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王实甫西厢记及白朴的杂剧.ppt
第二讲 王实甫西厢记及白朴的杂剧,第四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1.生平关于王实甫的生平事迹,至今所知甚少。仅知其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有杂剧作品十四种,散曲今存一只小令,两个套数和一个残套。生卒年不详,近人推断,其创作杂剧的主要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2.杂剧创作王实甫杂剧十四种,今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以及芙蓉亭、贩茶船的片段。,二、西厢故事的演变与发展,1.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寝之间,亦多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寝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托。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舍小従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2.赵令畴商调蝶恋花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娼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弦。好事君子极饮肆欢之际,愿欲一听其说,或举其末而忘其本,或纪其略而不及终其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今于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烦亵,分之为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前篇之义。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密意浓欢方有便。不奈浮名,旋遣轻分散。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只道新来消瘦损。玉容不见空传信。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主题:自由爱情与礼教的冲突“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人物增设与再创造 增:老夫人、法聪、郑恒 再创造:张生由负心汉变为有情郎;莺莺由弃妇形象变为大胆追求爱情的 多情少女:从“辱累先考”到“报德难从礼”;红娘:更加鲜明情节:冲破重重阻挠,携手私奔形式:说唱结合,叙事与抒情结合,4.“王西厢”对“董西厢”的再创造将董西厢的叙事体改为戏剧的代言体;加强了崔老夫人作为封建家长的典型性,深化了董西厢反封建的主题思想;红云:夫人罪妾,夫人安得无咎?失治家之道。外不能报生之恩,内不能蔽莺之丑,取笑于亲戚,取谤于他人。愿夫人裁之。,(董)夫人曰:贤哉,红娘之论!虽然如此,未知莺之心下何似。恐女子之性,因循失德,实无本心。(王)夫人云:这小贱人也道得是。我不合养了这个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董)夫人曰:然莺为服阕,未可成礼。生曰:今蒙文调,将赴选闱,姑待来年,不为晚矣。,(王)夫人云:好秀才呵,岂不闻“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待送你去官司里去来,恐辱没了俺家谱。我如今将莺莺与你为妻,只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充分发挥了戏剧艺术的特色和长处,摒弃董西厢中一些不合理的情节,使主要人物张生、莺莺的性格发展更为合理、更丰富、充实、典型。,董西厢用大量篇幅写法聪与孙飞虎军的鏖战,在王西厢中仅以送信之短暂篇幅了之。董西厢对郑恒的形象予以大量丑化的描写。王西厢克服了董西厢在作品的前半部单线描写张生的倾向,细致地描写莺莺叛逆性格的形成发展过程,突出了崔张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对立;张君瑞这一人物改变了前代文学作品中男子多负心汉的形象,张生在爱情上始终如一的多情重义的性格,体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三、西厢记的内容及思想意义,1.内容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前朝相国的女儿崔莺莺和母亲扶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多阻而寄居于河中府普救寺。书生张珙上朝取应,路过河中府,要看望同学杜确,杜时为征西大元帅,镇守蒲关。张往普救寺游览,与莺莺邂逅,一见钟情。张即借口旅店冗杂到寺中借住。红娘到佛殿,找老和尚商量替崔莺莺父亲做道场,张也要求带一份斋,追荐父母。并在路上向红娘自我介绍姓名和尚未娶妻等情。红娘当作笑谈告诉莺莺,莺莺却已动情,她烧夜香时与张隔墙联吟。做道场的那天,张得以再次见到莺莺,莺莺也屡有顾盼。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军人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率兵包围普救寺。危机之中老夫人宣称,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赔妆奁,将莺莺与他为妻。张挺身而出,一面让老僧与孙飞虎商定三日后成亲,为缓兵之计;一面修书,由慧明下书,请杜确解,围。事后,老夫人设宴酬谢张生,却推说早已许给侄儿郑恒,让莺莺拜张生为哥哥。张生莺莺都受到沉重打击,红娘见义勇为,替张生设计,张生弹琴向莺莺诉说心愿,莺莺也向张生表示了自己的爱情。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自从那夜弹琴之后,张生病倒,莺莺叫红娘去看望张生,张生请红娘带一简帖儿给莺莺。莺莺一面假做生气,一方面回信约张生夜间到花园相会,谁知到时莺莺又变了卦,将张生训斥了一番,张生病情更加沉重。莺莺又让红娘送去药方,其实是约他幽会。,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莺莺终于冲破封建的精神束缚,与张生在西厢相会。老夫人察觉莺莺神情恍惚,便拷打红娘。红娘说出真情,并指责老夫人失信背义,建议成全他们的婚事。老夫人被迫答应,却让张生进京赶考,得官之后,再回来见面。于是安排筵席,在十里长亭为张生送行。张生夜宿草桥店,梦中莺莺赶来相会,醒来不胜惆怅。,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张生进京一举及第,命琴童送信给莺莺,莺莺写了回书,并带了几件随身的物品以表心意。谁知郑恒来到普救寺,假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女婿,老夫人又要郑恒为婿。这时张生授河中府尹衣锦还乡,杜确也主兵蒲关,提调河中府事,面质其事,终于真相大白,郑恒触树而死,张生与莺莺成亲。,2.思想意义: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四、人物塑造,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回顾觑末下;,隔墙和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道场传情:旦与红云:那生忙了一夜。末云:那小姐好生顾盼小子。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只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月夜听琴:旦云:其词哀,其意切,凄凄然如鹤唳天,故使妾闻之,不觉泪下。这的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红云:姐姐只管听琴怎么?张生着我对姐姐说,他回去也。旦云:好姐姐呵,是必再着他住一程儿。传简约会:闹简、赖简 厌的早扢()皱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姐姐休闹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来。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旦怒云: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末云:呀,变了卦也!,把似你休倚着栊门儿待月,依着韵脚儿联诗,侧着耳朵儿听琴。(见了他撇假偌多话:张生,我与你兄妹之礼,甚么勾当!)怒时节把一个书生来跌窨(yn),欢时节(红娘,好姐姐,去望他一遭!)将一个侍妾来逼临。红云:俺姐姐语言虽是强,脚步儿早先行也。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张生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枪头”。见莺莺:“我死也”迎红娘: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第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西厢记在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的一本四折的常例,全剧五本二十一折,在元杂剧中堪称煌煌巨著。西厢记还摆脱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成规束缚,不仅在各本中分别由张生、莺莺、红娘主唱,而且在同一折中有红娘、莺莺、张生的对唱和接唱。,西厢记在体制和形式上的这些突破和创新,增大了剧本的艺术容量和表现力,使全剧情节丰富,冲突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第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西厢记采用了双线复合结构,围绕崔、张的爱情主线,设置了三对戏剧矛盾:老夫人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孙飞虎的叛军与崔莺莺一家、张生以及普救寺僧人之间的矛盾。,第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西厢记中几个主要人物如莺莺、张生、红娘性格鲜明,形象逼真。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教养和相互之间的具体关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同时运用心理描写、烘托渲染等手法,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把人物的性格一层层展现出来,使人物性格的发展真实可信。,第四,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西厢记大量吸收民间口语和古典诗词中有生命力的语汇,经过精心的陶冶、锤炼,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既有民间语言的新鲜、活泼,又有古典诗词的细腻、精炼;既有口语的平易、浅近,又有书面语言的典雅、华美和流畅。无论叙事、写景、抒情都能达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的境界,象一首抒情诗那样优美动人。,第五章 白朴及其杂剧,一、生平及创作情况白朴,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今山西河曲人。出身于金朝仕官之家,其父白华官至枢密院判官,与大诗人元好间交厚。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白朴九岁,蒙古军队灭金,乱离中母亲被蒙古军队掳掠,他有赖于元好收留抚育得以幸存。金亡后白朴绝意仕进,一方面放浪形骸,寄情山水,另方面悉心从事杂剧和散曲的创作活动。录鬼簿著 录其杂剧十五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二、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白朴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这个戏写的是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与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千金的恋爱婚姻故事。李千金从自家花园的墙头偶然看到奉命来洛阳搜求奇花异卉的裴少俊,两人于墙头马上四目相窥一见倾心。李千金无媒自聘,弃家私奔,,同少俊在裴家后花园同居七年,生有一子一女。后被裴尚书发现,将李千金逐回娘家。裴少俊状元及第后欲求破镜重圆,裴尚书夫妇前去陪情遭到奚落,最后为了一双儿女,方才勉强重新团圆。元曲选本第四折末的下场诗,可以看作是全剧的主旨:“从来女大不中留,马上墙头亦好逑。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三、梧桐雨,梧桐雨也是白朴的力作。它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敷衍而成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前三折以叙事为主,主要写李、杨相爱,海誓山盟;安禄山兵陷长安;保驾禁军马嵬坡哗变。第四折“雨梦”是全剧的重点戏,以抒情为主,主要表现唐玄宗在秋夜梧桐雨中对杨贵妃的苦苦思念。,在白朴笔下,主人公唐玄宗是个比较复杂的艺术形象,作者既写他在政治上骄奢淫逸、昏庸自大、刚愎自用、软弱无能的一面,也刻画他在爱情上一往情深、真挚专一的一面。特别是最后一折,杨妃死后,玄宗的对雨垂泪,悲痛欲绝,使这个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从而完成了其悲剧性格的塑造。,梧桐雨在艺术上与墙头马上不同,它不是通过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而是靠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抒发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从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