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的备课.ppt
第十章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师备课,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一.备课的概念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备课是一个多层面而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研究教材,撰写教案是备课;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翻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形势还是备课;,研究教学理论,锻炼教学能力是备课;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也是备课;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备课,而且是更深层次的备课。可以这么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上好课做准备。,二.备课的意义1.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历史新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写成的,有其价值存在与相应的精神穿透。然而,历史新教材又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和结论性的。,如何将其价值和精神从其文字的平面中鲜活出来,这需要我们备课时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梳理、挖掘和拓展。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使之呈现在课堂上,变成有声有色、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性的活动。,2.有利于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并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史料、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做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很好的铺垫。还有利于教师及时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3.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核心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前要打造好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的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发展。,4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新课程教学强调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库,他们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这个资源具有再生性和不竭性,是教学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现实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静态的文本教案变为动态的数字化教案,还能使教学资源达到共享,便于教师合作研讨,互相启发教学思路,促进群体教学水平的提高。,5.有利于教师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三当前备课中存在的误区1.备课变成抄教案时下,有的老师把备课想的很简单。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少写了一些细节和某个过程,整体基本没变。这样的教师根本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很低。,这些教师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采用时间加汗水的题海战术,搞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备课搞形式主义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设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实际内容却依然“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3.集体备课成为“教案之和”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所学校对外开了五节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教师听到的五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询问后才知道,这五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4.备课成为网上资料的“拼盘”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直接下载与自己备课的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任何取舍地成为了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压根儿就没有他们参与的成分。可以想象,教师用它来教学,会完全失去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的备课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四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他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将这些新的理念在我们日常的备课中很好地体现?这无疑给今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教师备课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首先是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育专业知识等职业知识,三者缺一不可。,其次是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1)丰富的人文素养包括伦理修养(能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善于合作等)、艺术精神、生命意识、民主意识、审美意识等。,(2)积极的专业精神教师既要乐业又要敬业,既要积极进取又要不断创新,还要有忘我的奉献精神。(3)良好的职业心态备课可以说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需要一种安静的心态,要对教育充满激情。也就是教师要具有专注的专业情感,能珍爱自己的职业生命,对自我的工作充满期望,对教育事业充满美好的憧憬。,第三是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学设计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支撑,同时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如果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都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操作能力、班级建设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锤炼,努力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第四,是不断提升自主特质教师也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各有所长,各具风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充分地彰显自己的专长,注意扬长避短,在与同行教师形成差异互补的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备课的教学设计(1)精选教学内容a吃透教材一是吃透教材,感悟文本首先,将教材看作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要与作者形成对话,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教材的背后是作者,是编者,是“人”,我们要尝试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编者对话,努力把握他们的思路与编写意图。,二是把握要求,明确目标备课是为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进行的整体规划。换言之,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必须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关注其情感的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需要来规划学习目标,体现目标的全面性(整合三维目标)、整体性、适度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努力使“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过程性目标中得以体现,并逐步得以实现。,三是瞻前顾后,沟通联系教学设计要“瞻前顾后”,瞻前就是指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顾后就是要考虑已学知识、即将学习的和今后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学校的全部教学活动作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教学系统的各层次、各类型的教学活动都要瞻前顾后,相互促进,承上启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个教学的进程来思考、设计每一课,争取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力图为学科教学勾勒出一幅美好图景,指明前进方向。另外,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也应瞻前顾后,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每一课学习目标的制定,更要注重单元目标的制定,这样才能使单元的整体目标和每一课的具体目标相互融合,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持续、稳步发展。,四是合理舍弃,突出重点教师要学会研究不教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明确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还重要。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b活化教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一是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领悟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预设,并努力使其更具挑战性和感染力。,二是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当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为知识传递提供了可能。,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c.学科融合学科融合,主要是指为保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而采取共建、调整、重组、合作等各种集合形式。,新课程倡导学科教学走向综合,历史新教材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一改传统历史教材学科单一的模式,既突出了学科性,又体现了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学科融合性,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发展空间。备课时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而学科融合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与结合点。,同时要突出本学科特点,通过学科间的紧密结合,构建新的学科结构层次。当然,学科融合不能表面化、形式化和牵强附会,不能喧宾夺主,只有遵循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融合得当,才能集合相关学科的各种资源和优势,才能使学科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d.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必须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努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源头活水引进课堂,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相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需要,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将“差异”作为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应该说教学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外在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这一原则。,e创造问题没有“话题”(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有话题才有自主、创造、发展、体验。话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其一,“话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是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中介”。好的话题是促进对话、互动向深度发展的动力,他能引起学生的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和共同探求,因此话题必须要有探究性和思考价值。,其二,话题还应具有开放性话题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发问”,其设计要能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方向而绝不仅仅是师生、生生进行对应(一个问题近一个答案)、机械回答的拐棍,力求做到一个话题对于不同的对象应有独特的思考和个性化的答案。,其三,话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话题还要有序进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其四,有的话题还应有学生自主生成也就是说要注意备学生可能引发、生成的话题(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f教学反思教学机智源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源于“问题资源”的储备。经验资源储备是被许多教师所忽视的,有的人做了一辈子教师,相同的内容教过好多遍,至今却没有一篇教学后记,没有一份学生常出错内容的记载,更谈不上教学经验的积累和“问题资源”的储备。,对学生曾出现过多次错误的题目和提出的疑议仍感陌生,毫无应对的措施。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教学反思,认真记好“三记”,即观察日记、教学后记和问题累计,并把它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加以储备,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生成提供有力的事实和经验支撑。,(2)研究实施过程备课更要备方法,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阵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课堂就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时空,教师要转换角色始终扮演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欣赏者、互助者和指导者。,因此,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准备教学方法,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积极的活动体验、情感提升,达到自主、和谐发展的目的。,a.建构教学过程备课是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建构,是引导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蓝本。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期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建构过程时,教师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分析,要努力遵循教材的特点,还要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教材内容的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有所不同。,比如,我们经常采用的:“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教学程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但无论采取何种程式,都应注意体现以下特点:,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是否有利于合作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否有利于全员参与;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选择教学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必得法。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方式和操作策略,为灵活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打好基础。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结果,自主式强调过程。,新课程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提问、学会交往、学会创造,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在选择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该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还可以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教学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有的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没必要合作。合作应有针对性,一般是对某些问题自我难以解决、理解文本内容需要角色扮演、需要实践操作才能学懂的内容,可选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又如自主学习,它是在教师主导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创造条件,实施“支架式“引导,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对某个教学环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与“活”、“讲”与“练”、“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即实现接受式与自主式(如,发现式、活动式、体验式、情境展开式等)的融合。,因此,教师在备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要注意体现自主性、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征,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自觉的生成学习方式奠定基础。,c注重教学艺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学艺术一直颇为人们关注。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超凡的才能,而且必须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爱因斯坦曾将教师修养概括为德、才、术三方面,这里的“术”就是指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综合艺术,它与教学技能、教学技术、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学机智等范畴,是一种包含、从属的关系,但我们不能将它们等同视之。教学技能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潜在可能性,是教学艺术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教学技术是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教学艺术得以表现的媒体或物质条件。教学技巧是教师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教学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要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教学机智是教师潜在的教学技能、应变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实表现,是教学艺术中的一种动态体现。,教学艺术是教学个性升华与美化,具有审美性、趣味性。也就是说,教学艺术是一种科学再现教学内容求“实”、艺术表现思想情意求“活”、师生发展求“优”的辩证统一,是追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过程。,因此,备课时要通过我们的有效预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再现美,主体情思表现美,优化教法传达美,个性特色风格美”,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享受。,d.整合教学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以及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建设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整合教学手段”,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努力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它强调教师备课时,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探寻设计依据a.要有理念支撑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应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意。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转变,就不会有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如果说有些教师教案没有创新,那么就说明他们还未能真正跳出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落后。在备课时,最为关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学生的独特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一种平等交流、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师生关系。,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也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也就是说,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以新的学生观、新的课程观、新的学习观、新的质量观等新的理论、观念来指导备课,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b.要做到目中有人“为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设计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备课时目中要有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内在潜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估计。,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要进行分析,努力寻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形成多种对策预案,使所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吻合。这就是“备学生”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内在需要设计教学思路,准备指导策略,从而真正落实“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和策略。,目中有学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什么时候听课最认真,学习最投入?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二是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三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据此来选择、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并优化教学设计,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C.要能体现自我 教师是教学资源,如果在备课时仅把自己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工具,而忽视了自我在实施教学方案中的优势作用,那么其教学设计肯定会不切合实际而理想化,这样不仅自我的资源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备课时勿忘自我,注意体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要努力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优化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进行预案设计过程中,我们倡导“三问”:,一问我的教学预设是否有效,二问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设计,三问对于我来说,到底怎样设计最有效。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人(师生)合一,进入备课的最高境界,以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最好的自我,不断追求整个教学行为的有效与完美,提升自己生命质量。,d、要注重个性的创新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由于每节课的教学所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因而也是丰富、具体的。,因此,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备课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力求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充满创造性。,事实恰恰相反,我们调查发现,很多教案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常常是千篇一律。因而课堂教学也经年不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备课的创新,注重从备课开始渗透新理念,体现新思想,融注新方法,才能备出特色,设计出好的教案,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还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学习他人备课与教学经验。备课时注意体现“三个痕迹”:书上有备课的痕迹;教案上有修改的痕迹;教完后有反思的痕迹。,学会根据“学情”不断丰富、调整、优化自己的设计;预案设计力求详略得当,即简化程序性设计,加强预设性设计,为教学中的互动生成作充分准备。,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五.备课的内容1.传统历史教学备课的特征上课首先要备课,要写教案,这时教学常识。传统的中学历史课教案虽因教师的个人风格或教材内容的差异,并不千篇一律,但总体上看,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等等。,如果我们浏览一些中学历史教学法著作或知名教师写的书,在备课部分或多或少可以读到类似的内容。这里挑出几本这方面的书,来了解一下这些书是如何讨论这个问题的。【案例1】茅蔚然著的中学历史教学法在“编写课时教学计划”一节中认为,编写课时教学计划,首要的关键就是备课。,备课的核心在于科学地处理教材。如何处理教材,具体做法就是:第一,系统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第二,随时观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编写课时教学计划可分为详细的、一般的、简要的三种,但不论哪一种,都应该包括这样一些程序和结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类型、教学提纲、直观教具、小结巩固、布置习题或思考题。,【案例2】陈毓秀著的怎样教好历史课一书,有两个专题涉及到备课与教案问题。在以教材为依据,备好历史课的专题中,她提出几个备课的要领:一是通读教材,熟悉教材;二是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三是以教材为依据,充实讲课内容;四是以教材为依据,突出历史课的特点。,怎样才算是吃透教材呢?她认为:第一,弄清楚教科书上全部基础知识;第二,挖一挖教材背后的历史内容;第三,找一找教材深处的内在联系。,在另一篇怎样教好一节历史课里,她提及组织教材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突出重点,要加工剪裁;二是重视前后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新旧课的呼应,上下段的衔接,注意课首的提问、导课,课尾的小结等等。,【案例3】张保华主编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有“中学历史备课与教案”一章。该书讲到课时备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有:第一,钻研大纲;第二,熟悉教材(包括拟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疑点,增减材料,研究教材层次等);第三,精心设计(包括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板书、教学程序等)。,一份完整的教案,大体应包括以下内容:授课时间和班级;授课题目;教学目标;教学类型及课时安排;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具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含导课、叙述、讲解、板书、提问、演示、巩固、终课等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总结;作业布置;教学后记。,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地熟悉教案,上课时“把熟记在心中的教案,讲给学生听,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授课变得通达顺畅、生动有趣和富有实效性了”。,过去历史课备课,提倡教师围绕教材,尽量补充知识,写出详尽的教案,且熟悉教案,上课时甚至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而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归纳言之,过去历史备课与教案,至少在这么几个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一致:,第一,过去强调精心设计教案,教学文本就像是一幅已完工的图画,留给学生的只能是欣赏,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文本事先无法完全预设,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第二,过去视线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身上,考虑得较多的是教师如何施展其授业技巧,而新课程理念认为,备课与教案的关注点主要应瞄准学生的活动上。,第三,过去认为写出教案后,上课就是贯彻教案,而新课程理念认为,上课时应该根据课堂情境不断进行调整,教学文本的完成不是在课前,而是在课后。第四,过去认为备课的成果就是物化的、书面的东西(教案),而新课程理念则认为,既可以是书面的文本,也可以是头脑中的思路等。,2.国外历史备课的要求美国学者加里D.鲍里奇认为,在实际制定课时计划(教案)时,必须考虑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从何处入手;二是为学习者的多样性做好准备。,前者的意思是,每一课的备课与上课,要研究和掌握学生已经达到的行为水平。在一节课内,教师要关注学生从知识发展到理解,甚至到应用活动的水平,使教学从一个行为水平进展到另一个更高的行为水平。,在每个新的复杂性水平之前,教师都要问一个问题,“我是否提供了全部的与当前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只有能够肯定地回答时,才能在学生当前的理解水平上进行教学。后者的意思是,每一节课不管授课的起点是什么水平,总有一些学生在此水平之上,也总有一些学生在此水平之下。,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能力分组,根据水平的差异布置不同的练习;组成学习中心,包含媒体、补充资源、演示材料和练习等,学生可以个性化地学习该课内容;教学游戏和模拟;等等。,3.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备课)(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a.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应该从这些方面考虑教学前的实际状况。,例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已经达到何种程度?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原来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上来认识教学对象。再如,在教学环境上已经有了哪些准备?环境包括软、硬两方面,也有主、客观方面的。硬环境一般是指教学媒体设施等,软环境通常指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学生学习氛围等部分。,备课时,教师首先就要分析教学背景。如,某教师在讲述清末历史上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时,都提到了李鸿章,学生认为他是卖国贼。但在学习“近代化的起步”一章的洋务运动后,一些学生又认为他为中国的近代化作了一定的贡献,似乎不能全盘否定他。,由此,学生之间形成了激烈的讨论,对李鸿章这个人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基于学生的疑惑、争论,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次“如何评价李鸿章”的辩论课。课前教师已经掌握了学生对李鸿章的初步评价,在充分的背景分析后,进行了课堂辩论。,b 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备课也分析教学内容,但仅仅关注教材分析,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过去的教案有时也有“学生分析”一栏,但许多只是泛泛而谈,形式而已。,实际上,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应该认真考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设计方案。例如,张元教授曾应邀在初一年级上过“宋代理学与词”的一节课。,他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对初一学生讲宋代文化中心的理学,既不能简述理学的概念与各家学说的要旨,也不能选录资料制成讲义在课堂讨论,因为这两种方法都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取得教学效果。初一学生仍属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年龄,他认为不妨从故事入手,,先讲理学家的故事,再根据它作点发挥,谈点问题。不过,十三岁的青少年不会喜欢听理学家的故事,讲课前就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所以,他在讲张载变化气质的“气质”时,就以刚刚播出的电视节目“超级星期天”中访问的某公众人物为例,问学生:“她说她不喜欢什么事?”学生回答:“洗澡。”,再问:“她说她最多几天不洗澡?”学生答:“三天。”三天不洗澡,一般人难以忍受,她却不以为意,多少反映了她生活习惯比较懒惰,这是她的个性,也就是张载所说的“气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太好的个性,都要努力去改变它,使它降到最低。这个例子说明,备课时对所教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水平一定要作细致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c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与传统的教案相比,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的理解和陈述有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一是目标的主体和维度不同传统的教案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主体是学生;传统的教案较多地关注知识教学,而教学设计在知识目标之外还关注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目标的陈述功能有区别传统的教案关于目标的陈述往往比较简略,缺乏分层次的表述,也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而现代教学设计则比较关注目标的可操作性,关注目标的细化等。例如,“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一课,可以作如下的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简述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说出丕平献土的故事,简述罗马教皇的形成和罗马教廷的地位;讲述琅城起义的经过,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比较西欧与中国的封建制度及城市的异同,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阅读与基督教有关的书籍(如红与黑、罗马教皇等),加深对天主教会在西欧地位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其具有的不同于东方文明的鲜明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d 教学方法的选择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应优先考虑,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些都是要思考的。以往设计教学方法,存在不重视学法以及缺少针对性等问题。还有就是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方法,这大概没有人否认,但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是什么样子,颇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显然要丰富和生动,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但是,教学实践也发现不少问题,如,教学媒体的内容与教材缺乏联系;或者喧宾夺主、华而不实,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但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的节奏和速度掌握不当,造成学生的认知脱节;等等。这些问题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认真对待。,e 教学过程的设计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参与,提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与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封闭状态下的活动,教学更趋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应有较大的不同,它的每个教学环节不仅注意知识的呈现,而且还要考虑教学意图、活动主体(学生,老师,还是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方式(思考、讨论、参观、调查等)、媒体运用以及教学的预期效果等等。,f 教学行为反思应该说,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但反思内容和过程的叙写通常是在一堂课上完以后。过去写得比较好的教案,在最后也有“课后分析”或“教学后记”等等,类似于现今的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的问题后面还要谈到,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仅举一例说明。,江苏省镇江市大港中学陈老师在执教中国历史时,组织了一次“话说长城”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导游”、知识竞赛等),课后,陈老师写了如下的“反思札记”:“关于长城,教材上虽然只是稍有涉及,但是有很多话题、好多图片、许多资料又很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并能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所以,组织一堂这方面的历史活动课,应该是既有意义又是可能的事。,从教学准备来说,要做到问题源自学生(不等于教师不设计问题),又要力争依靠学生解决问题,是要老师花更多的备课时间的。例如:座谈、督促检查、与学生商议等等,没有学生准备,即使课程资源再多,也只能是满堂灌。,从教学过程来说,我们采取竞赛与旅游两大板块来组织,希望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在课堂上既有师生合作也有生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团队精神,也使历史课有了拓展的空间。,设想中的问题再生或知识生成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达成。关于长城价值的反思,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否有些要求过高。而关于长城未来的遐想,没有能够在课堂出现,如果因为时间宽裕或其他条件而出现了,是不是又没有了历史课的色彩。,(2)教学设计的书写a.教案书写的内容 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整体思路;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与媒体等;教学过程;教学反思。,b.教案书写的要求(a)书写形式。课堂教学设计的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两者各有利弊。一般来说,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内容,信息量大,但在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较为逊色;而表格形式比较简洁直观,但其容量受到限制。,(b)教学设计书写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要求灵活呈现,应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