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初级会计学第一章.ppt
第一章 总论,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和会计要素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第四节 会计方法,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会计的含义三、会计的基本职能四、会计目标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复式记账法的出现,会计报表的出现,(一)古代会计阶段,1.时间阶段从会计产生开始到13世纪末2.特点以官厅会计为主,核算国家税收收入和分配以货币和实物计量为主采用单式记账“会计还没有成为专门的职业,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工作之余,将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简单地记录下来”(马克思),(二)近代会计阶段,1.时间阶段13世纪末到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2.形成标志 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1494年出版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总结和完善了13世纪末开始出现的复式记账法,系统地描述了商业交易中的复式记账方法的使用情况,并且对其加以科学的说明,首次总结出了若干重要的记账要素。,(二)近代会计阶段,3.特点以企业会计为主在会计实务中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单位、劳动量单位逐步退到次要地位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法会计具有了独立的职能,会计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形成了一套会计核算方法,(三)现代会计阶段,1.时间阶段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至今2.形成标志会计报表的形成管理会计产生;会计标准或者会计准则产生,(三)现代会计阶段,3.特点会计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会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会计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完整的会计体系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会计规范化,二、会计的含义,关于会计的含义,我国会计理论界80年代时有过激烈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即“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本书采用管理活动论的观点,二、会计的含义,会计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观点,二、会计的含义,对会计定义的理解:会计工作的性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方法是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利用、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会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 会计的计量单位是货币会计的目标是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三、会计的基本职能,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见现代汉语词典)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1.主要从价值量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货币量度:会计主要采用,其他管理部门参考使用;实物量度:销售、采购、生产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劳动量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2.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对所有会计对象都要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连续性: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系统性: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够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这是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如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等区别的重要特征3.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要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事后核算: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对一定期间经济活动的价值总结事中核算:会计利用价值数据、指标等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事前预测:会计利用以往的数据和相关变化因素对未来经济活动及结果的预计。这还是会计本身特性的体现,也是完整的、系统的管理赋予会计的重任,(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合法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等;合理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1.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主要依据价值指标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2.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事前的全过程监督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相应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分析;事中监督:依据经济活动发生时的资料来纠正偏差及失误,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事前监督:审查未来经济活动是否合乎规定和要求,是否切实可行。,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这一职能的派生。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相比,这种核算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保证经济活动按预期的要求进行,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四、会计目标,会计总体目标会计的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会计应当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终极目标。经济效益,就是已经投入及消耗的价值量与收回的价 值量之比。具体来说,我们还应当分析会计核算的目标会计具体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分别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界企业内部需要会计信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外部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主要是相关利益者财务会计只能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的所有者:主要关注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为是否追加投资提供依据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职工: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获利与福利待遇,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外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相关利益者)企业的潜在投资者:主要关注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为是否投资提供依据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关注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为是否提供借款提供依据企业的供应商:主要关注短期偿债能力的信息,为是否提供商业信用等提供依据政府部门:主要是了解企业纳税方面的信息企业的顾客: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往来关系是否继续的决策,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二、会计要素资产与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会计等式的恒等式,一、会计对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从价值量上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因此,会计的对象就是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二、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一)资产与权益,1.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资产按流动性分类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3)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所控制的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资产与权益,2.权益(1)权益的定义广义的权益,是指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所有权,它包括债权人以贷款方式形成的债权人权益和投资者提供的以投资方式形成的所有者权益。狭义的权益,是指“资产或资产股权超过一切债务的净值”。特指所有权净值,即净资产的所有权。,(一)资产与权益,(2)负债负债的定义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偿还期限的分类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负债的特征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实实在在的偿还义务,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一)资产与权益,(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投入资本: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盈余: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本增值额。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非独立性表现在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一)资产与权益,(4)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负债是一项债务责任,它只能通过偿还才能取消,或者用新的负债来代替旧的负债。负债反映的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所有者权益反映的则是产权关系,即企业净资产归谁所有,形成的是永久性资本。,(一)资产与权益,3.会计恒等式一个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债权人和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资本供给企业使用,对于企业运用这些资本所获得的各项资产就相应地享有一种索取权,即为“相应的权益”。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所以,在数量上任何一个企业拥有的资产与权益的总额必定相等。,(一)资产与权益,3.会计恒等式公式推导资产=广义的权益广义的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即为企业的负债因此可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注意: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具体项目并无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而是在整体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上的关系。不能机械地认为等式双方内包括的每一个具体项目都存在着等量关系。,(二)收入、费用与利润,1.收入(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特征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偶然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只能形成利得,不是这里所讲的收入。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日常活动能够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形成的只是名义上的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收入。收入的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二)收入、费用与利润,2.费用(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2)费用的特征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因此费用的确认应与收入配比确定,配比的方式有直接配比和间接配比两种。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费用是补偿的尺度,即从收入中分出多少来补充经营耗费,以保证经营按原有规模进行。,(二)收入、费用与利润,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利润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是通过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盈余,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计量需要依靠收入和费用。收入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二)收入、费用与利润,4.会计等式企业实现的收入总是要扣除费用计算利润。因此,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式为:收入费用利润期末计算出的利润进行分配后,剩余的利润仍归所有者享有,并转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可以将以上要素用公式连接起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三)会计等式的恒等性,(三)会计等式的恒等性,企业发生下列经济业务将会对会计恒等式产生影响。1、物质资源流入企业。2、物质资源流出企业。3、物质资源的表现形态在企业内部相互转化。4、物质资源的取得途径在企业内部学会转化。但是,上述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1.物质资源流入企业(例1-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即资产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会计等式保持平衡。,2.物质资源流出企业(例1-3)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减少,即资产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同时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物质资源的表现形态在企业内部相互转化(例1-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资产类项目一个增加,一个减少,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4.物质资源取得途径在企业内部相互转化(例1-5)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右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负债类内部项目之间、所有者权益类内部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也会保持平衡。,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一、基本前提二、会计记账基础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基本前提,前提:在推理上可以推出另一个判断的判断;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见现代汉语词典)我国会计学界承认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四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的定义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这里所谓的“空间范围”也是一个会计概念,是指特定产权范围内的空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例如,甲企业集团有A、B、C三个子公司。甲企业集团财务部应该核算整个集团(包括各个子公司)所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其会计主体是整个企业集团;A公司财务部核算A公司所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其会计主体是A公司。,(一)会计主体,2.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明确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的重要前提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别开,(一)会计主体,3.会计主体与法人作为一个法人,其经济上必然是独立的,因而法人一般应该是会计主体,但是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都是法人。例如,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不是法人,但是都是经济实体、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我们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持续经营,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期间的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在多个会计期间。将划分会计期间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决定的。会计期间划分的长短会影响损益的确定,一般来说,会计期间划分得越短,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质量就越不可靠。,(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货币计量前提包括币值稳定前提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二、会计记账基础,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必然会涉及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确认为哪一个会计期间的问题。会计的记账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由于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而不问款项的收付,所以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现金或银行存款等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由于收付实现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采用收付实现制,按照现金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因此,凡属本期收到现金的收入,都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支付现金的支出,都作为本期费用,不存在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的问题。,两种记账基础举例说明,例如12月20日销售的商品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但是这笔款项实际于下年的1月11日收回。由于跨年度,就涉及该项收入是作为本年收入确认,还是作为下年收入确认的问题。权责发生制作为本年的收入确认,其依据是该项经营活动是本年完成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下年的收入确认,其依据是虽然经营活动虽然在本年完成,但是款项在下年收回。,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不能以虚构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等如实反映在报表中,刻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面貌。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制的报表和附注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减少应披露的信息。,(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有助于其提高决策的水平。,(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对于复杂的会计信息,为便于理解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纵向可比: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横向可比:对于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在租赁期内并不属于企业,但它是属于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产(经济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业自有资产核算,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拘泥于法律形式。,(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正确决策时,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判定:质的方面,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有影响,说明该信息具有重要性,会计上应单独披露;量的方面,如果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数量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达到一定比例,就具有重要性。,(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地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谨慎性又称为保守原则、稳健性原则,财务会计上采用它的目的是使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宁可尽可能保守一些,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夸大,以便减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预测及决策风险。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一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可能会失去时效,降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为了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企业应及时地收集、处理各种原始凭证,及时按照规定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第四节 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任务,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一、会计核算二、会计分析三、会计考核四、会计预测五、会计决策,(一)会计核算,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后,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依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法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加工处理,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这个信息转换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主要方法,是其他各种方法的基础。,(二)会计分析,会计分析是会计的又一主要方法。会计分析要依照会计核算提供的各项资料及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会计分析的资料将成为会计预测、考核、决策的主要根据。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分析是会计预测、会计考核、会计决策的前奏。,(三)会计考核,会计考核(会计监督、控制)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原定目标进行比较,来考核、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与原定目标有多大偏差,考核会计实体的经营业绩,监督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控制经济运行以按预定的轨道进行。,(四)会计预测,会计预测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市场环境诸因素的相关性,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对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指标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测算、预计和估价,为会计决策提供可选择方案。会计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会计决策,会计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货币量度,所以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会计信息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优缺点,会计信息中的利润(或亏损)指标可以综合说明一个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会计参与经营决策,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方案,是我国会计工作发展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