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ppt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一、关于中国秘书工作起源的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秘书工作是随文书的产生而出现 产生条件:1.文字 2.阶级社会的出现(夏代)标志:公务文书的出现,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第二种观点:产生条件:1.文字(公务文书的出现)2.有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依据:秘书工作就是有关公务文书的工作。按照现代秘书学观点,秘书工作的范围远远 大于文书档案工作范围。,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二、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 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 原始人群 结构极为简单,没有形成发号施令的领导者。氏族公社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较为稳定的社会组织。公共事务简单,重大问题聚众商议,当场决定;首领运用口语即可了解情况,表达意见、发出指令,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部落、部落联盟 部落由胞族或氏族构成,形成了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和部落首领。神农氏、伏羲氏 部落联盟组织是一个很大区域的最高行政组织,内部有相当严密的管理系统。黄帝设立了分管各项事务的“六相”,设置了专门的秘书官史官,有了名副其实的“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秘书工作,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后期,当若干氏族联合组成规模较大的部落时,就产生了为部落领导集团活动提供辅助管理的秘书工作。,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一、我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史官(一)关于“史”的字形考辨 小篆作:由“中、“又”两字组成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含义:1.记录事情,忠于事实 2.掌管文书档案(的人),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二)历史传说中的史官(黄帝时代)据许多古籍记载,黄帝时代即有史官一职。*世本注:“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负责记录黄帝言行*仓颉的传说,(三)夏代的史官 夏代: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官职”,开始设置“史官”一职 夏代设置的重要官职:后稷、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太史令、秩宗,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太史令:辅佐夏王处理国政的机要秘书长吕氏春秋先识览云:“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终古:夏代的太史令,以掌管文书档案为主要职掌。,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四)商代的史官 商代:我国奴隶制进一步发展时期。建立机构庞大的中央政府,官职名称40 余种,官职分为四类:政务官、武官、史官 和事务官。1.史官主要从事秘书工作,并初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分为两类四种:第一类:神职史官,包括贞卜史官和祭祀史官 第二类:人事史官,包括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第一类:神职史官 贞卜史官 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神灵旨意),刻写卜辞。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贞卜史官又分巫和史两种:巫:偏重鬼神,是鬼神的直接代言人和化身,以筮法占卦 史:偏重于人事,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以龟甲占卜。,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祭祀史官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商王的祭祀事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年 记事史官安排一切祭祀仪式,如负责祭坛的布置,程序的安排,礼器祭品的筹办,人员的拟定,位次的排列等事务。类似于现代负责大会或典礼的筹备、组织、服务的秘书人员。,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第二类:人事史官 作册史官 有乍册、尹等名目。原先掌管祭祀时奉商王册命以告神灵,后来专门负责制作册命(即王命文书)、保管册命并宣示王命,并兼管册命诸侯大夫。相当于商王的文字秘书和机要秘书。,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记事史官 有史、卿史等名目,负责记录商王言行、王朝大事、保管典籍、观察天象、记录历法等。主要承担文书档案工作。,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2.各类史官的作用比较 贞卜史官和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祭祀史官和记事史官则偏重于处理事务,而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3.商代史官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很高,商代文化以神为本,因此神职史官的地位高于人事史官;商代史官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学坛,其活动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五)西周的史官 1.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政体推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分封宗室、姻亲、功臣为诸侯,立有七十二国。西周在思想上建立起礼治体系,礼治思想成为西周王朝的统治思想。,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西周中央政府形成以卿为首的政务部门“卿事寮”和以太史为首的事务部门“太史寮”两者并列局面。2.西周的史官 太史寮是为王室服务的秘书处,长官太史 是周天子的秘书长,太史寮中还有许多史官。所有官署和各诸侯国皆设有史官。太史职掌:侍从天子左右以备咨询,并直接参与政事、记载重要政事活动、起草文告。,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3.西周史官的特点 神权统治削弱,宗教色彩由浓至淡,人事史官地位明显提高,明确了秘书人员以文书档案工作为主要职责。周礼天官宰夫:“史,掌官书以赞治”史官分工趋向精细明确。太史寮中设有“五史”、王宫中设左、右史、典瑞和掌节、女史,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产生了职业道德 西周秘书人员记录帝王言行、国家大事时有一定的规则,即“书法”“书法”的核心:“君举必书”和“秉笔直书”这一职业道德成为我国古代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经久不衰。形成了职业个性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崔杼弑其君”、“赵盾弑其君”,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二、上古其他秘书官职 1.传说中的“纳言”传说中舜当政时有“十二官”之设。“纳言”的职责是上通下达,出纳君命,是典型的秘书职务。正义孔安国云:“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 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2.巫祝和秩宗 原始社会末期的神职人员。巫:负责在神人之间传达信息。祝:在祭祀活动中负责致祝词。秩宗是巫祝的领导人,神职史官的前身。3.西周天子的宫廷秘书宰 由国王的专职厨师演变而来,掌管宫廷事物,是王宫秘书人员的首领,直接协助天子处理 文书和日常事务。相当于王宫的办公厅主任。,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4.左史、右史 陪侍于帝王身边,记录天子言行。5.承 侍立于天子之侧,为天子提示遗忘之事,回答天子提问的史官。6.女史 分两类,一类直接辅助宰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的典籍,另一类掌文件书写。她们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是历史上最早的女秘书。,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三、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太史寮(一)出现于商代末年,成型于西周(二)太史寮的组成 1.太史:亦作大史,太史寮的长官,总 管起草公文、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管理国家档案典籍、天文历法和组织祭祀等。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2.小史:太史的副手。主要掌管邦国之志和贵族家谱。相当于管理贵族人事档案的秘书官员。3.内史:亦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作册。从商代的作册史官衍变而来。内史有多人,为首者称内史尹、或为册尹,拟制简册、宣示天子诰命。,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4.外史:掌四方之志及三皇五帝的书,四方之志是诸侯国内部的世系家谱,是决定诸侯子孙谁承袭侯位、谁受封何种官职的依据,相当于人事档案。外史还有“达书名于四方”之职责,即整理、改进、推行文字。5.御史:也称柱下史。据说常侍立于朝堂殿柱之下,接受四方文书,并负有保管档案、典籍的责任,是太史寮中地位最低的秘书官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秘书官职(一)春秋战国时期史官地位的衰落 1.社会动荡,王室衰微,诸侯贵族自身难保,史官地位必然下降;史官与国君观念上发生冲突,逐渐被剥夺参政议政的权益。2.私学兴起,文化普及,导致秘书队伍发生了根本变化。孔子创办私学,士的出现 3.选官制度发生变化 西周“爵位世袭制”的瓦解,世代相袭的史官被新兴贵族所取代。,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第一、从原来低级史官中提拔高级秘书,如 御史。第二、设置了新的秘书官职。尚书秦国设立。掌书齐国设立。主书魏国设立。令正鲁国设立。第三、从王宫宦官中提拔一些秘书。秦王嬴政任用宦官赵高为符玺令,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士充实秘书队伍 1.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学在官府被打破,私人办学之风盛行,士的构成变化,人数增加,在社会巨变中,希望能投靠国君或贵族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在强者存,弱者亡的形势下,国君们迫切希望士为他们出谋划策,实现强国、统一大业。2.士任秘书工作的特点 任期短,流动性大。“朝为布衣,夕为卿相”士如不被重用,则离去,到别国去游说私人秘书的出现。,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秦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一)秦代的政体:三公九卿制 三公衙门: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太尉府(二)秦代中央政府主要秘书机构 御史府,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御史府的主要职掌:1.受理公卿、百官和吏民对皇帝和中央政府 的上书。2.负责对大小官员的监督和考察。3.掌管版籍、地图等重要档案和律法档案。4.受命代皇帝巡视各郡县,并监理郡务。5.受命处理皇帝交办的特殊事宜。,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御史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典御史御史府 奏曹、书曹、令曹、印曹曹 令史、下隶吏禄(掾),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秦代皇宫的秘书官职 皇室秘书官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皇帝处理具体事务的秘书官 1.尚书“尚书仆射”,主要负责文件的收发 工作。2.太史令即史官,负责记录大事,有时 也起草文书。3.符玺令负责保管皇帝印玺的人员。4.谒者负责传达皇帝命令的人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第二类:参谋性质的秘书官 1.博士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备皇帝咨询,是皇帝的专职谋士。2.给事中立于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3.侍中侍从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的近臣。,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中央各府衙、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官职1.中央政府府衙秘书:长史协助主官处理公务,府衙秘书长 主簿具体掌管府中的秘书业务。2.地方政府秘书:郡丞兼管秘书工作 主簿典领文书和处理日常事务。记室令史负责文书起草、保管、收发。县丞兼管秘书工作 书史专掌文书起草、缮写和档案收藏,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汉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一)御史府秘书职能的演变 1.西汉御史府职能的加强 上传下达的职能加强 人数增加,分工更细 2.东汉“事归台阁”,御史府秘书职能消失,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尚书地位的提高和尚书台的设置 1.削弱相府,启用尚书 汉武帝时,尚书由秦代的低级秘书官职转变为西汉时的重要秘书官,称“中书”,并建立初步的官衙,称尚书署。2.尚书台的设立 汉成帝将尚书署升为尚书台,设办公处于皇宫内,称禁中,或省中、台阁,成为皇帝实际上的机要秘书处。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正式形 成。,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东汉尚书台最后取代相府、御史府,成为皇帝以下各官府的权力中心。“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位尊权重,责之所归。”(后汉书李固传)“光武皇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仲长统传,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4.尚书台的结构 秦代4人构成,汉成帝建台时6人,到光武帝时的尚书台规模颇大,编制67人,结构严整:尚书台的组成:尚书令1人尚书台主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台务,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厅主任。尚书仆射1人尚书令副手,尚书令不在时由他代行其职。,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尚书左丞负责台内纲纪,处理台内日常事务,相当于尚书台内的秘书长。尚书右丞掌管台内钱谷等后勤事务,相当于台内的事务长。尚书台下分设六曹理事:三公曹尚书掌管断狱之事的奏章 吏部曹尚书掌管公御的奏章 民曹尚书掌管低级官吏的奏章,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千石曹尚书掌管郡国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奏章 南主客曹尚书掌管南方各外邦和少数民族的往来文书。北主客曹尚书掌管北方各外邦和少数民族的往来文书。,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每曹设有尚书侍郎6人,尚书令史3人 尚书侍郎在皇帝左右处理文件 尚书令史掌管曹内文书事务5.尚书台的地位及性质 尚书台的官品不高,但重权在握。通过参与机要、出纳帝命、办理章奏等秘书 业务影响皇帝而干预政务,具有典型的秘书 机构的性质。,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皇宫其他秘书官职 除尚书台外,皇宫还设有两类秘书官职:第一类:以参谋言谏为主要职责的秘书官职 博士职责由秦代的专职谋士转为专事学术研究,失去了皇帝智囊的作用 郎官代替博士职能的殿廷侍从,直接接近皇帝,起参谋、顾问作用。谏大夫、中大夫、议郎,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第二类:由宦官充任的贴身秘书官中常侍出入宫廷,侍从皇上,传达诏令,掌管皇帝的机要文书。侍中往来殿中奏事,“切问近对”,品秩虽低,权力颇大,并设有办事机构“侍中寺”黄门侍郎侍从皇上,传达诏命中书令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掌管机要文书,颇有实权。,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以“秘书”冠名的秘书官职的出现 1.汉书刘向传中“诏向校中五经秘书”,第一次出现“秘书”一词,指图书密文。指物 2.东汉桓帝首置“秘书监”一职 掌管图籍档案,相当于皇宫档案馆馆长。指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秘书”冠名的官职,但并非秘书官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曹操设立秘书令、秘书丞官职。秘书令统领王府整个秘书工作,掌管王命的 撰拟、传达等事务,以取代尚书台的职责,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 官职。4.魏文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直到近代秘书名 称的正式确立。,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五)王国、地方政府和军队中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汉武帝时划全国为十三州,各州设刺史一人,监察若干郡、国,地方建制形成州、郡(王国)、县三级 2.各级政府都设置了专门的秘书机构“记室”,专管起草、收发文书,相当于现代的“秘书科”,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各级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官职名称基本相同 主簿:主要的秘书官职,办公厅主任 书佐:负责起草公文的文字秘书 掾史:记室中各种不同等级、名目的秘书 人员的统称 4.军队中设幕府,作为参谋、文书部门;幕府内设有长史、主簿、掌书记、令史等秘书官职;汉代至清末,长史和主簿一直是军队中的秘书职务的名称。,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从魏晋到宋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一)朝廷三省制的形成曹操设立秘书令取代尚书台的职责曹丕设中书省,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中书监魏晋以后,尚书省由内廷的机要文书机构演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晋代,将自东汉设于内廷的侍中寺改称“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分散中书省之权,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初步形成相互牵制的三省“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中书省是起草政令的机关,典型的中央政府的秘书机关。门下省是审议机关 尚书省是行政机关 三省均具有皇帝秘书机构的职能,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中书省内的官职设置和职能的变化 1.中书省的主要秘书人员 中书令中书省主官 黄门郎曹丕时定制,掌收受、拆封、初阅各方奏章,然后签名交给通事郎。通事郎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副手,具体负责诏令的起草工作,并负责读黄门郎转来的奏章,署名后呈送皇上。晋朝时改称中书侍郎。,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下设中书舍人,是最主要的秘书官,官位不高,专掌诏书拟制,参与机密,为皇帝所信重。其执掌:第一、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都由其初读,提出意见,然后进呈皇帝。第二、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给有关部门执行。第三、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改进,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第四、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于皇帝左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表状。第五、皇帝在朝堂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宾。第六、此外,凡有冤假错案,中书舍人负责与门下省的给事中及御史交换意见,商议后做出决断。,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通事舍人负责皇宫礼仪 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起居言行 主书负责保管文件,以备查询,抄写诏敕。相当于机要秘书,地位不高,但职掌重要。书吏负责文书的抄录誊写 书助协助书吏抄录誊写文书的人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2.中书省的行政职能 唐代的中书省职责十分广泛,除秘书职能 外,中书令还担任朝廷宰相,是行政长官,因此,还具有行政职能,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门下省和尚书省内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1.唐代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职 给事中为正五品,职掌较宽,主要任务为“驳正违失”,即掌有封驳之权,可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章奏。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典议类似于中书省的通事舍人,职掌偏重于负责礼仪性的事务。符宝郎四人,掌管皇帝的御玺和朝廷的符节。,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2.宋代门下省的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 通进司隶给事中,负责收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各寺、监百官的符牒,文武近臣 的表疏,以及银台司(章奏房)收受的各地的章奏案牍,具事目后进呈皇帝。是中央政府处理文书的总枢纽,与银台司合称通进银台司。银台司 掌抄录天下奏状案牍,并发付有 关机构检查,以纠正其违失、监督其执行,以防文书积压。,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章奏房负责收受天下章奏案牍,送交通进司,职掌类似于银台司。封驳房掌文书的审议、封驳 发敕司属银台司管辖,掌收受中书省、枢 密院交付的宣、敕,登记后颁发。进奏院将地方送京文书摘录章奏事由报告 门下省,将中央的文书收受后转送给地方,并负责让地方了解朝廷政务情况。知通进银台司通进银台司主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尚书省的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 都省尚书省的“办公厅”都省设置左、右丞和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管吏、户、兵、礼、刑、工六部。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办公厅正副主任”都事负责收发文书,稽察缺失,监印等 工作,是真正的秘书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唐宋皇宫秘书机构 1.唐朝的翰林学士翰林:始于南朝,为文学之士翰林院:唐初为文人供奉之所。翰林学士:唐玄宗为限制中书省权力,启用新的秘书官员,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翰林学士职能: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件,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2.宋代的翰林学士院 职掌为起草制诰、赦敕、国书等王命文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当顾问。翰林学士院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取代了中书省的部分重要职权。3.唐代宦官秘书机构 枢密院唐代宦官秘书机构 内枢密使掌朝廷机密,负责接受表章,向中书省、门下省传达皇帝旨意。宋代废除了内宫的枢密院,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五)中央各衙署和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官职 主簿:掌领文书事务 掌书记:地方政府官员的高级文字秘书。宋代出现两种没有官品的低级秘书吏员:1.押司负责办理案牍等事务的吏员,员额不等,相当于文书保管员。2.贴司原为官衙中见习性质的非正式工作人员。在押司下,承担抄写文书等事务。,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五、辽金元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一)三省制的废除(二)辽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辽代中央实行南北两面官制 2.北面官中的“大林牙院”,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机构,负责起草、颁布重要文件,相当于宋代的翰林学士院。置有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员 3.辽代的秘书官职 令史掌文书案牍之事,可参与朝迁册封等大典,地位比唐宋高。是高级秘书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金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翰林学士院,主掌诏令的起草,设有承旨、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等官职。2.金代的秘书官职 奏事官掌承受圣旨,奏事,省院议事等。都目管理文书等日常事务的首领官。主文各级官衙内抄写公文的吏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元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元代翰林院分为翰林兼国史院和蒙古翰林院 2.蒙古翰林院负责撰拟、翻译皇帝的机要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置有承旨、学士、直学士、侍制等官。3.元代下层官吏中的秘书职务 令史、司吏、书吏、典吏负责处理公文事务的案牍吏员 宣使和奏差负责传达、催办等事务 知印负责掌印,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4.特殊的秘书职务:译史三代州以上官府中从事笔译公文的官吏。通事元代为蒙古族或色目族官员充当口头翻译的官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六、明清两代的秘书机构(一)明初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秘书机构 1.文渊阁的设立,内阁之始 2.内阁的职能:参与机要,充当顾问,出纳帝命,收阅奏章,起草诏诰谕敕,典藏御笔文书、档案、图书以及一切文书记录整理。3.内阁的地位:表面尊荣,实际上无多少权力,性质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和秘书,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4.明内阁设有三个专职秘书部门 中书科设中书舍人,缮写正本,誊抄副本。制敕房负责誊抄,缮写制诏、敕书、诰命、册、表、奏、揭帖等重要或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的敕符底簿。诰敕房缮写、誊抄诰敕,翻译敕书、外国文书和誊录揭帖、兵部记功簿及勘合底部等。,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4.清代内阁职能的演变清初,内阁是朝廷唯一的总秘书机构 康熙时,设南书房与内阁并为皇帝秘书机构乾隆后,机要事务转由军机处办理,内阁成为无关紧要的秘书机构 5.清代内阁的内部机构:典籍厅 满本房 汉本房 蒙古房 诰敕房 副本库 批本处,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典籍厅 内阁的办公厅,分南、北两厅南厅:第一、收发、处理公文 第二、掌印。第三、负责对内阁侍读以下官员的考绩。北厅:第一、处理内阁上呈皇帝的奏章事务。第二、办理朝廷大典,承担筹备、组织工作。第三、保管皇帝玉玺,负责请用、洗宝、封宝 第四、收藏重要文书。,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六科 1.协助处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 2.各科均设有以下官员:都给事中一人,主管一科事务,掌本科印章,又称掌科官。左右给事中各一人,协助都给事中处理事务。给事中若干员,负责具体处理事务,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六科的具体职责收受内外奏章,参验稽考,驳正其违失,分类抄写后发交所对口的部办理。皇帝上早朝时,六科轮流派官员一人,侍立朝堂一侧,记录圣旨。将每天收受的奏章,逐一抄成副本,汇编成册,五天一送内阁,以供编纂。所收受的题、奏、本、状和奉旨发落的事件,由六科的都给事中于早朝时一起至御案前进呈皇帝。检查各官署奉旨执行的事件是否完成,或进展情况如何,五天一清理,完成者予以注销。,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中央政府的文书收发机构 通政司和奏事处 1.明初设立秘书机构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 2.通政司职掌较宽,除文书收发,还具有以下职能:收受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屈或检举不法 行为等文书。收受天下臣民实封递入的书信,开拆,予以 初阅,然后节写副本,奏告皇帝。,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收受外官陈奏公事的题本,陈奏私事的奏本及京官的奏本,于早朝时进呈皇帝。负责关防公文的勘合,各种奏章的月终类奏、岁终通奏。参与议决大政、大狱及“廷推”(商议任命重要官员),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奏事处:雍正时,专为收受密奏而设。分内奏事处与外奏事处,内奏事处由太监充任,外奏事处从六部、内务府的司员、侍卫 中选任奏事官。主要职掌:第一,收受奏折、密奏 第二,传宣谕旨 第三,安排在朝值班与接见事宜,(四)精干高效的秘书 机构清代军机处,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1.军机处的设立 全称是办理军机事务处 2.军机处的结构 军机处没有正式官署,无专职官员,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无定额,均为兼职。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 等兼任,正式称谓“军机处大臣上行走”,无定员,无任职期限,总揽一切事务。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从内阁中书等官中选调兼任,初无定额,光绪时确定军机章京额数20人。承担日常工作。,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2.军机处的职掌 拟写诏旨。收受奏折。参与政务 参谋、顾问作用。参与审理大案。奏补文武官员。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和参谋部,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时的产物。第一,被皇帝严格控制,是皇帝的附庸机构。具有明 显的从属性、辅助性。第二,职掌宽泛,是皇帝的综合性办事机构。第三,人员精明强干。从各衙门中挑选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办事谨慎的干练官员 到军机处任职。第四,办事效率高。第五,保密措施极严。,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五)明代的宦官秘书机构 1.司礼监明代皇宫内由宦官组成的内侍机构之一,是皇帝在内廷安插的总掌朝廷核心机务的秘书处。2.司礼监设提督太监一员,为总管,下设: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负责章奏初阅、代皇帝批答、记述、传达皇帝的命令。随堂太监秉笔太监的助手。,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司礼监的危害 秉笔太监具有批红权,导致司礼监的擅权,使太监干预政事在历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 地步,也是导致明王朝崩溃的一大原因。4.宦官机构系统中的尚宝监、印授监、文书 房、中书房、礼仪房等皆属秘书性质机构。,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六)清代的下层秘书和“书吏之害”1.书吏:清代京内外各官衙中吏员的统称,是下层秘书,没有官品的一般职员。2.书吏的职能:负责文书起草、修改、缮写、收发,以及文卷、册籍、账簿保管等。是政府职能的实际执行者。有京内京外之别。京内之吏有三:供事、儒士、经承 京外之吏有四:书史、承差、典吏、攒典,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书吏之害 各级政府官员的昏庸无能,主官对书吏的依赖,处理政务的实权逐渐被从事具体文书工作的书吏所把持,书吏在行政司法事务中作弊枉法,导致吏治的腐败,腐蚀了国家机构。,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七)清末“责任内阁”的秘书机构 责任内阁:是国家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理大臣、协办大臣、国务大臣等组成。内阁下设有秘书机构:承宣厅 负责宣布诏令,办理奏折,保管图书、档案 制诰局 负责进拟制诏诰敕、进呈贺表 收文处负责收受京外衙门投送内阁的公文,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七、宦官秘书干政中国秘书史上特有的现象(一)历代宦官秘书干政现象 1.秦代的赵高为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谋害太子和丞相李斯,自任丞相,控制亲朝廷大权。2.汉代宦官石显为中书令,谋杀朝臣。3.唐代中期,宦官高力士为唐玄宗的亲信秘书。宦官秘书内枢密使专权,引起祸乱。,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4.明后期,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得宠后兼掌特务机构东厂,专断国政,大兴党狱,诛杀 忠良,形成了历史上最黑暗的“阉党之乱”。(二)宦官屡屡干政现象的原因 1.宦官贴近皇帝而能体察皇帝的心意,被皇帝视为亲信。2.皇帝希望通过让宦官掌握机要的方法来削弱宰相等朝官的权力。3.太监身心不健全,对权力和财富有超常态的 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