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鉴别.ppt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鉴别,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王宁禄,感染人的疟原虫有四种: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 间日疟原虫 P.vivax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 卵形疟原虫 P.ovale,恶性疟 P.falciparum 分布热带、亚热带,是非洲的重要疾病 我国流行区域为云南省和海南省 四种疟原虫中致病力最强,无免疫力者感染后出现急性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间日疟 P.vivax 间日疟原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部地区 病程良性,有复发,三日疟 P.malariae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西非洲,圭亚那及印度部分地区,呈片状、块状分布三日疟在我国非常少见,只在南方广西有过散在报告无复发卵形疟 P.ovale又称蛋形疟原虫,主要分布非洲。太平洋地区、缅甸、东南亚有散在报告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症状与间日疟相似,有复发,人 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质(胞浆)、核和疟色素。1.细胞浆 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2.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有时因胞浆厚密或染色深蓝,使核呈暗红或紫红色。,3.疟色素 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小杆状,黄褐色;恶性疟原虫色素呈块状,黑褐色;三日疟原虫的色素呈砂粒状,深褐色;卵形疟原虫的色素与间日疟原虫相似。疟色素在虫体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块。,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 虫种 大小 颜色 小点 间日疟 胀大 变淡 薛氏点(Schuffners dots)恶性疟 正常或缩小 正常 茂氏点(Maurers dots)三日疟 正常 正常 齐氏点(Ziemanns dots)卵形疟 稍大 边缘锯齿状 薛氏点,恶性疟(P.falciparum)鉴定 要点,红细胞不涨大环状体纤细,一个RBC内可有几个环状体,环状体内可有2个核 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 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育期滋养体 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成熟裂殖体约含6-32个裂殖子可出现茂氏点,间日疟(P.vivax)鉴定要点,红细胞通常涨大 薛氏点明显 成熟环状体粗大滋养体胞浆有阿米巴样伪足血片中可见各期的原虫形态成熟裂殖体约含12-24个裂殖子,环状体(教科书)感染的红细胞:胀大不明显,基本正常。虫体大小: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1/3。胞浆:环状,浅蓝色。核:红色,一个,偶有二个。疟色素:无。,一、薄血膜间日疟形态,薄血膜中的间日疟环状体(pvR),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个核。,薄血膜中的间日疟环状体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个核。,间日疟环状体,薄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PVT),经810小时,虫体增大,胞质增多,伸出伪足。出现黄褐色的疟色素。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淡,并出现数量较多,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间日疟大滋养体,薄血膜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PVS),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又称裂殖体前期色素聚集成团块,成熟裂殖体约有1224个 细胞核胞浆也随之分裂受染RBC 胀大、颜色苍白、虫体几乎充满红细胞,间日疟成熟裂殖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 小点。大小:个体较大。胞浆和核:裂殖子1224个平均 16个,排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兰色。色素: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 边。,薄血膜间日疟成熟裂殖体(PVS),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PVG),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疟色素分散,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PVG),虫体较小,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浅蓝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疟色素分散,大滋养体 配子体虫体:较小 较大胞浆:边缘不规则、见空泡 边缘规则无空泡 核:较小、不规则 较大有不染色带色素 较少、分布不匀,色素分布均匀,间日疟大滋养体与配子体的区别,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PVG),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PVG),间日疟配子体,二、薄血膜恶性疟形态,恶性疟环状体(教科书)感染的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虫体大小:较小,约为红细胞直径1/5-1/6。胞浆:蓝色,环状纤细,有时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常见多个原虫同寄生于一红细胞的现象。核:红色一个,常有二个。疟色素:无。,薄血膜中恶性疟环状体(PFR),虫体:约占RBC的1/5-1/6、环状、常见几个虫同时寄生在 同一细胞里核:小致密规则、常见2个核胞浆:纤细完整,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PFT),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虫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裂殖体(PFS),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成一团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恶性疟原虫裂殖体,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PFG),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形态:腊肠形,两端钝圆 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 致密,深红色,常位于边缘 色素:黑褐色,小杆状,常压在核上和周围 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雄配子体,雌配子体,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腐蚀型配子体(PFG),腐蚀型配子体,恶性疟配子体,薄血膜:原虫寄生在红细胞里,形态典型,易鉴别,但一般只用于教学和虫种鉴别.厚血膜经染色后,血红蛋白溶解,轮廓消失,但有时尚留下残骸的“影子”或点彩。厚血膜由于细胞重迭,干燥缓慢,虫体形态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小滋养体和大滋养体变化就更大,常呈分号“;”和感叹号“!”状;飞鸟“.”、V状。而大滋养体空泡消失,胞浆断裂成块是它的特点。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虽然大、小滋养体形态千变万化,但只要掌握原虫具有核、胞浆、色素三个要点是不难鉴别的。,疟原虫厚薄血膜镜检的主要形态变异:,检查全部厚血膜未查见疟原虫最少检查100个厚血膜油镜视野未查见疟原虫厚血膜确定是否有疟原虫,薄血膜确定疟原虫的种和期,如何确定疟原虫血片为阴性,虫种鉴别时应注意,1、当血膜中发现环状体时,且数量较多,环纤细,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间日疟的其他期原虫,如无可判定为恶性疟 2、当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原虫时,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恶性疟的配子体,如无可判为间日疟,如有可判为混合感染。3、当全血膜中出现少数环状体时,且形态不典型,则最好间隔数小时后再取血检查,如此时无间日疟则可判为恶性疟。,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环状体的形态,环状体,环状体,间日疟大滋养体,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大滋养体的形态,胞浆断裂成块,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大滋养体的形态,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未成熟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未成熟裂殖体和大滋养体,间日疟大配子,间日疟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大配子体形态,间日疟原虫色素,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的色素特点,间日疟原虫色素,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的色素特点,恶性疟原虫环状体(两核),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大配子体 小配子体,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PFG)(大雌小雄),PVR PFR大小:约占RBC的1/3 约占RBC的1/5部位:RBC里少见多个虫同时寄生 RBC的边缘、常见多个虫同时寄生核:大、较松、两核少见 小、致密、两核多见 胞浆:较粗、不规则 纤细、规则,环状体,环状体,厚血膜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的形态区别,pvR pFR,PFR,厚血膜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色素的比较,PFG色素,PV色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