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简体)金融业统计报表制度培训.ppt

    • 资源ID:5895642       资源大小:665.5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简体)金融业统计报表制度培训.ppt

    金融业统计报表制度培训,1.金融业报表种类2.金融业统计原则3.金融业101表注意事项4.金融业报表及指标变动情况5.金融业指标讲解,报表目录,1.各类独立核算的金融法人企业为一个统计单位2.在京各金融企业的总部,以总行、总公司本部为统计单位3.在京各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市分行、分公司为统计单位4.在京的各证券交易营业部为产业活动统计单位5.三资金融企业,以独立分支机构为统计单位,统 计 原 则,1、2007年发生的企业变动,在5、8、11月进行修订。2、2006年年报,证券公司总公司除了报送101,同时需要报送下属证券营业部101-1。3、101的行业类别(06)请一定认真核实。,101表注意事项,1.银行业: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2.证券业:证券市场管理机构证券经纪与交易机构(含证券营业部)证券投资机构证券分析与咨询机构3.保险业:人寿保险公司非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辅助服务机构4.其他金融活动:金融信托与管理机构金融租赁机构财务公司邮政储蓄机构典当行其他类未列明的金融活动,金融业企业,金融业财务状况表变动说明,1、金融业财务状况“其它资料”项下取消“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金融业财务状况(执行金融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1表)、金融业财务状况(执行保险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2表)中“应收帐款(净额)”调整为“应收款项(净额)”。,金融业财务状况表变动说明,3、金融业财务状况(执行金融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1)“营业收入”项下取消“中间业务收入”,增加“租赁收入”。“流动资产合计”项下增加“存放中央银行款项”。4、金融业财务状况(执行保险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2表)“负债合计”项下增加“保险准备金”。“保险业务支出”项下增加“减:摊回分保赔款”。,金融企业财务状况(执行金融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1,金融企业财务状况(执行保险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2,金融企业财务状况(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3,金融企业财务状况(执行金融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203-1,金融企业财务状况(执行金融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1、J203-1,1.流动资产合计(012):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2.现金(213):指企业的库存现金。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科目的期末数填报。3.银行存款(320):指企业储存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包括“存放中央银行”、“存放同业”、“存放联行”和“拆放同业”的款项。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数填报。4.存放中央银行款项(425):指企业储存在人民银行的各种存款,包括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放中央银行的特种存款、清算汇票款和财政性存款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相应科目的期末数合计填报。,5.短期投资(013):指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并准备随时变现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基金,以及不超过1年(含1年)的其他投资。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数,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期末数后的净额填报。6.应收款项(净额)(014):指企业因经营业务而向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帐款”、“应收信托手续费”、“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科目的期末数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期末数后的净额填报。7.长期投资合计(018):指企业持有的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投资,包括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项的期末数填报。,8.长期股权投资(217):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的期末数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中有关长期股权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填报。9.长期债权投资(218):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各种债权性质的投资。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的期末数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中有关长期债权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填报。10.固定资产合计(019):指使用期超过一年的,单位价值在规定价值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11.固定资产原价(020):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科目的期末数填报。,12.累计折旧(022):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累计折旧指企业截止到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数填报。13.本年(期)折旧(023):指企业在报告年度(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营业费用”明细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金额填报。14.在建工程(024):指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扣除“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后的可收回金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数填报。15.无形资产(026):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数,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数后的净额填报。,16.资产总计(029):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报。17.流动负债合计(030):指将在一年(含一年)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活期存款、一年(含一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票据融资、同业存款、同业拆入、应付利息、应付手续费、质押借款、代买卖证券款、代发行证券款、代兑付债券款、卖出回购证券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和预提费用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18.发行短期债券(275):指金融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一年期以内的债券本金。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发行短期债券”科目的期末数填报。,19.长期负债合计(032):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20.发行长期债券(276):指金融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一年期(含一年)以上的债券本金。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长期债券”科目的期末数填报。21.应付债券(235):指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债券”科目的期末数填报。22.负债合计(033):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偿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负债一般按其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23.所有者权益合计(034):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企业净资产为企业全部资产与企业全部负债的差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的期末数填报。24.实收资本(035):指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的期末数填报。25.国家资本(036):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对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报。26.集体资本(037):指由本企业职工等自然人集体投资或各种机构对企业进行扶持形成的集体性质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报。,27.法人资本(038):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报。28.个人资本(039):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报。29.港澳台资本(040):指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报。30.外商资本(041):指外国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报。31.营业收入(043):指金融企业经营业务各种收入的总和。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或“损益表”中的“收入合计”项,减去“投资收益”项、“营业外收入”项后的数额填报。,32.利息收入(278):指金融企业从事贷款、拆出资金和存款业务取得的利息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利息收入”项或相应的收入科目合计填报。33.各种往来收入(279):指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发生的收入,含系统内往来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金融企业往来收入”项或相应的收入科目合计填报。34.租赁收益(426):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租赁收益”项填报。35.营业支出(281):指金融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各种支出的总和。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营业支出”项填报;或根据会计“损益表”中的“支出合计”项,减去“营业外支出”项后的数额填报。若在“损益表”中企业将“企业所得税”列入“支出合计”中,则该企业的“营业支出”除扣除“营业外支出”外,还需将“所得税”扣除。,36.利息支出(282):指金融企业以信贷或负债形式筹集的各类资金,按规定的支付的利息。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利息支出”项或相应的支出科目合计填报。37.各种往来支出(284):指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发生的支出,含系统内往来支出。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金融企业往来支出”项或相应的支出科目合计填报。38.营业费用(285):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营业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营业费用”项填报。若企业将“营业税金及附加”计入“营业费用”中,需将“营业税金及附加”从本项中扣除后填报;若企业在支出中将“监管费”作为“营业费用”的平行科目单独列支,需将“监管费”、“营业费用”合计后填报本项。39.税金(055):指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根据会计“营业费用”明细表中有关项目归纳填报。,40.差旅费(057):指企业当年支付的差旅费。根据会计“营业费用”明细表中的“差旅费”项填报。41.工会经费(058):指企业按规定计提的拨交工会使用的经费。根据会计“营业费用”明细表中“工会经费”项填报。42.营业税金及附加(050):指企业按规定缴纳应由经营收入负担的各种税金及附加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项填报。43.提取各种准备(332):是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各种呆坏帐准备金、各种专项准备金以及跌价减值等准备金。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提取准备”项或相关科目填报。44.投资收益(065):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填报。,45.营业利润(064):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根据本表中的“营业收入”项,减去“营业支出”项,加“投资收益”项计算后填报。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投资收益46.补贴收入(066):指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根据“补贴收入”的发生额分析填报。47.利润总额(069):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填报。48.应交所得税(070):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从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根据会计“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对应指标填报。49.应付股利(330):指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和利润。根据会计“利润分配表”中“应付优先股股利”和“应付普通股股利”项的本期累计数之和填报。执行2002年以前金融业会计制度的单位用“应付利润”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50.转作资本(股本)的普通股股利(331):指企业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票股利(包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根据“利润分配表”中“转作资本(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本期累计数填报。51.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076):指企业应付给职工(含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工资总额,反映的是报告期的发生额。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未计入“应付工资”科目,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如果企业不设“应付工资”科目或“应付工资”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为0,则根据会计成本、费用科目中“工资”项的本期累计发生额填报。52.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078):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累计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总额,它反映报告期的发生额。根据会计“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如果付给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福利费未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如果企业不设“应付福利费”科目或“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为0,则根据成本、费用科目中“福利”项的本期累计发生额填报。,53.劳动、失业保险费(073):指企业在报告期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职工缴纳的社会劳动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具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以及其他人身险。为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缴纳(含在国外缴纳的)的养老、医疗等人身保险也包括在内。根据会计成本、费用中的相关项目计算填报。54.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075):指企业在报告期为职工交纳的住房公积金和企业支付的职工住房补贴。不包括一次性住房补贴。支付给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住房费用和补贴也包括在内。根据会计成本、费用中相关项目计算填报。55.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340):指报告期内每月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金融企业财务状况(执行保险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2、J203-2,5.应收款项(净额)(014):指企业因经营业务而向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保费”、“应收分保帐款”、“存出分保准备金”、“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证券”、“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科目的期末数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期末数后的净额填报。16.流动负债合计(030):指将在1年(含1年)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活期存款、一年(含一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应付利息、应付佣金、应付手续费、预收保费、应付分保款、预收分保赔款、应付保户红利、存入保证金、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存入分保准备金、卖出回购证券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和预提费用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17.应付分保帐款(290):指保险企业之间开展分保业务发生的各种应付款项。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分保帐款”科目的期末数填报。,18.长期负债合计(032):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应付债券、长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保户储金、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合计”项的期末数填报。21.保险准备金(427):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它责任准备金。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科目的期末数合计填报。30.保险业务收入(297):指保险公司取得的保险收入合计,包括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追偿款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保费业务收入”项填报。31.保险业务支出(300):指保险公司发生的保险费用合计。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保费业务支出”项填报。,32.赔款、退保及给付(302):指保险公司各种死伤医疗给付、满期给付、年金给付、退保金和赔款支出。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死伤医疗给付”、“满期给付”、“年金给付”、退保金”、“赔款支出”项合计填报。33.摊回分保赔款(406):指保险公司分出分保业务向分保接受人摊回的赔款。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摊回分保赔款”项填报。34.分出保费(305):指保险公司分出分保业务发生的赔款支出。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分出保费”项填报。35.分保赔款支出(306):指保险公司分入分保业务发生的赔款支出。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分保赔款支出”项填报。36.分保费用支出(307):指保险公司分入分保业务发生的费用支出。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分保费用支出”项填报。37.佣金支出(309):指保险公司应向做营销业务的个人代理人支付的佣金。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佣金支出”项填报。,42.摊回分保费用(310):指保险公司分出分保业务向分保接受人摊回的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摊回分保费用”项填报。43.准备金提转差(311):指保险公司按规定提存的各种准备金与转回数的差额,其中:提存准备金指各类业务提取的准备金,转回准备金指各类业务转回的准备金。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准备金提转差”项填报。44.承保利润(312):该项等于保费业务收入减去保费业务支出和准备金提转差。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承保利润”项填报。,金融企业财务状况(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3、J203-3,5.应收账款(净额)(014):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的期末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用“应收账款净额”期末数填报。6.存货(011、015):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是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年初存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年初数填报。“存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报。29.主营业务收入(043):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对于投资性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未包括投资收益的,应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与“投资收益”项的本期累计数之和填报。,30.主营业务成本(048):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3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50):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32.主营业务利润(051):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取得的利润。根据“利润表”中“主营业务利润”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根据审核公式计算填报。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3.其他业务收入(052):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会计“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对应项分析填报。34.其他业务利润(053):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及应负担的费用、税金后的净收益(如为净支出应以“-”号表示)。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其他业务利润”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35.营业费用(049):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36.管理费用(054):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38.财产保险费(056):指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所支付的财产保险费用。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有关项目归纳填报。41.财务费用(062):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42.利息支出(净额)(063):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已减利息收入)。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报。43.营业利润(064):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44.投资收益(065):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的本期累计数填报。对于投资性公司由于其投资收益已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反映,在此不需重复填报。45.补贴收入(066):指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根据“补贴收入”的发生额分析填报。52.应交增值税(不含期初未抵扣税)(080):指报告期内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应交纳的增值税。根据会计“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计算填列。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注意:在计算应交增值税时要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对应项目。,联系方式,姓名:彭程电话:88487981、88487980电子邮箱:,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简体)金融业统计报表制度培训.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