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ppt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计算与分析,二一二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简要介绍,第二章 定义、术语,第三章 抽油泵,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五章 指标要求,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目录,第七章 注意事项,第一章 简要介绍,1底座 2支架 3悬绳器 4驴头 5游梁 6横梁轴承座7横梁 8连杆 9曲柄销装置 10曲柄装置 11减速器12刹车保险装置 14电动机 15配电箱,第一章 简要介绍,游梁式抽油机代号,CYJ 常规型,CYJQ 前置型,悬点额定载荷,光杆最大冲程,平衡方式,减速器额定扭矩,减速器结构型式代号H-圆弧齿轮,B曲柄平衡,Q气动平衡,F复合平衡,Y-游梁平衡,抽油机代号的表示,第一章 简要介绍,主要工作参数:泵径、冲程、冲次。泵径:指深井泵活塞直径的名义尺寸。冲程:一般指光杆在上、下死点间的移动距离。有效冲程是指活塞在泵筒中一行程的长度。冲次:驴头每分钟上、下运动的次数。,如何选择合理工作参数:当抽油机已选定,并且设备能力足够大时,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应以获得最高的泵效为基本出发点来调整参数。在保证活塞直径、冲程、冲次的乘积不变时,可任意调整3个参数。但冲程、冲次、活塞的组合不同时,冲程损失不同。一般采用小泵径、大冲程、小冲次,可减小气体对泵效的影响;对油比较稠的井,一般采用大泵径、大冲程、低冲次;对连抽带喷井则选用大冲次快速抽汲,增强诱喷作用。,第一章 简要介绍,筛管和丝堵是防止有异物进泵。,井下管柱图,第一章 简要介绍,动液面: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深度叫动液面。(动液面深度:表示井口到动液面的距离)静液面:抽油井关井后,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逐渐上升到一定位置,而且稳定下来,这时的液面的深度叫静液面。(静液面深度:从井口到液面的距离)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L:下泵深度(泵挂)Lf:动液面深度Ls:静液面深度hs:沉没度,第一章 简要介绍,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光杆提升液体并克服井下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光杆功率与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井下效率:抽油机井的有效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系统效率: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第二章 定义、术语,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抽油机井的有效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机械采油井的平均系统效率:各种机械采油井总输了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有功功率-电能用于做功被消耗,它们转化为热能、光能、机械能或化学能等,称为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交流电的瞬时功率不是一个恒定值,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有功功率,它是指在电路中电阻部分所消耗的功率,以字母P表示,单位瓦特。,第二章 定义、术语,无功功率 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无功功率单位为乏(var)。视在功率在电工技术中,将单口网络端钮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记为S=UI。显然,只有单口网络完全由电阻混联而成时,视在功率才等于平均功率,否则,视在功率总是大于平均功率(即有功功率),也就是说,视在功率不是单口网络实际所消耗的功率。为以示区别,视在功率不用瓦特(W)为单位,而用伏安(VA)或千伏安(KVA)为单位。,第二章 定义、术语,功率因数,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P/S。有效功率-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有效功率液量(m3/d)有效扬程液密9.81 86400有效扬程动液面深度(油压-套压)1000(油管吸入深度-动液面深度)(液密-油密)混合液密度9.81 液密油机平衡度:下行电流与上行电流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泵排量系数(泵效):实际产液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功力装置利用率:输入功率(有功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第二章 定义、术语,1游动凡尔 2活塞 3衬套 4固定凡尔,第三章 抽油泵,第三章 抽油泵,第三章 抽油泵,深井泵的活塞在做往复运动:1、当活塞到达下死点开始上行程的瞬间,游动凡尔立即关闭,使活塞不连通。此时,光杆虽然在上移,但活塞相对于泵筒来说,实际未动,这样就画出AB斜直线。(图1)2、当弹性变形完毕光杆带动活塞开始上行(B点)固定凡尔打开,液体进入泵筒并充满活塞所让出的泵筒空间,此时,光杆处所承受的负载,仍和B点时一样没有变化,所以画出BC线。(图2)3、当活塞到达上死点,在转入下行程的瞬间,固定凡尔关闭,游动凡尔打开,活塞上下连通。此时,油管伸长,抽油杆柱缩短,光杆下行,活塞相对于泵筒没有移动,于是画出CD斜线。(图3)4、当弹性变形完毕,活塞下行,行程快接近死点时,固定凡尔关闭着,游动凡尔打开,此时活塞上下连通,光杆上只承受抽油杆在油中的重量,油管承受了全部液柱重量,光杆所受负荷不变,所以画出DA线。(图4),第三章 抽油泵,示功图分析的目的,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从功图上看主要表现在活塞下行时,从图上CD1线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有个活塞压缩气体的过程,光杆卸载较正常卸载缓慢,到了D1点时,游动凡尔被打开。光杆载荷才降到最小理论值。因此,减载线CD1较增载线AB1平缓,成为一条向右下方弯曲的弧线。弧线曲率的大小,随着进入泵内气体压力的大小而变化。气体压力大,光杆卸载快,弧线曲率小。反之,曲率大。曲率中心位于弧线的右下方。这条弧线就是受气体影响的示功图的显著特征。(此类情况存在油气比大或液面高),(1),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造成供液能力差的原因:1、深井泵的工作制度或抽汲参数组合不合理,泵的排出能力大于油层的供液能力,造成沉没度太小,液体充不满泵筒。(结合检泵加深、降冲次等措施)2、为防止砂、气体影响泵的正常工作,在泵的下边,接装的气锚、砂锚,当砂、蜡或砂蜡共同进入砂锚或气锚后,堵塞了部分或大部分进油孔道,致使液体进入泵筒的流动阻力增大、流量变小,动液面升高,液体来不及在泵的进油时间充满泵筒。,(2)供液不足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供液不足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吸入部分漏失是指固定凡尔球与凡尔座配合不严,凡尔座锥体装配不紧,凡尔罩内落入脏物或蜡卡着凡尔球等而造成漏失。特点:1、卸载线的倾角比泵正常工作时要小些,漏失量愈大,则倾角愈小;2、示功图的右上角的形状是比较尖的;3、示功图的左下角变圆,而且漏失愈严重,越要变得圆;4、增载线比卸载线陡。,2、吸入部分漏失,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排出部分漏失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4、吸入、排出部分漏失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双漏失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5、油管漏失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6、出砂影响的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7、油井结蜡的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8、稠油井的示功图,此类功力图比较圆滑,肥大。,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9、泵卡的示功图,解决办法:检泵解卡,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10、活塞碰挂的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11、杆断脱的示功图,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解决方法:必须检泵,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12、连抽带喷的示功图,(这样的井泵效高,套压比油压高),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本章规定了机械采油系统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包括常见的抽油机井、潜油电泵井和螺杆泵井。监测项目的确定首先考虑了能综合反映能耗情况的系统效率;其次,针对机械采油电动设备负荷普遍偏小的实际,考虑了对电网损耗有较大影响的电动机功率因数;第三,考虑引入了对系统效率有主要影响,并且容易考核的几项指标做为系数引入到评价体系中,比如:平衡度、渗透率(油藏性质)、稠油稀油(原油性质)、井深等等。SY/T5264-2006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不仅 增加了节能监测节能评价值,还对部分限定值的指标进行了修订。其中:对抽油机井来讲,将稀油井的限定值由20%下降为18%,调整了渗透率的修正系数,将特低渗透油田的修订系数由1.5调整到1.6,将低渗透油田的修订系数由1.3调整到1.4。对电泵井来讲,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节能监测限定值由0.70调整到0.72,将系统效率由25%调整到22%,取消了原标准中对电泵井排量系数的考核指标。,第五章 指标要求,抽油机井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见表1。油田渗透率对机采井系统效率影响系数K 1见表2。泵挂深度对机采井系统效率影响系数K2见表3。,表1 抽油机井节能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第五章 指标要求,表2 油田渗透率对机采井系统效率影响系数,表3 泵挂深度对机采井系统效率影响系数,第五章 指标要求,潜油电泵井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见表4。,表4 潜油电泵井节能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第五章 指标要求,螺杆泵井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见表5。,表5 螺杆泵井节能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第五章 指标要求,旋转悬绳器,提高系统效率工艺,低速电机,纳米润滑机油,低耗能抽油井,定位光杆密封器旋转井口,杆扶正器,大泵径,管扶正器,多功能气锚,长冲程,慢冲次,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测试准备,1应选取正常生产的机械采油井为测试对象。2收集选定机械采油井的基础资料,包括井号、机械设备型号、泵挂深度、筛管(采油管柱的吸入口)深度等,斜井(定向井、水平井、斜直井、各种侧钻井)需要有井身轨迹数据。3 测试负责人应由熟悉本章并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4 应根据本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测试方案,并在测试前将测试方案提交被测单位。测试方案的内容应包括:a)测试任务和要求;b)测试项目;c)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d)人员组织与分工;e)测试进度安排等。,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5 检查测试仪器,应满足本标准第4章的要求。测试后应对测试仪器的状况进行复核。6 按测试方案中测点布置的要求配置和安装测试仪器。7 全面检查被测机械采油井的运行工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排除。8 参加测试的人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不宜变动。,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测试要求,1 检查测试仪器连接无误后,应按机械采油井的操作规定及程序进行启动,并待机械采油设备及井况正常后进行测试。2应保证输入功率、产液量、动液面深度、油管压力、套管压力、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等主要参量同步测试。3 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代表性。,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测试项目 机械采油井的测试项目如下:a)电参数:输入功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b)井口参数:油管压力、套管压力、产液量及含水率;c)井下参数:油井动液面深度;d)光杆参数: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测试方法1 输入功率测试 应使用满足4.5要求的仪器测试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将测试仪器按其相序对应接人配电箱电源输入端(见图1)。2 油井产液量测试 使用满足要求的产液量计量装置计量油井产液量。,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油井含水率测试 井口取样应符合GB/T 4756,含水率测定应符合GB/T 260或GB/T 8929。油井井口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测试 在油井井口油管和套管上分别安装满足4.4要求的压力表测试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油井动液面深度测试 在井口安装满足要求的回声仪,测试油井环空的液面深度。抽油机井光杆功率的测试 在抽油机悬绳器处按装满足要求的动力示功仪,测试抽油机的示功图,其测点位置见下图。,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1电动机输入功率测点;2有效功率测点;3光杆功率测点图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布点位置和仪表连接示意图,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用电能表法测量时,用下式计算输入功率:(1)当采用电量积累法测试变动负载的电动机输入功率时,用下式计算输入功率:(2)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3)有效扬程(4)当机械采油井的有效扬程小于零时,5.4的计算方法不适用。,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5 油井液体密度当油井液体密度未能实际测得时,可采用公式(5)计算:(5)6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6)7 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7)8 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8),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9 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9)10 机械采油井系统平均效率计算(区块)区块某种机械采油井平均系统效率计算(10)某种机械采油井总的输入功率(11)机械采油井平均效率计算(12),第六章 测试与计算,第七章 注意事项,第七章 注意事项,第七章 注意事项,计算结果不正常需注意核实录入数据:1、平衡度30%140%2、地面效率85%,核实光杆功率;井下效率85%,核实液面。3、系统效率50%,核实有效功率。4、泵排量系数0.9,核实泵径,产液量。,评价检测项目三相电流不平衡度:10%为合格三相电压不平衡度:1.5%为合格电压偏差:-10%6%为合格功率利用率:20%为合格,第七章 注意事项,分析方法及措施建议:1、采取间开的井:油层渗透性低,供液能力差,动液面接近泵入口处,所用抽油机已调到最小冲程、最小冲次,仍然供液不好的井可采取间开,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和电力的消耗。2、结合检泵加深井:泵效低,泵径偏大,动液面低,功图分析供液不足。3、定期收油井:含水大于97%,日产油 小于0.5t/d的井,功图分析泵工况良好的井。4、结合检泵优化工作参数:泵效低,泵径偏大,沉没度大于300米,功图分析泵良好的井。,第七章 注意事项,报告实例,第七章 注意事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