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犬弓首蛔虫病的诊治要点.docx
宠物人兽共患病犬弓首蛔虫病的诊治要点该病是由犬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常引起幼犬和猫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我国分布较广。一、病原(1)分类地位犬弓首蛔虫的分类地位属于线虫动物门,尾感器纲,蛔虫目,弓首科,弓首属。(二)形态学及基本特征虫体浅黄色,虫体前端两侧有向后延展的颈翼膜,呈小刀样,头端有3片唇,缺口腔,食道简单,食道与肠管连接部有小胃。雄虫长4060mm,尾端弯曲,有一小锥突,有尾翼,交合刺一对不等长。雌虫长65100mn1,尾端直,阴门开口于虫体前半部,虫卵呈亚球形,卵壳厚,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大小为(6885)Umx(6474)mo二、流行病学犬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狼、美洲赤狐、猫、啮齿类和人(引起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也十分普遍,是犬、猫及野生动物主要的寄生性线虫,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和人类卫生关系密切。犬弓首蛔虫流行广泛,是因为蛔虫生活史简单,蛔虫卵对外界不良因素抵抗力强所致。犬弓首蛔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1015d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获感染。(1)感染性虫卵被犬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幼虫随血流经肝进入肺,第二次蜕皮后变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进入气管,逆行到咽,被咽下进入食道、胃到达小肠,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共需时45周。此种感染方式一般只在3月龄以内的犬体发生。3月龄以上的犬幼虫经肝、肺、气管的迁移较少出现;6月龄的犬体内,此迁移过程则完全停止。第二期幼虫则迁移至广泛的组织,包括肝、肺、心、脑、骨骼肌和消化道壁形成包囊,但不继续发育(包囊幼虫被其他肉食兽摄食后,可发育为成虫)。(2)在妊娠母犬,出现产前感染。产前3周,母犬组织中的第二期幼虫活跃起来,迁移到胎儿肺部,出生前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产出的新生犬,第三期幼虫经气管逆行到咽最后被吞咽下到达小肠,再经两次蜕皮变为成虫,完成生活史。一只母犬一旦感染犬弓首蛔虫,母犬组织内活动起来的幼虫少数不进入子宫,而在母犬体内完成正常的迁移过程,形成成虫,母犬在产仔后数周内,其粪便中虫卵数量明显增加。(3)哺乳的前几周内母乳内含有第三期幼虫,可感染幼犬,在其体内不经移行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4)啮齿类或鸟类吞食感染性虫卵后,第二期幼虫在它们的组织中保持存活,犬捕食到含有第二期幼虫的动物而被感染,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幼犬在出生后2340d内小肠内已有成虫,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三、致病性人体感染后主要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其特征是慢性的嗜酸性白细胞增加,肝肿大并有肉芽性损害。肺部有细胞浸润,血液中球蛋白增加,此外还有皮肤红疹。其他症状还有间歇性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咳嗽、肌病及关节病。幼虫最常侵害的器官是肝、肺、脑及眼部。幼虫侵入眼部,在视网膜上围绕幼虫形成芽肿,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由于该病变与视网膜真性瘤极相似,医者常将眼球摘除。四、诊断(一)临床诊断生前在粪检中发现大量蛔虫卵或死后剖检出大量虫体即可确诊。人体幼虫移行病诊断较为困难,可凭有关病史和与犬、猫等动物的密切接触史做出初步判断。(一)实验室诊断要点犬弓首蛔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病原学检查可进行饱和盐水浮集法或直接涂片法,检验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法、PCR-ELISA等。(三)预防(1)对犬、猫进行定期虫卵检查,发现虫卵阳性者应立即驱虫。(2)同时要有计划地进行驱虫,幼畜断奶后驱虫一次,以后每隔2个月驱虫一次;或在断奶后2030d及配种后2030d各驱虫一次。(3)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虫卵污染环境,犬、猫粪便及时清扫并堆积发酵。(4)严防犬、猫进入动物场,对护场的犬进行定期驱虫;不玩弄犬、猫,尤其应避免儿童与犬、猫接近。五、治疗动物的驱虫可用左旋咪嗖,按810mg(kgbw),口服;丙硫咪嗖按1020mg(kgbw),口服;枸檬酸哌嗪按100mg(kgbw)内服,对成虫有效,按200mg(kgbw),可驱除未成熟虫体。对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必须在确诊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