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复习.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论(1课),唯物的辩证法(2、3、4课),辩证的唯物主义认识论(5、8课),科学的人生观(6、7课),哲学上册分为两大块,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每一块有哪些原理,每一原理应从原理名称、相关概念、原理内容、方法论意义、联系实际五个方面去把握。,唯物的辩证法,发展,矛盾,建构哲学体系,掌握主干知识二,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因与结果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5,辩证的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2,3,4,从哲理发散实际,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量质变关系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原理(5、8课),1、尊重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2、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4、认识的根本任务的原理5、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6、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原理(5、8课),7、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原理8、实践的特征的原理9、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原理10、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11、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的原理12、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原理,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同时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认为人的认识先于实践,是先天就有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反对脱离实践的夸夸其谈,反对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领袖人物的观点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或者用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以“是否有用”等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基本观点】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真理与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方法论】重视学习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一要反对只满足现有水平而不求深解;二要反对只认识局部而忽视整体;三要反对认识上的静止观点而不向前推移。,4、主观能动性原理,【基本观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主观因素【方法论】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规律客观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反对】: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5、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1)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方法论要求我们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6、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的辨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根本目的。【方法论】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秩序,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相统一的。【方法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的,所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所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可能的。,5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原理,原理内容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第二,要经过思考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即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10、实践具有一定特征的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客观性的唯心主义。,1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原理,【基本观点】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方法论】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我们在认识事物中要善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12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思维方法原理,【基本观点】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方法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复习,*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反对】: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起着的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树立的正确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表述为:材料体现了社会性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微观考查:怎样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一般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按“理一析”结构作答。“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典型例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正确性.,【典型例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正确性.【参考答案】(1)(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革命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2)(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的,并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经济的促进作用。,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坚持正确价值观(集体主义),【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基本含义:本质和核心:坚持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基本内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原因:是贯彻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各种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要求。怎样: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一个“中心”、五个“统筹”以经济建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本条原理是价值观部分的常考原理。宏观考查常表述为: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向作用,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既要注意自然的经济价值又要注意自然的生态价值,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微观考查:“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按“理一析结”结构作答。“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表述为“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典型例题】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GDP是硬道理”,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破坏资源、浪费资源、降低效益等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新发展观的正确性?,【参考答案】(1)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2)新发展观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人民的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新价值观,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原理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包括社会、国家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但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常常一致,不一致的情形是经常发生的。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和眼前利益。,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关,方法论: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值观是以人民的根本益为出发点,把国家和集体的益放在首位,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主要内容(结合问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先后问题)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主从问题)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2)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 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的需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的需要。坚决反对只顾局部眼前利益,不顾整体长远利益的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实质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本条原理宏观考常表述为:个人利益与集体益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微观考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致性以及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的实质。,【典型例题】某造纸企业年产值一个多亿,利税1000万元,但为了节约治污成本,治污措施不力,每年向河道排放大量污水,造成下游水质严重污染,并直接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的健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该造纸企业的行为进行评价?这件事从价值观方面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造纸企业在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排放大量污水,造成下游水质严重污染,经济损失严重,并直接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该造纸企业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是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的表现,实质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2)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顾全大局,反对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由于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等不完全一样,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一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二是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微观考查,常涉及: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时就对社会的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典型例题】,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乃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是崇尚“一言九鼎”“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是人生的命脉,是现代契约经济的核心本质。当前,人们对提高社会诚信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有人说:“社会上种种缺失诚信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我自己守信是没有意义的。”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参考答案】,答:(1)(理)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活动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又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2)(析)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失信行为,个人守信并非无意义。只有人人自觉讲诚信,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原理内容】: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体现出来。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和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可靠标志。,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原理内容】: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体现出来。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和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可靠标志。方法论: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怎样:需要社会提供一定客观条件(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需要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要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走出人生价值折误区,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要发扬艰苦奋斗 精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微观考查: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家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要求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符合实际。,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重视自觉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反对】: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