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的人文素养).ppt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 方法及途径 丰乐镇教师培训,4课时丰乐小学罗月华 2011825 上午,一、教学科研的意义,1教学科研的含义 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发现的某一具有价值的课题,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辩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活动。教学科研是促进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理论体系,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活动,具有极强的理论操作性和实践价值。,2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一是科研创新教学的内容;二是科研深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3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意义(1)教学与教学科研是 教师专业发展的双翼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是因为我们用大力去做了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事。教学低效是因为我们总是只用一条腿(为教学而教学)在行走。,(2)是经验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3)教学更高效(4)教师更有智慧、更充满活力,4中小学教学科研现状及其 不利影响(1)科研现状 思想上不重视 行动上不投入“一少五不”(很少阅读学术书刊、对学术讲座不感兴趣、对教学中的困惑不反思、不深入研究、不主动申报科研课题、不写科研论文),(2)缺少科研带来的问题 极易产生反教育的行为(违反教育规律、压制人性)教师累学生苦与教学效益低下恶性循环。师生生活幸福指数低。,二、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的方法与途径,1正确认识教学科研 重要、必要、必需 去掉神秘感、畏惧感2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理论3多读学术报刊,多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注意写读书笔记和摘要,4 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 专家型教师的路径,本职工作,本职工作,5 课题的确定 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校本性、价值性、可行性为选题的原则(1)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疏理,将主要的且自已有可能解决的罗列出来(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已有成果并分析不足(3)确定研究课题,6研究方案的拟定 对研究过程的具体规划,意在提高研究的效能。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意义 主要说明: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状况如何?研究有何价值?(2)名词和术语的界定 如“学困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同一事物的多种用途和功能的设想能力),(3)课题的表述和假说 假说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答案。如对于“课堂教学学生参与与教学效益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假说:学生情感参与是课堂高效益教学的前提条件;学生认知参与是课堂高效益教学的关键。,(4)研究设计 确定选择样本的方法和样本数、研究时序、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工具的选择或设计。(5)实施程序和研究进度表 主要说明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6)研究的组织形式 个人和集体,(7)预期结果和研究限制 预期结果对研究能达到的水平、末来的价值的估计说明 研究限制说明研究可能存在的缺点、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结果大致可推广的范围,(8)经费预算(9)参考书目及有关附录 参考书目指本研究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附录指在文末附上本研究所用的资料,如研究的工具、研究的原始数据等。7实施及写作,三、校本课题研究范例,(一)课题:论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 课堂认知环境1研究背景(1)研究的是什么?探讨我国班级制下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2)为什么要研究?“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能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决定性要素,而实践中“因材施教”却又是最难以贯彻实施的一个原则。,(3)研究状况如何?已有不少理论成果,还有一些已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方式(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小班化教学”、开设“选修课程”等),但由于这些方法着力点往往是在减少学生数量或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类(群)上做文章,教师教学时面对“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的情况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而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材施教难”的痼疾。,(4)研究有何价值?探讨我国班级制下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对于解决“因材施教难”这一长期困绕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顽疾,从而最大化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2主要观点(1)我国中小学数学课堂认知环境不利于因材施教(2)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的必要条件 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 每一个学生能在各自已有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数学认知活动,(3)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 境的基本特征 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已有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学习 每一个学生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每一个学生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质疑,(4)创设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 知环境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 动态分层的教学目标观“讲授”和“思考”有机结合的教学观 相对的学生评价观,论文写作体例,论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陈 凌注:此文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摘 要:创设适宜因材施教的课堂认知环境,是攻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顽疾的关键。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至少应是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真实凸显学生学习差异而教师又能适时给予针对性指导的环境。关键词:数学课堂 因材施教 认知环境 独立思考 针对性指导,序言一、因材施教与我国数学课堂因材施 教难的认知环境分析(一)因材施教的涵义及其贯彻要点(二)我国中小学数学课堂认知环境 不利于因材施教,二、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一)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 环境的必要条件1、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2、每一个学生能在各自已有学习的基 础上展开数学认知活动,(二)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 境的基本特征1、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已有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学习3、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4、学生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质疑,三、创设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 知环境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念(一)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二)树立动态分层的教学目标观(三)树立“讲授”和“思考”有机结合的教学观(四)树立相对的学生评价观,结语:总之,在“以学生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今天,创设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是一个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环境至少应是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真实凸显学生学习差异而教师又能适时给予针对性指导的环境。,参考文献1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数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4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5李炳亭.杜郎口“旋风”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椎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张奠宙、李士锜、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2.8李士锜.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9陈凌、李旭霞、侯天庆.黔南州农村学困生主要成因调查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6):76.10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5.,祝大家:身体健康 家庭幸福 工作顺利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