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19581978)诗歌.ppt
,第二卷诗歌,学习要点,1、林子给他的艺术特点2、有赠的主题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内容分析4、春天,遂想起的思想内涵5、穆旦冬的主题,林子给他:少女的心灵独白,1958年写直到1980年才见天日。获得“19791980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作奖”。1、具有独特的“女性”的抒情视角。以爱的私语寻找女性失落的自我。2、张扬了女性肉体与灵魂的双重欲望。大胆袒露自我的情感、欲望甚至身体,具有独立的女性立场。,艺术特色,1、大胆采用十四行诗的诗体形式。十四行诗便于把诗从大我拉回小我,从现实拉回到内心,从时代颂歌变为爱情的喃喃自语。2、热烈感情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坦白热烈、真挚勇敢,呈现真人真性、至情至理。3、运用了隐喻与象征。拓展了诗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内涵。,绿原又一名哥伦布,原名刘仁甫。1922年11月8日出生,原籍湖北省黄陂县。2009年9月 29 日在北京逝世。,1、以哥伦布自喻。A、哥伦布在宽阔海洋航行(空间),我却在牢房孤独冥想(时间);B、哥伦布历尽辛苦后发现了新大陆;我仍在“坚信”寻找。2、自传性地回忆“自我”,反思历史。具有归来诗人的特征:坎坷经历、成熟心态,对历史的沧桑、人间的冷暖有深刻思考。3、长路漫漫但意志坚定。虽然代表真理的“新大陆”无法找到,但仍在寻找。表达艰难处境、忧患意识和宽广意境。,思想内涵,罗门麦坚利堡,原名韩仁存,1928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铺前,1948年,随校赴台,与家乡亲人完全失去联系。早期是飞行员,国际旅行使他的视野开阔。接受现代都市文明,但是又能够批判都市。,1、战争是人类生命与文化面对的伟大悲剧。2、战争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为了自由生存、真理正义,人类不能不勇敢面对战争。3、超越东西方的局限,走向人类的反思。人道的精神与生命哲学的结合,产生人性的激情。,思想内涵,原名曾庆冠(1922-2002)生于武汉,是抗日救亡浪潮中成长的诗人。14岁写,17岁发表。1958年卷入胡风案,1979年平反。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武汉市文联副主席。2002年4月去世。,曾卓有赠悬崖边的树,有赠主题,1、向女性深情倾诉,抒发苦难后的人间温情。2、赞美给受难者带来精神慰藉的理解和同情。3、感激歌颂真挚的爱情。4、表达博大的信任和人间至情。5、控诉历史冤屈和现实不公。,1、感情真挚,形象鲜明。丰盈的生活感受,荒诞岁月下的深重印记。2、托物寄兴。借树歌颂遭狂风袭击、顽强不屈的战士。3、表明正直不屈的风骨。守住了思者和诗人的操守。4、以形象表达哲理性思考。反省历史,使人警醒,启人睿智。,悬崖边的树艺术特色,原名郭路生(1948)。生于北京。15岁开始诗歌创作。1968年赴山西杏花村插队。1972年因各种压力精神崩溃。1979年作品在诗刊上首次发表。笔名内涵:我们诋毁或指责别人总爱用食指,但是,在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人格健全的人。,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四点零八分是列车的始发时间。当时每天有三列运送知青的专列,持续三年。2、这一时刻知青们将要远离亲人和故乡。北京火车站有急救站,过度悲痛昏死,哭声震天。很多人离开后就没回来,客死他乡。3、这一时刻影响一代人的命运。城市年轻人经过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识到被骗,彻底放弃了革命理想。,开头的深刻含意:,1、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告别北京,2、火车开动离京 迷惘失落,3、幻觉叠合 眷恋母爱,4、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5、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6、7、依恋北京 惶惑无助,诗歌主题,速写式的记录诗人告别北京时的悲凉场面,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到“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瞬间,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其实,在普通的人性面前,“政治神话”是那么苍白无力。,写于l968年。阴云密布时给人投下了希望之光。食指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失。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慨叹无谓的牺牲、隐在背后的黑暗。咏叹悲哀的过去与人性的黑暗。2、相信新的生命定能战胜黑暗力量。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坚信人类良知的伟大力量;他们会努力保住人类的良知。3、表达矛盾与期待,充满人道主义思想。富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双重情怀。,内涵与主题,春天,遂想起,余光中,酒旗招展的江南,垂柳遍地的江南,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自称“江南人”,曾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主旨:忆江南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做背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中心意象: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多莲的江南,多菱的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余光中剪影,欣赏,白玉苦瓜,写苦瓜意不在苦瓜,写象征物又不脱离本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结尾:雕塑家的巧手经过千刀万凿,给白玉苦瓜以艺术的灵魂,“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一语双关。1、肯定艺术的永恒价值,欣赏给人以甜蜜;2、寓意祖国母亲,养育儿女,恩重如山,永留青史。,牛汉半棵树,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他的诗作,“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为数不多,却能“写出一点生气”,构思精巧。,1、象征着桀骜不驯的生命。2、象征着坚持恪守正道与自觉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3、象征着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诗歌的象征意味,华南虎,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渴望的象征,我终于明白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1、华南虎象征着备受摧残的人们。伤残、遍体鳞伤、身处危险中,紧张的社会关系常常使诗人的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的战争状态。2、华南虎象征着不屈抗争的人们。就像里尔克笔底下的豹子,还在滴血地抗争。3、华南虎象征“不自由毋宁死”的追求。以老虎的破碎趾爪和牙齿来表达其宁死不屈的决心。,象征意义,“铁栅栏”,从1969年9月末到1974年12月的最后一天,我在湖北咸宁干校一直从事最繁重的劳役,特别是开头两三年,我在连队充当着“头号劳力”,经常在泥泞的七上八下的山间小路上弓着腰身拉七八百斤重的板车,浑身的骨头(特别是背脊)严重劳损,翻身都困难。牛汉自述,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痕,一下子把我点爆了起来。当时奇遇似的让我看见了这只虎,而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啊!(牛汉我和华南虎),在黑帮大院(所谓的“牛棚”)里面,这两个例证:一是走路不许抬头,二是坐着不许翘二郎腿。,我正在牢房里坐着,忽然看到这一位老教授,在一个牢头禁子的押解下,手中举着一个写着他自己名字的牌子,走遍所有的一间间的牢房,一进门就高声说:“我叫某某某,今天回来超过了批准的时间,奉命检讨,请罪!”别的人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却是毛骨悚然,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以上选自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季羡林的“牛棚”生活,祈求蔡其矫,南洋华侨巨商的阔公子,万里迢迢奔赴延安的俏书生;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因“生活作风”而被判刑的劳改犯,与二十余位情人、女友的交往的老诗人;担任地厅级“宣传部长”的干部,蜗居在办公室的闲散人;以游历和女性作为生命支点的大游侠,敢爱能爱。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 1、被看做伤痕文学第一首诗。2、祈求正常时代不必祈求的东西,暗示着时代的荒谬。,曾参加中国远征军,出任杜聿明的翻译,赴缅甸出征。正义与邪恶、人性与兽性使他迅速成熟起来,写下了很多诗稿。1950年,穆旦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等课程,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35岁的穆旦拒绝印度的邀请而回国,在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穆旦(19181977),穆旦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层层转折中表达着对个人身世的慨叹、对时代的乌托邦理想的审视与反讽。停电之后、冬显示在黑暗之中坚持精神,但也表达几十年坎坷之后所获得的苦涩智慧。,冬的主题,1、严酷的冬天更渴望温暖。寒冷使心灵枯瘦,唯友谊亲情可抵御。2、心灵的具体化。描写具体的活动场景、身体感知和生理意象。3、使用多重人称、多种角度。使主体自省、场景映衬、他人插语交织一体。4、平实地想象着冬夜旷野里的旅人。表现在历史冲击下个体的真实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