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ppt
第3章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3.1 多媒体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及流程3.2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3.3 CMOS的设置3.4 硬盘的分区3.5 硬盘的逻辑格式化3.6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安装,3.1 多媒体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及流程,3.1.1 组装前的准备 1工具 计算机的组装一般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工具,一把十字螺丝刀就可以了(最好是带磁性的)。,2配件 为了使安装过程顺利进行,我们先给大家介绍本节所需的主要电脑配件。主板:我们选用的是技嘉GA-8IE533主板,该主板CPU采用Socket 478 插槽、Intel 845E芯片组、支持DDR内存、ATX电源插座并集成AC97声卡,如图3.1所示。,图3.1 主板,内存:我们选用DDR266(PC 2100)/DDR200(PC1600)184 pin,如图3.2所示。,图3.2 DDR内存,CPU:由于本款主板采用的是Socket 478插槽,因此可以选用Intel Pentium 4 处理器,如图3.3所示。由于主板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内存和CPU的型号,因此我们只给出这三个配件型号的组合,至于其他组合方式及其他配件,如显卡、声卡、硬盘、光驱、软驱、键盘、鼠标、机箱、音箱和显示器等,可以依据第2章的讲解来选配。,图3.3 CPU,3软件 除了电脑硬件外,为了使电脑系统正常运行,用户还需要准备所需的各种软件,如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等。,3.1.2 硬件组装的一般流程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流程按照基础安装、内部设备安装及外部设备安装这三个阶段,可以分成九个步骤:(1)先检查组装的构件及工具是否齐备;(2)将电源装入机箱中;(3)将CPU和内存装入主板;,(4)将主板安装在底板上,再将装有主板的底板装入机箱;(5)将软驱、硬盘和光驱装入机箱;(6)将各式接口卡装入机箱;(7)连接各外围设备;(8)试机并设置BIOS;(9)安装操作系统、板卡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3.1.3 硬件组装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安装场地要宽敞、明亮,桌面要平整,电源电压要稳定。在组装多台计算机时,最好一台使用一个场地,以免拿错配件。(2)防止人体所带静电对电子器件造成损伤。在安装前,先消除身上的静电,比如用手摸一摸自来水管等接地设备。如果有条件,可配戴防静电环。插拔各种板卡时,最好只接触其边缘。(3)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4)安装的主板一定要稳固,同时要防止主板变形,不然会对主板的电子线路造成损伤。,3.2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3.2.1 基础安装 1安装电源 将电源供应器安装到指定位置。如果机箱与电源供应器已经在一起了,就可省略此步。,2安装主板 主板边沿和中间有一些圆孔,这些圆孔和机箱底板上的那些直径为3 mm的圆孔相对应。利用这些定位圆孔,可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底板上。定位金属螺柱和塑料定位卡是固定机箱和主板的紧固件,由机箱供应商与机箱配套提供。安装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至少选取3 颗定位金属螺柱,将其旋入机箱底板的螺柱定位孔中。安装完毕的主板扩展插槽应正对机箱后侧的条形窗口,主板的集成接口也应从相应的窗口向后伸出。,3安装CPU 传统的Scoket型CPU插座的一个角比其他三个角少一个插孔,CPU接脚本身也是如此,这样就标明了CPU的安装方向。安装CPU的步骤如下:(1)先将Socket CPU插座的手柄拉起来。(2)将CPU按正确方向放入插座,使CPU每个接脚插入对应孔中。注意要放到底,切记不要太用力。(3)把手柄放下,这样CPU就固定在主板上了。(4)安装CPU的风扇。风扇是用一个弹性铁架固定在插座上的。(5)连接风扇电源线。,当取下CPU时,先取下风扇,然后把手柄拉起来,再取下CPU即可。对Slot插座的主板,安装CPU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把主板上的支撑架打开。(2)把CPU对好方向并顺着支撑架的槽滑下,当CPU的接脚接触插槽后,用力将CPU压到底即可。这时,支撑架两边的卡子就会卡到CPU的散热片上。(3)将风扇电源线一头接到风扇上,另一头插到主板风扇电源的接口上。拆卸CPU时,只要把支撑架两边的卡子先按下去,然后就很容易地把CPU从插槽上拔下来。,4主板跳线 主板上通常有几组跳线插针座。设置跳线时,请查阅主板说明书,在主板上把CPU外频和倍频调整好(如果是软跳线Soft Configuration 的,则等开机的时候调)。CPU工作状态设置主要是进行CPU工作频率及CPU工作电压设置。不同主板和不同CPU,其设置一般都是不同的。现在的主板都会根据所安装的CPU类型自动设置相应的电压,只要把CPU安装好,就不用再进行电压调整,而只需设置CPU 工作频率。,通常CPU的型号表示为Celeron 633、Pentium 800、P4 2.1G等,最后的一个数字是指CPU内部的工作频率,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而主板的内存和控制芯片的工作频率没有这么高,所以设置CPU的工作频率就会涉及主板工作频率(外频)和倍频系数这两项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表示:CPU的实际工作频率=主板工作频率倍频系数,一般主板工作频率都是一些固定值,如66 MHz、100 MHz和133 MHz等,倍频系数通常为3.0、3.5、4.0、4.5和5.0等,通过主板上的跳线来设置这两个参数,就可以改变CPU的工作频率。超频就是指改变主板工作频率和倍频系数来使CPU在较高的工作频率下运行,超频一般以改变外频为主。在设置跳线之前,需要知道所使用的CPU的工作频率和主板的工作频率是多少。例如使用AMD K6-400的CPU,它的工作频率是400 MHz,而主板的工作频率是100 MHz,由此可以计算出它的倍频系数为:CPU的工作频率/主板工作频率=400/100=4 这样在设置跳线时,参考说明书将主板的工作频率设置为100 MHz,倍频系数设置为4即可。我们选用的技嘉GA-8IE533是一款免跳线主板,它可以自动识别CPU的主频。,5安装内存 安装内存时应先将内存插槽两侧的反扣打开,看准内存插槽的缺口方向,用双手拇指均匀用力,把内存垂直压入插槽中,当内存插到底后,卡钩也会定位而完成安装。前面我们选用的主板只能适合插DDR的内存(它只有一个缺口)。6把主板固定在机箱内 将主板放回机箱内,背板固定回原来的位置。,7安装显卡 依显卡的接口种类,选择AGP或PCI插槽来安装。现在一般都用AGP接口的显卡,在主板上只有一个AGP插槽,装上固定好就可以了。如果显卡与主板集成在一起,可省略此步。8连接主板电源 从电源盒引出的诸多电源线中找出主板电源插头,如果是ATX类型的主板,则比较好接,因为只有一个接头,而且只有一个方向,只要垂直插入就可以了。若是AT类型主板,电源插头分为P8、P9两个插头,没有防插错结构,在插接时应注意将P8、P9的两根接地黑线紧靠在一起。,9机箱前面板指示灯/键与主板连接 机箱上一般有五条线,分别是SPEAKER(主板扬声器)、RESET SW(复位键)、HDD LED(硬盘工作指示灯)、POWER SW(电源开关)和POWER LED(电源指示灯),如图3.4所示。插接时按照主板说明书一一对应插入即可。10连接主机与显示器 将显示器的信号线连接到主机的显卡接头上,给主机电源供应器接上电源。,图3.4各种插头,11开机测试 将电源打开,如果能顺利出现开机画面并伴随一声短鸣,显示器出现正常的信息,最后停止在找不到键盘的错误信息提示下,表明前半部分已安装完毕,可进行下一步安装。否则,重新检查以上步骤。,3.2.2 内部设备安装 接下来安装的是机箱内部的其他设备。请先将主机与显示器分离。1安装软驱(1)固定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有水平安装和竖直安装两种方式,采用何种方式安装,由选用机箱的软驱安装槽决定。打开机箱后,先找到软驱槽,在软驱安装槽对应的机箱面板上有一块挡板,挡板的拆卸十分简单,只需用手由内向外将挡板推一下,就可以取下。然后将软驱顺着拆去挡板的位置往里放,到达适当的位置,使软驱的前面板部分与机箱面板平齐,最后在机箱内用螺钉固定即可。,(2)连接扁平数据电缆。软驱使用的是34芯扁平数据电缆。将扁平电缆的一端插入软驱的数据接口插座,另一端插入主机板上的软驱接口插座上。连接扁平数据电缆时要注意方向,数据电缆有红线标志的一端应与插座1号插针对齐。(3)连接电源线。软驱电源线是一根9芯的D型接头。主机开关电源上有一组电源接头,可任选一个接头插入软驱的电源插座。接头是有方向性的,一般不会插反,如果插反了,是插不进去的。软驱正确连接后,需要在BIOS设置程序中设置软驱的参数后才能正常工作。,2安装硬盘 安装硬盘时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置硬盘驱动器主、从跳线。在EIDE接口上通常可连接两台IDE设备,为了区别起见,在每一台IDE设备上都设置有主(Master)、从(Slave)方式的跳线。一般情况下,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则不需要改动。当在一个IDE接口上装两个硬盘时,需对硬盘的跳线重新设置,即将一个硬盘设置为主盘,另一个设置为从盘。不同厂家生产的硬盘,其跳线设置方式不同,一般在硬盘外壳的标签上均注有跳线状态图。图3.5是Quantum硬盘的跳线状态图。,图3.5 硬盘的跳线状态图,PK:当这个跳线短接时,磁头被固定在安全位置,防止运输过程中磁头的移动。CS:这是电缆选择方式,此方式是用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置主盘和从盘的。能设置硬盘主、从盘状态的硬盘数据是特制的,其第28根线为选择线,当这个跳线短接时,硬盘主、从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数据线的连接插入头。通常,连接数据线中段插入头的硬盘为主盘,连接在数据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DS:当这个跳线短接时,该硬盘作为主盘。SP:当这个跳线短接时,该硬盘作为从盘。硬盘的跳线设置一般不会超出这4种。有的硬盘只采用一个跳线来设置主盘或从盘,例如,当短接时作为主盘,断开时作为从盘。,(2)将硬盘固定在安装架上。一般机箱都设有安装硬盘的专门支架,可将硬盘安装在该支架上,也可以将硬盘安装在机箱内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支架上。如果安装在5.25英寸软盘驱动器的位置上,应先用螺丝将硬盘固定在专用的硬盘托架上,然后将硬盘托架和螺丝安装在该位置上。安装时,硬盘的电路板面朝下,标签面向上,硬盘要紧固在托架上,不能晃动,否则容易造成磁头与盘面碰撞,导致数据丢失,同时也会影响硬盘的寿命。,(3)连接硬盘电源线。硬盘电源线为4芯D型插头的电源线,其颜色分别为红、黑、黑、黄。连接时,在开关电源上选择一根4芯硬盘电源线,将电源线的D型插头插入硬盘的电源插座即可。插入时,请注意方向,反了将插不进去。可参考图3.6所示。,图3.6安装硬盘,(4)连接硬盘数据线。EIDE接口的数据线是一条扁平电缆线。通常情况下,每两个IDE设备可共用一条扁平电缆。扁平电缆的一头连接在主机板的EIDE插槽上,另一头分别通过两个插接头与两个IDE设备连接。连接硬盘数据线时,将扁平电缆的红线对准数据线插座的第一脚(一般标有序号,如无标记可将扁平电缆的红线朝着电源插座方向),插头对准插座引脚插入即可。数据线的另一端与主机板上的EIDE插座相连,插接时,扁平电缆的红线也应对准EIDE接口上标有1的插针。至此,硬盘的连接便结束了,但硬盘要正确运行,还需作BIOS设置及硬盘初始化的工作。,3安装光驱 光驱的安装也比较简单,与硬盘安装相似,一般安装步骤如下:(1)固定光盘驱动器。光驱一般安装在一个空着的(5.25英寸)驱动器的框架上。安装时需要导轨,导轨上有前后两组八个孔位,安装导轨应注意孔的位置,两边的导轨要对齐,并且螺丝要拧紧。把光驱滑入机箱时要注意光驱的方向,将光驱的面板向外轻轻滑入,当听到“咔”的一声响,表明光驱已到位,光驱就已安装完毕。,(2)设置主/从盘与连接数据线。对于IDE光驱,连接数据线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设置主/从盘。一般在光驱上都标明跳线方式,MA为主盘,SL为从盘。有时把光驱与硬盘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此时应将光驱设置为从盘。如果单独为光驱接一条数据线,把它连接到主板的副IDE口上,则光驱应设置为主盘。在连接数据线时要注意接口的方向。,(3)连接光驱的电源线。光驱与硬盘一样,使用标准的4芯D型电源线,从开关电源上任选取一个电源线插入光驱的电源插座即可。插入时注意方向,反了插不进去。光驱需要驱动程序的支持才能正常工作。在Windows 9x下,因光驱都支持即插即用功能,所以不必安装驱动程序,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安装驱动程序,只要开机后光驱即可正确读取数据。在Windows 9x系统中,还可以通过调整光驱的参数来增进光驱的性能。,4安装声卡 根据声卡的类型,选择PCI或ISA插槽进行安装。若主板集成,可省略此步。,5连接音频数据线 安装光驱时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音频数据线的连接。光驱的音频接口一般有4根针,分别是左、右声道和两根地线,其中L为左声道,R为右声道,G代表地线。在声卡上也有一个类似的音频接口插座,它接收光驱上的音频信号并把它放大输出到Speaker孔。CD音频线有3芯和4芯两种,4芯音频线只是多了一根地线而已。在连接音频时,要注意光驱和声卡上的左、右声道与地线要一一对应,否则可能出现问题,如只有一个喇叭响等。,3.2.3 外部设备的安装 如果一切都安装妥当了,就可以将鼠标、键盘、显示器、Modem(如果是外置的话)都接好(可先打开显示器和Modem的电源)。暂时不用把机箱盖上,因为还不知道安装的对不对,等确定电脑可以正常工作了再盖上也不迟。然后接上机箱的电源,有些ATX的机箱后面还有一个电源开关,请确定是打开了的。再完整地检查一遍后,打开电源。当出现我们所熟悉的BIOS自检声时,硬件安装就完成了。,3.3 CMOS的设置,3.3.1 BIOS和CMOS CMOS的设置是与BIOS密切相关的。BIOS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简写,意思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ROM BIOS是主板上存放微机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的只读存储器,它的基本功能是加电自检、开机引导、基本外设I/O和系统的CMOS设置。CMOS是一种低耗电的存储器,靠电池供电。其主要的作用是保存系统日期、时间及各种硬件参数,以便BIOS在加电自检(Power-On Self Test,简称POST)时读取,识别系统的硬件配置并根据这些配置信息对系统中各部件进行自检和初始化。,POST在自检过程中,如果发现系统实际存在的硬件与CMOS RAM中的设置参数不符时,将导致系统不能正确运行甚至死机,所以CMOS的设置在新机器的组装中很重要。但CMOS设置不是经常要进行的,它通常在电脑第一次使用时或者出厂前就设置好了,如果电脑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有时一两年都不用重新设置,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就必须重新设置CMOS参数了。这些特殊情况有下述几种:,(1)如果主板上的电池没电了,则CMOS原来记忆的设置就全丢失了,电脑就可能无法启动或者运行不正常,这时必须要全部重新设置;(2)改变A盘、C盘、CD-ROM的启动顺序;(3)设置或更改开机密码;(4)加一个或换一个硬盘,或者改变软驱设置等;(5)有些电脑高手想调节一下高级参数的设置,好让电脑能运行得更好;(6)安装其他硬件设备时,可能有些设置需要改变。,图3.7 系统启动界面,要设置CMOS,就要通过BIOS中的SETUP程序来进行设置,这种在开机后通过BIOS中的设置程序进行系统硬件配置及在CMOS存储器中设置相应参数的过程称为CMOS系统设置。,3.3.2 CMOS的设置 进入CMOS的设置,在开机系统启动时,屏幕上常有如图3.7所示的提示,其意思是说“按DEL键进入CMOS设置画面”。按键盘上的Delete键,则会看到CMOS设置的主界面,如图3.8所示。不同的BIOS可能有不同的界面,但常见的是AWARD、AMI、Phoenix等几种。界面形式虽然不同,但功能基本相同,所要设置的项目也差不多。这是AWARD的CMOS设置画面,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实只要明白了一种CMOS的设置方法,其他的就可以触类旁通了。,图3.8 CMOS主界面,在CMOS中大部分项目本来就已经设置了正确的参数值,或者说许多选项对电脑的运行影响不太大,所以一般我们只要注意几个关键项就可以了。通常,我们在设置CMOS时,只简单地做以下几步:(1)设置出厂设定值;(2)检测硬盘参数;(3)设置软驱;(4)设置启动顺序;(5)设置密码(如果有必要);(6)保存设置并退出。,第一步:设置出厂设定值,如图3.9所示。,图3.9 设置出厂设定值,这一项“LOAD PERFORMANCE DEFAULTS”是“调入出厂设定值”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推荐设置,即在一般情况下的优化设置。将光标用上下箭头移到这一项,然后按回车键,屏幕提示是否载入默认值,如图3.10所示。输入Y表示“是”的意思,这样,以上几十项设置都是默认值了。,图3.10 确认出厂设定值,如果在这种设置下,你的电脑出现异常现象,可以用“Load BIOS Setup”项恢复BIOS默认值,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安全的设置。这种设置下不会出现设置问题,但有可能使电脑性能得不到最充分的发挥。第二步:检测硬盘参数。如图3.11所示,将光标移到IDE HDD AUTO DETECTION按回车键,电脑自动检测硬盘。,图3.11 自动检测硬盘,图3.12是电脑检测到的硬盘参数(根据你自己电脑硬盘大小的不同,则数据有所不同)。这是电脑检测到的主硬盘,它可以以三种方式设置:如果你的硬盘大于2.1 GB的话,选NORMAL模式,则只能用到528 MB;选LARGE模式,则只能用到2.1 GB;而实际使用中我们都选LBA 模式(选“Y”是电脑的推荐选项)。主硬盘参数设置好后就可以检测下一个硬盘了。因为这台电脑只有一个硬盘,所以我们按“ESC”键取消检测。一般的PC都能接四个IDE设备,简单地说可以接四个硬盘,如果有其他硬盘,计算机也会把它们分别检测出来。通常,我们只有一个硬盘,一般检测第一个,其他的就可略过了。,图3.12 检测硬盘参数,第三步:设置软驱。检测完硬盘后,按“ESC”键退出硬盘检测项,就可回到CMOS的主界面。选择第一项“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置,按回车键,如图3.13所示。,图3.13 标准CMOS设置,从这里可以设置日期、时间。另外我们刚检测的硬盘情况在这里也可以看到,这时只有一个硬盘,容量是4335 MB。当安装了多个硬盘,而想去掉一个硬盘时,也要在这里操作。将光标移动到想要去掉的硬盘上,然后按“Page Up”键将其选择为“NONE”即可。在硬盘选项的下面就是软驱设置,这台电脑只有一个1.44 MB软驱,把光标移到该项,按“Page Up”和“Page Down”键来改变。可以看到我们已经将其设置为“1.44M,3.5 in”,然后按“ESC”键退出这一项。,第四步:改变电脑的启动顺序。在一般情况下前几项设置好以后,电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但通常,我们还要考虑从哪一个设备启动的问题。将光标移动到主菜单的第二项“BIOS FEATURE SETUP”,按回车键就可以进入“高级CMOS设置”了,如图3.14所示。,图3.14 高级CMOS设置,图中“Boot Sequence就是引导顺序的意思,选择值如下:A,C:表示从A盘(软盘)引导,如没有装入A盘,再从C盘引导。它一般适用于对新组装的电脑进行硬盘分区、格式化及安装操作系统等操作。C,A:表示引导盘的顺序为C,A。一般可以按照此种方式设置,以防止有些用户误用软盘启动而导入病毒。CD-ROM,C,A:表示引导盘的顺序为CD-ROM,C,A。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一台新机器上安装操作系统时,可直接从CD-ROM上启动。,C,CD-ROM,A:表示引导盘的顺序为C,CD-ROM,A。C Only:表示只能从C盘引导。此外,还有一类设备是SCSI接口设备,如果用户的操作系统安装在此类设备上,在选择时,将启动顺序设置为SCSI,C,A。,在本设置菜单中还有一些其他设置选项,比较常用的有以下一些:Virus Warning(病毒警告)病毒警告一般设置成Enabled防病毒,它是为了保护硬盘引导信息而设置的。在硬盘引导区中存储着硬盘信息,如果硬盘引导区遭到破坏,系统将无法运行。当此项设置为Enabled时,如果有病毒感染引导区或写硬盘引导区时,电脑将自动停机。注意:在安装Windows系统时,将其关闭(设置Disabled)。因为在安装时需要向引导扇区写入系统信息,如果设置为Enabled,系统将误以为是病毒而中断操作。,CPU Internal Cache、External Cache(缓存设置)Cache主要功能是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一般设置为Enabled,以加速电脑的运行速度,包括:(1)CPU Internal Cache选项:激活CPU一级缓存的选项。现在使用的CPU都有一级缓存,设置为Enabled。(2)External Cache选项:为带有二级或三级Cache的系统而设置的。因为CPU从486开始使用二级缓存,大部分可设置为Enabled,但赛扬(233300 MHz)例外。,CPU L2 Cache ECC Checking ECC是Error Check Correction(错误校验更正)的缩写,它能自动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从P300 MHz开始使用带有ECC校验功能的L2 Cache,所以使用具有此功能的CPU的用户可以选择此选项为Enabled。Quick Power On Self Test(快速启动自检设置)此项一般设置为Enabled,以加快电脑的启动。因为设置为Disabled时,电脑将检测每一项硬件设置,自检时间长一些;而设置为Enabled时,电脑将跳过一部分无关紧要的项目,快速完成自检。,Boot From LAN First 用来选择是否通过Network引导操作系统,需要有LAN卡且需要与Network连接,一般单机用户将其设置为Disabled。Boot Up NumLock Status 此设置的作用是决定启动时是否自动激活小键盘,默认设置是ON。,Security Option 此设置用来选择进入CMOS时是否使用口令。设置为SYSTEM后,开机引导系统时每次会需要口令;设置为SETUP后,在进入CMOS设置时会需要口令。第五步:设置密码。电脑中设置开机密码主要是为了保护电脑内的资料不被非法用户删除或修改。在BIOS设置中,用户可以为电脑设置超级用户密码和一般用户密码,如图3.15所示。超级用户密码拥有是否允许用户开机进入系统的权限,如果设置了此类密码,一定要记住,否则会打不开电脑。一般用户密码主要是用来设置用户是否拥有修改CMOS的权限的。,图3.15 设置密码,简单地说,如果两个密码都设好了,那么用超级用户密码可以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进入CMOS设置,而一般用户密码只能进入工作状态,也能进入CMOS修改用户自身的密码,但除此之外便不能对CMOS进行其他的设置。,(1)超级用户密码(SUPERVISOR PASSWORD)对电脑的BIOS设置具有最高的权限,它可以更改BIOS的任何设置。只有电脑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才可以设置和使用此密码。在设置密码前,首先进入BIOS FEATURES SETUP选项,将SECURITY OPTION选项设置为SYSTEM。然后退出,将光标移到SUPERVISOR PASSWORD选项,按回车键,显示如图3.16所示的输入密码界面。,图3.16 超级用户密码,在图3.16的Enter Password框中,要求用户输入口令。输入后,按回车键,电脑提示重新输入密码确认一遍,如图3.17所示,输入后再按回车键就可以了。如果想取消已经设置的密码,就在提示输入密码后直接按回车键,电脑提示密码取消,按任意键后密码就取消了。,图3.17 确认密码,(2)一般用户密码。设置一般用户密码的方法为:将光标移动到“USER PASSWORD”项中,按回车键,显示Enter Password对话框,也需输入两次密码确认。其图示与超级用户密码设置相同,这里不再赘述。(3)清除密码。设置了BIOS超级用户密码后,每次开机或修改设置时,都要求输入密码。如果用户忘记密码,电脑将拒绝进入系统。,下面我们就介绍两种清除密码的方法。(1)硬件方法。借助于主板说明书,找到主板上清除CMOS信息的跳线。操作时一定要将电脑断电,再打开机箱,将三针跳线由原来的12脚更改为23脚,短路几秒就可清除密码,然后跳线复原。,(2)软件方法。调用DOS的DEBUG程序,但如果设置了开机密码而不能进入系统,则此种方法就失效了,只能主板跳线了。在DOS方式下输入以下指令:A:debug-o 70 10-o 71 10-q 然后重新启动电脑,系统要求重新配置CMOS。这样,不需要密码就可以进入BIOS设置程序了。,第六步:保存设置并退出。还有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刚才设置的所有信息进行保存。选择“SAVE&EXIT SETUP”这一项,它是保存并退出的意思,如图3.18所示。如果不想保存刚才的设置,只是想进来看一下,那就选择“EXIT WITHOUT SAVING”,它表示退出不保存,那么本次进入CMOS所做的任何改动都不起作用。重新启动电脑,设置就完成了。这样,电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CMOS设置就不必改动了。,图3.18 保存设置,3.4 硬 盘 的 分 区,硬盘分区是一个需要慎重使用的命令,硬盘要能够使用,应先进行分区。分区是安装操作系统三步骤的第一步。为了说明分区、格式化及安装操作系统这三步之间的关系,我们打一个比方:分区就相当于在一张大白纸上先画一个大方框;格式化就相当于在这个方框中打上格;安装程序就相当于在格子里写字。由此可见,分区和格式化就相当于为安装软件打基础,实际上它们是为电脑在硬盘上存储数据起到标记定位的作用。,3.4.1 用Fdisk程序划分硬盘 要为硬盘分区,可以使用Windows 98中自带的F,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分区程序,如Norton Ghost 2000等。本节以Fdisk为例,介绍划分磁盘分区的具体方法。磁盘分区分为“基本DOS分区”、“扩展DOS分区”和“逻辑DOS分区”3种类型。这些分区的物理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3.19所示。,图3.19 硬盘分区结构关系,1创建“基本DOS分区”“基本DOS分区”也称主分区(Primary DOS Partition),是用来保存开机所需的文件和主引导记录的分区,每个硬盘至少要有一个(使用Fdisk只能建立一个)“基本DOS分区”。可以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来创建“基本DOS分区”:(1)用启动盘启动电脑后,在A:提示符下输入“FDISK”后按回车键,显示如图3.20所示的确认磁盘分区类型界面。,图3.20 确认磁盘分区类型界面,Fdisk要求确认磁盘分区类型,这一屏的内容是说,要分区的容量大于2 GB以上,那么分区格式将是FAT32,而且Windows NT和早期版本的Windows 95、DOS不能识别这种分区类型。要支持大硬盘,可选“Y”,按回车键,进入主界面,如图3.21所示。,图3.21 Fdisk主界面,这里共有四个选项:建立DOS分区或逻辑DOS分区;设置DOS活动分区;删除DOS分区或逻辑DOS分区;显示当前分区信息。系统在下面一条选项中提示你当前的选项,缺省值为1。最后一行提示按Esc键退出。另外,如果电脑上安装了多个硬盘,还会增加一个选项Change current fixed disk drive,用于选择要分区的硬盘。,(2)在图3.21所示界面中,选择“1”后按回车键,进入如图3.22所示的创建分区界面。提示:图3.22中各选项的意义如下:1Create Primary DOS Partition:创建“基本DOS分区”。2Crea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创建“扩展DOS分区”。3 Create Logical DOS Drive(s)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创建“逻辑DOS驱动器”。,图3.22 创建分区界面,(3)创建分区。首先创建“基本DOS分区”,在创建分区界面中选择“1”后,按回车键,进入如图3.23所示的创建“基本DOS分区”界面。,图3.23创建“基本DOS分区”,在图3.23中,系统提示是否将“基本DOS分区”设置为独占全部硬盘空间的界面。在此步骤中如果用户选择“Y”后,按回车键,系统会将整个硬盘作为“基本DOS分区”;否则硬盘将分为“基本DOS分区”和“扩展DOS分区”,用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4)选择“N”后,按回车键,将进入如图3.24所示的设置分区大小界面。,图3.24 设置分区大小,(5)在图3.24中的方括号中,输入“基本DOS分区(C区)的容量或其所占用硬盘总空间的百分比,然后按回车键,完成创建“基本DOS分区”的工作,进入如图3.25所示的界面。,图3.25创建“基本DOS分区”完成,2创建“扩展DOS分区”“扩展DOS分区”也称为扩展分区(Extended DOS Partition),是可以包含逻辑DOS驱动器的基本磁盘的一部分。每个物理磁盘只允许一个分区为扩展磁盘分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创建“扩展DOS分区”:在图3.25所示的界面中,按下“Esc”键,将回到图3.22所示的创建分区界面。在此界面中选择“2”后,按下“Enter”键,将进入如图3.26所示的创建“扩展DOS分区”界面。保持此界面的默认设置,将硬盘中剩余的容量全部创建为“扩展DOS分区”,按回车键即可。,图3.26创建“扩展DOS分区”,3建立“逻辑DOS驱动器”“逻辑DOS驱动器”也叫“逻辑DOS驱动器”,是在扩展DOS分区中创建的分区,即除C盘以外的D盘、E盘(不包括光盘的驱动器号)等物理分区,逻辑DOS驱动器可被格式化和指派驱动器号。只有“扩展DOS分区”中可以包含“逻辑DOS驱动器”,而“逻辑DOS驱动器”不能跨越多个磁盘(即不能在不同的硬盘上创建同一个“逻辑DOS驱动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创建“逻辑DOS驱动器”:,(1)在图3.26所示的界面中,按下回车键,进入图3.27所示的界面,表示已完成“扩展DOS分区”的创建。按下“Esc”键,进入如图3.28所示的创建“逻辑DOS驱动器”界面。,图3.27完成“扩展DOS分区”的创建,(2)在图3.28所示界面中所指的方括号中,输入“逻辑DOS驱动器(D盘)的容量所占扩展分区总量的百分比(或具体的数字)后,按下“回车”键,将进入(如果还留有空间的话)如图3.29所示的界面。,图3.28创建“逻辑DOS驱动器”,图3.29创建“逻辑DOS驱动器”,在此界面中输入所要分出的下一个磁盘所占扩展DOS分区的百分比或磁盘空间量(在此将剩余的磁盘空间全部划分为E盘,所以直接按下回车键;否则可以划出更多的逻辑盘),进入如图3.30所示的界面,表示逻辑DOS分区划分完毕。,图3.30逻辑DOS分区划分完毕,3.4.2 设置DOS活动分区 硬盘分区后,应当指定硬盘的引导分区。引导分区是在启动电脑时引导电脑操作系统的分区,一般默认为C:(即主DOS分区)。指定引导分区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回到图3.21所示的Fdisk主界面中。(2)在此界面中选择“2”后,按下回车键,进入如图3.31所示的界面。,图3.31指定引导分区,(3)因为只有主引导分区可以用来开机,所以操作系统默认为1。按下回车键,进入如图3.32所示的界面。在此界面的“Status下多了“A”标记,表示此分区为主引导分区。,图3.32 引导分区已指定,至此完成硬盘分区的全部工作,此时按两次“Esc”键,进入如图3.33所示的界面。如图中所示,重新启动电脑,以使设置的硬盘分区生效。,图3.33重新启动电脑,3.4.3 删除DOS分区或逻辑分区 完成硬盘分区后,如果对分区状况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分区,但在重新分区之前必须删除以前的分区。警告:如果硬盘上已经有数据存在,重新分区将会使硬盘上的原有数据全部丢失!删除分区时,可以通过在图3.21所示的Fdisk主界面中选择“3”后,按下回车键,将进入如图3.34所示的删除分区界面。,图3.34 删除分区,此界面中各选项的意义如下:1Delete Primary DOS Partition:删除“基本DOS 分区。”2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删除“扩展DOS分区”。3Delete Logical DOS Drive(s)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删除“逻辑DOS驱动器”。4Delete Non-DOS partition:删除“非DOS分区”(其他操作系统的分区,如Linux的Swap分区等)。,以上选项,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以删除不同的分区。它们的删除原则是:如果要删除“基本DOS分区”,那么必须先将以前的所有分区都删除掉,它们的删除顺序是“非DOS分区”(如果有)、“扩展DOS分区”、“基本DOS分区”。如果只划分各逻辑驱动器的大小,那只需删掉所有的“逻辑DOS驱动器”。删除时从最后面的逻辑驱动器删起,比如先删除E:(如果它是最后一个),再删除D:。要删除“逻辑DOS分区”,必须先删除在此分区中的所有“逻辑DOS驱动器”。,3.5 硬盘的逻辑格式化,硬盘分区后,需要格式化后才能使用。格式化操作使用DOS系统的(格式化磁盘)命令完成。格式化硬盘的操作步骤如下:(1)在盘符A:后输入“format C:”命令,如图3.35所示。,图3.35格式化磁盘命令,(2)系统提示,要求确认是否要格式化硬盘,如图3.36所示。输入“Y”后,按下回车键,开始格式化。(警告:如果硬盘上已经有数据存在,命令将会使硬盘上的原有数据全部丢失!),图3.36确认格式化硬盘,(3)经过一定时间,系统格式化完硬盘后,要求用户输入硬盘卷标的提示信息界面,输入相应的标识即可(也可直接按回车键,不设置卷标)。(4)设置卷标完成后,系统进入如图3.37所示的完成格式化界面。,图3.37完成格式化,图3.37中显示的硬盘的基本信息分别为:硬盘的总容量是1050 MB。硬盘的卷标是win98。硬盘有多少空间,有多少被系统使用,有多少坏的扇区。卷标的序列码是:405F-0801。格式化C盘后,可依次格式化D、E等盘。在A:下分别输入“Format D:”和“Format E:”命令,然后执行与格式化C盘相同的步骤。,3.6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只有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用户才能使用电脑。在完成硬盘分区和格式化后,应当安装操作系统。MS-DOS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虽然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升级,甚至现在已发展到了图文界面的操作系统,但其基本原理和功能还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本书仍将DOS操作系统地安装给大家进行介绍。Windows 98是微软公司提供的一款针对个人用户的性能稳定的图文界面的视窗操作系统,它比DOS的功能更为强大,并有上网浏览功能,使用户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使用电脑。现在Windows 98已经成为桌面操作系统的主流产品。本节将重点为大家讲述它的安装过程。,3.6.1 DOS系统的安装 1DOS的主要功能简介 DOS是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缩写,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管理,使系统能够自动高效地协调工作。DOS是单用户、单作业的磁盘操作系统,是由一组特殊程序组成的。之所以称为磁盘操作系统,一方面通常是由磁盘(软盘或硬盘)提供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主要提供了组织和管理软盘和硬盘的方法。DOS有多种版本,版本号越高的越新,功能越强,一般来说,新版本对早期版本的DOS是兼容的。也就是说,在低版本上开发的程序可以不经修改就可以在高版本上运行和使用。低版本DOS的命令格式、含义和高版本DOS是一致的,当然各版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2MS-DOS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MS-DOS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