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第二章劳动法.ppt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培训基础知识,主讲:冉军E-mal:,第二章 劳动法,劳动法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法的概念2熟悉劳动法基本原则3熟悉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和类别,类别包括宪法中关于 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 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以及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 国际公约和正式解释4.熟悉劳动法的体系5掌握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以及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 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6熟悉劳动法律事实以及法律事实的两种分类:劳动法律 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X P28),(1)含义的多样性(2)我国法学界的定义 狭义劳动法是指劳动法律 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 一规范性文件。广义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 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 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 系法律规范的总和。学科:劳动法学,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Y P28-32),基本原则特点 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 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特殊性 高度的稳定性 高度的权威性,基本原则含义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 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即 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2-080527,2-091127,3-070588,3-071188,劳动法基本原则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关系:前者内容明确性 低于后者 前者所覆盖的事 实状态大于后者 前者的稳定性高 于后者,3-080588,3-091128,3-091188,2-080527、以下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的是()P29 D(A)指导性(B)权威性(C)稳定性(D)唯一性2-091127、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不包括()。P29 D(A)指导性(B)权威性(C)稳定性(D)唯一性,历年考题: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Y P30-32),3-09112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不包括()。P29 B(A)指导性(B)权威性(C)稳定性(D)合理性3-07058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P29 ABCDE(A)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B)高度的权威性(C)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D)高度的稳定性(E)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3-07118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P30 ACE(A)物质帮助权原则(B)适用性原则(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D)灵活性原则(E)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3-080588、以下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的 说法正确的是()。P29 CDE(A)前者的明确性高于后者(B)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小于后者(C)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O)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大于后者(E)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3-091188、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P29-31 ABE(A)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B)其权威性高于劳动法的具体规定(C)其稳定性低于劳动法的具体规定(D)其权威性低于劳动法的具体规定(E)其稳定性高于劳动法的具体规定,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Y P30-32),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劳动法立法宗旨 劳动权的内容: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劳动权的核心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 劳动权的保护: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全面保护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财产法定和约定权益 优先保护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三方原则 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集体协商;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企业家协会)。3、物质帮助权原则社会强制保险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 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通过社会保险实现。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征是: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2-070528,2-071127,2-100527,2-070587,2-080528,3-070529,3-071189,3-081189,3-091129,3-100528,历年考题: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Y P30-32),2-071127、()是劳动权的核心。P30 B(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2-070528、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P30 C(A)保障报酬权(B)保障物质帮助权(C)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D)保障休息休假权2-080528、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P31 C(A)规范企业的行为(B)规范劳动者行为(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规范劳动力市场2-070587、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P30 ACE(A)基本保护(B)平等就业权(C)全面保护(D)自由择业权(E)优先保护2-100527、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来实 现。P31 A(A)社会保险(B)社会保障(C)社会救济(D)薪酬福利,历年考题: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Y P30-32),3-070529、社会保险特征不包括()。P32 A(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 3-091129、在劳动关系领域,工会不享有()。P31 B(A)参与权(B)决定权(C)知情权(D)咨询权3-100528、对于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来 实现。P31 A(A)社会保险(B)社会保障(C)社会救济(D)薪酬福利3-071189、下面属于劳动权的是()P30 ABCDE(A)平等就业权(B)劳动报酮权(C)自由择业权(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3-081189、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 原则”,其中三方指的是()。P31 ABD(A)雇主协会(B)政府(C)企业员工(D)工会(E)行业协会,三、劳动法律渊源(Y P33-36),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 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我国劳动法的首要渊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劳动法律:如工会法、劳动法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规章 地方性劳动法规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正式解释: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劳动法律渊源含义 对劳动法产生决定性 影响的所有因素仅指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才是法律渊源 法的表现形式。国家制定认可的 劳动法律规范 的表现形式,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劳动(雇佣)合同 集体合同 习惯法 法官法或判别法,其他渊源,2-071128,2-090528,3-070589,3-071129,3-100588,历年考题:三、劳动法律渊源(Y P33-36),2-071128、()不具有法律效力,。P34 B(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2-090528、()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通的法律确信为基础。P36 C(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3-071129、()不具有法律效力。P34 B(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3-070589、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P34 ABC(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任意解释(E)合同解释3-105588、下面属于法律渊源的有()。P33-34 ABCDE(A)正式解释(B)劳动法律(C)地方性劳动法规(D)劳动规章(E)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四、劳动法的体系(Y P36-39),我国劳动法体系构成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标准制度 职业培训制度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或相互关系。,3-081188,3-090528,包括: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3-091189,劳动监督检查法,劳动保障法,劳动标准法,劳动关系法,四、劳动法的体系(Y P36-39),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或相互关系。,2-081127,2-100528,2-091128,2-090527,3-081128,3-081188,历年考题:劳动法的体系(Y P36-39),2-081127、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P39 A(A)劳动争议处理法(B)工资法(C)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D)工作时间法2-091128、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 不能超过()P39 B(A)34小时(B)36小时(C)38小时(D)40小时 2-090527、关于社会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31 A A.社会保险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缴费标准 B.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 C.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 D.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2-100528、以下不属于劳动保障法的是()P39 C(A)促进就业法(B)社会保险法(C)工作时间法(D)劳动福利法,历年考题:劳动法的体系(Y P36-39),3-081128、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P39 A(A)劳动争议处理法(B)工资法(C)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D)工作时间法3-090528、关于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38A(A)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规则(B)它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C)它规定了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D)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3-081188、劳动法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P39 ACDE(A)劳动关系(B)劳动法律事件(C)劳动标准(D)劳动监督检查(E)社会保险3-091189、劳动标准制度包括()P37 ABCDE(A)工资制度(B)工作时间制度(C)劳动安全卫生制度(D)休息休假制度(E)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X P39-42),2-081128,3-070528,3-071128,3-081129,3-100589,(一次调整与二次调整),(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历年考题: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X P39-42),2-081128、3-081129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P40 A(A)劳动行政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监督关系3-071128、()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P40 A(C)劳动法律渊源(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3-070528、()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 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P39 A(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雇佣关系3-100589、劳动法律关系包括()P40 BDE(A)劳动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务派遣关系(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E)劳动合同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X P42-44),3-090529,3-090529、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P42 D(A)主体(B)内容(C)客体(D)原则,三、劳动法律事实(Y P44),1.劳动法律事实含义: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 灭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2.劳动法律事实分类:劳动法律行为: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 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司法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