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ppt
,热烈欢迎 各位领导和老师莅临指导,课题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开 始,练 习,本片结束,第九章 原子和原子核,一.研究对象: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初步知识。,二.研究方法:任何一条科学规律都是经过如下的探索发展起来的,学习中应注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借鉴和培养,并以此作为知识脉络。,原子结构的建立过程:,线 索,历 史,模 型,挑 战,继 续,本片结束,第一节 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一.原子结构问题的提出,1.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对阴极射线的研究中)在随后的一系列实验中,均从原子中击出了电子,这就表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2.汤姆生发现电子的意义 预示着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这是人类在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3.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枣糕里面。,返 回,仪 器,汤姆生,卢瑟福,现 象,本片结束,二.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氦原子核(),实验装置和现象:,三.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2.核式结构学说对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汤姆生原子枣糕模型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3.从粒子散射实验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 米;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510-14 米,提 纲,本片结束,历史背景,一百多年前,人们从化学实验中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于是形成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概念。,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反应前:H原子 2个,Cl原子 2个反应后:H原子 2个,Cl原子 2个,提 纲,本片结束,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枣糕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枣糕里面。,汤姆生模型,能解释诸如原子发光等一些实验现象,但很快就遭到新的实验现象的挑战。,动 态,提 纲,本片结束,粒子散射实验装置,放射源释放粒子,标尺,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里,显微镜(镜前安有荧光屏),靶(金箔),提 纲,重 复,本片结束,粒子散射实验动态模拟,实验现象,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2.少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前进方向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有的甚至被弹回。,提 纲,探 索,本片结束,汤姆生原子枣糕结构模型遭遇挑战,结论:汤姆生原子枣糕模型不能解释粒子散射实验。,由此可见:要解释粒子散射实验只有建立新的原子模型。,提 纲,本片结束,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就这样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是成功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从此建立起来。,提 纲,本片结束,令卢瑟福感到惊奇的是实验中产生的粒子大角度散射。,粒子具有相当大的质量和很大的动能,电子不可能使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好象被弹回一样,只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电荷都集中到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绝大多数粒子几乎不偏转,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区域要么真空、要么只分布有质量和电量很小的东西。,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卢瑟福对粒子散射实验多方分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提 纲,本片结束,课堂练习,1.在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 粒子的:()A.万有引力;B.库仑力;C.磁场力;D.核力。,2.从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说明粒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B.说明粒子的质量比金原子还大;C.说明金原子的内部大部分是空的;D.说明金原子也是个球体。,3.关于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下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原子核内;C.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D.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0m。,B,A、C,B、C,返 回,本片结束,粒子散射实验动态模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