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课件第五章昆虫分类基本原理.ppt
第五章 昆虫分类,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昆虫分类学定义 研究昆虫的命名、鉴定、描述及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科学。近年来,称为昆虫系统学。,二、昆虫分类学的任务 1、鉴定 种的鉴定是分类学中最基础,也是最艰苦和繁重的一项工作。2、分类 在搞清物种的基础上,按物种的亲缘建立一个分类系统,安排出更高级的分类阶元,如:门、纲、目、科、属等。3、系统发育:探索物种之间的渊源。,三、物种概念 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和客观存在(实实在在)。是分类学的核心问题。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的地理分布,能够自由交配和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四、分类阶元 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根据形态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对种进行归类。种归类为属,属归类为科,依次有目、纲、界等。这些分类的等级称为分类阶元。具体到每一研究对象,称为分类单元。,分类阶元 分类单元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直翅目 科 夜蛾科 属 铃夜蛾属 种 棉铃虫,其他分类阶元有:总目、亚目、总科、亚科、族、亚属、亚种。五、亚种的概念 是指昆虫种内地理分布不同或寄主不同,并有一定形态差异的亚群。但不存在生殖隔离。如飞蝗有东亚飞蝗、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3个亚种。其他如生物型、生态型、扩散型、色型等,都不是正规的分类阶元。,六、分类特征(分类形状)是指分类学上所依据的形态学、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理学、细胞学(如精细胞、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其中最基本的是外部形态特征,有时内部特征也很重要。行为学中的鸣声、发光等也很重要。目前建立在以核酸和蛋白质测序基础上的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异常活跃。,七、昆虫命名 生物分类单元的命名法则生物命名法。国际上(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给物种一个科学的学名,必须是拉丁文或拉丁化化的科学名词,便于在国际上认通用、交流。(学名的通用性和稳定性)这个方法即双名法,后来又出现了三名法。双名法:属名+种名+定名人如:烟青虫 Helicoverpa assulta(Guenee)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如: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八、模式标本 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type)。(1)正模(Holotype):发表原始描述时所用的单一标本,雌或雄。标签是红色。(2)配模(Allotype):发表原始描述时所用与正模标本异性的标本,雌或雄。(3)副模(Paratype):指在一个模式系列内除了正模以外的其余标本。标签是黄色。,十、优先律 是动物命名委员会的重要规定。即最早给予一个物种的可用名,是有效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十一、检索表(identification key)检索表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工具,广泛用于各分类单元的鉴定。是便于分类鉴定而编制的引导式特征区别表。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从不同阶元(目、科、属或种)中选出比较重要、明显而又稳定的区别(相反或相对的)特征,制作成简短的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常用的检索表有双项式、单项式和包孕式3种。以前两种常用,特别是第一种。,例如:一条两项式检索表,1无翅.2 有翅.32腹末有跳器弹尾目 腹未有1条中尾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3口器刺吸式.4 口器咀嚼式.54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 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直翅目 前翅鞘质,后翅膜质鞘翅目,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目 一、昆虫纲的分类系统简介 最初昆虫纲1758年林奈分为7个目,此后全世界有20多位科学家曾对昆虫纲提出不同的分目系统,不仅分目的数不同,最少7目,最多达40目,一般为2833目,而且排列的次序差别很大,至今仍无完全统一的定论。,三、昆虫纲的分类(分目)主要依据是:翅的有无及其特征、口器的构造、触角类型、变态类型等。各目基本特征见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