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发展路向.ppt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发展路向,董 玉 琦(E-mail:),东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中心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内容提要:,一、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体系化与方法论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发展路向,社会转型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原因信息素养是新的“读、写、算”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质价值在于改善学习,一、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社会转型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原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相当成度上促进了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社会转型,因而要求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主动的、有意识的提升信息素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信息素养是新的“读、写、算”,所谓“读”不仅仅是阅读之意,“写”也不仅仅是写作之意,“算”更不仅仅是计算之意。“读”是信息的获得、索取,“写”是信息的发布、交流,“算”则是信息的转化、变化。新的“读、写、算”不仅仅依靠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当代信息技术,也需要广播、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还会将它们与语言、文字、符号等传统的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综合起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信息社会学习的改变体现在:,学习价值学习结构学习文化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质价值在于改善学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自我发展与异文化(他人)理解的并重 心理变容与行为改善的统合 知识理解与问题解决的互动,学习价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资源,Intelligent Interface,学习者,学习结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学习信息资源的共享学习者个体与社会的共生学习生活化,学习文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可能展开讨论的视角:被动主动、接受探究、独立合作相对应概念的出现是为讨论方便而采取的简单化界定对应不等于对立,更没有优劣之分“改变学习方式”不如“改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学习能力是信息社会标志教育质量高低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信息社会学生发展的根本所在。高利明教授认为“重要的是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从某种意义说,学习就是把信息转换为知识的过程。信息是流动的、公共的,知识是固化的、个人的。,学习能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内容提要:,一、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体系化与方法论三、路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体系化与方法论,(一)当前课程研究中的几点不足(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体系架构(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一)当前课程研究中的几点不足,(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体系框架,实 施,设 计,政 策,基 础,原 理,应 用,设计原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根本上要立足于信息文化的变迁、促进社会转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至少表现在临床性、人本化、系统性、多视角和综合性等五个方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1.临床性,研究的问题的是否真实?,是否抓住了关键的或根本的问题?,(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2.人本化,探究学生与教师的精神世界 课程研究的深度性,研究人员的充分合作 课程研究的广度性,人本性的根本在于人的尊重、人的关注、服务于人、人的发展。,(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3.系统性,结构化:强调要素和关系,和谐性:强调各种利益的兼顾、各种要素的协调发展,有效性:强调效果、效率、效益,(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4.多视角,即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研究。,(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5.综合性,必须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特别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一定要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中寻求依据和支持。,(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方法属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内容提要:,一、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体系化与方法论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发展路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三、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发展路向,(一)本体论视角:拓展外延(STS)(二)方法论视角:挖掘内涵(从文化到心理)(三)价值论视角:面向生活(从个体到群体),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一)本体论视角:拓展外延(STS),1.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体系的扩展2.基于STS视角的课程内容构建3.如何拓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外延?,1.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体系的扩展,计算机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学科群,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董玉琦,2006.6.22,长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董玉琦,2006.6.22,长春,扩 展 过 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1.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体系的扩展,关于信息学科群可以从科学、技术和社会(即STS)的观点来考虑,如此信息学科群包含了涉及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学科和分支。那么,我国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所对应的学科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还是以信息学科群为主?我们认为,我国处于信息技术教育向信息教育的过渡的定位比较符合未来一定时期的实际状况,所以把学科体系认定为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学科群是我们的基本理解。,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18,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18,重庆,2.基于STS视角的课程内容构建,(1)不论何种状况,学校信息教育课程的学科体系总是由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相关内容构成的,可能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三者比重会有所不同,但三者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可或缺;(2)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相关的内容之间是联系起来,不可以分割、断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18,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18,重庆,3.如何拓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外延?,第一,开展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学的课程化研究与实验;第二,探讨信息技术课程引领信息文化发展的意义与方法;第三,强化信息技术课程对社会生活的关照,如数字鸿沟、网瘾综合症,虚假广告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18,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18,重庆,(二)方法论视角:挖掘内涵(从文化到心理),例如:课程的文化教育意义课程的社会学意义(数字鸿沟)课程的学习心理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价值(一)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文化价值的意义(二)民族传统文化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关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一)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文化价值的意义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作为技术的一个分支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文化,更不是与文化对立的,信息技术具有文化属性的,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2004年6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国家级研修班上,针对当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价值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明确提出了要“阻止和转变技能化倾向”。古人所说的“道器统一”、“由技至道”等对于我们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进一步讲,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具有一般性的文化教育意义,而且具有本土化的文化教育意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任何课程中一定蕴涵文化。但如果我们的研究人员、一线教师没有课程文化意识就难以悟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也就难以在教学中实现文化渗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一)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文化价值的意义,从课程价值的视野出发,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首先表现在它的知识价值取向对于人的生存意义;接下来表现为它的能力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意义;最终表现为它的和谐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意义。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应该从文化变革中寻求支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一)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文化价值的意义,(二)民族传统文化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关照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文化扬弃与优势积累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份子,在完成其固有使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中,儒家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信息伦理的影响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因为不论何时何地,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两大支柱,所以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是信息化社会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相对西方宗教发展态势而言,中国的宗教传统对于人们的伦理道德影响不占显要位置。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家传统文化对于信息化进程中的国人,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越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譬如,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这显然是在强调信息的可靠性或笃信度。再有,“和而不同”则体现了信息的包容性和广泛性,强调信息加工的意义。此外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信息伦理的影响还可以从“忠恕”、“诚信”和“慎独”等方面考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二)民族传统文化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关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三)价值论视角:面向生活(从个体到群体),2006年6月底统计:中国网民总数:1.23亿,其中青少年3000万人光明日报2006,8,5报道:关于青少年网瘾的国际比较美国 韩国 中国香港地区 中国内地 6%11.2%14%13.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董玉琦,2006.8.20,重庆,(三)价值论视角:面向生活(从个体到群体),消极意义上的问题对策?个体:网络问题-网瘾,网恋,网婚,网络诈骗群体:社会问题-信息公开 网络问题-垃圾邮件,网络赌博,网络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