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晚清后期的.ppt
,材料: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阵列等课程。材料二中新式堂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 说明新式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第三节晚清后期的中国社会,(1895-1911),回忆:晚清前期的中国社会,时间政治经济思想,一、政治上:两半社会最终形成(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加深(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两半最终形成(三)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901-1911),“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 省督抚,各举所知,各抒己见”,1901年1月29日“预约变法”上谕,思考: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镇压了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不到三年,她会决定“预约变法”,推行新政?,经济既尽,国家随亡,于是分割土地以为殖民地,中国完结矣!铁厓警告全蜀,日俄战争 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肉飞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号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盛京时报,英国入侵西藏 1904年 强迫签订拉萨条约 1906年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义和团之变和八国联军之难,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空前耻辱的刺激,使西太后为首的清廷不得不改变既定国策,推行新政说明改革求新、救亡图存已成为历史潮流,势不可挡;也显示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是中国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面对危局,统治者往往不得不改变策略,企图通过改革来扭转局面、稳定统治,如洋务运动、1861年农奴制改革,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的需要,各国于支那问题,大率不外三策:一曰瓜分其土地;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我行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赫德中国实测论,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的需要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漫画官与民之担负,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人民的反抗斗争,1895-1911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次起义,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的需要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遏制革命形势2.目的及实质:挽救清政府的封建统治,1895年,有人在申报发表文章认为:“古之为治者,以农为富国之本,今之为治者,当以商为富国之资,非舍本逐末也,古今之势有不同也。”新政期间,清政府颁旨宣谕:“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求利,加意讲求。”(2)根据材料,指出晚清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依据史实谈谈这种变化的表现。(10分),江楚会奏三疏(1901年7月),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 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 条折,张之洞(湖广总督),成为清末新政期间指导变革的纲领性文件,欲救中国残局,唯有变法一策,论育才兴学,第二疏:论政治、致富、致强之道,第三疏:论采用西法,3.内容:(1)奖励实业(2)举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3)编练新军(4)预备立宪,设立责任内阁,1903年清廷颁布商律,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保护工商业者的权利。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 创办大清银行,清政府于1905年在天津办户部银行(1908年改为大清银行),有资本1000万两。在户部银行的带动下,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总共有30家银行。此外保险公司14家,投资公司1家。1905-1910年国内新设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209家,总资本7525.5万元;“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各省铁路公司兴起“保路”、“招商筑路”热潮;财政上1903年在北京设铸造银钱总厂,1905年在天津办户部银行,至1911年,全国共有30家银行,保险公司14家,投资公司1家,依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经济措施和效果。(8分,材料:1904年清正府学部分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1903年清廷成立了练兵处;1904年改建兵制,把新军分为常备、续 备和后备三等;1905年统一全国军事编制,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到1911年,全国共设各类军事学堂40多所,连成新军26镇。,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并打破了“诸法合体”的中国传统法律结构,并根据西方近代司法体系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原则,实现了“政刑”分离和司法独立,并编篡了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标志着中国法制的近代化,习俗方面,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倡新风易旧俗,19世纪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地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时,有人认为张之洞“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1890年创建的两湖书院(黄兴毕业于此)1896年开始编练的湖北新军,(1)结合材料和所学,论证上述观点。(8分),赴欧考察的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以今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摺,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大学士那桐(满)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宗室)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从内阁成员名单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责任内阁”成员名单,内阁成员13名,满族9人(皇族7人),汉人只有4名,-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 国民不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议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置。臣民有合于法律命令之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非照法律规定,不得加以逮捕,监禁,处罚;财产及住宅无故不加侵扰;,与英国权利法案比较,两者在对君权界定上的差异,1、1901年至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新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真改革”说明:新政是在特定的历史动因下的一场现代化运动。它在“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比较见成效的一次运动,2、“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实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地走向穷途末路“假维新”(不触动根本的专制制度)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革命后中国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4.评价:(1)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起人民群众不断反抗(2)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为革命运动兴起奠定物质基础;(3)留学生接受革命思想,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4)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5)预备立宪,皇族内阁引起立宪派的分化和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如何认识晚清三次新政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相同点:1.三次新政都是在民族危机和清统治危机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2.都是在改革派的倡导推动下和清朝统治阶级的主持下进行的。3.都是属于近代化的改革运动。4.结果:都未成功,区别和联系,洋务运动:纲领是“中体西用”,洋务新政更多的是突破传统。戊戌维新:全面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政治变革主张,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清末新政:清王朝最认真的一次改革努力,无论在变革的内容还是实施的地区范围,都更宽更广。,(四)资产阶级运动兴起A,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B,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1.背景:(1)帝国主义资本输出(2)清政府反动统治(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2.表现:(1)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孙中山 檀香山 兴中会黄兴 湖南 华兴会蔡元培 上海光 复会,(2)革命思想的传播: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一书,暴骨如莽,奔走流离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立宪指政府依照民主宪法行事,保障民权),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事所趋。康有为巴黎之市民,执干戈,荷梃杖,破铁狱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田桐(同盟会发起人之一)(1)概括两人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3)同盟会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十六字为政治纲领,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办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办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1912年,孙中山感叹到:“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此处的“报纸”主要是指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国闻报,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民族,民权,民生,(4)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二、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帝国主义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清政府贷款,争做中国债主,控制海关抢夺路矿和办厂权,控制交通强占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原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奖励实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表现:资本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三、思想文化上1.维新思想(1)背景(2)主要内容(3)代表人物及各自主张(4)意义,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家,既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寻找变革的依据,又借助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倡导变法以救亡。请分别叙述上述维新派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思想主张。,(4)康有为:宣称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预言人类社会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强调当时的中国应该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2分)梁启超:兴民权、广民智、设议院。(1分)严 复:宣传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1分),孔子改制考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该书认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及原因。(5分),自秦、汉已废封建,人人平等,皆可起布衣而为卿相.法国大革命所得自由平等之权利.中国人早得自由之福已二千余年。康有为请结合史实全面评价本段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3)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要求:不得照抄材料)(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进化论。(12分)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综合,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自然科学的角度:社会科学的角度:,2.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1)背景(2)革命思想:西方启蒙思想(3)三民主义:革命派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用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前提,核心,发展,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其目的是A.推动农工运动的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B.实现“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其田”C.达成“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D.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财源”,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6分),意义,三民主义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为期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D,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A,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中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仿效,遵循)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2)文中的“主义”指什么?请结合所学,证明孙中山的观点。(8分,“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建国纲领(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理论构想和实现途径(8分),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6分),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演讲: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概括其思想主张并结合史实说明其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