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学科确立及发展史.ppt
第二章 传播学学科确立及发展史,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李红艳,本章节大纲:,一 学科发展背景及起源,一 学科发展背景及起源,(1)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人类的认识世界的能力空前提高,各种学科的理论和学说不断涌现,对于传播现象的全面把握和认识,提供了可能性;,(2)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化,尤其是传播活动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大众传媒机构),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对于传播现象的重视。,由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媒介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2)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1)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播学为什么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20世纪上半页,欧亚大陆连续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而美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风港;,(4)在经济上,传播学的兴起与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3)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2)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如:1920年匹兹堡无线电视台的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5)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6)从社会状况来说,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传统,在政治机制中大众媒介是与立法机构、政府机构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7)从学术传统来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盛行,学术研究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传播学在美国问世后,很快传到西欧和日本。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日本的传播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两大特点:一是沿袭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理论体系,并着重发展了强调受众有权直接参加传播过程的社会参与论;二是实践优先于理论。苏联自60年代起,开始重视研究传播学理论。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年代末期。,一 学科发展背景及起源,(一)传播学的学科起源,1 欧洲源流,2 美国源流,孔德、马克思、塔尔德、齐美尔,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李普曼,孔德,奥古斯特孔德(Augusta Comte,1798一1857)社会学的创始人,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主要贡献:从社会秩序和进步的视角开始以乌托邦的思维模式认识社会,精英视角认知社会。,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主要贡献: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哲学方面。社会学观点主要是围绕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的分析而建立的,被证明是基本正确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经济学提出了很重要的研究命题,哲学则为人们认知社会提供了另一种价值体系。传播学的批判理论基本来源于对马克思社会学观点的修正与发展。主要贡献: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兴起与马克思社会学理论关系密切。,塔尔德,Gabriel Tarde(March 12,1843 in Dordogne,France May 13,1904 in Paris)French sociologist and social psychologit who conceived sociology as based on small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s among individuals(much as if it were chemistry),the fundamental forces being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Among the concepts that Tarde initiated were the“group mind”(taken up and developed by Gustave Le Bon,and sometimes advanced to explain so-called herd behaviour or crowd psychology),and economic psychology,where he anticipated a number of modern developments.However,Emile Durkheims sociology overcame Tardes insights,and it wasnt until US scholars took up his theories,such as the Chicago school,that they became famous.Everett Rogers furthered Tardes laws of imitation“in the 1962 book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主要贡献:模仿说;群体心理学,齐美尔,Georg Simmel(March 1,1858 September 28,1918)was on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German sociologists.His studies pioneered the concept of social structure,and he was a key precursor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His most famous works today are“The Philosophy of Money”(货币哲学),“The Stranger”(陌生人),“The Web of Group Affiliation”(群体关系网),and 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大都市和精神生活)。他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的类型,研究历史和现实中人们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的基本模式。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小群体网络传播研究,(1)杜威(John Dewey,1895-1952):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强调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和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新的传播技术将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他的这些观点至今影响着许多传播学者。贡献:教育传播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大众媒介与变革社会的关系,(2)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专设“传播”一章,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库利可以说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常识的一位重要学者。贡献:首先关注社会传播现象;提出镜中我理论。,主要著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1922 社会组织:1909 社会过程:1918,(3)帕克(Robert Ezla Park,1964-194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倡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具有社会性,社会性的产生离不开传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传播是在某种意义是个人由此得以推测他人态度和看法的社会心理过程。传播学著作:移民报刊及其历史。贡献:对传播现象进行社会心理视角的解读;研究城市化中移民报刊的作用。,(4)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米德关于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影响,他提出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贡献:主我与客我理论,(5)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62):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在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著作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详见后边的章节)贡献:对舆论现象的关注;提出刻板成见和拟态环境的概念,李普曼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二 传播学学科的确立,二 传播学学科的确立(一)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78):他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对政治传播(尤其是战争宣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1927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一)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从政治传播引申到人类传播的领域,为传播学的创建做出了贡献,主要有:提出传播的模式;提出社会传播概念;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的实践。主要著作(万字)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传播学的四大先驱,(2)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7):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二战中将群体动力理论运用于传播效果研究;提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1901-1976):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基于对研究方法作出的贡献,被称之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toolmaker)对传播研究方法贡献在于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一)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提出两级传播理论。一方面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中的从多因素,另一方面,推动了传播学的研究特别是传播过程的研究,后来学者在此基础建立了“多级传播理论”。(2)提出有限效果论。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合著),(一)传播学的四大先驱,(4)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21-1961):毕生从事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研究。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二次大战期间曾应聘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率领专家小组指导和研究美军的思想训练计划,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了一系列丛书。他对传播与说服、说服能力与说服方法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他的代表作有传播与说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的研究丛书等。,(一)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二)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威尔伯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传播学之父”。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亲自建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出版了近部著述,其中的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至今仍是初学者的必读文献。,信息论:产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他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励。例如1949年Morris奖、1955年Ballantine奖、1962年Kelly奖、1966年的国家科学奖章、IEEE的荣誉奖章、1978年Jaquard奖、1983年Fritz奖、1985年基础科学京都奖。在二次世界大战时,香农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密码破译者他在Bell Lab的破译团队主要是追踪德国飞机和火箭,尤其是在德国火箭对英国进行闪电战时起了很大作用。,代表作: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确立。在噪声中的通信,主要贡献,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与消除。通信的目的在于消除信宿的不确定性,信宿收到信息后,不确定性解除得越多,则获得的信息量越大。,第一:香农理论的重要特征是熵(entropy)的概念,他证明熵与信息内容的不确定程度有等价关系。信息熵大,意味着不确定性也大。,例如:在中文信息处理时,汉字的静态平均信息熵比较大,中文是9.65比特,英文是4.03比特。这表明中文的复杂程度高于英文,反映了中文词义丰富、行文简练,但处理难度也大。,第二:在他的通信数学模型中,清楚地提出信息的度量问题,计算信息熵H的公式:H=-pi log pi,如果计算中的对数log是以2为底的,那么计算出来的信息熵就以比特(bit)为单位。在计算机和通信中广泛使用的字节(Byte)、KB、MB、GB等词都是从比特演化而来。“比特”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知道了如何计量信息量。香农的信息论为明确什么是信息量概念作出决定性的贡献。,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信息从单纯的物理信号,在这里演变为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一切领域的一个普遍概念。从而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开辟了以图解方式构建传播模式的先河。从此以后,图解模式称为建构传播模式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的度量采用“熵”,表示系统失去“信息”的度量,系统有序程度越高,熵越小,所含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与熵是互补的,信息即负熵,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提出了过去传播学研究中尚未关注的一些新课题:例如:噪音、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信息等,给与了传播学效果研究一些新的启示。,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4岁开始读书,7岁能读科学文献,9岁进入中学,12岁进入塔夫茨学院成为少年大学生。15岁时进哈佛大学,18岁时获数理逻辑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于是就当面询问他的年龄。维纳不愧为数学神童,他十分巧妙给出了他的回答,而这个回答实质上是一个数学问题:“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问世标志着控制论的诞生;为了使控制论的观念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维纳在1950年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得人类在技术世界的环绕中更加有尊严、更有人性;而不是相反。维纳认为控制人们环境的命令都是人们给予环境的信息。这些命令和任何形式的信息一样,要在传输的过程中解体。它们一般是以不太清晰的形式到达的。所谓控制就是有目的的,核心概念是反馈。反馈是指将输出回输到系统中(传播学认为,反馈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对于传播学的贡献:(1)现代传播学中制度研究、受众研究以及传播效果研究等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都渗透着控制论的思想;(2)把反馈的概念引入到传播过程的研究中。,三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早期曲折的介绍:20世纪5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将传播学的相关研究介绍到中国,复旦大学新闻系1957年6月出版的新闻学译丛(1957年第2期)有一篇名为“美国报纸的职能”译文中,首次出现了Mass Communication的英文,译者郑北渭老师将其翻译为:群众思想交通。,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初步扩展时期与学科想象时期(1)余也鲁翻译施拉姆的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Men Message and Media: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1973)(1978)成为中国早期研究者对传播学学科的想象与构建时期。(2)1978-1979年,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部分老师开始正式介绍传播学:郑北渭、陈韶昭、张隆栋、林珊等人。(3)1982年,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传播学”这一名词正式进入当代中国语言系统中。(4)1982年5月,传播学的奠基者施拉姆访问了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大学和新闻机构,并做了 演讲,推动了传播学在中国的的发展。,(5)1983年原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组织编写传播学(简介)(人民日报出版社),明确使用了“传播学”概念。(6)1985年,陈韶昭老师在翻译Werner J.Severn 和James W.Tankard,Jr.的著作“Communication Theories:Origins,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将其翻译为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7)1984年施拉姆传学概论的新版“Men,Women,Message and Media:Understanding Human Communication”再次被翻译为中文,书名改为传播学概论。,第三阶段,推广、普及和自主研究(1990年1997年):传播学迅速在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许多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相关的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层出不穷。第四阶段,学科地位的标志性确立和传播学学术繁荣的开始(1997年至今):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文学门类中的新闻传播学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并可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借助于传播学教育的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在中国得到正式确立。学科地位的确立极大地推进了传播学研究的繁荣。,2001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开始招收传播学专业的本科生。,课后思考题,一 简答题:(1)传播学诞生的历史背景。(2)传播学为什么会诞生于美国?(3)传播学的欧洲源流及美国源流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对传播学的贡献是什么?(4)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5)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6)简述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二 名词解释:熵、冗余信息、噪音、施拉姆、人有人的用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