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检索概述.ppt
图书馆参考咨询部2011-9-1,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性质、目的、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寻找资源利用资源增强信息意识,培养信息素养,导论,性质: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开设的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高等院校唯一的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目的:使学生学会常用检索工具、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信息,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今后顺利地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为毕业后更新知识适应社会需求、从事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开发打好基础。,授课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与上机实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基础知识部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主要检索系统的检索方法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习来实现教学。理论16学时,上机实习将穿插安排在讲授数据库期间,及全部理论课讲完后的一次综合实习。,导论,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文献信息检索概述第二章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第三章 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知识第四章 搜索引擎(百度、google等,综合运用)第五章 网络中文数据库检索(cnki、超星)第六章 网络中文数据库检索(万方)第七章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检索与利用(万方)第八章 网络英文数据库检索,本课程的考核办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核:1.上课考勤 10%2.平时作业 40%3.课程结束考试(笔试+机试)50%,导论,第一章 文献信息检索概述,1.1、信息素养概述1.2、信息、知识、文献、情报1.3、信息资源及其类型,第一章,什么是信息素养?简单的说是一种发现、检索、分析、评价与利用信息的技能或能力。,1.1、信息素养概述,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年提出定义:,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 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评估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2000年1月提出 包含:包含:5项标准、22项具体的评价指标、86个可测定的细目,确定所需信息的种类和范围的能力;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批评地评估信息资源,将选择的信息融合入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有效地使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标;了解信息使用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使用信息。,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评价及利用信息安全及信息道德,1.2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研究策略信息需求对新信息的敏锐,时刻追求新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信息关注程度,信息源:了解信息如何产生及其传播途径;了解各种不同的信息源及其特征;选用适当的信息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检索策略:分析个人的信息需求,检索并利用基本的信息制定信息检索策略检索路径:查找图书目录,期刊索引,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有效的网络搜索信息获取的能力和技巧。,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辩识、选择,创新知识的能力 对信息的分类、整理、保存、创造性地利用等,对于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犯罪的认识、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行为继承已有的知识成果,尊重知识产权,不抄袭剽窃,培养学生用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信息概念:,1.2、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并且总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和存储。,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的定义:,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知识概念 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结晶。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知与概括。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系统化得信息。-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规律的认识,二、信息、知识、文献、情报,存在于人脑主观世界,知识的存在方式知识的类型世界经合组织:Know what Know why Know how Know who,知识的分类,存在于一定的实物载体上客观世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文献概念文献最早是指古代典籍,后多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或具有某种学术价值的专著、论文资料。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其制定的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中把文献定义为“记录一切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我国国家标准GB4898-85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可见,凡是记录有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载体均为文献。,1.2、信息、知识、文献、情报,知识,载体,文献,信息,构成文献的四个要素:文献具有四重含义:知识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在形式,符号、文字、声音等是人体感觉信息的媒介,记录是把知识存附在载体上形成文献的手段。由此得出文献的四个要素:内容、物质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情报的概念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或信息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情报必须具备的特性:知识性与信息性针对性竞争性时效性保密性,1.2、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之间的关系,事物运动,信息,运动变化,知识,情 报,文 献,载体,加工,载体,CASE,知识就是信息文献可能成为情报信息是事物的客观属性,1.3、信息资源及其类型,信息资源概念狭义:是经过人类采集、开发并组织的各种媒介信息的有机集合。仅指信息本身的集合。广义:指除了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之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及信息网络等。,信息资源的特性无形性、无限性、时效性、流通性、针对性、可再生增殖性、共享性信息资源的类型按信息资源的表述方式口语信息资源:口碑、传说、口述等体语信息资源:哑语、点头、挥旗等实物信息资源:雕刻、模型、兵马俑等文献信息资源:书籍、报纸、光盘、网络信息等文献信息资源按载体形式划分 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视听型、多媒体型,按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或存在状态:潜在信息资源 现实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按加工深度:零次文献:未以公开形式进入社会使用的文献。一次文献:首次公开的文献。*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具有创造性;*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学术论文二次文献: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具有报道 和检索作用的信息;*对知识的第二次加工;有序化;提供一次信息线索;*目录、题录、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以二次文献为线索,系统地检索出一批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归纳,综合、研究和述评而编写的文献。*对知识的再加工;提供文献检索;*综述、专著;年鉴、百科全书高次文献:对一、二、三次文献 进行综合提炼,*融入了作者本人的知识和智慧*专题述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CASE,论文: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调整与建设策略万方期刊数据库个人日记原始实验数据中国统计年鉴,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和内容公开划分白色文献-正式公开灰色文献-限制流通黑色文献-未破译文献 保密文献,按文献的性质特点和出版形式划分科技图书国际标准书号/ISBN简介国际标准书号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简称ISBN。原国际标准书号由10位数字组成。现改为13位Case:ISBN 978-7-5019-5191-8,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前缀号,地域号,出版社代码,校验码,书序号,国际标准书号(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每一种正式出版图书的唯一标识代码。如北京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新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ISBN为:978-7-100-04385-4。ISBN由13位数字分5段组成。第一段:物品号,978代表图书;第二段:代表地区、语种,如0,1英,2法,3德,4日,7中第三段:出版商代号,由国家或地区ISBN中心分配;第四段:出版图书号,由出版商按出版顺序所给;第五段:校验位,科技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简介ISSN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的简称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由以“ISSN”为前缀的位数字(两段位数字,中间以一连字符“”相接)组成。如1001-6651 为新华文摘的刊号,其中前7位数字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是校验位。,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在国内被视为非法出版物。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如CN11-43,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而印有“CN(HK)”或“CNXXX(HK)/R”的依然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例如大学图书馆学报:ISSN 1002-1027,CN 11-2952/G2ISBN和ISSN有什么区别?ISBN为是国际标准书号的意思。ISSN是国际标准刊号的意思。ISBN和ISSN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象不同。前者是发给书籍出版商;后者是发给刊物出版商。,科技报告世界上许多国家每年都发表大量的科技报告,例如美国的四大报告(美国商业部、能源部、军事国防部、宇航局)、英国航空委员会报告(ARC)、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报告(CEA)、德国宇航研究报告(DVR)、瑞典国家航空研究报告(FFA)等。会议文献标准文献.,作业:信息、文献、知识和情报之间的关系?文献信息按加工深度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