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唯物论认识论复习.ppt

    • 资源ID:5946336       资源大小:951.50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唯物论认识论复习.ppt

    被击倒并非最糟糕的失败,放弃尝试才是真正的失败。,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本单元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第4、5课)和认识论(第6课)两部分。唯物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论部分主要阐释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部分(第四课、第五课)(1)物质 哲学的物质概念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动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部分(第六课)(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8)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9)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的上升性,(1)物质世界的本质,物 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唯一特性,万物的共同本质),(可知论),(唯物主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其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产生、构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的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2)运动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区别:含义:/特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 只承认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可分割,(3)物质运动的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原理 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创造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注意: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改造和消灭规律。,意识的本质,起源,自然界的产物(物质基础、生物学前提),生理基础,内容,人类社会的产物(劳动),人脑(对外界刺激引起反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 实践 人脑 意识),形式,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物质决定意识,注意:正确与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质,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5)意识的能动作用,特点,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指导作用正确与错误),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现象、本质规律,现在 过去 未来),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实践,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与萎靡),(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注意:意识不会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有正确和错误区分。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为什么,怎么样,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从发,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两个结合两个反对,来源 动力 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认识,真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反作用,决定,性质,谬误,特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7)、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概念,特点,来源,动力,检验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过程及结果)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 创造新的)社会历史性(处在社会关系中/历史的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新问题、新要求)B、实践的发展促进认识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锻炼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原因: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客观事物不能自言其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B、如何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见提纲,2、认识的反作用(认识指导实践)(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2)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注意:1、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8)真理,含义,客观性,内容/检验标准 真理只有一个,是客观的 坚持真理/平等,真理特点,条件性,具体性,有条件范围,对特定过程,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发展真理,正待错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人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9)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对象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二、唯物论主要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要求;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反对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是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标志性词语: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得到经验指导实践;从中总结教训。,6、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标志性词语: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贯彻弘扬精神,坚持方针;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抵制错误的错误意识等。,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甲型H1N1流感、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和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违背规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重点的:唯物论主要原理,1.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论主要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注意: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论,(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四、易混观点辨析,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范畴不同,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内容有别,前者:,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 本原(第一性),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同一性),后者:,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反映,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指导实践使用物质的东西作用于物质的东西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3、“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本质,课 堂 巩 固,2011江苏 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2011江苏国库也叫做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A唯意志主意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B,2011江苏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A,(2011高考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B.C.D.,C,(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 B C D,B,(2011高考上海政治单科卷17)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2、(20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 B C D,B,(2009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2009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2009年全国文综卷)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B.C.D.,A,1.“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答案:A,2.2010年广州亚运会使用53个比赛场馆,19个训练场馆。各场馆的建设主要呈现出通风、采光、自然等特点,具有非常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这说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答案:C,3、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个观点()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承认运动的特殊性C.前者承认动中有静,后者承认静中有动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A,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回答3839题38、(2009年安徽文综)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B.C.D.,C,(2009广东理基)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2008海南卷15】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A,2008重庆卷30】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幺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自白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2930题。30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A,【2008海南卷19】1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 B C D,C,1.(20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D,(2008上海卷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C,(2008江苏卷3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 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因人而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客观的 A B C D,D,4、进入21世纪,杭州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杭州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杭州工程”。6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施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杭州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杭州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杭州市从本市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杭州工程”的正确决策;,(2)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充分发挥了正确意识的作用;,(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也是普遍的,同时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是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看到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遵循了客观规律。,(4)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也是普遍的,同时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求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杭州市政府在启动“绿色杭州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使杭州市空气质量不断转好。,5、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出现了诸多新提法:其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受人们关注。早在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强调走自己的路。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材料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些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概括性的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2008全国卷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竞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套主义的宝责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套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典型例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党盛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主导了改革开放进程,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既没有僵化保守也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强调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据此有人认为:“成功的经验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可行的。”请从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参考答案】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成功的经验是立足于本国具体国情,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的结果。因此,不一定适用于别的国家。学习别国的成功经验,如果能够与本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和完善,则能指导本国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唯物论认识论复习.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