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六章市场绩效分析.ppt
第六章 市场绩效分析,第一节 衡量市场绩效的微观指标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第一节衡量市场绩效的微观指标,一、市场绩效的定义,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对市场绩效本身进行直接的描述和评价;研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二、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一)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一是看价格对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二是看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三是看产业内企业的生产耗费与利润率的高低,是否存在资源浪费;四是看产品质量、品种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市场绩效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R=(-T)/E 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上式中利润率越高,市场就越偏离完全竞争的状态,市场绩效越低。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企业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不同产业的利润率水平趋向一致。就是说产业间是否形成平均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一个基本的定量指标。,利润率指标的缺陷贝恩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利润率与市场集中度之间正相关关系在有些行业中存在,但不明显(约为0.28);在有些行业中不存在;还有些行业无法研究。此指标数据很难收集,且稍有偏差,结论会有很大出入。,2、贝恩指数(bain index)B=/V(B-贝恩指数,-经济利润,V-投资总额)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指标的缺陷。(会计利润)=R(总收益)-C(即期总成本)-D(折旧)(经济利润)=-rV(r-正常投资收益率,V-投资总额)贝恩指数的理论依据是:市场中如果继续存在超额利润,则存在垄断势力,且超额利润越高,垄断力量越强。,贝恩指数的缺陷,有些情况的出现与贝恩指数的结论相反:确实存在垄断势力的市场贝恩指数不一定就高,因为垄断力量会为了驱逐对手和限制新的竞争者的进入的目的而制定低价格,特别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国家机构为了国计民生,限制制定高价格。,3、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即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L=(P-MC)/P(0L1),L越趋于0,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绩效越高。勒纳指数的缺陷当市场采取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时,勒纳指数接近0,但该市场却不一定是竞争性的。在勒纳指数计算中,由于边际成本的数据很难获得,常常用平均成本代替边际成本,从而使结论失真。,4、托宾q值托宾q值指一家企业的资产的市场价值(通过已经公开发行并出售的股票和债券来衡量)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在其1969年的著作中首先提出的。其计算公式为:,式中,q表示托宾指数,Q表示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R1表示股票的市值,R2表示债券的市值。托宾q值是根据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来衡量市场绩效的高低。,当 时,说明企业以股票和债券计量的市场价值大于以当前市场价格评估的资产重置成本,意味着该企业在市场中能获得超额利润。q值越大,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越大,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就越大,市场绩效越低。使用托宾q值来评价市场绩效,其优点是避免了估计利润率或边际成本的困难。而其困难之处在于必须准确计算企业的市值和重置成本。企业的市值可以用其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值来计算,但计算企业的重置成本则比较复杂,除非存在一个比较成熟的二手设备市场。除此之外,广告与技术研发会产生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而在q值的计算中都忽略了这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评价市场绩效: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X非效率;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产业技术进步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消费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第二,生产资源在生产者之间的分配。第三,同时考虑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方面。,1 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指标:在微观经济学中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总剩余来衡量。在产业经济学中用利润率来衡量。2产业的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 完全竞争最有效率,是帕累托最优的。,二、X非效率:定义: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哈佛大学雷本斯坦教授于1966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垄断性大企业由于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组织内部层次多、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他们往往并不追求成本最小化。这种现象统称为“X非效率”。X非效率产生的原因:企业内部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企业规模大导致的组织成本增加;垄断企业缺乏竞争压力而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如何测量却无令人满意的答案。,三、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1 规模经济主要有3种类型:规模内部经济。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规模外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如:行业规模扩大后,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规模结构经济。各种不同规模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规模结构经济。,2 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A:用达到或接近规模经济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重来衡量产业内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B:用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的产量占流程各阶段的产量的比例来反映规模经济的纵向实现程度C:通过考察产业内是否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反映产业内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3 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低效率状态;过度集中状态;理想状态。4影响规模结构效率的主要因素:产业内的企业规模结构 市场结构,四、产业技术进步产业技术进步是指产业内的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技术进步渗透于产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方方面面,并且最终通过经济增长表现出来。可以说,产业技术进步反映了一种动态的经济效率。,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这一理论模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贝恩于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从市场结构推断竞争效果的“结构绩效”模式。,第二阶段是谢勒在1970年出版的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中,提出了完整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模式。,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构建了现代产业组织的描述性研究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SCP分析范式假定,可以对市场绩效进行客观的度量,并认为市场绩效取决于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取决于市场结构。由于存在这种单向的决定关系,可以用市场结构来解释市场绩效。,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相互关系中,市场绩效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才能获得高额利润,从而促使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上升,最终形成以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为特征的市场结构。芝加哥学派认为,与其说存在着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这样的因果关系,倒不如说是市场绩效影响了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了市场结构。,SCP模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已趋于完善。但是到目前为止,产业组织学者并不简单地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本章主要名词,勒纳指数 市场绩效 X非效率 托宾q值,思考题,1简述何为市场绩效。2评价市场绩效的指标有哪些?3试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