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ppt
第七章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与“空间与图形”差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图形与几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版):“空间与图形”问题二者有何区别?为什么要改?,何为图形、几何?,几何:多少;几何学简称。几何学: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或它们的组合。简称图形。空间图形:几何图形。特指立体图形。空间: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简明数学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几何图形:简称“图形”。点、线、面、体的集合。平面图形:若一个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则这个图形称为平面图形。空间图形:空间里点、线、面以及它们所组成的图形。,何为图形、几何?,几何:几何学简称。几何学:研究几何(平面与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数学分科。几何图形:简称“图形”。点、线、面、体的集合。平面图形:若一个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则这个图形称为平面图形。空间图形:空间里点、线、面以及它们所组成的图形。,几何(几何学)一词译自Geometry,其含义是“测地术”。,最早是徐光启译定的。由Geo(地)与metry(度量)合成的,Geometry原本包含:是什么?为什么?多少的问题,几何,几何:,小学“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哪些内容?P1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图形与几何”的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常见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运动几何,直观几何,度量几何,坐标几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图形与几何”的学段目标:,第二学段(4-6年级)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直观几何、演绎几何,运动几何,度量几何,坐标几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小学“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哪些内容?P122,直观几何、演绎几何、度量几何、运动几何和坐标几何(解析几何)五个方面具体来看分为(2011):1)图形的认识(几何体与平面图形)2)测量3)图形的运动4)图形与位置,(2001):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与变换4)图形与位置,几何学习的顺序:,从认知规律看,人们学习几何的途径主要是四步: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演绎推理度量计算,6.2 直观几何(图形的认识、运动和位置),认识各种图形 P124,6.2 直观几何(图形的认识、运动和位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六连块研究有多少种?多少种能?有何规律?,6.2 直观几何(图形的认识、运动和位置),三、多连块多连块(方),国际上称作Polyominos,是由美国数学家S.Golmb1于1950年发展而来的。在小学三、四年级,很适合于进行几何图形组合能力的培养,多连块的实际教学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排出一至五连块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图形;第二阶段是用正方形组成的多连块,拼合成新的平面图形。,6.2 直观几何(图形的认识、运动和位置),三、多连块 P130多连块(方),国际上称作Polyominos,是由美国数学家S.Golmb1于1950年发展而来的。在小学三、四年级,很适合于进行几何图形组合能力的培养,在图形形状、特征、性质(对称性、可拼嵌性、掰开性),关系(相似关系等)方面,突出各种组合的可能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直观几何(图形)的认识依赖“经验和操作”,从认知规律看,人们学习几何的途径主要是四步: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演绎推理度量计算,图形(概念)观念,经 验,操 作,生活经验,垂直,圆柱和圆锥,面积人教版三下年级,操作,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怎么办?,引出面积与面积单位,6.4 关于小学数学中演绎成分,古希腊的几何学是演绎几何学。从不加定义的点线面出发,依照公理体系进行演绎推理,得出图形的性质。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提高逻辑思维能力。19世纪末,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几何原本进一步严密化,形成了形式化的、严格的演绎体系几何基础。这种崇尚演绎、否定直观的数学观,在20世纪传入中国。,“直观几何与演绎几何之间,怎样保持适当的平衡?”是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对几何概念的表述要求过高,过早地采用逻辑方法给直线、射线、线段、圆等概念下定义,然后让学生背出来。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演绎几何的内容和要求做出了较大调整,引起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界部分人士的质疑。如何对待小学数学里的演绎几何的成分?在直观几何与演绎几何之间,怎样保持适当的平衡?。,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演绎推理度量计算,空间、体、平面、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如何定义,这些概念在小学数学中都采取不定义的方式,用类似的实物进行描述,让学生能够体会即可。如“平面”,就用“纸面”、“桌面”、“水面”来说明,也可以从一座立体的房子出发,比如说,“一面墙表示一个平面”。直线和线段,用比喻,特别是直接画出来,大家立刻明白,以后能够识别,不会混淆,能够运用就行了。,点、线、面的定义,在严密的希尔伯特几何体系中,点、线、面等也是不定义的概念。中学教材的定义:一个物体只研究其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性质,称之为几何体,简称体。面是体的界限,线是面的界限。点是线的界限。一点在空间沿着同一个方向及其相反方向运动所成的图形,称为直线。直线上从某一点起,朝向一边的部分,叫做射线。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关于逻辑分类P137,分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数学的分类包含两种基本类型:(1)不重不漏型。例如,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包含套装型。例如,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即三边分别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即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而三边都不相等三角形,可以不特别指出)。,关于垂直与平行 P137,小学数学中是否出现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处理很不相同。在西方发达国家,垂直与平行的初次出现均在初中,亚洲某些国家与地区初次出现在小学,但只停留在线段学习阶段。我国(按2001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阶段都进行“平行”概念的学习,小学“平行”的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有不同观点,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这一定义对小学不大合适。原因在于,两条直线不相交,是指“无限延长”不相交,而无限延长是不能检验的,小学几何的学习仅仅能在有限的平面内。小学生面对这样不能检验的定义,无法真正把握。,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平行线定义:只有通过折叠等操作,以及实际“画”出来的直观方式,感知“平行”、理解“平行”。平行定义:“两直线若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定义是可以操作的,可以画的,可以检验的。小学生能够“画同一条直线的两条垂线”,或者“量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的交角都是直角”。,作业与思考题,小学“图形与几何”学习主要内容是什么?点、线、面等概念在小学需要严格定义吗?为什么?怎样办好?小学几何概念学习和概念形成需要哪二个方面(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