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汉字的演变(川教版).ppt
第20课、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教育哲学,复 习,1.西汉用麻造纸,最早发明了造纸术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3.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意义: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1.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2.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 后第7位,数学研究的硕果,1.医圣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著名民间医生华佗2.农学家贾思勰和齐民要术3.地理学家郦道元和水经注,医学、农学和地理学的成就,第20课、汉字的演变,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导 入,商王武丁宠妃妇好墓的葬坑,征讨卜辞(甲骨文),教育哲学,第9课、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以“马”、“安”为例),小篆,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汉字是 怎样产生的?,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商朝,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起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起。,一、甲骨文,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这块龟的腹甲是1991年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出土于安阳花园村东的一个长方形窑穴中。该窑穴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79片。特别珍贵的是,这批甲骨以大版的卜甲为主,完整的有字卜甲近300版。,这是一块完整的牛胛骨。牛骨长32.2厘米,宽19.8厘米,正面刻辞四条,背面2条,花160余字,字内填朱。刻辞所记内容为商王武丁狩猎、祭祖和当时的天象。这片刻辞巨大完整,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的重要资料。,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中“象形字”“会意字”举例,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二、金 文,金文又叫钟鼎文,它出现于商朝、盛行于西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古代 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西周宣王时,陕西岐山出土。鼎高 53.8 厘米,口径 47.9 厘米。重34.705公斤。腹内铸有铭文 32行、497 字,是现存铭文最多的青铜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大盂鼎铭文,大盂鼎,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鼎高101.9厘米,立耳、鼓腹、三柱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鼎腹内壁有铭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散氏盘,散氏盘,口径54.6厘米,重21.1公斤,西周晚期制器,传清朝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盘内底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了贵族之间移付田地的约契,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三、小篆和隶书,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秦朝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汉朝时期隶书广泛使用。,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朝下层人物中间。隶书在汉代得到广泛使用。隶书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秦绎山刻石(小篆),小篆印章(今人),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汉代蔡邕熹平石经(隶书),甘肃武威汉简(隶书),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汉朝后期,草书、楷书、行书开始出现;三国两晋时期,这三种字体趋于成熟。特点: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流畅。,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汉代张芝草书,王献之楷书,王羲之行书,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草书楷书行书比较,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课堂小结,1.我国文字的起源2.什么是甲骨文3.甲骨文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中的地位和 历史研究中的意义,甲骨文,1.什么是金文2.金文的价值,金文,1.秦朝统一后,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2.汉朝时书写更简便的隶书广泛使用,小篆和隶书,1.草书、楷书、行书的发现2.草书、楷书、行书的成熟,草书、楷书、行书,教育哲学,第20课、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商周)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汉朝)草书(汉后期)楷书(汉后期)行书(汉后期),汉字的演变过程,教育哲学,谢 谢 合 作,第20课、汉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