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第1章.ppt
,教育方法概论(2012年白银市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一、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而采用的各种措施、运用的各种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领教及自我教育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制约教育方法的因素主要有:1、教育的性质、功能、目的、内容、途径、环境、手段的性质和特点;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和差异;3、教育科学和教育方法论的导向。,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在总的性质上教育方法存在民主性与专制性、启发性与注入性的根本区别;教育的具体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存在继承和借鉴关系。,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教育方法的类别,教育方法,因划分类型和层次的标准不同,对教育方法的命名和表述多有不同。,如德育的方法、智育的方法、体育的方法、美育的方法、技术教育的方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劳动活动、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和宿舍生活指导方法;各级各类教育、各类各门课程的教育方法;还有为实现认知、技能、能力、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而构建的相应方法。,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各类方法中含有共同要素,可概括为一般方法,如讲授法、训练法、陶冶法、示范法、激励法、评价法、自学指导法等。每种方法中都有若干具体方式、借助的手段以及运用程序和规则。如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有讲读法、讲解法、讲演法、点拨法等。,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二、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方法的意义,1、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具有专门的知 识和技能,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2、为师需有道“道”即教育的基本规律3、教师的教书育人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一、中国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孔子1、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求知之源,“学”是“思”之基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由学而思,由思而学。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二)学记(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1、善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喻,即善于诱导之意。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加强迫;指导学生自行钻研、不加抑止;启发学生自求得之,不必由教师代替。现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即源于此。,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及时施教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适时而教,使学生适时而学。3、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之”,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不能超越。4、长善救失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5、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促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三)颜之推(颜氏家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识见广博、开启心扉、修身利行。“勤、博、眼、实”“勤”勤勉于学(颜氏家训的核心)“博”博学,要“根寻本源”“眼”眼见为实,反对轻信盲从,道听途说“实”实学,传授经世致用的知识,培养对实际生活有用的人才,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四)韩愈师说提倡尊师重教,提出了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1、勤学深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学业的长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习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和因循苟且。2、博学求精“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博学的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3、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自树立,不因循”。,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五)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我国南宋时期很有影响的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吸收前人经验,总结自己经验,对于如何教人读书,提出过不少有益的见解,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弟子们把他的意见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到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朱熹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2、朱熹认为,小学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教育要从儿童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3、教育活动五阶段博学(吸取论语思想)、审问(质疑问难)、慎思、明辨、笃行(“知”和“行”结合起来),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4、朱熹继承了孔子和学记中的启发诱导思想,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先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然后要启发及时。5、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熟读而精思)、温故知新(为“人师”的前提),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循序渐进。朱熹主张读书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由易到难,讲究次第,扎扎实实,步步为营。“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学规类编)他说:“以二书言之(指论语、孟子),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朱熹告诫人们: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这个顺序是:第一,先读基础的、容易把握的书。第二、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第三、从字句、章节、篇章依次读起,把前面的弄懂后,再继续读下去。,(2)熟读精思。读书必须记得背得,仔细推敲、琢磨其意。“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朱子大全读书之要)。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熟读成诵,使学习内容烂熟于胸,这在人的成长、精神发育的一定阶段是非常必要的。读书反复读,读一遍与读十遍,收获是不同的。读书时还要有怀疑精神,要在人无疑处提出问题方算有功夫。,(3)虚心涵泳。读书需要虚心,不要因已形成的思想观点而影响对读之书内容的掌握,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其有不合,使穿凿之使合”,是没有好处的。即不要带着自己的看法去读书,避免先入为主。应当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要自己的思路随着书中的意思走。遇到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时,应平心静气的玩味,不要匆匆下结论。(4)切己体察。读书时,要切身体会书中所讲的一切。比如书中记述好人好事,则将自己的所作所为与之对比,无则加勉。“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身上推究。”(朱子语类),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5)着紧用力这点有两层涵义:首先是读书需要围绕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没有取舍,就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主攻方向和优势。其次是读书的过程必须“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以缓”。“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能到乎?”(童蒙须知,五种一归)。读书不可漫不经心、游手好闲,而需心无旁骛、专心致志。,(6)居敬持志读书时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保持一种恭谨的心态,做到心正、意诚,而且能立志专一。他说:“须要养得虚明专静,使道理从里面流出来方好。”又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志向,树立远大目标。,(六)王夫之1、知行并进把“学、问、思、辨、行”看成是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过程。强调“行”的作用,“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2、学思相资学习可以促进思考,而思考又有助于学习,相辅相成。3、因材施教引导其长处,矫正其短处4、积渐不息学习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不间断过程,要注重不断的积累。,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宣统二年(1910),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民国三年(1914)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和文学硕士学位,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孟禄的学生。,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二、中国现当代教育方法的发展,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对教育颇多革新,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这更能反映教学的实质,概念也比较科学。1921年参与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任总干事,致力于学制改革,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1923年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授职务,从事平民教育运动,转而提倡乡村教育运动和普及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辑,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938年8月,陶行知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毛泽东同志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为“万世师表”。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等。现已出版陶行知教育文选、陶行知全集等。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等有录。198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教育文选。,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2、认为教师在“教学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3、“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因材施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2)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开展创造性活动提出“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二)育才中学1、“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于始终。又可称为“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2、教学方法(1)精讲(2)巡视指导(3)主动学习,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三)李吉林“情境教学”1、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2、注重情感的积极作用,把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注重“情趣”、“意象”,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为学生开拓了广远的想象空间,大大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启迪了思维。3、情境教学围绕“情境”来展开,教师可运用的情境教学方法有:,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情境创设方法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表演模拟情境,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教学设计方法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起学生拓展课文的想象力以蕴含的理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3)激起积极的情感体验(4)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加深体验,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四)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1、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辅导下,以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批作业为主的过程,教师确保学生每节课有较多的自学时间。2、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3、自学辅导教学方法(1)启发指导方法点拨、讲解、追究、讲评、总结(2)辅导方法针对四种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作不同程度的辅导(3)检查督促方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五)邱学华“尝试教学”1、教师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2、尝试教学方法(1)尝试练习设计方法编拟的尝试题要同课本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难度大致相等,应该仅是题材上的变换。要进行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2)有指导的尝试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充分发挥以下四个作用:旧知识的基础作用指导学生用“七分熟”的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索尝试“三分生”的知识。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准备题是旧知识,尝试题是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接受课本的指导、指点、引路。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学生在班集体中讨论、回答问题、板演练习、共同操作等,共同解决尝试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六)顾泠沅“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又称“青浦实验”),在上述探索中,尝试学习是中心环节,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以及单元效果的回授调节,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尝试学习的效果,这就是以“尝试回授”与“反馈调节”为主要精神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此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尝试学习。,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方法(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迫切性。(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注意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旧引新;在训练中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办法,一题多变,前后呼应。(3)在采取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3、青浦实验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尝试学习和对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与诊断性评价、矫正,在对教学经验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牢固建立了一套理论基础:P21(1)情意原理(2)序进原理(3)活动原理(4)反馈原理4、青浦实验与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教学有异曲同工之效,故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三、西方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苏格拉底“产婆术”(谈话问答法)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一切人德行完美的基础,教师通过一系列有技巧的对话(提问、争辩),帮助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2、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这一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假装不懂,巧妙诘问,引导对方承认自己的观点自相矛盾,反复用诘难的方式,归纳引申出明确的定义和正确的概念,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得出结论,(二)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学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建立一种能“把容易、彻底和迅捷合在一起的教法”。用“感官去施教”,教学要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2、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力、省时、牢固、彻底。3、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选择实际有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艺术,采用说服、赞扬、奖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2)采用直观教学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应利用图片或模型代替实物。(3)教学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教学内容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教材编排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教学时间从感官活动开始记忆,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判断来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三)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两本著作中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以“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为基础的教学法,后经其弟子莱因改造后,形成了“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教学程序,即“五段教学法”。2、德行、兴趣、知识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知识是培养德行、兴趣最直接的基础。,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3、赫尔巴特把教师比作“建筑师”、“园艺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塑造儿童的心灵,可运用的教学方法有:(1)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使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如果不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没有手段的目的,教学必须永远具有教育性。,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四、西方现当代教育方法的发展,(一)杜威“从做中学”1、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学生主动活动活动教学儿童亲身经验,教师主导课堂讲授书本知识,2、教学方法(1)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2)提倡在活动中学习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3)采用发现式教学教师要共同参与儿童的活动,引导儿童去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有用的学习经验。,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二)凯洛夫“知识教育”1、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要“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围绕“三中心”来进行教学:(1)以教师为中心(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3)以教科书为中心,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三)克拉夫基“范例教学”1、“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2、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的三个质的规定性:(1)基本性强调要选择一些基本知识(2)基础性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是基础的东西,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3)范例性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基本的知识和事例,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3、范例教学方法(1)动机激发方法(2)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作五个方面的分析P28基本原理分析智力作用分析未来意义分析内容结构分析内容特点分析,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四)赞科夫“一般发展”1、赞科夫认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维果茨基把儿童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智力任务;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智力水平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开始成熟,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一番努力可以完成任务。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个性的发展,包括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发展。3、赞科夫认为要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必须具备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4、教学方法(1)重视学习的内部诱因,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2)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3)精心设计练习,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五)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1、“最优化教学”的实质在于运用综合性观点,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做到以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2、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套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最大的效果,其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优化方法。(1)教学形式最优化P32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分班上课的前提下,区分出全班的、分组的和个别的三种教学形式。,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教学方法最优化三组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学习认识活动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六条基本原则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考虑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适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六)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1、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人类的学习进行分类(1)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分 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2)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 接受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2、如果教师能将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而学生能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出最易于联系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这样的接受式学习将是有意义的。,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3、“有意义接受教学”以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为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1)“先行组织者”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又高度概括性地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2)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不断分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对知识进行由上位到下位,由一般到个别的纵向组织,类似循序渐进。,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综合贯通从横向的方面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消除已有知识之间的矛盾与混淆,促使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接受式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决定于学习的外在形式,其关键要看是否满足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只要根据有意义的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难易程度,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都可以成为有意义的学习。,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七)布鲁纳“发现式教学”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是知识的整体和事物的普遍联系。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便是“发现”,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即“发现式教学”。2、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科基本结构直觉思维一种倾向于对整个事物或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或领悟的思维形式,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3、教师是学生心智成长的楷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教学要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适应,合理安排教学序列(2)注意适时强化,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八)加涅“学习条件”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学习事件学生内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教学事件教学阶段中发生的事情,学习的外部条件2、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好让学生获得些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教学设计方法P37加涅认为教学就是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的设计。(2)合适的指导,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九)布卢姆“掌握教学”1、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教师必须为掌握而教,即按教学要求把教材分成各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完成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其主要特征:“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2、为了实现为掌握而教,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3、“掌握教学”的教学方法(1)实施反馈教学(2)给学生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掌握教学在群体教学中加进了自我纠正系统,即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反馈和纠正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诊断性评价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前是否具有达成目标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形成性评价在过程中实施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终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分等,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准备。,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十)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只是起到顾问、咨询服务的作用,教学是非指导性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不是传递知识,而是“适应变化和学习”,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方法(1)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不授传统束缚,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心理安全的环境:没有威胁、批评,而不同意见、想法均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与鼓励的环境(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态度品质:,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移情性理解”,即教师不仅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3)提倡意义学习使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十一)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成功智力”包含三方面:分析性智力: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把思想和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实施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十二)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1、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总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智力是多元的。P94言语语言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 音乐节奏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交往智力 个人反省智力 自然观察者智力 存在智力,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3、多元智力理论对学校教育的意义P44积极的学生观“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灵活多样的评价观,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