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康复护理学第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ppt

    • 资源ID:5974134       资源大小:1,021.50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康复护理学第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ppt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第二节 心肺功能评定第三节 感知功能评定第四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评定第五节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第三章 康复评定,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力评定,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者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肌力评定的方法,徒手肌力评定,徒手肌力评定的基本级别均以下列三项因素为依据:(1)阻力因素(2)重力因素(3)视触觉感知,徒手肌力评定,M.R.C肌力分级法 0级未触及肌肉收缩 1级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级 可观察到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消除重力下可活动到全关节范围的50%以内 2级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活动范围在50%100%2级消除重力影响下能全范围关节活动 2*级消除重力影响下关节能活动到最大范围,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50%以下,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活动范围在50%100%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对抗轻微阻力 4级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活动范围在50%100%4级能对抗中等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4*级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中等阻力,但在末期充分阻力 5级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级能对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注意事项1.先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等,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充分理解和合作,不易在疲劳、饱餐或受试者易被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肌力测试2.体位情况:被测试者处于适宜的位置、防止代偿动作3.两侧对比:要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与健侧比较,4.阻力情况:肌力达3级以上,阻力须与运动方向相反且要连续保持同强度。避免手法粗暴造成损伤。5.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病人和严重疼痛患者。,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屈肘1级:坐位,肩外展,上肢放在滑板上,试图肘屈曲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2级:坐位,肩外展,上肢放在滑板上,肘可主动屈曲。3级:受试者取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可克服重力屈肘 4级:受试者取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中等阻力5级:受试者取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较大阻力,器械肌力测定,等长肌力评定,1)握力 握力(kg)握力指数=100%体重(kg)2)捏力3)背肌力 拉力(kg)拉力指数=100%体重(Kg)4)四肢各组肌力评定,等速肌力评定,等速肌力评定是用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来进行肌力测试的。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方式。,二、肌张力评定,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肌张力分类,1.正常张力2.肌张力增高3.肌张力降低4.张力障碍,肌张力临床分级,等级 肌张力 标准0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1级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2级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3级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4级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1.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2.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1.确定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并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2.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也就是障碍的程度。3.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的依据。4.判定效果,指导进一步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1关节活动度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电子角度计指关节量角器脊柱活动量角器,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0肢位轴心固定轴移动轴,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1由专人进行。2宜作左右对比评定。3不宜剧烈活动后评定。4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范围应分别记录。5记录时,主动关节活动度应该书写在括号中以示区别,如左肘屈60(45)。,四、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平衡评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或是指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稳定性的一种能力。,平衡的维持机制 1:感觉输入 包括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2: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小脑及大脑皮质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3:运动控制 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和跨步调节机制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受大脑皮质和中脑的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人体可以通过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提高或改善平衡能力。,平衡产生的基础,31,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在无外力作用下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1)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或各种姿势转换的过程中,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2)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力作用下,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32,平衡的分类,33,各种体位下的平衡反应,1: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2: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3:平衡测试仪能精确地测量人体重心位置和移动的面积及形态,评定平衡功能障碍或病变部位和程度。,34,常用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简易平衡评定法,协调能力评定,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的维持机制 1:感觉输入 包括视觉、本体感觉2:中枢整合 大脑反射调节和小脑共济协调系统 3:运动控制 主要依靠肌群的力量,协调产生的基础,37,协调运动产生的基础,小脑,脊髓后索,基底节,小脑共济失调,症状 四肢和躯体不能灵活、顺利、准确的完成动作特点 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无感觉、位置与振动觉障碍(1)辩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佳(2)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3)意向性震颤:在随意运动时发生震颤(4)轮替运动障碍:完成快速交替动作困难(5)动作节律:完成动作时不是一个平滑的动作,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基底节共济失调,症状 肌张力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1)震颤:身体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3)手足徐动:四肢末端缓慢的、不规则的、弯曲的、扭转似的运动(4)抽搐:四肢肌肉急剧的大幅度运动,可见到激烈振臂的运动(5)肌张力障碍症:痉挛,脊髓后索共济失调,表现 深感觉障碍(1)平衡紊乱:闭眼站立时身体摇晃易跌倒(2)步态异常:两脚分开较宽,摇摆不定,高抬腿,步距不等,落地有声,走路看脚(3)辩距不良,协调试验,协调试验分非平衡性与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一)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属于一般协调功能障碍的神经学检查。(二)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的成分,主要是粗大运动。,平衡性协调评定,非平衡协调性检查的常用方法,1、指鼻试验2、指指试验3、交替指鼻4、对指试验5、粗大抓握6、轮替试验7、反弹试验,非平衡协调性检查的常用方法,8、交替足跟至膝和足趾9、跟膝胫试验10、足趾触检查者手指11、画线试验12、振子试验,平衡性协调试验常用方法,(一)立位保持与立位平衡1、双足站立:正常舒适位2、双足站立:两足并拢站立3、双足站立:足趾碰及另一足足跟的站立4、单足站立5、站立位,上肢的位置交替的放在身旁、头上方或腰部6、在保护下,出其不意的使患者失去平衡7、弯腰,返回直立位8、身体侧弯9、站立位睁眼和闭眼,(二)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1、沿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足趾之前3、向侧方走和倒退走4、正步走5、变换速度走6、突然停止后再走7、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8、足跟或足尖着地走,评定标准,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1分:不能活动;2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加以保护;3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加以保护;4分:能完成活动非平衡性协调功能障碍评分:0分:不能完成活动;1分:重度障碍:仅能发起运动,运动无节律性,明显不稳定,摆动,可见无关的运动;2分:中度障碍:能完成制定的运动,但动作慢。笨拙。不稳定;在增加运动速度时,完成活动的节律更差;3分:轻度障碍:能完成制订的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及技巧稍有差异;4分:正常完成活动,五、步态分析,步态(gait)是人行走功能的表现形式。,(一)步态周期,步态周期是指从一侧足跟触地到同侧足跟再次触地所经历的时间。分为站立相(支撑相)和摆动相。,步态分析基本参数,1.步长2.步幅(跨步长)3.步频4.步速,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平地行走时,一般步长约为5090cm。个体步长的差异主要与腿长有关,腿长,步长也大。,步幅(跨步长),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用cm表示,通常是步长的两倍。,步频和步速,步频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正常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步/分。步速 步行的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正常人通常行走的速度约为6595m/min。也可以用步行10m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分析方法,(一)观察法(目测分析),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观察法-步态观察,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二)测量法(足印法),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然后在步行通道上(一般为46 m)行走,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通过足迹测量有关步行距离和时间参数,再进行运动学分析,并根据被检查者的步态特征,为治疗师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数据。,测量法-检测程序,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滑石粉或墨汁);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时开始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时停止计时;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判断步态是否对称;计算步频、步行速度。,测量法-注意事项,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再测试;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防止跌倒。,(三)实验室分析,定义: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统,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于一体,是现代步态评定的必备手段。组成:摄象机 反光标记点 测力台 表面肌电图 计算机分析系统,(四)步行能力评定,是一种相对精细的和半定量评定,常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类。,Hoffer步行能力分级,1 不能步行 非功能性步行(治疗性步行):训练时用膝-踝-足矫形器或拐等辅助具能在治疗室内行走。耗能大、速度慢、距离短、无功能性价值,但有预防压疮、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等治疗意义。家庭性步行:用踝-足矫形器、手杖等可在家行走,但不能在室外长时间行走。社区性步行:用或不用踝-足矫形器、手杖可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行走,并进行散步以及去公园、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长,如超出社区范围仍需乘坐轮椅。,Holden功能步行分类,0级:无功能 患者不能走,需要轮椅或2人协助才能走1级:需大量持续性帮助 需使用双拐或需要1个人连续不断地搀 扶 才能行走及保持平衡2级:需少量帮助 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1人在旁给予持续或间断的接触身 体的帮助或 膝-踝-足矫形器(KAFO)、踝-足矫形器(AFO)、单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和保证安全3级:需监护或言语指导 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够安全,需1人监护或用言语指导,但不接触身体4级:平地上独立 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仍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5级:完全独立 在任何地面都能独立行走,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 截瘫步态 脑瘫步态 蹒跚步态 慌张步态,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无力 臀中肌无力 股四头肌无力 胫前肌无力,其他原因引起的异常步态 短腿步态 疼痛步态,

    注意事项

    本文(康复护理学第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