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ppt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 新生儿的分类,主要内容,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第四节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识记说出新生儿分类、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中性温度的概念、大于胎龄儿及小于胎龄儿的概念、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法、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描述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指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学习目标,理解比较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的特点。,运用运用护理程序,对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实施护理。,新生儿期指自出生断脐带到满28天这段时间。围生期从孕期满28周至生后1周。,新生儿概念,第一节 新生儿的分类,根据胎龄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高危儿,新生儿分类,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2.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4000g。2.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其中出生体重不足1500g者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3.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g。,巨大儿,正常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出生体重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者。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者。3.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者。,新生儿胎龄与出生体重的百分位曲线,高危新生儿,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母亲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第二节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概念,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在25004000g,身长超过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足月小样儿:是胎龄满足月而体重在2500g的以下活产新生儿。,外观特点,足月儿,外 观,四肢屈曲状,肌张力差,早产儿,红润,皮下脂 肪丰富,毳毛少,足月儿,绛红,水肿,发亮,毳毛多,早产儿,皮 肤,耳 壳,乳 腺,足月儿,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外生殖器(男),早产儿,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早产儿,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足月儿,大阴唇遮盖小阴唇,外生殖器(女),跖 纹,返回,足月儿 早产儿体温调节 功能差、功能更差、易散热、脱水热 易发生硬肿症呼吸系统 40-50次/分、不规则、易出现周期性呼吸、腹式呼吸 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循环系统 心率100-160次/分、心率更快、BP较足月儿低 BP 70/50 mmHg血液系统 血容量平均85ml/kg 血容量约89-105ml/kg、易出血,生理特点,足月儿 早产儿消化系统 溢奶、呕吐;易吸收母乳 易呛奶、溢乳;易发生 中的抗体、易中毒 坏死性小肠炎;生理性黄疸相对较轻 生理性黄疸重、易发生 核黄疸泌尿系统 肾脏功能较差 肾脏功能更差神经系统 出生时已具有四大反射 无或不完整、即觅食、吸吮、易发生缺血缺性脑病 拥抱、握持反射免疫系统 IgG含量高、IgG含量低、IgA、IgM低 更易发生感染 易发生感染,生理特点,生理性体重下降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生理性黄疸“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粟粒疹,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正常新生儿体重早期变化,乳腺肿大,乳腺肿大和假月经,假月经,马牙,“马牙”和“螳螂嘴”,脂肪垫“螳螂嘴”,皮肤无黄染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粟粒疹,新生儿粟粒疹,足月儿,护理诊断,有窒息的危险 与呛奶、呕吐有关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早产儿,护理诊断,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自主呼吸受损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1.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刚娩出时,迅速清除口、鼻腔的粘液及羊水。喂乳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然后应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和呕吐引起窒息。,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2.维持体温稳定,适宜环境,适中温度(中性温度):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足月儿 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0%。早产儿室温2427,相对湿度55%65%。,体重低于2000g,肛温35,胎龄37w者应置暖箱内,根据出生体重和日龄来调节箱温。体重超过2000g者在箱外保暖,可通过戴帽、母怀抱、热水袋等维持体温恒定。,2.维持体温稳定,特别是早产儿,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参考数值,1)体重2000g,体温正常2)在不加热的暖箱内,室温为 2426,体温正常3)暖箱内生活了1个月以上,体重不及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者,掌握出箱指征,仰卧时可在肩下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暂停时,可拍打足底、托背、放置水囊床垫等方法,帮助恢复自主呼吸。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切忌常规吸氧,避免视网膜病变致失明。,3.维持有效呼吸,特别是早产儿,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软枕,拍打足底,早产儿,机械通气,早产儿,4.合理喂养,根据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选择直接哺喂母乳、乳瓶、滴管、管饲或静脉等不同的补充营养方式。生后24小时试喂5%10%葡萄糖水,无异常给予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特别是早产儿,早产儿奶量与间隔时间,5.预防感染,(1)消毒隔离(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4)预防接种,6.健康指导,(1)宣传育儿知识(2)指导合理喂养(3)新生儿筛查,新生儿筛查取足跟血,指导合理喂养,第四节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一、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 1 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概 念,病 因,孕母因素孕母患有全身性疾病孕母妊娠期有妊高征孕母吸毒、吸烟孕母年龄大于35岁或小于16岁等胎盘和脐带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分娩因素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产程中药物(镇静剂、麻醉剂、催产药)使用不当等胎儿因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先天畸形如呼吸道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气道胎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病 因,病理生理,呼吸改变原发性呼吸暂停和继发性呼吸暂停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 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血PaCO2升高,pH和PaO2值降低,临床表现,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 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率减慢100或停搏,胎粪排出,羊水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程度不同,表现不一轻度:全身青紫,呼吸表浅、肌张力增强或正常重度:全身苍白,呼吸微弱或无呼吸,肌张力松弛各器官受损表现,Apgar评分,临床表现,预防及积极治疗孕母疾病早期预测ABCDE复苏方案,治疗要点,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清理呼吸道B(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评价和环境(保温)其中最为重要,是根本,是关键,评价和保温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复苏后处理,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问题,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体温过低与缺氧有关焦虑(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复苏 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复苏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复苏后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保暖家庭支持,二、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和发病机制,产伤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其他不适当地输注高渗液体、频繁吸引和气胸等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一些出血性疾病也可引起新生儿的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意识形态改变 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眼症状 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颅内压增高表现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呼吸改变 出现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肌张力改变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差其他 黄疸和贫血,临床表现,止血 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立止血等镇静、止痉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降低颅内压有呋塞米、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应用脑代谢激活剂 外科处理,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 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体温调节无效 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神态、瞳孔,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等绝对静卧,抬高头部,防止加重颅内出血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予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85%95%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健康教育,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粘膜、巩膜等部位黄染的现象。,三、新生儿黄疸,概 念,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 2.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4.肠肝循环特点,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黄疸分类,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 5天达高峰,5 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 5天出现,5 7天达高峰,7 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 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umolL 早产儿255umol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1);,生理性黄疸临床特点,病理性黄疸临床特点,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发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5umol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umolL 早产儿255umolL黄疸退而复现结合胆红素 26umolL持续时间长: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2.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胆红素脑病,3.严重表现,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要点,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采用光照疗法输入血浆和清蛋白肝酶诱导剂换血等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原理 未结合胆红素(非水溶性)绿光(510530nm)蓝光(波长425475nm)结合胆红素(水溶性)从胆汁和尿中排出,光照疗法,指征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05umolL(12mgd1)(小早产儿易发生胆红素脑病)。产前已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者,出现黄疸即血清胆红素85umolL,(5mgd1)。,光照疗法,【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皮肤黄染2.体温过低或过高3.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4.知识缺乏,【护理措施】,(一)预防胆红素脑病 1加强保暖 2喂养调整 3蓝光照射 4按医嘱用药 5配合换血治疗 6密切观察病情,【护理措施】,(二)健康指导 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常见原因、如何观察黄疸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介绍黄疸的预防知识。并发胆红素脑病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返回,四、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新生儿脐炎2.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的局部炎症。,概念,临床表现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脐周皮肤红肿,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带臭味脐周皮肤红肿扩散,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腹膜炎,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发热,吃奶差,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脐部肉芽肿,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脐炎,治疗要点轻症:局部用3%过氧化氢和75%酒精清洗,或用抗生素局部湿敷或抗生素油膏外敷脓液较多,有局部扩散或有全身症状者:可根据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脐部有肉芽肿:可用10%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搽,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感染性病灶有关潜在并发症 败血症、腹膜炎,新生儿脐炎,护理措施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正确的消毒方法,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保持局部干燥脐带残端脱落后,观察脐窝内有无肉芽肿增生避免大小便污染,使用吸水、透气性好的消毒尿布婴儿脐部护理时,应先洗手,注意婴儿腹部保暖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考虑重新结扎,新生儿败血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自身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大肠肝菌为主感染途径:新生儿败血症感染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严重者很快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要点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要足,一般应用1014天对症、支持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常见护理诊断/问题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纳差及摄入不足有关潜在并发症 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DIC,新生儿败血症,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 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及时处理局部病灶保证营养供给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受寒及其他多种原因(早产、感染、窒息)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皮肤发硬和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五、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寒冷早产低体重窒息重症感染,病 因,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棕色脂肪含量少摄入能量少产热能力差,散热多,易发生低体温,发病机制,【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表现低体温、反应低下、食欲差或拒乳、哭声低弱、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等。1.低体温 体温常低于30 2.皮肤硬肿 下肢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躯干全身 3.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分度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可分为轻、中和重3度,【护理评估】,治疗要点复温 逐步复温、循序渐进支持疗法:供给能量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衰竭合理用药,【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体温过低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硬肿、水肿有关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DIC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正确保暖及育儿知识,【护理措施】,1复温积极复温是护理的关键措施,应根据患儿的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复温方法。,复温,是治疗低体温的关键。复温原则:逐步复温,循序渐进。,【护理措施】,合理喂养根据患儿的吸吮、吞咽、消化能力,选择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保证能量和水分的供给。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供给的能量和液体需加温至35左右。,【护理措施】,3.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遵医嘱正确用药,并观察疗效与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硬肿范围、尿量,有无DIC、肺出血等,详细记录,并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护理措施】,4预防感染 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室、暖箱内的清洁消毒。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尽量避免肌内注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 介绍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对患儿加强护理,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提供新生儿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从而避免本病的发生。,返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