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马].ppt
004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024主张“仁义”和“王道”强调君舟民水的思想家,022光大儒家“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亚圣”,举例说明先秦儒学如何“批判暴政”,而汉儒又如何“退而求其次”?,孔子,孟子,荀况,复习导入,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三维146),复习导入,孔子、孟子、荀子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在诸子百家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创始人(仁)发展(仁政)改造(礼教为主),系统完整蔚然大宗,春 秋 战 国,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请阅读教材,找出西汉初年和西汉中期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思想。1、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1、背景,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陆贾):“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史记陆贾列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背景:客观上: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指导思想,支配地位,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黄老之学是道家中的两派,即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法、儒、名、阴阳等各家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稷下道家改造了老子道,指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虚静不仅是养生之道,而且也是治国之道。“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君主根本用不上特别的行为,也可实现平治天下目标。改编自一源三流:先秦道家的思想分际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黄老之学主要思想?有什么特点?2)黄老政治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社会效果?,1)派别:道家学说中两派。“黄”指黄帝学说,“老”是指老子学说,二者糅合为“黄老之学”。,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方面: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在治国方面主张”无为而治”。,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为”。,2)影响: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需要;儒学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新的理论体系。,2、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内容、影响,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帝开了论证会。当时各派纷纷发言,气氛热烈。,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家或道家或儒家的代表人物,根据当时的形势请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你有理说,讨论,如何从“无为”到“有为”?,田蚡,卫绾,辕固生,窦太后,董仲舒,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大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创新儒学体系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北京天坛:明清皇帝祭天、祈谷之地,建筑反映天地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接受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神的主要用意在于神话君主统治。史记.封禅书开卷,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中国古代史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1、背景:1)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需要,而儒学经过一段时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新的理论体系。,2)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统治思想。,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春秋繁露 材料三:“三纲五常”渊源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以维持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常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内容:1)“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三纲五常”伦理道德。,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董仲舒是如何发展儒家学说的?,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思想文化专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化君权,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礼),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最主要的发挥和创新,(1)新儒学“新”?,形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新儒学体系。,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神学色彩。,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哲学思想主流是唯心主义。,(2)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作 用:,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信),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及窦太后崩,武安侯 田蚡为丞相,绌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史记儒林列传序 3、请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影响: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一件大事。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流地位。,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探究学习,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激化;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稳定。这些都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新的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新儒学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根本原因)大一统的主张;君权神授的学说;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想一想,联 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揉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其他有助于实现这目的的思想,他都会采用。,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为汉武帝采用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a 起用文学儒士参政 b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提高儒学的地位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汉代教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初 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 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利集权、制地方,小结,结论:当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有力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材料二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1-2)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1)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1)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改变,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5、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其新义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6、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B C D,8.汉武帝问贤良学问,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 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意愿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朝中大臣均为儒家弟子 C 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D 其他学派的主张不适应治国,D,C,2、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练一练,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待时而动”倡导“因时制宜”强调“无为而无不为”A.B C D,3、汉武帝时的思想大一统是由哪种思想实现的()A孔子的儒学 B孟子的儒学C黄老之学 D董仲舒的新儒学4、董仲舒的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作用的是()A“天人感应”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D“制天命而用之”,D,A,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主张 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6、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D,D,7、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强调实行“仁政”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最主要的意义是()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 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C,自我测评,1.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2.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有两个特点:一是以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学说;二是既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其影响是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董仲舒以儒家经典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其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同时,认为国家必须“大一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其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直沿袭了二千多年;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请思考:(1)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现点?(3)据材料三,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4)这些思想是如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5)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与孔孟儒家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新儒学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民号),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原因: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形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成。,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学独尊,使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儒学独尊束缚了人民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无为而治(道),原因:,表现与民休息的政策,影响 积极 消极,“有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汉初,百废待兴。为了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吸取秦亡的教训,汉初,汉武帝,一、从“无为”到“有为”,1.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3.国力日盛,危机潜伏:诸侯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神化君权,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最主要的发挥和创新,新儒学“新”?,无为而治(道),原因:,表现与民休息的政策,影响 积极 消极,“有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汉初,百废待兴。为了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吸取秦亡的教训,汉初,汉武帝,一、从“无为”到“有为”,1.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3.国力日盛,危机潜伏:诸侯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2)作 用:,3、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内容:1)“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3)“三纲五常”。,加强中央集权(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加强君权(继承发挥仁政民本),维护统治秩序(提倡孝道,继承礼正名),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神学色彩。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哲学思想主流是唯心主义。,形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 家思想而成。,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形势,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2)作 用:,3、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独尊儒术”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儒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究学习,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返回,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环境)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