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
特岗教师考前心理学辅导,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王 恩 国,第一章 绪 论,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灵魂)和(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研究灵魂的学问”。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却只有短暂的现在。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什么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包含三层含义:(1)研究心理现象发生;(2)研究心理现象发展;(3)研究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二、什么是心理现象,人的主观精神现象。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三、心理学建立的基础,自然科学以其实证的方法,对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性。,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是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前提条件,教育离开了心理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也就没有了对象。教育则是心理学走向人们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二)教育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三)为当代教学改革服务。,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1、客观的方法 2、科学的态度。,(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1、遵循道德伦理,不能做损害被试身心的事。2、被试有自由选择参加实验与否的权利。3、充足的补救措施。(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2、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是指研究者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可以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按内容分:1、智力测验 2、成就测验 3、态度测验 4、人格测验 按形式分: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按规模分: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4、调查法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5、个案研究法6、产品分析法7、档案研究法,第二章 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脑(brain)是人类一切高级行为的物质基础,由100160亿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元(neuron)。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神经细胞具有两种基本功能,即兴奋性和传导性。,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大脑皮层有许多的沟回结构分成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 和颞叶。额叶在四个脑叶中最大,约占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一,脑的高级神经活动,(一)、反射的概念:反射是动物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部位,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1、无条件反射:它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反射。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无条件刺激物。2、条件反射: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为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还必须建立多种反射,后天获得的反射就叫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条件刺激物或信号刺激物。,第三章 注意,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四)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2、无关运动停止;3、生理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发生变化,呼气长而吸气短。高度集中注意时会出现“屏息”现象。,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个认知客体和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特征。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或活动本身的特点有关;2、注意的稳定性还与人的兴趣和意志控制力强弱有关。,二、注意的范围(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1、注意的范围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2、注意的范围还与任务要求有关。3、注意的范围还与知识经验有关。,三、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为完成一项任务,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上去。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1、与任务的复杂程度或难易程度有关。2、与主体对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自动化水平有关。,四、注意的转移指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或者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上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与投注在原来对象上的注意强度、紧张度有关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影响注意的转移,第三节 注意的类型,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一、什么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二、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客观刺激物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新异性,主体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期待情绪状况,三、什么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四、影响随意注意的因素明确的目标任务 间接兴趣组织活动的习惯 意志品质,第四节 注意规律性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新颖的教学内容,(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二)利用间接兴趣,(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四)对学生提出严格而适当的学习要求,首页,(五)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三、两种注意相互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长时间的有意注意会使人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学生难以长时间坚持学习。,首页,第四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及其规律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指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感觉的作用: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还给人们带来愉快、痛苦等情绪体验 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二、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二、感受性的变化,感觉的适应: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适应。如明适应、暗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1)同时对比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2)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2、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强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1)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2)联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3)后象,指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二)感受性的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感觉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第二节知觉及其特征,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比关系明显;运动变化;新颖性;强度等。(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等。,调动多种分析器参与感知活动直观教具的制作要醒目、生动、引人入胜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理解知识结合直观教材,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出示直观教具的时间要恰到好处,如何根据感知的规律进行直观教学,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3、掌握观察方法。4、做好观察记录。5、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训练。,第五章 记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叫记忆。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刺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注意,复述,消退,遗忘,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识记种类:,1、根据识记目的分: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分:机械识记:对无意义材料或没理解的事物依据其外在联系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其内部联系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识记。,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材料意义的大小以及被理解的程度。3、材料的数量和性质。4、识记方法。,如何根据识记的规律提高识记效果,1、目的明确,态度积极。2、深入理解,广泛联系。3、抽象材料形象记,量大材料分散记。4、多种识记方法灵活使用。,遗忘的规律及原因,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原因:消退说和干扰说。,如何防止遗忘,1、及时复习。2、复习形式多样化。3、阅读与重现交替使用。4、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5、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适当的过度学习。,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一、想象的概述: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特点:1、形象性 2、新颖性,想象的作用 1.预见作用 2.补充作用3.代替作用4.对机体的调节作用,粘合 夸张 典型化 拟人化,三、想象的综合过程,主页,四、想象的种类:,按目的分: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主页,按创造程度分:1、再造想象:根据他人的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的特点:a.首创性、新颖性、独特性。,第二节 思维,一、思维的概述: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特征:1、间接性 2、概括性,主页,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1)动作思维:又称操作思维,是在实际动作中进行的思维。(2)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3)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所进行的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的方向不同,(1)集中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单一的方向,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2)发散思维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或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概括:(四)系统化与具体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知觉特点2、定势影响3、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5、情感与动机状态6、个性差异,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创造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变通性触类旁通,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2.独特性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思维问题时能摆脱思维贯性,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3.流畅性能在较短时间里表达较多的观念,反应迅速而众多。,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验证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四)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格兹尔的“问题分类法”以及克劳福德的“特征列举法”等。(五)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1、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生理反应:如心跳、血压、呼吸、皮肤电反应、瞳孔等。3、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也叫表情,包括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三个方面。,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如心情舒畅,闷闷不乐,恬静、烦躁等。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二)社会性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第八章 意志,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一)明确的目的性(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包括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采取决定阶段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制定行动计划等几个环节。,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3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明确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社会意义,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目性(或受暗示性)和独断性。,(二)果断性当机立断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三)坚持性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四)自制性与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冲动性。,三、意志的培养与锻炼,(一)加强理想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以锻炼坚强的意志(三)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作用(四)学校的纪律对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很重要的作用(五)针对学生的意志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六)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第九章 人格,第一节 人格概述人格的内容分为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动机、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3、独特性。4、社会性。,二、人格评估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人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两种范式:问卷范式和投射范式。,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一)生物遗传(二)社会文化(三)家庭环境(四)童年的早期经验(五)自然环境(六)学校教育 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节 气质,气质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与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气质特点,并采用适合其气质特点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同样,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各自气质类型的积极特征,控制其消极特征。,第三节 性格,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应具备的性格特征,(一)独立(二)自信(三)坚韧(四)自制(五)合群,第四节 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力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能力的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多元能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1生物因素2环境与教育3个体实践活动,三、能力的培养,1重视早期教育,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开发3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