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ppt课件导论.ppt
国际经济学,授课教师:孙玉琴答疑时间及地点:周四下午2:00-4:00 博学楼1102,导 论,一、国际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二、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及主要内容四、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五、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六、评价标准,一、教学目的,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能够对各种国际经济关系问题、本国对外经济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和得失分析。,二、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定义是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是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有关国际经济活动(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nsaction)的理论。成为经济理论分支的原因(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需要有一套专门的理论体系来解释国际交易活动。(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理论的解释。,(二)研究对象,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商品和要素的流动约束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政策及其福利效应,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及主要内容体系,(一)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前者分析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中的实物交易;后者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中的货币交易。,(二)主要内容,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模式、利得和利得的分配;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福利效应。国际金融理论: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宏观开放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研究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四、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起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817)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比较优势的理论研究出现了重大进展。一是赫克歇尔和俄林(1919,1933)提出要素禀赋论;二是在贸易理论的模型化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标准模型。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围绕着外部平衡问题展开的。1752年 休谟“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战后收入或就业变动调整外部平衡的理论60年代,蒙代尔提出在资本流动及固定汇率下,采用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同时实现两个目标。70年代,货币主义提出开放经济动态模型80年代,外部平衡的跨时模型与国际贸易理论相比,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五、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微观与宏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相结合4、实证与规范相结合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六、评价标准,平时练习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