用。(2)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4.道德修养方面:,2.经济方面:,3.教育思想方面:,1.政治方面:,3、评价:积极作用:,3.教育思想方面: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4.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经济方面:(1)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2)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1.政治方面: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消极作用: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优秀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弘扬其优秀部分,是儒学在当代政治理念的体现。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以人为本、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时俱进。,儒家学说对世界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作为冲破中世纪教会思想禁锢的锐利武器。在法国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儒教乃是“理性宗教”的楷模。,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两大主题,以何种思想方法和手段来解决人类纠纷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可能在孔子的思想里寻找到答案。”孔子“和而不同”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使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而不同思想将为世界文化多元共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仁爱通和”是儒学的精华,能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成为世界持续发展的动力。,(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A,2.(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D,3(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D,4(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解析】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5(2009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B,【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6(2009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A,【解析】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7、(2009高考上海单科)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分)(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参考答案:(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仁、礼。(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3)答案1: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学术:学在官府(贵族)学在民间,战国“士”阶层之崛起,西周春秋等级秩序,战国时期的士,已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仕途的两个主要途径。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臣多养士为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