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ppt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 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 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前教育的内涵,明确学前教育的功能、价值和效益,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判断分析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课程内容一、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和概念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几种形式。学前家庭教育的定义与特征。学前社会教育的定义与特征。三、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学前教育各发展阶段的特征。,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考核目标:识记: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其特征现代学前教育的特征领会: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和概念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和概念(一)教育与学前教育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不论它是有计划的还是偶然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直觉的还是自发的、来自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由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和概念(一)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二)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1、我国对学前教育年龄范围的规定古代 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近代 壬寅学制:从六岁起受蒙学教育4年 癸卯学制:蒙养院招收37的幼儿,接受四年教育后,即7岁时进入初等小学现代 广义的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这一段时期的教育为学前教育 狭义的专指37岁儿童的教育。本书采取的是广义的学前教育概念,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二)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2、国外对学前教育年龄范围的规定美国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英国 35岁为基础阶段教育时期前苏联 学前教育指27岁儿童的教育3、总体发展趋势,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一)学前家庭教育的定义与特征定义:一般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有如下特点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终生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二)学前公共教育的定义与特征定义: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等教育形式。特征: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三)发展趋势,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三、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儿童实行的事公有公育。(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缺乏科学深入的认识,重视道德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出现了学前公共教育机构,重“育”少“教”,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三、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四)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走向多元化,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本节知识点串讲一、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和概念(一)教育与学前教育:广义和狭义的教育 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我国,国外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一)学前家庭教育的定义与特征(4点)(二)学前公共教育的定义与特征(3点)三、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公有公育 传授方式(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 重视道德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出现了学前公共教育机构,重“育”少“教”(四)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8个特点,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模拟战场,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课程内容一、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界定和类型价值、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的概念。学前教育价值的类型及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二、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及历史变迁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概念。我国各时期学前教育主要的价值取向。三、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对教育目标、课程设计与开发、师幼关系性质、教育评价的影响。,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考核目标识记价值、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概念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对教育目标、课程设计与开发、师幼关系性质、教育评价的影响。领会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运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上所存在误区,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一、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界定和类型(一)学前教育价值的含义价值:表示的是事物在满足人的需要中的有用性。教育价值: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题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一、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界定和类型(二)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关系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和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应该做什么”或“应该具有什么作用”。期待效应学前教育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具有什么作用”。事实效应。,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一、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界定和类型(二)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关系 1、区别学前教育功能是学前教育内在固有的,是学前教育一经产生就具有的;而学前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学前教育功能是客观的,是以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客观属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教育价值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它是从学前教育主体对待满足其需要的学前教育这一客体的关系中产生的。学前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于学前教育自身活动方式的实现,有正负功能之分;学前教育价值是正向的,能满足学前教育主体需要的而被肯定的学前教育功能才具有价值。,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一、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界定和类型(二)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关系2、联系:学前教育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学前教育功能的发挥。价值不等于功能,只有客体的功能作用于主体时才产生价值。而功能有潜在功能和现实功能两种形式。潜在功能只有转化为现实功能才能作用于客体,由此才能产生价值。因此,如果学前教育不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其功能无法发挥,也就无价值可言。学前教育功能发挥如何又决定于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同学前教育主体占有不同的经济地位、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实践经验、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利益需要、不同的价值观念,他们对于学前教育活动也势必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学前教育主体在不同价值取向指导下会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和功能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功能的发挥。,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二、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及历史变迁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历史变迁我国古代封建社会 伦理道德价值解放后70年代末 政治价值70年代末 经济价值改革开放后 文化价值 现在 社会价值 人的价值(育人价值),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三、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一)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对学前教育目的建构的影响以社会的道德需要为指向的教育 柏拉图 孔子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指向的教育 洛克强调“人”卢梭 裴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价值观的融合 杜威,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三、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二)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解与开发知识本位课程 制度课程 以教学为中心活动经验本位课程,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三、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三)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师幼关系的性质师幼关系的演变 主体-客体 主导-主体 双主体 主体间性,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三、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四)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学前教育评价传统的学前教育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以个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评价模式: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发展、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本节知识点串讲:一、学前教育价值的概念(一)学前教育价值的含义(二)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关系:区别和联系(领会)二、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及历史变迁(领会)三、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识记)(一)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对学前教育目的建构的影响(二)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解与开发(三)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师幼关系的性质(四)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制约着学前教育评价,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课程内容一、学前教育功能的界定二、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三、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考核目标识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领会:学前教育功能的概念及其与职能、价值等之间的关系运用: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一、学前教育功能的界定(领会)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学前教育职能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作用。二者质的不同:学前教育功能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教育功能是客观呈现的实际产生的作用,是一种实际效应;而学前教育职能强调的是学前教育的职责,是从主观意愿出发评判学前教育应当发挥何种作用,是一种期待效应。,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一、学前教育功能的界定(领会)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识记)学前教育功能具有如下特征: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方向性,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三、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识记)按照承受对象的不同划分: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层次来分: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分:学前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识记)(一)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识记)(一)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幼儿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因为婴幼儿拥有巨大的学习潜力,这段时期是婴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个体对于某种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在较晚阶段在来弥补时非常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弥补。(生理基础),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识记)(一)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婴幼儿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要是这种可能成为事实,还需要承认为之提供适宜发展的环境。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前教育众所获得的早期经验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影响儿童早期的发展,而且为日后各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早期经验影响脑的发育发展。学前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环境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发展。,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识记)(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也被称为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识记)(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传递功能。儿童“自然人”“社会人”,需要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社会文化得以传递。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促进和参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识记)(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家庭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子女在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前教育可以是避免和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补偿教育),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识记)总结:学前教育之于儿童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其之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都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一)“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内涵的限定是指从孩子牙牙学语之日起,就教他们识字、背古诗、做数学题,甚至学外语、学电脑;甚至未上学就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二)“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所依据的理论1、关键期理论:认为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或敏感期确实存在,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学习某些东西或形成某些技能最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但是并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后发展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2、其理论受到了质疑: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将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教育决定论”否定随后阶段教育的作用;不同儿童关键期不相同,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三)“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的目标分析目标: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0岁扫盲,3岁读书”。分析:幼儿期是口语掌握的迅速时期,书面语的理解与运用是以口语为前提的,所以学前期的儿童的语言发展应以口语为主,而非书面语为主。,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四)“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的训练方法分析训练方法:采取单项强化训练法分析: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人为地强化或加速某个方面的发展,一般会牺牲和丧失某些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从儿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来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异于“杀鸡取卵”、“揠苗助长”,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五)总结“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等都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本节知识点串讲:一、学前教育功能的界定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方向性三、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按照承受对象的不同划分: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层次来分: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分:学前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四、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二节和第三节的模拟战场,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课程内容一、学前教育效益的含义二、学前教育的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三、学前教育的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四、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考核目标识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领会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一、学前教育效益的含义?区分学前教育效益与学前教育效率两个概念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位大概念)学前教育效率指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下位小概念),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二、学前教育的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学前教育效益可以分为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效益是指接受学前教育的个人即幼儿获得的收益。个人效益又分为经济效益和精神效益。个人经济效益是指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个人精神效益是指学前教育给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认知与情感等带来的难以用直接的经济收益衡量的好处。学前阶段更应重视个人精神效益的问题,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二、学前教育的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是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没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社会效益也分为经济效益和精神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是指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个体投入社会经济后,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社会精神效益是一个尚未严格定义的概念,概言之,是对于人类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贡献。,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三、学前教育的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学前教育的内部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系统尽量减少浪费,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外部效益则是指学前教育对伊义务教育等后续阶段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影响。,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四、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本节知识点串讲:一、学前教育效益的含义二、学前教育的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三、学前教育的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四、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领会)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识记),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领会)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方面的发展。,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从影响的来源来看,可以把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幼儿自身条件中得自于遗传与胎内环境的先天特点和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外部因素是指幼儿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是幼儿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与社会条件。,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生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幼儿的主动学习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介环节。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观点。每个幼儿的学习活动必然带有自己的个体特点。,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教育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与水平积极地引导、促进其发展。以幼儿现有的身心发水平、结构与特点为基础,教育可以不断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幼儿新的发展,创造新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提出新的学习与发展的任务与要求,并且把这种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教育影响转化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因素,引导和参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正是通过活动,在幼儿身上形成着人所特有的心理特性与能力。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教育上必然利用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儿童权利公约:儿童保护工作首先是政府行为幼儿园工作规程具体要求:(1)、尊重幼儿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2)、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主体性(3)、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原则的依据:人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践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使幼儿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不能强调或突出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或忽视与轻视另外一些方面的发展。,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的概念。贯彻原则的要求:(1)、家庭与幼儿园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工作。(2)、依法治教,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要求:(1)、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2)、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具体体现(1)教育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2)教育参与幼儿的发展,可以改善幼儿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不断引导幼儿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可能性。要求:(1)观察和了解幼儿已有的学习与发展的水平、需要,敏锐地知觉到幼儿正在发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的新的可能性,支持与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2)创设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情境,主动地促进与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本节知识点串讲: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二、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第四、五节模拟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