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专题八.ppt
专题八古代文化艺术,1文字(1)甲骨文: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2)文字的演变,2.思想(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生活时期:春秋晚期。学派: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地位: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相关著作: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评价: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2)思想家老子生活时期:春秋晚期。学派: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相关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文学人物:屈原。生活时代:战国末期的楚国。成就: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他还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4宗教(1)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候得到大力扶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2)道教的产生: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为他为“太上老君”。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5史学人物:司马迁。生活时代: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主要成就:编写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修史所遵循的原则。此外,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反映了西汉时期传记文学的发展。鲁迅因此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评价: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6艺术(1)音乐: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2)书法: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3)绘画: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顾恺之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做事又非常认真,因此当时人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4)雕塑秦兵马俑:秦汉时期雕塑艺术作品中的杰作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