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及发展.ppt
管理思想的历史脉络,从时间坐标古与今;展开 空间坐标-中与外,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时代背景不同: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管理对象不同: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文化起源不同:封闭的地理环境与开放的地理环境浓重的血缘关系与明确的契约关系自足的农耕文明与交往型的商贸文明,中西方管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和管理对象不同,西方:科学实证主义中国:社会人文主义西方:人性恶、天人两分、法治、契约、规范、个人价值、科学、技术中国:人性善、天人合一、德治、信义、关系 群体价值、智慧、艺术,中西管理思想的性质不同,学习中国管理思想的思路,实物-大型工程,典章制度,思想与学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产生的历史背景,国家发生全息化,国家结构的单一化,国家发展的城市化,国家管理的集权化,中国古代华夏文明的特点,周天子,井田制,古代中国国家管理体制,金字塔型的整体结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指挥体系,诸侯国与中央大区构成的中间结构的雷同性,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古代中国国家管理体制,整个管理体制拥有一个绝对权威的权力中心,管理信息和指令以单向直线传播为主要方式,管理运作方式以长官意志、行政手段为主导,管理的首要价值目标是追求政权的稳固,国家管理体制运作,经世致用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和合致中的管理策略,德法结合的管理方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逻辑体系,人性基本假设,基本的管理理念和宗旨,具体的管理方法,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守无为之道,行王霸杂合之术,二、中国古代三大主流管理思想1、儒家2、法家3、道家,1、儒家管理思想,仅关注人的本性及人们间的社会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家与国同源致力于 国家民族的稳定。弊在僵化、停滞、腐朽,儒家思想要点:三纲五常,三纲:上下尊卑的规定五常:约束双方的行为准则仁、义、礼、智、信,君子之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家庭-管理国家修己安人,儒家管理思想 仁政德治论,信民富民爱民教民制恒产,仁政,德 治,以德治心,德治可以征服人心,以德防腐,德治可以防止社会堕落和衰败,以德选人,以德的标准选拔管理人才,以德治民,道德之威,七教三至,德治的措施,礼 制,“礼”是治国之本,“礼”的本质是“和”为贵,实行礼制的方法正名,法家管理思想 法制刑治论,同道国心救民,崇君权,重法、重势、重术,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行法治,权势是“胜众之资”,法治是“治世之宝”,法家的管理要点,一、明法二、一法 典故:商鞅 城门徙木,倡刑治,治民要严刑重罚赏罚结合赏罚得当,弄“术数”,循名责实课能考绩,尚功利,功利是赏罚的标准重功利功利主义价值观,用 强 力,养足以力国兴于力功立于力德生于力,道家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为道日损,去欲去智,自然无为治国之道,柔弱胜强,以反求正治国之术,以柔弱胜刚强以反求正,至德之世 理想境界,自然素朴平等自由安宁,兵家的管理思想 竞争方略,五事七计知胜之道任势择人趋利避害九地之策,兵家管理思想,道,天,地,将,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风险意识,凡立于风险之地:战场以及商场必须牢记:先保存自己、然后消灭敌人,生活中的案例,小偷拜师第一课飞行员第一批科目,统御术内容:人性正人先正己识人用人制人,中国古代的统御谋略,统御谋略释义:五事七计谋略的基础审势攻心谋略的核心法、术、势谋略的手段王者之道与霸者之道三国中的典型案例,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之对策,运用智谋应对而取胜要点:1 预测 2 运筹孙子曰:知己知彼范蠡故事(陶朱公商人的祖师爷),市场行情预测: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民谣:早知三天事,富贵一万年,对策精彩案例,田忌赛马空城计三国赤壁之战,中国现代管理思想,一部中国现代史: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因落后而挨打的历史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现代管理思想的历史回顾,中国官僚资本企业管理史: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 张之洞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 国民党统一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管理:,资本弱小,夹缝中求生存,多从轻工业起步品牌意识:化工大王 范旭东“红三角”牌纯碱万国博览会金奖,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科学和人才意识 办职业中专、大学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文化),新中国的管理史,夺取全国政权时期:当今中国管理,受共产党打天下时期军队管理和根据地企业管理的巨大影响谁不了解此点,谁就不了解当今中国以政治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建国后全面学习苏联管理模式(19531976)社会主义管理体制改革时期(1978-2006),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历史转轨,人性善人格平等德治职业道德信义信用群体价值团队精神智慧系统思维艺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