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ppt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第三节 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第四节 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第五节 不变价核算第六节 生产核算的应用分析,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国民经济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 掌握经济产出的不同类别:货物与服务,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核算方法及其平衡关系 掌握增加值概念及其核算方法 掌握运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问题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宏观经济运行 状况的判断,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是给定时期的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商品(包括货物和服务)在基期与当期之间的价格变化情况。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消费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在美国,失业率每月第一个周五公布,在台湾,则于每月23日由行政院主计处公布。失业数据的月份变动可适当反应经济发展。大多数资料都经过季节性调整。失业率被视为落后指标。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失业率数字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而它又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如何解读该指标 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若将失业率配以同期的通胀指标来分析,则可知当时经济发展是否过热,会否构成加息的压力,或是否需要通过减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失业率,这就是著名的奥肯定律。它表明,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失业率将上升。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半个百分点。,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宏观经济管理,自从1985年国家统计局建立起相应的核算制度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了解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三、国内生产总值与对外交往,1、国内生产总值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联合国会费比额的计算公式如下:,联合国会费比额=一国GNP占世界GNP比例(1-宽减率)宽减率=(世界人均GNP 该国人均GNP)世界人均GNP85%,2、国内生产总值与一个国家享受的优惠待遇,世界银行于收入等级的分类标准如下:单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人),世界银行按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确定的一些优惠政策:,世界银行集团的贷款有软贷款与硬贷款之分,软贷款条件优惠,期限长,只收手续费不计利息,而硬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利率相对较高。由于我国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所以不仅可以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而且可以得到国际开发协会的优惠贷款。,Income group:Economies are divided according to 2008 GNI per capita.The groups are:low income,$975 or less;Lower middle income,$976-$3,855;Upper middle income,$3,856-$11,905;High income,$11,906 or more.,中国2008年人均GNI为2930美元,3、国内生产总值与在国际组织所能发挥的作用,一个国家在国际组织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往往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密切的联系。2001年2月5日,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投票决定将中国在基金的份额由原来的46.872亿特别提款权(约合61亿美元),提高到63.692亿特别提款权(约合83亿美元),从而使中国在基金的份额由原来的第11位提高到第8位。这表明中国在基金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上升。,中 国 的 家 底 儿 是 怎 么 算 出 来 的,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问题,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 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 产出及其类别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 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的范围,经济生产(economic product)是在人类参与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应该由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为得到产出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区分与没有人类参与和管理的纯自然生产过程相区分;与人类的非生产活动相区分。,(一)经济生产的定义,(二)综合生产概念的确立,限制性生产观又称物质生产概念将生产范围主要限定在提供物质产品的活动,以及附着在物品之上的服务性活动。综合生产观又称全面生产概念突破了限制性生产观的局限,从有用性即效用角度入手,认为只要一项活动提供了一种对他人的有用性,该活动就具有生产的性质。,(三)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表2-1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四)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空间限定“属地”原则就一国经济总体进行生产核算,即所谓“国内”范畴。即在该国经济领土上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时间限定权责发生制即一旦确定了核算的起止时间,凡在此期间发生的生产活动都应该包括在内,不属于此期间的生产活动不应该包括在内。,二、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生产者(producer)是生产活动的实践者。,(一)生产者的确认基层单位最小生产单位机构单位主要生产活动(primary product)次要生产活动(secondary product)辅助生产活动(ancillary product),生产成果要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之中,其投入要作为所服务的主要或次要生产活动投入的一部分核算,而不是单独核算。,(二)生产者的分类按照生产活动的性质,可以立足基层单位进行产业分类。按照基层单位所归属的机构单位的性质,可以进行机构部门分类:企业部门(可进一步分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住户部门,按照生产者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身份和性质,分为:市场生产者自给性生产者其他非市场生产者,三、产出及其分类,产出(output)是生产的成果,可以笼统地称为产品(products)。根据产出在外在形态上的基本差异,分为货物有形的产品,可以储存,可以运输。服务无形的产品,是按具体要求生产的产出,不 能脱离生产而单独交易。,(一)产出的分类:货物和服务,(二)产出的分类: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分为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四、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通过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加总计算;支出法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五、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生产者价格(producer price)是指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用生产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购买者价格(purchaser price)则是指购买者为购买产品而支付的价格。用支出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基本价格(basic price)是指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税的价格。,第二节 增加值核算:生产法 和收入法GDP,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总产出核算 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 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 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一、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生产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从形成过程看,增加值是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所消耗的其他产品价值后的余值。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从分配角度看,增加值被各生产参与者所获得,是各不同要素收入项目加总的合计。即增加值增加值要素收入项目之和,二、总产出的核算,总产出(gross products)是指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从实物构成看,总产出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个部分。从价值形态看,总产出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价值。,(一)总产出的含义,(二)总产出核算的一般方法,就货物产出而言考虑存在在制品半成品的情况总产出=当期成品产量价格+当期完成的在制品半成品价值考虑生产与销售的关系 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成品存货变动价值+在制品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考虑自给性货物的特殊性 按照上述核算关系式,借助于同类产品的价格,对产出价值进行估算。,总产出=产量价格,生产者价格,就服务产出而言市场性服务产出即盈利性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出核算期内的营业收入 非市场性服务产出即非盈利性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出经常性费用支出与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三)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工业总产出=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成品价值+工业半成品 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举例21:工业企业总产出计算示例,工业企业总产出计算示例 已知某企业主要生产甲、乙两种工业产品,同时有一个工程队对外承接建筑工程安装业务。当期生产情况如下:(1)甲产品1000件,其中有800件用于乙产品生产使用,200件直接售出,单价25元/件;(2)乙产品1500件,有1000件直接出售,单价50元/件,其余500件转为成品库存;(3)当期生产的成品中有一部分是在上期半成品在制品基础上完成的,上期结转的半成品在制品存货价值为5万元,同时本期有一部分产品正处在加工过程之中,结转下期的半成品在制品存货价值为4万元;(4)当期工程队完成建筑安装工程获得收入50万元。据此,计算该企业工业总产出的过程如下表。,举例2-1,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总产出=产量价格简化处理方法:什么时候收获产品,什么时候计算产出,不考虑在制品。建筑业总产出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件制造 产出+装饰装修产出,批发零售业总产出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及其他损耗+应交增值税金融业总产出 总产出佣金手续费虚拟服务收入,某地区工商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该年度应支出利息10.5亿元,贷款70亿元,该年度利息收入15亿元,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服务费2亿元,投资收益4亿元,要求计算该地区本年度工商银行总产出。,例题:,如果一个农场和一个工厂都增加了自用原材料的生产,根据中国目前通用的计算方法,对工业和农业总产值会产生何种影响?,思考:,三、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一)中间投入核算,中间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又称中间消耗(intermediate consumption)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核算中间投入的原则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都是非耐用性货物与服务;核算的是当期消耗使用额而不是当期购买额;要注意中间投入和劳动报酬的区别;中间投入核算要与总产出核算保持一致处理;理论上中间投入应该采用当期价格估价。,(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固定资本消耗(consumption of fixed capital,CFC)也称固定资产折旧指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所计算的转移价值。一般采用直线法计算当期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四、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增加值(value added)是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扣除其中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之后的余值,代表该生产单位汇集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一)增加值的含义,增加值计算示例,举例2-2,在微观上增加值不受生产中所消耗价值大小的影响,能够反映各单位运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生产活动净成果。在宏观上增加值不存在重复计算,加总起来,即可以表现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的总成果。,从生产法核算思路看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的余值,没有量纲,不对应哪一组特定的货物与服务实物。从分配角度看 增加值表现为由不同生产参与者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本消耗 营业盈余,(二)增加值的核算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产活动的成果,便有国内生产总值不同的测算方法,包括: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1、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GDP=各行业增加值,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例:生产粮食10000公斤,最终消费、中间消耗、投资的区别,例:生产汽车1000辆,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的范围相协调一致。,中间消耗的界定,各部门中间消耗比重表,总产出的局限性,包含了生产环节之间的重复计算。,练习:,利用下面的数据,用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答案:,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12719-4680.59)+(51892.4-37710.21)+(7274.4-5252.12)+(2527-563.52)+(3766-1788.85)+(3749.2-1027.28)+(3752-1028.05)=33628(亿元),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1)劳动者报酬 是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主要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社会保险费。,(2)生产税净额 是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3)固定资产折旧 指为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或虚拟计算的价值。,(4)营业盈余 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营利润。,3、支出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五、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一)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见核算表1.2和1.3。可以系统展示GDP核算的内容组成(二)生产法GDP核算应用分析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贡献率分析各产业增加值率分析结合投入的生产率分析(三)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贡献率分析,计算各产业产出占国民经济产出的比例,可以从产出角度描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也可以看作是各个产业产出对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的贡献率。除非有特定目的,应该采用增加值作为主要度量指标。,各产业增加值率分析,两种表现形式:增加值在总产出中所占比例 增加值相对于中间投入的比例 表达的含义:在原有价值之上追加了多少新增价值以及占有多大比例。不同产业常常具有不同水平的增值率,很大程度取决于不同产业各自的生产特点。,结合投入的生产率分析,总产出和增加值代表产出,按照所选择的投入指标,可以把生产率分析区分为以下方面:以劳动投入为基础计算劳动生产率;以资本投入为基础计算资本产出率;对一些特定行业,可以以各种自然资源投入为基础,计算其生产率;以全面生产要素投入为基础,测算综合要素生产率。,举例24: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举例25:不同产业增加值率比较分析举例26: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举例24,图2-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图2-2 1978-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图2-2描述了中国1978-2007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化轨迹,数据显示出:1)在此期间中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在80年初期有所下降,到了90年初期又恢复了以前的水平,随后基本保持到2007年;第三产业在90年初期有所下降,但在29年间稳步上升了15.42个百分点。2)从产业发展的层次来看,中国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最突出的差距是中国当前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举例25,表2-4 中国2000年各产业增加值率,相对于农业和第三产业,制造业基本上属于加工业,这就必然意味着较高的中间投入;而且,在制造业内部,其产业分工较细,整个加工制造被拆分为多个生产环节,表现在核算上,要多次分别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增加值就在多个生产环节上被稀释了。由此出现的后果就是,相对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各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常常较低。伴随经济发展进程,产业分工具有不断加深的趋势,由此在长期上可能引起国民经济总体增加值率的下降,正确的分析方法是,要在这样的长期趋势之中,观察比较短期的增加值率变化。,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以中国2006年为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举例26,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可以以增加值为基数,就各产业增加值在不同要素构成项目上的初次分配状况进行分析,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初步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总体的要素报酬比例是各产业要素报酬比例的加权平均数,受两个因素影响:各产业要素报酬比例水平 当期产业结构状况,举例27:增加值的分配格局分析,增加值的分配格局分析:以中国2000年为例 以增加值为10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举例2-7,增加值的分配格局分析:以中国2007年为例 以增加值为100,表中数据显示出,不同产业增加值的初次分配结构具有很大差别。第一产业增加值主要以劳动者报酬形式予以分配;在第二产业,劳动者报酬所占份额不足一半,一个相对较大的比例(18.35%)以生产税形式交纳给政府;第三产业的分配结构更接近于第二产业,但其劳动者报酬所占份额高于第二产业,生产税和营业盈余部分所占比例则低于第二产业。,作业:,请同学分组查找计算:1、北京各年各产业增加值率;2、北京各年增加值分配格局。并加以分析。,第三节 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 最终消费支出核算 资本形成核算支出法GDP核算表及其应用分析,一、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根据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最终支出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出口国外支出法GDP核算关系式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二、最终消费支出核算,最终消费(final consumption)是指当期为满足居民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所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是出于非生产目的而使用货物服务,由此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相区别;是为了满足即期生活需要,不是为了增加所持有的资产,由此与资本形成相区别。,从消费支出承担角度,可区分为居民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公共消费支出(government consumption expenditure)从消费获得角度,可区分为个人实际最终消费公共实际最终消费,三、资本形成核算,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反映经济过程中用于积累从而增加了生产资产的货物与服务价值。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减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一)对应生产资产的资本形成,(二)固定资本形成核算,固定资产在生产中可以反复或连续使用的寿命长、价值高的资产。固定资本形成(fixed capital formation)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价值。即投资者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投资支出。核算方法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三)存货变化核算,存货变化(changes in inventories)当期生产的(以及进口的)非耐用产品用于当期生产消耗或生活消费的余缺。核算方法存货变化=当期获得的存货价值-当期处置的存货价值,四、支出法GDP核算表及其应用分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见核算表1.4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计算与分析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关于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举例2-8,表2-5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年鉴2001和中国统计年鉴2007。,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并列示2000-2009年我国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进行简要说明。(交电子版),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计算与分析,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支出总额),中国:高投资率引起国内外关注,中国:高投资率引起国内外关注,举例2-9,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投资率始终居高不下,近几年更是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这就引起国内外不同层面人士的高度关注:中国的高投资率能够维持多久?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长期效应如何?以下是瑞银华宝亚洲研究部主管乔纳森安德森对中国投资率的评论。,1根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GDP真实增长率保持着9.5%左右的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4年里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2006年投资占GDP的比重在中国大陆达到了42%左右的高水平,这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泡沫经济时相近,实际上远远超过了过去100年里任何主要国家所达到过的最高水平。,2在一名有经验的国际经济学家看来,任何国家如果把自己50%的资源放到固定资产投资里面,如果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达到本国GDP增长率的三倍以上,那么繁荣的崩溃乃至危机的爆发都将迫在眉睫。3但是,现有投资数据虽然很高,却不至于导致中国经济崩溃。其中原因与投资水平的估算方法有关,与中国经济其他方面的健康程度有关,还与融资状况和产业结构有关。因此过高的投资率是一个背景复杂的现象。,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与分析,不同的人口基数的选择以总人口为基数计算人均消费;分别以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计算人均消费;按不同居民团体分别计算人均消费水平。,计算最终消费的构成指标 居民个人消费与政府公共消费构成 以居民个人消费为基础,计算消费的内容目的结构:例如,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恩格系数越低,说明该居民群体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越高,生活越富裕;反之,该系数越高,则说明其对应人群的生活水平越低。,关于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资本形成的产业结构 按照产业对资本形成分组,计算各自所占有的份额。在实践中,可以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的产业分组资料近似地替代。资本形成的有效性分析存货变化的有效性分析固定资本形成的有效性分析,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存货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举例2-10,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中国经济泡沫比较严重的年份,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存货增加过多。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到,最高年份1995年存货增加超过了3500亿元,在资本形成中所占有的比重达到15%。1998年以后,存货增加逐年下降,在近5年中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状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状况。,第四节 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GDP的总体核算 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 GDP核算的扩展,一、GDP的总体核算,生产法体现了生产环节的计算,收入法体现了分配环节的计算思路,支出法是就产品消费积累使用阶段进行核算的结果。把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GDP核算合并起来,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总表见核算表1.1。这种在生产、收入、支出三方面计算GDP的原理就是所谓三方等价原则。,举例211,表2-6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二、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GDP与GN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二者的区别:GDP反映了一时期一国各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即在此期间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GNP是反映一国从生产中所获收入总量的指标。GDP与NDP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三、GDP核算的局限性及其扩展,局限性GDP核算没有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的关系;GDP核算只给出了当期可用于最终使用的经济产品总价值,无法体现在经济产品和福利获得程度上的差别。扩展应向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方面扩展;应向福利核算、社会核算等方面扩展。,归 纳,包括4张表: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一、国内生产总值总表,(一)基本结构,表的左端是生产方,反映生产活动的成果,即总供给;表的右端是使用方,反映生产成果的最终使用,即总需求。,请大家见核算表1.1,请大家计算表内的平衡关系,(二)表内平衡关系,二、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一)基本结构,表的主栏是产业部门,表的宾栏是增加值、总产出和中间投入。,请大家见核算表1.2,请大家计算表内的平衡关系,(二)表内平衡关系,三、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一)基本结构,表的主栏是产业部门;表的宾栏是: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请大家见核算表1.3,请大家计算表内的平衡关系,(二)表内平衡关系,四、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一)基本结构,表的主栏是最终支出项目;表的宾栏为支出金额。,请大家见核算表1.4,请大家计算表内的平衡关系,(二)表内平衡关系,第五节 不变价核算,根据价值等于单位价格乘以数量的关系(V=qp),在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中,价值的变化有价格变化和物量变化两个部分组成。,价格变化反映同一货物或服务在不同时期在没有任何质量变化情况下的价值变化;物量变化反映货物或服务在不同时期数量上的变化,它包括新产品的产生和同一产品在不同时期质量上的变化。,不变价格核算是把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项目折算成按某个固定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从而使两个不同时期的价值进行比较时,能够剔除价格变化的影响,以反映物量变化,反映生产活动成果的真实变动。,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生产法支出法可以进行不变价核算,收入法由于不能区分营业盈余中的价格变化和物量变化,一般不能进行不变价核算。,一、不变价核算的主要计算方法,(一)价格缩减法,2、公式:,3、分类:,单缩法假定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与总产出的价格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幅度。,(二)物量外推法,2、公式:,3、分类:,(三)直接计算法,2、公式:,二、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常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拉氏指数帕氏指数费希尔指数,拉氏指数:,帕氏指数:,费希尔指数:,常用的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该指数采用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被调出单位的价格资料,然后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不同构成,先编制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价格指数,其他费用投资价格指数,再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公式为:,(四)房地产价格指数,三、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核算,四、不变价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其他总量指标,答案: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5000国内生产总值(150160)国内生产总值500010,答案:(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1000101010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101080930(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其他转移收入 101031013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折旧 101380933(3)国民可支配净收入总消费国民储备 国民储备933800133,答案:国内总产出C1C2VM 505235764871636 国内生产总值C1VM 505764871113 国内生产净值VM 5764871063,第六节 生产核算的应用分析,一、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具有丰富的使用价值,(二)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依据,(三)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基本工具,(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是商家生产、投资的指示器,二、加强分析应用有利于全社会了解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简要过程,(二)联合国推荐的国民帐户体系是与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核算体系,(三)通过分析应用,加深对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的了解和正确使用,(四)核算分析也是提高核算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三、实践表明加强分析应用很有必要,(一)为宏观调控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二)需要开发应用的领域很宽,(三)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核算分析应用,四、分析应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准确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搞好 分析应用的前提,(二)选好分析应用主题,(三)核算分析应用不能局限于核算表本身,二、速度分析法,增长速度是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根据计算所用的价格不同,增长速度分为:现价(或名义)增长速度 不变价(或实际)增长速度,根据计算的基期不同,增长速度分为:同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三、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四、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是利用弹性系数对两个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所谓弹性系数就是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率与另一个相关经济变量的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即一个经济变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另一个相关经济变量增长的百分点数。,弹性系数可分为名义弹性系数和实际弹性系数两种。,五、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严格地讲,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小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动率。,六、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是分析一个经济变量与另一个经济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七、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和存在问题、差距和不足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可分为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八、政策模拟分析法,政策模拟分析法是分析一项政策出台或取消对经济体所产生的影响的一种方法。,九、模型分析法,模型分析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经济数学模型可分为时间序列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两种,前者是根据序列本身的历史信息建立起来的一种模型;后者是根据经济理论建立起来的数理统计模型。,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接利用两个时期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比求物量指数,(二)利用指数体系间的关系推算物量指数,(三)直接编制生产指数反映产量综合变动,(四)利用价格变动差额法推算可比价格的增加值,而后计算相应的物量指数,答案:,经济波动的测定,部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某部门GDP的弹性系数,企业内部增加值的重要作用,(一)企业生产率的分析,(二)增加值要素体现了企业、国家和个人在 收入分配上的基本格局,(三)反映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四)合理地衡量企业的规模、地位及重要性,练习题,一、填空题,1.经济生产不同于自然生产之处在于,它是在_之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2、无论该单位所有权关系如何,只要属于该地的常住单位,其生产就应该包括在该地生产总值之中,这就是生产核算的“_”原则。3.根据产品的外在形态,产品可以分为 和;根据产品的使用去向,可以分为 和。4、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净值是一时期各经济单位所生产的_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它是一时期各经济单位所生产的_总价值。,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A.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2、上海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建立了一家分公司,从事服装生产,根据生产核算的原则,该分公司实现的增加值应计入_的地区生产总值。A.上海 B.广州 C.上海兼广州 D.国外3、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关于生产活动的定义,一个企业的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之中。A.主要生产活动 B.次要生产活动C.辅助生产活动 D.B和C4、在国民经济范围内,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_。A.总是对的 B.总是错的 C.对于企业来说是对的 D.当企业用作当期生产原材料时才能成立,二、单项选择题,5、已知某纺织厂本期生产棉纱6吨,市场价值为7200元/t,其中5t用于生产布匹,另外1t转为库存,同时,本期生产的布匹价值12.5万元,则该纺织厂本期的总产出为_。A.12.5万元 B.16.82万元 C.16.1万元 D.13.22万元6、某商品零售企业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3.4亿元,其中应交增值税1.4亿元,销售成本及其他损耗为18.7亿元,则2006年该企业总产出为_。A.23.4亿元 B.22亿元 C.4.7亿元 D.3.3亿元7、某国家2006年总产出为12000亿元本币,国民总收入为5000亿元本本,国内生产总值为4800亿元本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20亿元本币,据此可计算出第一产业贡献率是。A.6%B.15%C.14.4%D.以上均不正确,三、多项选择题,1、对生产者进行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结构,具体体现在_。A进行产业分类为产业结构分析提供前提B进行产业分类可以衍生出投入产出核算的框架C进行机构部门分类可以观察生产的机构部门机构,还可以反映经济组织结构特征D机构部门分类为收入分配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等提供了起点E按参与市场的性质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的市场化程度,2、下列关于总产出表述中正确的有_。A.总产出既包括货物产出,也包括服务产出B.一般不用总产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是因为中间产品存在重复计算问题。C.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一般采用“产品法”D.在我国,对于生长周期较长、跨越几个核算期的农产品,一般在未成熟时不对其进行产出核算E.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普遍采取收费制,大学生交纳的学费内在地构成了高校总产出的一部分,3、下列关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固定资本形成是指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价值B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C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变化共同构成最终产品使用的一个主要部分D在我国,对于超过一年才能建成的固定资产,一般到建成后才记为固定资本形成E我国地质勘探队员在新疆柴达木盆地的勘探费用应计入当期的固定资本形成,4、从生产法角度看,下列哪几项应计入GDP。A.从国外进口的机器设备B.银行从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C.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救济金D.在旧车市场购买旧车支付的中介费E.企业自建但尚未完工厂房的价值,1、某商品房的建筑工程于去年完成但在今年实现销售,因此应按照销售金额计入今年的GDP中。2、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计入GDP。3、公共消费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消费支出,它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针对居民住户提供的部分,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而发生的。4、消费、积累代表了对GDP的主要需求因素,因此,刺激消费、积累的诸多措施,其结果必然拉动本国GDP,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四、判断题,1、某国家2006年制造业的产业贡献率为25%,制造业总产出为600亿元本币,中间投入为520亿元本币,试计算该国2006年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