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感觉.ppt
第三章 重新认识感觉,一、疯狂背后的凡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他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凡高出身于荷兰资深画商家庭,直到27岁才潜心于绘画。在此之前他做过书店职员和传教士,还到矿区乡村布过道,他一直想要实现对这个世界、对上帝所负的责任,最终他投身到艺术中去,带着宗教般的强烈感情去做一名画家。,吃土豆的人 凡高 18,他特别喜欢米勒这样的巴比松画家,喜欢那些农民带有深厚生活情感的作品,像米勒的播种者等。,靴子凡高油画 1886,凡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凡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星夜凡高,凡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赛林莱斯大道凡高,他艺术上的成熟期直到到客居巴黎时才开始,在那里,他接触了许多印象派画家。受其影响,凡高的调色板开始明亮起来。,麦田上的云雀凡高油画 1887,1888年,他离开巴黎,以后剩下的大半时间他都在法国南部的阿尔作画。几个月内,凡高迅速成熟,达到他绘画事业的顶峰。他勤奋多产,几乎不停歇的写生、创作。,落日的播种者凡高,阿尔地区地中海式的阳光灿烂而近乎疯狂。凡高摆脱了巴黎画家朋友们的影响,构筑了他金色的世界。,黄色天空和阳光下的橄榄树凡高油画,凡高作品的视觉魅力:,笔法典型的凡高笔法是条状、散涂的,往往一笔涂上去就是厚厚的颜色,笔触与笔触之间不加融合,而且色相鲜明。这种笔法显然受到印象派的启迪,但最终却涤尽了印象派那种优雅轻松之感而加进了自己的力度和厚度。,麦田群鸦凡高,造型凡高常常提到日本浮世绘版画,他钟爱东方的平面装饰效果,以及版画中富于变化和韵味的轮廓线。为了强化自己的精神表现,凡高加强了写生中主观的作用。一切事物在他眼中,都依照自己的性格和要求发生了轻微而有力的扭曲和变形,和他的色彩感觉一切构成了自己的世界。,向日葵凡高,色彩补色、纯色是凡高从印象派那里据为己有的色彩造型方式。但印象派软绵绵的抒情曲在此变成一种深刻有力的呐喊,一种无法言表的精神的颤动。金黄色、深蓝色、橙色、绿色、紫色,凡高钟爱的这些颜色,在画中仿佛是凝固而孤独的圣者,象征着光辉、生命和永恒的神秘。,夜晚咖啡馆凡高,为了创造东方绘画式的简洁和有力,凡高还喜欢用黑色或深色勾画边缘。,鸢尾花凡高,我们看到了表现主义的部分特征,画家通过描绘万事万物,直抒胸臆,并不一定要借助自然中的某个主题形象。画家性格变成第一位的、最直接的视觉特征,有时近乎于抽象,但比抽象加载了更多的主观情感。从吃土豆的人到靴子,从星空到自杀前最后一张麦田,他一步步摆脱他人的影响,走向表现自我、再造世界的精神空间。以凡高为代表的新一代画家北称为“后印象主义”,他们超越了印象派对客观事物拘泥不放的局限,走向更加自由的绘画空间。,二、野蛮人高更(Paul Gauguin),在后印象主义画家中,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绘画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倾向,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高更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作品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高更的艺术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他被称为“象征派的创始人”。,带光环的自画像高更油画1889,作家斯特林堡对高更的评价:“然而他究竟是什么?他是高更自己,一个野蛮人,他痛恨在哀叹的文明,他是一个嫉妒造物主的塔西提神,他利用自己的空间、时光从事着他自己的可怜创造,他像一个打碎自己的玩具然后又重新进行组装的儿童,他公开发誓蔑视一切,宁可把天空看成是红色,也不看成下面有人群的蓝色。”斯特林堡给高更的信中这样写道,“一路平安,大师。可要回来看我。那时,也许我将学会更好的理解你的艺术至于我,也开始感觉到非常有必要成为一个野蛮人,并去创造一个新世界。”,高更作品的视觉魅力,强调轮廓线:这是一种带有壁画、版画和东方绘画风味的造型处理手法,强调了平面的效果。,罗罗小姐高更油画 1890,色彩赋予极为概括的形象以情绪和气氛。高更善于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但不是凡高那样的补色对比,他偏爱用红色、橙色、黄色等。他的色彩体系主要是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布道后的幻象高更油画 1888,大面积的平涂是高更最常使用的手法,西方评论家称他的画法为景泰蓝主义大胆的单线平涂色,黑线勾边。这种画法往往被用来作为象征主义和装饰主义典型的造型形式。,塔西提少女高更油画,高更作品的文化内涵:,在高更看来,原始社会的美比文明社会更自然深刻。高更画出的塔西提岛妇女,能够面对文明人的凝视而合理的裸露着,她们自然、美丽,与生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这种原始性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批判。,高更有很大的理想,他不回避自己对意义的追问。晚年他制作了一张巨大的油画,冠之以一个神秘而充满哲学意味的名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高更作品的传统渊源:,高更是一个反传统的画家,他反叛的是19世纪欧洲僵化的学院派艺术,他找回了早期印象主义画家由于过于迷恋瞬间视觉效果中美丽的光感和色彩感而失去的坚实的造型与深刻的精神性。,两个塔西提少女高更油画 1891,高更在巴黎时就反对印象派那种“纯客观主义”。他强调绘画应抒发自己的感受,让主观感觉控制画面。,集市高更油画 1892,另外,他被东方文化中充满神秘和魔力的装饰性与象征性的效果深深吸引。不论是太平洋海岛居民的装饰艺术和巫术,还是浮世绘与中国绘画的平面韵味他都极为喜爱,并且很鲜明的揉进自己的创作中。,马拉在这里高更油画,高更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对于绘画本质的信念,他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直接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他不断地运用绘画和音乐的类似性,把色彩的和谐、色彩和线条当成抽象表现的形式。,三、直面人性的蒙克,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自画像蒙克 1906,蒙克一生多灾多难,他的童年时代几乎一直生活在死亡和病魔带来的恐惧和忧伤之中,一系列的打击所引发的伤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内心里,决定了蒙克的性格和他前半生创作的基调。,病孩 蒙克 油画,母亲死了 蒙克 18991900,1890年,他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呐喊:蒙克1893年所作,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呐喊蒙克油画 1893年,“生命组画”中的核心之作。组画中的一系列作品可以自由地互相联系起来,而没有明确的叙事次序。可以说,它们都朝着这幅生命之舞中央那一对寓意性的拥抱慢舞的恋人形象而汇聚。它们同时也涉及年轻与单纯、衰老与忧愁的主题,另外,除了“跳舞”,还涉及了生与死、贪欲与繁殖,以及忧郁、忌妒的主题。因而,“生命组画”成了一部揭示现代人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的画卷。,生命之舞蒙克18991900,蒙克作品的视觉魅力,被强调的轮廓线和夸张变形的形象:他常用长条形的笔触勾画轮廓,笔上的颜色湿润而丰厚,这样可以画出比较长而流畅的线条。轮廓线经常是重复的,就像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得到一种强化效果。,无题蒙克1900,圣母玛利亚蒙克18931894,色彩观念:蒙克的色彩象征来自表现自我内心世界和感受,因此是有个人特征的精神象征。黑色、红色、冷绿色在蒙克看来都是某种精神刺激的象征。,灰烬蒙克1894,构图:他常常把与精神表现相关的事物以超时空的方式置于一个空间,就像戏剧舞台。,在灵床旁蒙克1895,蒙克作品的主题,关注人性和人的心理状态:蒙克描绘的对象都是常见的,但又是独特的:街道像一条地狱中的河,行人像一群带着面具的演员,天空像闪着神秘之光的银幕,而人物的表情仿佛处于一种等待被人发现真情的冷漠之中。,晚间蒙克1892,桥上四少女蒙克18991900,蒙克作品的主题,蒙克的伟大不光在于他能表达出上述所有内容,更在于他表达得总是那么清晰、生动而富含真实的情感实际上这就是爱,一种源于蒙克纯净善良本性的爱。凡高、高更、蒙克还是其他表现主义画家,无论他们画的东西多么可怕、难看,手法多么直接、粗野,他们内心深处都藏着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对生命、对人类的关心。也许正是这种爱和关心总是受到压抑和扼杀,人性总是被社会扭曲,表现主义者才会选择如此强烈的方式来呐喊出他们的所思所感。,四、更多的表现主义名家,美术史上常提到的表现主义画派,是以德国“桥社”画派成员基尔希纳、赫克尔和罗特路夫与19051911年间在德国德累斯顿创造的一种新型德国艺术。他们都不是学艺术的学生,本业是学建筑的。他们主张用自己的探索和思想去塑造“新型的德国人”。“德国艺术的创造活动根本不同于拉丁艺术的创造活动,拉丁人模仿自然中的客观物体构造艺术形式。德国人根据幻想,根据他独自的内在想象创造艺术形式。视觉感受到的自然形式只对他起到象征作用他寻求的美不在物体的表面而是在其深层。”,基尔希纳(kirchner Ernst Ludwing,1880-1938),受到德国的晚期哥特式艺术的影响,那种“尖尖的、间断式造型的、强调坦率的直觉和强烈感的德国哥特式”艺术风格,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浴者掷芦苇基尔希纳,追求简洁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通过对形和色的凝练处理而达到其画面独特的装饰性平面效果,莫莉兹伯恩的浴者基尔希纳,一种沉重而痛苦的精神性,充满蒙克式的悲观主义情绪,他常常通过某种歪曲形状、色彩和空间的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象征性和表现性的追求,士兵的自画像基尔希纳,柏林佳盟广场基尔希纳,街道上的两个女人基尔希纳,埃里希赫克尔(Erich Heckel),受蒙克、凡高等人影响,他在艺术中追求“内在需要”的表现。不过,与其同伴相比,他似乎保持了一种严谨、冷静而克制的风格。,度假的一群人赫克尔,站姿女孩赫克尔,他使用方的或带角的形状造型,这种几何形状似乎是受立体派的影响。不过与立体派不同的是,他不是出于结构的需要,而是为了传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并揭示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桌边两男子赫克尔,其作品表现的多是悲剧性主题。病人、小丑、孤寂者等饱受磨难的形象,使他的画面充满痛苦、悲哀和不安。,施密特一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一种粗野奔放的表现主义风格,他在绘画上曾受到蒙克、凡高等人作品的影响,并且,还从黑人艺术及立体派艺术中得到启发,从而形成自己大胆粗放的风格。,海伦特罗特卢夫,两个女子罗特路夫,他的那些近似版画风格的油画,构图奇巧,造型简洁,色彩浓重而明快,用笔随意而粗放。,盛开的花树罗特路夫,在他的画面上,深红、黄褐、深绿等颜色常常并置在一块,以各自强烈的浓度与明度而相互衬托和碰撞,在不和谐的冲突中产生生气勃勃的画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