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ppt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圳市新安中学 罗宗填,时政热点专题,背景材料,资源“瓶颈”敲响节约警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5年12月21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强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能源、淡水、矿产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2005 年 1 月 27 日,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接受 调查的 144 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 133 位,列全球倒数第 12 位。全球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市中,中国占 5 个。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令人堪忧。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 33%,比发达国家低 10 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考点链接,一、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1)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由于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煤等能源的需求量也高增长,所以引起能源短缺,其价格必然上扬。(2)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决能源短缺危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能源的流动与配置当然要以市场为基础,但市场本身有其缺陷和弊端,所以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如国家用价格杠杆调节电力紧张问题等。(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节约资源、降低能耗。这就必须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开展节能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同时不断健全能源节约管理网络,建立能源节约责任制。,(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能源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6)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如发展石油、煤炭运输、电力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如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电力企业、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发展煤炭运输业等)。(7)坚持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多元化,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要重视国家资源的安全,防范和化解风险。,二、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还要提高全民节约资源的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国家根据我国能源的现状,制定未来能源战略的六大方针,即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3)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开发和利用资源总是有自身规律的。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坚持联系观点与发展观点。解决我国能源问题,要“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要“保护环境”及“实现能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等,均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解决我国能源问题,要“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体现了发展的观点。(5)矛盾的观点。矛盾是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坚持全面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资源的利用是一对矛盾。人类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照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反对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做法。(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解决能源问题,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主次矛盾原理要求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道理。(7)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要立足于国内,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优化经济结构;要推广节能技术与加强节能管理;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等等,这是内因。解决能源问题同时要开拓国外市场,积极开展能源外交,这是外因。,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1)国家职能。国家解决能源问题,主要体现了经济职能。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又体现了搞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体现了国家在行使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国际环境的对外职能。(2)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有关部门为解决能源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工作,均体现了国家机构的对人民负责原则。(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健全法制,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4)国家对外政策。解决能源问题,国家积极开展能源外交,这一方面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另一方面,主要体现了我国对外政策基本点之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5)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客观要求。(2)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4)这是加快我国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6)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理论分析,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企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扭转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国家机构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3)我国的国家机关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客观要求。(4)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7)它是事关国家安全,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重要作用的需要。,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谈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履行经济职能,通过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履行文化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搞好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党: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民:坚持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公民应自觉厉行节约。,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重要资源短缺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在这样的国情下,解决我国资源供求矛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正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培养创新精神,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3)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途径。(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求我们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往我们坚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价值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坚持科学生态价值观的体现,它必将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社会发展带入科学发展轨道。(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形成全民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2)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按规律办事情。(3)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自然观,以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5)重视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所倡导的“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事物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这一点。(3)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循环经济的流程体现了这一点。,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5年12月21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强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能源、淡水、矿产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请用依法治国的知识,谈谈怎样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节约型社会,立法机关必须制定和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使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有法可依。(3)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责,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4)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浪费资源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加强节约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和执法监督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备考演练,2、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2、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矿产等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重要资源进口比重较大。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2、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我国的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且利用率低,消耗大,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供求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3)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3)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