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的编制与改革.ppt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改革,LOGO,本章导读,LOGO,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什么是课程(Curriculum)?,LOGO,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一、课程的流派 1.实用主义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经验主义课程、生活中心课程),(1)观点: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代表人物:杜威(3)优势与局限性优点: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实用性强。缺点: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只能培养一些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者;所学知识没有迁移效果,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2学问中心课程(知识中心课程、科目中心课程)(1)诞生背景 教育理论背景 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 航天技术的发展背景特征(2)特征 专门化 学问化 结构化,(3)观点: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4)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5)代表教材:CBA 化学教材、Chem Study化学教材、现代化学、英国纳菲尔德化学教材。,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Chem Study 化学,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美国现代化学教材中理论性知识分布表,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6)优势与局限性优点:便于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双基”,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便于按教育目标的要求来确定课程的内容。缺点: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能学以致用,课程有一定难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3社会中心课程(问题中心课程、核心课程、STS课程),(1)观点:主张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要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生的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2)代表人物:弗莱雷(3)代表教材:美国ChemCom(社会中的化学)、英国SATI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教材,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不同版本Chemcom体系,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职业教育-化学职业中的工作者,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4)优势与局限性优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资源、科学创造和发明等来组织课程,既可避免学科本身与学生实际生活离得过远,又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给予必要的引导;便于知识的综合化,容易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有利于引进新的科技成果。缺点:不能大面积地传递科学知识和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社会的功能、课题的研究等,只停留在对一般知识的学习,很难进行价值观的探讨和人格的塑造。,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课程流派,课程构成,三大课程观的比较,第一节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LOGO,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一、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教学论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 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LOGO,学科因素,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化学课程目标的确立,(一)学科因素,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二)社会因素,1)化学与化学工业转变为生产力,直接促进了化学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诞生和发展;2)社会科技因素的发展丰富、拓展了教育教学传播领域和方式,促进了化学学科发展;3)化学产生的环境效用对社会的影响。,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三)学生和教师因素,课程编制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因素,学生,1、学生的认知规律,2、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新型的师生关系,1、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示范,2、给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留下创造空间,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淮南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指导意见,为什么学?,学什么?,用什么学?,怎么学?,学得怎样?,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教得怎样?,中学化学新课程编制影响因素分析融合的课程观,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21,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分类,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初中概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类标准的讨论),简介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例:学生的认识顺序,LOGO,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标教材内容的选择,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二、化学课程的类型,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化学学科内容为基础设计的课程。其实施的基本方式是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通过学生系统集中地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它注重学生化学学习中直接经验的获得,弥补传统化学课程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做中学”,力求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分科课程:主要继承某一传统学科的特点,以比较简约的方式将学科发展的序列通过概念、原理的组合展现出来,形成知识体系。综合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知识。,(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例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以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内容标准的基本框架。化学知识分散其中。,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大多具有学科课程的特点。,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它从性质上可分为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初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初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LOGO,第三节 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化学课程设置始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1867年,京师同文馆增设算学馆,开设了我国最早的化学课程。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新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自己的位置。,一、清政府时期,LOGO,第三节 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1922年,民国政府在教育部总长蔡培元的主持下,颁布了我国的正式学制,学习六、三、三制,沿用至今。1936年,颁布初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比较规范的规定了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二、民国政府时期,LOGO,第三节 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课程体系初建期(19491965年);文革混乱期(19661976年);稳定发展期(19771995年);改革推进期(1996年至今)。,三、建国以后,LOGO,第三节 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稳定发展时期,LOGO,第三节 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稳定发展时期,LOGO,改革推进时期,第三节 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LOGO,普通高中课程满意度调研(华东师大),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一、中学化学课程为什么要改革?,国际科学教育发展 启示?国内化学教育现实 警示!,LOGO,国际视野中的高中化学课程及启示,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是科学素养教育,科学教育展示了新的内涵,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培养中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科学为大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视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所有的学生。,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科学素养的概念,所谓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cy)简单的讲就是借助理科教学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质,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解决社会问题的内在特质。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赫德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论文,并首次使用“科学素养”一词来探讨科学教育问题。从此,科学素养就和科学教育改革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学会的“2061计划”公布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该报告把科学素养定义为“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该计划还规定:学生完全应该成为科学技术的自觉支持者;学生最终应该建立起对科学、数学和技术价值观的平衡的观点,既不要不加批判地肯定,也不要盲目地否定。不要造成使学生把科学仅仅看成是一项学术活动,而不是作为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科学素养的概念,LOGO,1996年,依据2061计划制定的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正式出台,标准提出科学素养是美国科学教育的目标,它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它扩展和深化入人的整个一生,而不是仅仅在学校的一段时间。,科学素养的概念,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1992年 1994年 1996年具备理解科学知识水平的公众 30.1(35.7)33.8 24.5具备理解科学过程水平的公众 2.6(13.3)3.4 2.6具备理解科学对社会影响水平的公众 1.9(26.4)2.3 3.2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 0.3(6.9)0.3(说明:括号内数字为同年美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数据),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2001年,我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已达1.4%;2003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提高。,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1不同性别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LOGO,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2不同年龄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LOGO,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3不同文化程度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LOGO,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4不同职业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LOGO,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5城乡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LOGO,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6公众对迷信的相信程度,LOGO,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界定,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科学素养构成要素的关系,1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2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是建立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上的。,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高中课程实用性、时代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调查结果(%),大学生和高中生对课程的不满意率,结论:高中课程整体上存在脱离实际、内容陈旧、缺乏弹性等问题。,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国内高中化学教学相关调查,LOGO,高中课程考试评价满意度调查结果,结论:当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必须建立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50%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52.8%学生是因为应付考试而选择化学的;38.9%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太少,50.9%学生较少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约30%学生几乎从来没有提问的习惯;61.3%偶尔有提问的愿望;20.7%的学生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归纳,38.7%的学生希望老师提供详细的单元小结,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调查结果,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4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市首批试点;2005年:新增江苏实验区;2006年:新增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省市,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格局;2007年: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五个省市进入新课程实验,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化学新课程改革大事记,LOGO,2008年:山西、江西、河南、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入新课程实验;2009年:河北、内蒙、湖北、云南4省(区)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2010年:广西、甘肃、西藏、青海、四川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至此,全国已基本进入高中新课程。,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化学新课程改革大事记,LOGO,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价值转型: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本体,学生的发展既是学校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终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涵义,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1.改变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改变化学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3.改变化学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4.改变化学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多种评价方式;,5.改变化学课程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提倡开发校本课程。,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化学新课程的“三层次”结构,学习领域(科学),科目(化学),模块,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应发展的综合素养的范围。高中新课程将学生所应发展的综合素养划分为8个领域:1“语言与文学”2“数学”3“人文与社会”4“科学”5“技术”6“艺术”7“体育与健康”8“综合实践”,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科目科目是学习领域的基本组成单元。组成每一学习领域的科目,其课程价值是“相近的”。例如,“科学领域”,它就是由“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其中的自然地理部分,也称“地学”)等科目组成的。,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模块模块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对科目内容所划分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它是组成科目的基本学习单位,也是高中课程最具体的学习内容。高中化学新课程共设有8个课程模块。,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学分 一般来说,一门课程每周上课1小时,学满一学期,经考试合格,可计为1学分。高中毕业须在每一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3年中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总学分须达到144个学分以上。科学领域的必修学分为20学分,其中化学科目的必修学分为6学分。化学科目中的8个课程模块,每一模块皆为2学分,36学时。,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指导作用,限制作用,评价教学作用,“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一、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介绍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介绍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介绍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必修I 必修II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初中,高中,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中学化学新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个中学化学课程分为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入门性的启蒙教育(义务教育化学);第二阶段是共同的全面发展(必修课程模块);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选修课程模块)。,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中学化学新课程的整体关系表,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LOGO,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当代化学教育新视野,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精英,还是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为大众(Science for All)”作为挑战科学教育的新的口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响应。它的目的是要使普通公民能够面对未来的科技社会,参与社会、政治和个人的决策。当代化学教育新视野从传统“双基”向现代“双基”过渡。,LOGO,现代“双基”的涵义,要为公民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基础应包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方法等。要为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不仅有就业职能,还应有社会交往、合作、忍耐挫折等能力。,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LOGO,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图 现代双基观的结构图,LOGO,二、STS教育的兴起和影响,STS教育致力于全面、系统、整体地展现STS本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保持学科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又加强学科科学与技术、社会关系间必要的张力,因而STS教育是综合、开放、动态、发展的。,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LOGO,STS教育的基本观点,第一,应该教授与当代生活的重要方面有密切关系的科学知识;第二,科学内容应该与每个人的需要有关,因为这些知识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且具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力量;第三,应该在更加综合性的背景中学习科学知识,因为科学是人类整体知识的一部分,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孤立的知识;第四,应该让学生了解科学事业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关系、科学发现所造成的一系列伦理难题以及获得公众支持的重要性。,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LOGO,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STS教育的要素,STS的核心-学生,LOGO,三、主要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1.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制订高中课程,国外的高中化学课程在重视基础的同时,通过不同的选修课程体现不同学生的需要。一般必修课程安排在高一或高二年级,选修课程安排在高二或高三年级。选修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常见的课程模式:,普通要求(O水平),LOGO,三、主要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2.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社会实际,以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为线索展开讨论,涉及的内容主题既有衣食住行方面的化学素材,又有与工农业生产和科技进步相关的化学知识(如新材料的制造、矿物冶炼、石油加工、化肥生产等),环境保护等,还有以一系列热点问题(如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引伸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观问题。,LOGO,三、主要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第五节 国外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3.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分析各国的高中化学课程,其指导思想和内容呈现方式各有特点,但似乎都将“通过实验学化学”作为共同追求的一条线索。无论是学习原理的课程,还是偏重生活的课程,化学实验都是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实验的线索学习化学揭示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LOGO,作业:,查阅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结合化学教学论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推荐网站:中国化学课程网:http:/人民教育出版社网址:,练习与实践,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