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式胶轮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ICS45.040.01CCSP5111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XXX导轨式胶轮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beam-guidingrubber-tyredtramsystem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总体要求35 施工3KI一般规定3K9轨道梁桥4K2车站与车辆基地5;4道岔6K二供电8KA列车控制系统9K7通信系统及其他系统10KQ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06工程质量验收11K1一般规定11R9质量检验11RR质量验收167试运行验收17一般规定177t)基础条件177R系统能力调试1974行车演练19附录A(资料性)工程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划分表20附录B(资料性)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23附录C(资料性)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4附录D(资料性)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5附录E(资料性)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26本文件按照GB/TL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导轨式胶轮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导轨式胶轮系统的总体要求、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和试运行验收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低运量的导轨式胶轮系统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3632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7588.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3001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3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5014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3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T50381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57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14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17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28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23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GB5092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T50976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GB550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CJJ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T18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183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T201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1266桥梁钢结构冷喷锌防腐技术条件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512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37/T501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DB37/T5154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a1导轨式胶轮系统beam-guidingrubber-tyredtramsystem一种采用橡胶车轮,在专用线路上实现载客的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轨道梁trackbeam承载车辆荷载和列车运行导向的结构。轨道梁桥trackgirderbridge轨道梁与直接支承轨道梁的桥墩、台及基础组成的结构体系。指形板fingerjointplate轨道梁与轨道梁间或道岔梁与道岔梁间的连接过渡装置,安装在轨道梁或道岔梁端部的走行面、导向面上,使轨道梁或道岔梁在一定的间隙范围内自由伸缩,确保列车车轮安全、平稳通过。由指形接缝面板、板座、固定螺栓等组成。道岔平台turnoutplateform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平台。4总体要求41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绿色施工等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并贯彻执行。45应按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发生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程序办理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手续,并形成文件。A1应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法规、标准要求,根据现场踏勘结果和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程序进行审批。AA应编制现场安全文明绿色施工管理方案,制定工作目标和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4勺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材料与设备;b)对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的材料和产品,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核,检测合格方可使用;c)设备、材料到货后进行开箱检查,检查产品的包装外观是否完整,产品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订货合同相符,检验、试验报告是否齐全。46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各工序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进行验收;b)专业工种之间,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验收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c)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试验和检验;cl)各专业、系统之间施工过程中做好接口协调;e)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测验收记录和其他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并填写相关内容,由责任人签字确认,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符合CJJ/T180的相关规定。A7施工测量与监测应符合GB/T50308和GB50911中的有关规定。5施工K1一般规定5.1.1 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应在工厂预制,预制厂的生产条件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的地基沉降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设沉降检测点。5.1.2 涉及工序转换时,下道工序开始前应对上道工序预埋件、预留孔道等进行交接检查并办理交接手续,应位置准确、安装牢固、精度满足要求。5.1.3 建筑装饰与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210和GB/T50299的有关规定。5.1.4 道岔平台形式分钢筋混凝土平台和钢结构平台,同一组道岔应在同一类型平台上;安装道岔设备前应对道岔平台的土建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土建施工质量应满足道岔设备安装要求。,3轨道梁桥5.2,1基础、承台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CJJ2的有关规定。5.2.2钢管混凝土墩柱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923中的有关规定。5.2.3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柱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CJJ2和DB37/T5019中的有关规定。5.2.4现浇钢筋混凝土墩柱、盖梁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CJJ2中的有关规定。5.2,5支座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CJJ2中的有关规定。5.2.6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道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CJJ2中的有关规定。5.2.7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施工除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CJJ2中有的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预应力轨道梁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精度要求;b)模板能有效适应平面曲线、竖曲线;c)端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1)先安装伸缩缝指形板座的固定工装,再安装指形板座预埋件,预埋件与相应的固定工装应贴合紧密;2)按预应力轨道梁制作专项方案中的梁体平面线形在台车上的端模放线位置吊装端模;3)端模底部设置垫块厚度满足制作专项方案中的梁体端面处的预设反拱值要求,并采用螺栓连接固定;4)端模倾角、转角和端模底部内边线与梁体中心线夹角符合预应力轨道梁制作专项方案中的各项规定值,其允许误差符合表1的规定;表1端模安装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梁长(顶部测两组值,底部测两组值,取平均值)+5mm端模倾角、转角与梁体中心线夹角误差+2/1000rad端模预埋件应紧贴密合,且垂直于端模无间隙d)吊装采用专用的吊具,并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吊点进行吊装;e)轨道梁存放符合下列规定:1)存梁场平整坚实,并有完善的排水系统;2)存梁顺序依据铺设计划制定:3)存放梁的支点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在梁存放过程中梁体的预埋金属件外露表面均进行防锈处理:5)吊装完成后,使用配套的指形板进行安装检查,合格后可用黄油封堵指形板座螺孔;6)存梁时,每片梁均设置标识,可采用二维码或设置轨道梁铭牌,并应标明梁号、梁长、梁重、曲线半径、制造工厂及制造时间,全线统一编排梁号:7)防止轨道梁及其附件损伤。5.2.8钢轨道梁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JTG/T3650和CJJ2中的有关规定。5.2.9钢轨道梁涂装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JT/T722和JT/T1266中的相关规定。5.2.10轨道梁安装后线形应连续、平直、圆顺,并应满足下列调整要求:a)线形调整在架设安装一批连续及一定数量的轨道梁以后进行;b)按上下行线路同向、同时进行线形调整;c)平曲线段的线性调整从圆曲线处开始,向两端延伸调整;d)线性调整按下列顺序进行:1)调整相邻梁端的梁缝间隙;2)调整支座处梁体横坡超高值;3)调整支座处梁顶垂直高程;4)调整支座处梁体中心线横桥向位置。5.2.11调整合格后的轨道梁符合下列规定:a)轨道梁连接处的指形板平实密贴,螺栓紧固可靠;b)轨道梁支座锚固螺栓无松动情况,支座无脱空情况;c)轨道梁线路线形无异常变化。勺3车站与车辆基地5.3.1基础施工应符合GB50202中的有关规定,桩基基础施工应符合JGJ94中的有关规定,桩基承载力检测应符合JGJ106中的有关规定。5.3.2钢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755和GB50205中的有关规定。5.3.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666中的有关规定。5.3.4砌体结构施工应符合GB50924中的有关规定。5.3.5隔墙采用石膏砌块砌筑时,其施工应符合JGJ/T201中的有关规定。5.3.6室外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应符合GB50330和GB50614中的有关规定。5.3.7动力与照明的施工应符合GB50147GB50150、GB50169中的有关规定。5.3.8电缆施工除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168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规定:a)控制电缆(包括铠装层和屏蔽层)的接地符合设计要求:D屏蔽层接地:屏蔽层均为一端接地,交流设备与交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就近接地;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交流侧就近接地,直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电缆在始端接地;2)铠装层接地:电缆连接变电所内部时,铠装层要一端接地,另一端浮空;连接变电所外部设备时,铠装层要两端接地;3)铠装层一端接地时:交流设备与交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就近接地,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交流侧就近接地,直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接地;4)控制电缆接地截面积为4°b)同一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线和保护接地线分别设置,并直接与接地体可靠连接,不在与接地体连接之前并联连接;c)控制电缆的电气试验项目应符合相关规定且试验合格;光缆测试符合下列规定:1)在个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符合设计规定;2)中继光纤线路衰减测试值小于设计计算值。d)电缆在支架或桥架上的敷设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在支架上的排列层次符合设计要求;2)控制电缆在每层支架上的排列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的排列不宜超过2层;3)电缆在支架或桥架上排列整齐,绑扎牢固,电缆进出支架、桥架及转弯处、直线段每隔3m用绑带绑扎固定。e)电缆敷设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并工艺统一,敷设后及时整理,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避免交叉重叠,使其整齐美观,并及时在电缆两终端等地方的电缆上装设标志牌,注明电缆线路编号、电缆规格、型号与起讫地点;标志牌规格应统一,字迹清晰,挂装牢靠;弱电回路的电缆分别成束分开排列;电缆敷设完成后,使用防火材料封堵所有相关孔洞;f)控制电缆、光缆预留有芯线,预留数量满足设计要求;g)电缆层无垃圾、无积水、照明良好、电缆孔洞需封堵完毕、进入夹层人孔的爬梯安装完毕。5. 3.9建筑防雷接地施工除应符合GB50601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区间轨道梁全线钢结构做好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电阻不大于3,并采用每根独立基础柱作为防直击雷引下线;b)独立基础柱内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每根柱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5.3.10弱电设备房、控制中心调度大厅、控制室、电力监控室宜设置防静电地板,接地要求应符合GB50174中的有关规定。5.3.11静电轨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静电轨安装板上表面距走行面上表面的安装公差为±2mm;b)静电轨中心线至轨道梁内部侧面安装公差为±2miDo5.3.12静电轨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宜采用不小于16单芯电缆接入车站等电位接地端子箱,接地电阻不大于4Q,且静电轨安装不应侵入应答器非金属区要求。5.3.13给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242和GB50268中的有关规定。5.3.14消火栓系统施工收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974中的有关规定。5.3.1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263中的有关规定。5.3.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收除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243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穿越墙体和楼板时,按设计要求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应采用阻燃材料填塞密实;当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设置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制防护套管;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采用不燃柔性材料封堵严密;b)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前,进行系统的试运行及调试,包括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非设计湎负荷条件下的联合运转及调试。非设计满负荷条件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在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c)设计单机试运转及调试和非设计满负荷条件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符合GB/T50299中的有关规定。5.3.17电梯、自动扶梯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16899和GB/T7588.1中的有关规定。5.3.18站台门施工应符合CJJ183和GB55033中的有关规定。5.3.1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应符合GB50231和GB/T5226.1中的有关规定。5.3.20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GB50147、GB50169、GB50171以及GB50254中的有关规定。KA道岔5.4.1道岔设备及器材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道岔平台土建工程全部完成,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台,其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b)吊装设备能满足吊装要求。5.4.2道岔平台上的供电电缆、通信及信号电缆、道岔控制电缆等应按电压等级分别布置在道岔平台两侧的电缆槽内。5.4.3道岔设备及预埋件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及JT/T722中的有关规定。5.4.4构件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T3632和GB/T1231中的有关规定。5.4.5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666中的有关规定。5.4.6钢结构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755中的有关规定。5.4.7钢筋混凝土平台安装道岔底板下的支撑脚应满足下列要求:a)材质、规格、防腐符合道岔安装设计要求;b)与基础内的主钢筋采用绑扎方法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c)位置符合道岔安装设计要求,偏差宜控制在±20mm内;d)底部与预留基坑的接触面平整,宜用膨胀螺栓固定。5.4.8道岔测量放线和调平应符合下列规定:a)道岔安装前按施工设计图和测量专业移交的线路基准点作为安装测量基准,确定道岔安装基准线;b)道岔安装基准线与道岔平台实际轴线的纵向和横向距离允许偏差为±3mm;c)按道岔安装设计图确定道岔岔前、岔后、里程坐标点及道岔走行面高程,其测量偏差在设计规定范围内;d)道岔平台的基准线与道岔底板的安装基准线为同一基准线,确定后设永久性中心标板或者基准点永久性标记;e)道岔设备定位基准确定后,设备的找正、调平在确定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测,免检时不改变原来测量的位置。5.4.9安装后道岔梁与轨道梁的走行面高差不大于2mm。5.4.10道岔在现场安装后,控制装置应通过转辙试验和联锁试验,验证其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满足道岔控制和检测的功能,能按照列车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使道岔完成解锁、转辙、锁定和信号反馈;b)满足系统检测、故障诊断、故障保护和报警功能;c)满足能将道岔实际位置传给列车控制系统的表示功能;d)满足联锁电路要求,联锁控制采用安全型继电器;e)信号联锁与道岔控制电路之间的传输通路正常,传输的信息满足联锁及控制装置的运用需求。5.4.11驱动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减速机应无漏油,箱内储油量符合设计要求;b)转辙减速机行程开关支架安装角度正确,不阻碍其他部件的运动;c)手动转辙减速装置的离合器开合时无异响、无动作失灵、无卡滞;1. 每组道岔的减速机安装后的实际基准线与设计基准线偏差不大于3mm;2. 安装后的转辙减速机垂直输出轴中心线与设计值允许偏差为±2mm。5. 4.12锁定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机在启动或制动时转子无轴向窜动,制动器有手动释放装置;b)安装在台车上的锁定槽与台车间的焊接牢固、可靠;c)锁定推杆与锁定槽镶块左右总间隙不大于1mm;d)将电机制动器释放后,运动推杆系统转动灵活,推杆进出自如;e)锁定装置行程开关与相应的机械结构配合调整,动作正确,不阻碍其他部件运动;f)锁定装置的锁定槽安装后确保道岔转辙量达到设计要求,道岔线型符合设计的线型图要求。6. 4.13控制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道岔梁端与轨道梁段接缝允许误差为0mm10mm;b)道岔及控制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符合表2的规定。表2道岔及控制设备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道岔梁全长+10mm低差高偏整体3mm4m局部÷2nun直线度整体3mm/4m5.4.14道岔设备调试试验应在道岔安装施工完成后进行,并应具备下列条件:a)道岔设备安装已按限界设计检查并完全合格;b)相邻轨道梁已安装就位;c)配电电源可正常供电,提供的电源电压符合技术文件规定;d)信号设施安装到位并能使用,与信号接口联线按联锁要求完成;e)道岔设备润滑系统能正常工作;f)道岔平台或道岔桥内无影响调试进行的施工或障碍;g)道岔安装已经过安装质量检查合格,并有安全保障措施。5.4.15道岔调试应包括道岔逻辑调试和循环测试两阶段,其中逻辑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a)电源调试;b)工作保护接地的电阻值小于等于4,防雷保护接地的电阻值测试小于等于10;c)锁闭装置的解锁、闭锁调试;d)电机启动、运转、制动调试;e)位置开关位置及动作调试;f)道岔位置指示器的调试;g)在人工手动模式下,人工手动道岔运转调试;h)在手控操作模式下,道岔运转调试;i)在现场操作模式下,道岔运转调试。5. 4.16道岔逻辑调试合格后,应进行IooO次无故障循环测试,测试期间道岔动作顺序应正确,无无故停机、卡滞、冲击、非正常噪音等现象。ES供电6. 5.1变电所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b)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设计文件要求;c)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小于等于1;变电所内做好等电位连接,接地系统施工完成后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满足安全保护的要求;d)开关柜基础预埋件顶面平面度和直线度允许偏差Immm,全长不超过2mm,整体平整度每平方米平面误差不超过±1mm;其它设备基础预埋件顶面度和直线度允许偏差Immm,全长不超过5mm;e)开关柜安装的允许偏差符合表3的规定;表3开关柜安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垂直度(每米)<1.5水平偏差相邻两柜顶部-2成列柜顶部<5柜间偏差相邻两柜边<1成列柜面<5柜间接缝<2f)基础预埋螺栓的中心距允许偏差±2mm,外露长度+20mm;g)基础外形偏差范围应在Onlm+20mm间;h)接地干线支持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m1.5m,垂直部分宜为1.5m3m,转弯部分宜为0.3m0.5m;i)干式变压器安装允许偏差:基础钢的顶部平直度每米小于Imnb全长小于5mm;外壳安装的每米垂直度小于1.5mm;盘顶垂直度小于2mm,盘顶平整度小于Ilnn1;外壳中心与器身中心小于5mmo5.5.2充电设备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b)配线电缆、电线不破损、受潮、扭曲、折皱;c)设备周围的空间满足机柜前门距离障碍物不小于800mm,后门距障碍物不小于800mm,柜顶部距障碍物不小于500mm;d)充电柜底板平整度公差小于0.25%;e)室外安装时搭建雨棚。5.5.3顶部充电装置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充电装置安装可采用吊顶式或立柱式;b)顶部授流装置弓箱安装接触面与轨道梁梁顶顶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小于50mm;c)顶部授流装置弓箱安装接触面与轨道梁中心距离允许误差小于15mm;d)吊顶式安装方式符合下列要求:D顶部充电装置基础承载满足设计文件要求;2)顶部充电装置管线按设计要求在安装基础顶部边缘预留;3)顶部充电装置接地与安装基础通过金属结构接地,接地电阻W4Q。e)立柱式安装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D顶部充电装置基础承载满足设计要求;2)顶部充电装置管线按设计要求在安装基础底部边缘预留;3)顶部充电装置接地与安装基础通过预埋件和结构钢筋结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5.5.4 监控系统设备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室内装修和防静电地板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进行;b)设备基础预埋件、设备底座支架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c)门窗安装完毕,设备房有防尘措施;d)环境温度及湿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5.5.5 监控系统硬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及附件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各种接插件的规格与设备接口一致;b)设备有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证书,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c)主机及其外设的配置和位置便于维护人员操作及监视。5.5.6电力监控系统分站、主站机柜安装应垂直,外表面油漆应完整无划痕,柜体应清洁。5.5.7监控主站接地铜排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o5.5.8电力监控系统设备72h连续运行试验及试运行考核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5.5.9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应符合GB/T50976中相关规定。5.5.10电缆施工应符合5.3.8中相关规定。耳6列车控制系统5.6.1系统硬件设备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b)联动功能符合设计文件要求;c)系统设备功能符合设计文件要求;d)设备安装位置、机架及底座的加固方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e)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文件要求;f)线路轨旁设备的安装不侵入设备限界。5. 6.2光、电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光、电缆及配套器材进场验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b)光、电缆单盘检测光缆长度、衰耗符合设计文件或订货要求;c)电缆芯线按顺序一一对应接续,接续完成后应检查无错线、断线,绝缘良好;d)电缆接头的埋深、固定方式、位置符合设计要求;e)芯线按光纤色谱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均匀、无气泡;f)光、电缆线路标桩的埋设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光电缆标桩埋设在光电缆径路的正上方,接续标桩埋设在接续点的正上方,标识清楚;g)光缆敷设、接续或固定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电缆敷设和接续时,铝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铅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h)光、电缆线路余留的位置和长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5.6.3全自动运行运营管理模式的可靠性、稳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57通信系统及其他系统5. 7.1系统设备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通信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b)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文件要求;c)配线电缆、电线不破损、受潮、扭曲、折皱;d)时钟安装位置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所有子钟安装位置远离自动喷淋系统的喷头,且安装高度为下沿距地而不小于2.2m。室外安装的子钟具有防雷、防水保护功能;e)母钟及子钟的自动校时功能符合设计文件要求;f)电子显示设备屏幕的安装位置不受外来光直射,周围没有遮挡物;g)电子显示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有明确标记并接地良好。在熔断器和开关电源处有警告标志;h)在室外露天处安装摄像机时,避雷针和摄像装置安装牢靠、稳固;i)视频监控系统各车站网管设备和控制中心网管设备的数据通信功能符合设计文件要求;j)设备安装位置、机架及底座的加固方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k)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机架(柜)安装的垂直倾斜角度偏差小于机架(柜)高度的1%。;m)传输系统电源及接地装置的安装符合设计文件要求;n)配线电缆、光缆的走向符合设计文件要求。5.7.2自动售检票设备安装施工应符合DB37/T5154中的有关规定。5.7.3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施工应符合DB37/T5154中的有关规定。5.7.4门禁系统设备安装施工应符合GB50348中的有关规定。5.7.5UPS电源设备安装施工应符合DB37/T5154中的有关规定。5fl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施工除应符合设计及GB50166中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材料及配件进入施工现场有清单、使用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国家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等文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强制认证(认可)的产品还应有认证(认可)证书和认证(认可)标识;b)主要设备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的产品。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与检验报告一致;c)非国家强制认证(认可)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与检验报告一致;d)设备及配件表面无明显刮痕、毛刺等机械损伤,紧固部位无松动;e)设备及配件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文件要求。6工程质量验收A1一般规定6.1.1 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GB50300的有关规定。6.1.2 工程所包含的单位工程验收合格且通过相关专项验收,以及完成全线联合调试后,方可组织项目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组织不载客试运行,试运行至少三个月并通过全部专项验收后,方可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可履行相关试运营手续。A9质量检验6.2.1轨道梁桥6.2,1,1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CJJ2和JTG/T3512中的有关规定。6.2.1.2钢管混凝土柱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628中有关规定。6.2.1.3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柱质量检验应符合CJJ2和DB37/T5019中有关规定。6.2.1.4现浇钢筋混凝土墩柱、盖梁质量验收应符合CJJ2中的有关规定。6.2.1.5支座质量检验应符合CJJ2中的有关规定。6.2.1.6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施工中涉及模板与支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CJJ2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符合表4的规定;表4混凝土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频率检测方法范围点数梁长(弦长)±10mm每跨4用钢尺量,两侧上、下各2点跨度±10nun2测量两制作中心距端面倾斜度±5/1000rad2用钢尺、垂线,端部平面线形L2000(L为跨度)2用钢尺量或全站仪梁宽端部±2mm;中部±4mm5用钢尺量,端部、跨中、L/4导向面垂直度±5/1000rad5用钢尺、垂线,端部、跨中、L/4梁体高度±10mm3用钢尺量,端部、跨中局部不平度+2mm5用2m直尺、塞尺,端部、跨中、L/4指形板与梁表面高差÷2mm2用2m直尺、塞尺,端部b)混凝土轨道梁安装允许偏差符合表5的规定。表5混凝土轨道梁安装允许偏差检查目允许偏差检查频率检测方法范围点数线形调整梁端轨面高程±15nun每跨2全站仪梁端轨而横坡7/1OOOrad2全站仪平面线形矢高直线V+5mm(弦长4m)曲线±20mm(弦长20m)每联5全站仪竖向线形矢高V+5mm(弦长4m)5全站仪支座安装纵向调整±15mm每处2用钢尺量横向调整±20nun2用钢尺量竖向调整±2mm2用钢尺量锚固螺栓预紧力矩根据螺栓型号确定5力矩扳手指形板安装轨道梁缝+10mm每跨2用钢尺量行走面、导向面和稳定面高差2mm每处2用直尺、塞尺紧固螺栓低于板表面mm2用直尺、塞尺紧固螺栓预紧力矩根据螺栓型号确定5力矩扳手线间距OInm+25mm每跨5用钢尺量线路中心OInm+25mm5用钢尺量6.2.1.7钢轨道梁施工中涉及的钢材、焊接、螺栓、涂装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CJJ2中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符合表6的规定;表6钢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项目允许误差检查频率检测方法范围点数梁长L(弦长)±10nun(L25m)每跨4用钢尺量,两侧上、下各2点±15mm(L>25m)4用钢尺量,两侧上、下各2点跨度+10mm2用全站仪测量纵桥向相邻两个支座的中心距平面线形L2OOOmm2用全站仪测量支座及跨中位置坐标,与设计线性进行比较左右梁内侧面间距Onun+5mm3用钢尺测量导向轮所在区域梁体高度±4mm3用钢尺量,端部、跨中表6钢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续)项目允许误差检查频率检测方法范围点数梁体预拱度-5mm+10nun每跨5钢尺量或全站仪测量相邻两个支座间1/4、1/2及3/4跨距处矢高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左右走行面高程差±10mm5全站仪或水平仪、直尺测量,与设计的超高值相比较走行面和导向面局部平整度±34m5用4m直尺、塞尺测量走行轮及导向轮所在区域,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接缝板面差(走行面/导向面)2nun2接缝板处用直尺延长测量,塞尺测量另一接缝板的与直尺的缝隙b)钢轨道梁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钢轨道梁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误差检查频率检测方法范围点数支座处梁顶高程±10mm每跨2用全站仪支座处梁中心线横桥向误差÷10mm2用钢尺量梁端伸缩缝宽度误差+15mm2用钢尺量伸缩缝处梁面板差2mm2用直尺、塞尺线间距0mm20nun5用钢尺量支座安装锚栓误差横桥向VIomm2用钢尺量顺桥向VlOmm2用钢尺量高程士10mm2用钢尺量6.2.2车站与车辆基地6.2.2.1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202中有关规定;桩基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JGJ94中相关规定。6.2.2.2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205中有相关规定。6.2.2.3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204中有关规定。6.2.2.4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203中有关规定。6.2.2.5动力与照明的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147、GB50169以及GB50617中的有关规定。6.2.2.6电缆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168中的有关规定。6. 2.2.7防雷设备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601中的有关规定;接地装置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303中的有关规定。7. 2.2.8静电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