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ppt

    • 资源ID:5906093       资源大小:1.75M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ppt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用钊,第一部分 课标修订背景、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第二部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一、课程改革的基本原理,课程,第一部分 课标修订的背景、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1.200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次修订过程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并首先在29个省市的42个实验区试行。到2003年实验区已达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占同年级学生数的 47%。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般实验范围达到 50左右,即可以考虑修订并推广。于是2003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次修订工作,并形成了修订文本,但并未颁布。,二、地理课程标准历经两度修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第一次修订时,由云南石林、北京海淀、福建厦门、吉林(省)吉林(市)、四川郫县、山东青岛和高密、广西南宁和玉林、黑龙江宁安、江苏无锡、河北鹿泉、海南海口、湖北武昌、湖南长沙、贵州贵阳、辽宁大连、重庆北碚、青海湟中等 19个新课程实验区的272位地理教师提供了调研材料。,2.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范围逐渐推广到全国,为了更多地听取广大中学第一线的地理教师的意见,教育部又于2007年启动了第二次修订工作。,第二次修订工作启动以后,进一步扩大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的范围,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42个新课程实验区的1620位地理教师提供了调查材料。为了确保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调查材料的准确、有效,也为了保证反馈结果的客观、公正,问卷调查由各实验区的地理教师独立填写完成后,直接邮寄至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并由该中心对问卷、座谈调查进行数据统计、意见梳理。,2010年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对全国范围24个省市区的27万名学生和1.8万名教师进行了共有5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6套版本的地理实验教材参与了调查。大部分地理教材的各项调查数据指标属于“好”和“较好”。表明“地理教材基本上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教学新理念,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展现了的一定的特色,繁、难、偏、旧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纠正”。,(调查表举例)结合您的教学实践,您认为地理标准中内容标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否实现?完全能实现 大部分能实现 约一半能实现小部分能实现 完全不能实现,您认为难度较大的其他内容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1)部分内容标准不够明确,教学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同时建议增加内容标准的层次性与弹性;部分“活动建议”实施困难较大,野外实践活动受到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受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落实活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也是一个普遍面临的困难问题。,3.课程标准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实践中评价方式与传统考试形式之间存在矛盾,尤其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地理教师所教班次多,学生数量大,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感到紧张;建议建立国家、省、市、县、乡各级专门的部门为教学提供各种配套的教学资源服务,如教学资源库、课件库、标本库、图片库以及学生活动基地、学生试验基地;等等。,实验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认同的。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赞同目前课标的内容和形式。他们希望在稍做修改、更加完善的基础上,相对稳定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有利于对课标的贯彻执行。教师们还提出了500多条包括文字、标点在内的具体修改意见。实验区地理教师的宝贵意见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奠定了坚实基础。,4.实验区地理教师期盼课程标准相对稳定,修订组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根据各个方面的意见(主要依据实验区的问卷和座谈调查意见,以及其他如地理科学专家、地理教育专家、各个版本实验教材编写人员、教材审查委员等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修订。修订工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修订方式,前后修订的完整文本达三十多稿。,5.以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认真、细致地进行修订,对于来自新课程实验区的 500多条意见,修订组均认真对待、细致核查、广泛采纳,但对于下列方面意见未能予以采纳:(1)不是针对地理课程标准文本本身,而是对教材具体编写、对教研部门或学校管理、对教学方法实施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仅仅提出宽泛的建议或期望,没有具体指向的意见;(3)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偏差意见;(4)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理念相悖,要求恢复和增加传统内容和活动的意见;等等。,6.修订中未予采纳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修订稿完成后,由教育部统一安排征求意见,吸纳了天津、重庆、甘肃、湖北、山东、广东、海南、湖南、辽宁、宁夏、陕西、青海、新疆、黑龙江、云南等15个省区的新课程实验区以及有关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中心、中央教科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出版社对修订稿提出的宝贵意见。,7.修订稿完成后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 5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正式提交审议。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安排下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地理学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组成“综合审议组”和“学科审议组”进行审议,并通过了审议。修订组根据审议组的意见,再一次修订、润色了课程标准,完成修订。,8.通过审议 完成修订,2011年12月28日,修订以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2012年秋季正式执行)。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正版文件。,9.国家作为正版文件颁布,三、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及其侧重点 1.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2.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1)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鲜”,海鲜、河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讲,国家大事的治理好比煎鱼一样,不能够频繁、随意翻动,经常翻动,完好的一条鱼就碎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修订,涉及上亿学生的学习,也算得上是一件大事。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举措,一经确定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可、实施,就不应轻易推翻,必须坚持、巩固和深化。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就是秉承这样的思路开展的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坚持“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培养”的“1-4-5-5”设计不变。坚持构建“有用”、“开放”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不变。地理课程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程变成了一门背记地名、物产的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还地理课程以本来面目,使地理课程教学结合生活需求、充满生活情趣。,坚持突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变。地理课程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课程的核心论题,这在各门学科中是独特的。地理课程突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相结合。,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以及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不变,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实施建议”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部结构也基本不变。,目录,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地理 三、中国地理 四、乡土地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内容(内容标准)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此4大部分组成,坚持绝大部分的“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表述方式不变。“课程内容”坚持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保持不变;“课程内容”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保持不变。,二、世界地理(一)海洋与陆地,(一)海洋与陆地,二、世界地理,部分或领域、块,单元,内容标准,节,.呈现方式不变,“,A:前置限定 B:行为动词 C:主题内容 D:后置限定,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 说出 我国民族分布 特征。,A,B,C,D,分析课程标准”的结构,.采用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没有变,前置限定,方法限定:运用;在地图上;(资料、数据)举例(提出证据、联系实际)程度限定:初步(用得较少),行为动词,了解、认识、记住、说出、简述、简要分析、简要说明、简要评价理解、描述、看懂、懂得、说明、分析、分析说明、解释识别、辨别、区分、学会选择、列举、比较、归纳、概括、指出、查找、找出、演示、绘制、关注、确定、树立,后置限定,概念、因素、位置和范围、过程、变迁、(基本)特点(征)、情况、状况、格局、原因、实例、差别、区别、关系、联系、特色、优势、作用、分布(规律)、差异、概况等必要性、影响、意义、重要性、特殊性、经验、成就、教训等,提升“前言”部分和“课程目标”部分的时代性、前瞻性;增强“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强调“实施建议”部分的适应性、实用性。,3.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侧重点,(1)对“前言”和“课程目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以增强其时代性和先进性;并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新要求)等意识养成的课程目标。,(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课程目标(二)过程与方法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2)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了修饰。,二、世界地理(二)气候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3)适当补充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必须的,以及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4.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及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以及运用其他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删除课程内容举例 二、世界地理(五)认识区域,(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以及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操作困难或一般学校条件不允许的“活动建议”,调整活动建议举例,修订后的活动建议共24个(每个领域1个内容较多的活动),活动建议修改举例,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了梳理和重新调整,在“实施建议”部分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采用举例推荐来自实验区的教学和评价的成功的作法作为教学建议;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7.“评价建议”部分的修订幅度比较大,8.“教材编写建议”部分的修订幅度比较小,8.“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的修订切合实际,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的修订有新意,第二部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解读,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地理 三、中国地理 四、乡土地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个新提法P11段新表述P11处新调整P34个新要求P5、P6、P1710个新条目P14、P15、P16、P184点新建议P30P31,一、“第一部分 前言”的修订 1.“前言”导入语的修订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开篇有一段没有标题的导入语,阐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地理课程的价值功能。修订时进行了改写,增强了它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导入语,共分为两个自然段,涵义深刻。,2.“一、课程性质”的修订“前言”中“一、课程性质”这部分的文字表述作了调整和重新改写。实验稿关于地理学科“课程性质”的阐述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实际上阐述的是地理学(地理科学)的特质;第二段,才正式阐述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地理学科)的性质。第一段文字量较多,分析较为详尽;第二段文字量较少,只有一句话,阐述相对薄弱。总体上看,实验稿关于“课程性质”的分析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修订前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一、课程性质”的修订原因 因为“地理学科”与“地理科学”这两者之间虽有联系,但又是有区别的。“学科”虽然取材于“科学”,但它区别于“科学”还在于“学科”的基础性、教育性。比如“墨卡托投影”、“溯源侵蚀”、“冰斗”、“北极涛动”等等这些概念虽然都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但它们都不适合进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所以,关于地理课程性质的表述,应该着力阐述地理课程(地理学科)的特点,而不是主要说明地理学(地理科学)的特质。,修订以后,课程标准首先指出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这一独特的特点。接着,分别用5个小标题醒目地阐明了地理课程的特点。不仅突出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这两个独特的特征,而且也强调了地理课程的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特征。,修订后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四)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二、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前言”中的第二个标题“基本理念”部分,除了标题修订为“课程基本理念”以外,将原来的6条理念精简为3条。对“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的表述,比以前阐述得更为简洁、明晰:提出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倡导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具备地理素质。养。“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则强调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学习空间,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的学习方式,体现在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开放性。,删减的“原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原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原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 3条理念的有关观点,分别归并、融入本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之中进行阐述。,选择哪些(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程内容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内容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的视角”的知识选择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知识,3.“三、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前言”中的第三个标题“设计思路”现改为“课程设计思路”,“思路”也由原来的5条减为3条,内容基本没变,只是将原来的第一、二、三条的内容加以归并,并删去了两段“例如”的文字,这样使阐述更为紧凑。移动了“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框图”。原图置于,1.文字表述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总目标的文字表述作了精简,从原来的7句 114个字减少为5句54个字。并增添了一小段说明文字:“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修改后的课程目标在体例上也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保持衔接和一致。,二、“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的修订,(1)第一条目标中,“初步形成”、“初步养成”改为“增强”、“提高”好奇心和审美情趣。“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养成不再列入目标,降低了要求。(2)第四条目标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目标。这次在初中阶段补充这一属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体现了对“因地制宜”原则和“尊重自然”意识”的重视。此外,新提出“增强防范自然灾害”意识,也是针对当今环境恶化与灾害频发严峻形势而设计的。,2.专门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修订,“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部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它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三、“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的修订,第一,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的内容标准进行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精炼和润饰;第二,降低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内容标准;第三,对活动建议进行全面的调整。,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去了实施起来有较大难度的活动建议。修订前共有 58条活动建议,修订后改变了表述方式,只宏观地建议采用如“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学习交流”“知识竞赛”“地理调查”等等,具体的活动建议举例减少到 24条。,(1)“一、地球和地球仪”单元,“(一)地球与地球仪”单元增加了一项“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确这是一项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可选可不选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修订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文字表达更趋准确。将“观察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提高了活动的可行性。,1.“一、地球与地图”部分的修订,(2)“(二)地图”单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的要求;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加了“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要求;活动建议中的“定向行军”修订为“定向越野”;删去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的活动建议;删去该单元表格下面一段不一定十分必要的关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说明”。,“(一)海洋与陆地”单元、删去“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降低难度;“(二)气候”单元 小标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修订为“天气”,这样与以下几个同级标题“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主要气候类型”更趋和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改为“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改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这样使教学要求更为明确;,2.“二、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三)居民”单元保留了三大宗教的内容,但删去“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降低学习要求。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去了“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曾作为各个地方气象台站气象数据的一个补充来源的学校气象园,目前已几乎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了。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些特色学校建立气象园地,开展气象观测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对天气观测预报方面的兴趣爱好。),“(四)地域发展差异”单元标题修订为“地域发展差异”,原因是用“地域”这一地理概念为了与下一单元“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中特定的“地区(例如南亚)”概念区分开来。此外,删除了与其他学科内容有交叉的“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和活动建议中的“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等内容。,“(五)认识区域”单元,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习难度,“1.认识大洲”中删去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和“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的要求。这样,关于大洲只保留了自然地理的内容。实际上,一个大洲内的人口、经济、民族、宗教等等人文地理状况差异极大,要归纳出共同的特征并让初中学生理解大洲内部的不平衡难度很大。,同样,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在“2.认识地区”中删去了“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要求。在“3.认识国家”中删去了指出某国家“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要求;删去了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国家“主要城市”的要求。,在“3.认识国家”中,还将“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这条标准,修订为“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认识区域”单元表格后面的“说明”文字也由原来的四段调整为三段,使之更精炼些,并明确规定“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将“二、世界地理”部分的“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减。,“(一)疆域与人口”单元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行为动词“说明”修订为“认识”,稍降低了一点要求;将我国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修订为较为正规的全称“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这条内容标准中删去了“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改为“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3.“三、中国地理”部分的修订,“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中,“说出”改为“描述”;“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中,“少数民族”改为“民族”。将“(一)疆域与人口”单元表格下面删去一段关于34个省级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的说明文字。这一段话并没有错,实际上它只是提醒教师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教学建议”,没有必要在此赘述。,“(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以及“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项要求,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进一步明确了长江和黄河的教学要求,要求“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文水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活动建议中增加了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活动,这在当前我国耕地资源缺乏,乱占耕地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育意义重大。,在“(三)经济与文化”单元,将原来的“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一项内容标准,分拆成“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两项内容标准,既明晰了要求,并且也将“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分布格局”的要求缩小至“铁路干线”。删去了原先的一些活动建议,新增了“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引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四)地理差异”单元,标题改为“地域差异”。这是因为“地理差异”的涵义比较宽泛,而“地域差异”这一标题在体例上也与世界地理部分的“地域发展差异”单元标题相匹配。另外,此单元的“说明”文字修改为,“为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这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应该注意,即使在同一地理单元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基本属于文字上的修饰,意思没有变。,在“(五)认识区域”单元,关于“1.位置与分布”的 6 项内容标准简化成 5 项,“2.联系与差异”8 项内容标准简化成 6 项。删去了“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等项内容标准。删去了一些“活动建议”,新增了“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等活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五)认识区域”单元后面的“说明”文字原来有四个自然段,现在合并为三段,并且表述的结构也和世界地理部分趋于统一。“说明”还明确规定了“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最后一条“说明”,则新增了“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乡土地理”部分进行了调整。首先,原“乡土地理”内容标准表格前面有一段“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的文字,主要阐述乡土地理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但这在文本结构上与前面的体例不相统一,修订后这段有关乡土地理功能价值的阐述全部归入到表格后面的“说明”中。其次,乡土地理部分原来共有八条“标准”,修订以后精减为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调整为:,4.“四、乡土地理”部分的修订,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及原因。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前五条基本上概括了原来的内容,最后又从热爱家乡角度新增了情感领域方面的教学要求。,“乡土地理”部分的“活动建议”进行了精减、删减,删去了“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设想”“讨论家乡的对外经济社会联系,说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等活动建议。注意精减语言类的活动,更为鼓励和提倡操作类的、体验类的、室外的和野外的实践活动,例如:“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开展调查,交流研究结果”。,5.“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的修订后“减负”情况的说明1.“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的修订后的统计数据说明“减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1)修订前后“标准”条目数量统计,(2)修订前后“活动建议”条目数量统计,上表数据中,由于原属于“活动建议”的“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移至“标准”中,所以总数增加了一条“标准”,但因此条标准难度适当,所以整体上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中国地理”部分虽然“标准”总的数量没有变化,实际上有三四条标准虽整体保留,但删去了一半的内容要求,所以负担还是有所减轻。“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改变了表述方式,删去了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等活动建议。2.至此,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可以进入全面修订阶段。,四、“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的修订(结合2011版义教标准谈)(1)“一、教学建议”的修订说明(2)“二、评价建议”的修订说明(3)“三、教材编写建议”的修订说明(4)“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修订说明,一、地理知识1.了解或理解地理位置与分布(“它在哪里?”)2.了解或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它是什么样子的?”)3.了解或理解地理因果关系(“它为什么在那里?”)4.了解或理解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5.了解或理解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它产生了什么作用?”)6.了解或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附:初中地理课程学习内容,二、地理能力 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2.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3.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4.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5.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三、地理观点(或观念)1.人地协调观点2.可持续发展观3.空间观点4.因地制宜观点,四、地理科学方法 1.地理观察方法2.地理实验方法3.地理调查方法4.地理比较方法5.地理分析与综合方法6.地理归纳与演绎方法,五、提升学生思考力水平的8个因素1.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2.为学生提供元认知方法;3.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4.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5.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6.在概念间建立联系;7.有意义的追问;8.适当的探索时间。,六、影响思考力水平下降的6个因素1.情境问题常规化(学生希望降低要求,教师包办代替);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等深层次的获得;3.时间过多或过少;4.课堂管理失误;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的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学生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地理技能训练,结束语 谢谢倾听!请踊跃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它必将促进您的业成长!,

    注意事项

    本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