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原型观测工程施工方案(示范文本).docx
某水电站原型观测工程施工方案(示范文本)1概述本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原型监测包括电站进水口、压力管道、主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机组尾水检修闸门室、主厂房运输洞、尾水洞等部位的观测。通过原型观测,了解围岩稳定状况和结构受力情况并及时反馈,为优化围岩支护设计和结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提供实测资料。2工作项目(1)巡视检查;(2)变形观测;表面变形观测;围岩收敛变形观测;围岩深部变形观测;接缝变形观测。(3)围岩松动范围观测;(4)渗流观测;(5)围岩支护结构应力观测;(6)锚固措施荷载观测;(7)应力应变观测。3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1)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3)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16818(4)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5)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6)水位观测标准GBJ138(7)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8)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9)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46(10)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SDJ574主要工作量本工程原形观测主要工程量包括仪器埋设土建工程(如钻孔、开槽、回填、砌墩等)、仪器率定检验、仪器设备安装工程、电缆牵引维护、观测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分析等。主要工程量见表151。表15-1主要工程量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监测仪器设备采购、率定与安装1变形监测仪器设备(1)强制对中盘套10(2)不锈钢水准测量标志个10收敛观测测桩个581(4)收敛计套7(5)3点式多点位移计套34(6)4点式多点位移计套156(7)5点式多点位移计套12(8)测缝计支109(9)多功能隧洞测量系统套12渗流监测仪器设备(1)渗压计支64(2)量水堰座103应力应变监测仪器设备(1)锚杆应力计(用于非预应力锚杆)支816每根监测锚杆上安装34支锚杆应力计(2)锚杆应力计(用于预应力锚杆)支20每根监测锚杆上安装34支锚杆应力计(3)锚索测力计(IoOOKN)套4(4)锚索测力计(1800KN)套29(5)锚索测力计(3000KN)套22(6)钢筋计支204(7)钢板计支20(8)混凝土应变计支76(9)无应力计支14(10)温度计支324电缆(1)水工电缆敷设米413000五芯电缆(2)屏蔽电缆敷设米28630四芯屏蔽电缆(3)理缆保护管敷设(镀锌管H02mm厚6mm)米36005采集系统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差动电阻式集线箱台115(2)振弦式集线箱台18(3)数据采集单元40»、监测仪器设备土建1地下洞室开挖(1)勘测平洞石方洞挖m3270(2)排水平洞局部扩挖n202表面变形监测墩混凝土(C20)m30.23钻孔(1)渗压计钻孔(110mm)m64(2)测缝计钻孔(90mm)m77(3)多点位移计钻孔(IlOmm)m4640(4)多点位移计钻孔(130mm)m390(5)敷设电缆钻孔(150mm)m1004单孔声波测试点79955弹性纵波波速检测点2006观测站建筑面积2m18每间9m25观测仪器设备的采购、检验和率定5.1仪器设备采购在采购合同签订前35天,向监理人提交拟采购的仪器设备详细资料,经批准后方可采购。若监理人认为仪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我们立即予以更换。提交的仪器设备资料包括:(1)制造厂家名称地址;(2)仪器使用说明书;(3)仪器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4)测量方法、精度和范围;(5)测试和率定程序;(6)仪器设备安装方法及技术规程;(7)安装埋设后的测试和检验程序;(8)安装埋设期间的读数和其它要记录的数据;(9)仪器初始和长期测读方法及操作规程;(10)仪器和读数设备的定期检验、校正和率定方法;(Il)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注意事项;(12)读数设备和动力要求;(13)监测数据处理方法;(14)维修的要求和程序;(15)故障检查和维修指南;(16)零配件清单(包括消耗品和工具);(17)制造厂家提供的所有其它资料。运输时应采取有效防震减震措施,用木箱装订牢固托运到工地。开箱对仪器进行外观检查,并用读数仪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测试,发现问题时应采取进一步手段进行检查,若确认仪器存在缺陷应马上与厂家联系更换事宜。仪器按照规程规范对仪器进行率定,不合格的仪器坚决予以淘汰。将检查合格的仪器储存在干燥、通风、防盗的仓库内,避免相互挤压、碰撞。5.2仪器设备的检验和率定埋设在建筑物内的仪器均应按照SDJ336、国标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率定,监理人旁站监理。用于检验率定的设备,经国家标准计量单位检验合格,并且检验结果在有效期内。仪器设备检验率定报告在仪器设备安装前28天报监理人审查。率定检验的项目及指标见表15-2。表15-2仪器率定检验参数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执行标准(规范)率定参数1差动电阻式仪器GB/T340894GB/T3413-94最小读数、非线性误差、不重复度、回差、绝缘性能、温度性能2弦式仪器GB/T13606-92SDJ336-89分辨率、非线性度、灵敏度系数、不重复度、滞后误差、综合误差、绝缘性能、温度性能3其他仪器由厂家提供出厂合格证及有关参数4电缆SDJ336-89防水密封性5二次仪表测量误差、重复性6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工作应与现场土建施工进度紧密结合,将安全监测工作纳入主体工程施工总进度,搞好仪器埋设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与协调,土建施工提前为掩埋创造条件,既不能因为仪器埋设安装而严重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进度,也不能只顾土建工程施工而忽视安全监测。现场负责仪埋的人员要积极掌握现场施工进度,熟悉仪器埋设位置,提前作好仪埋准备工作,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现场放样,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有关技术文件及规范要求及时埋设仪器,并妥善做好电缆牵引和保护工作,同时认真收集各项资料,准确绘制仪埋草图。在监测仪器设备安装35天前,提交一份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其内容包括各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埋设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项目、安装方法、安装时间以及各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施工进度的协调、合同期监测仪器设备维护措施等。安装前24小时通知监理人现场旁站监理。仪器设备安装埋设中使用经过监理人批准的编码系统,对每一支仪器设备、电缆等进行统一编号,每支仪器均建立档案卡,仪器资料按业主规定的格式录入仪器档案库中。对于埋入混凝土内的仪器,其周围的混凝土去除大骨料,人工分层振捣密实。混凝土下料应距仪器1.5m以上;振捣时,振捣器与仪器的距离不小于1.0m。每支仪器安装埋设后14天内,将仪器的埋设考证表提交监理人。6.1 钻孔和回填(1)钻孔钻孔的孔位、深度、孔径、钻孔顺序和孔斜等按设计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执行。在钻孔过程中,当发现钻孔偏斜时,及时纠偏。孔底偏差值不大于表15-3的规定。钻孔孔深最大误差不超过50mm,且孔壁光滑。若孔口段扩孔,扩孔段与钻孔同心。表15-3监测孔孔底偏差值孔深(m)152020303040最大允许偏差值(m)0.25().350.5(2)钻孔取芯芯样按取芯次序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妥善保存。在钻孔过程中,对钻孔冲洗水、钻孔压力、芯样长度及其它充分反映岩石特性的因素详细记录,同时作好钻机操作的详细记录。(3)钻孔冲洗钻孔工作结束后,监测仪器设备埋设之前,用压力风水进行冲洗,将孔内的岩屑和泥沙冲洗干净,直到回水变清IOmin后结束。冲洗完成后,再将孔内的积水排干。(4)钻孔回填仪器设备埋设完毕,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及时对钻孔进行回填作业。回填材料用水泥浆、水泥砂浆和砂等。水泥浆、水泥砂浆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6.2 收敛观测桩(测点)测点紧靠掌子面布置,收敛测桩应牢固地埋设在围岩表面,其深度不宜大于20cm;收敛测桩在安装埋设后应注意保护,避免因测桩损坏而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收敛变形监测时,为了减少观测时的人为误差,观测时由固定人员和观测设备操作,并测读三次取其平均值,以保证观测精度。6.3 多点位移计(1)多点位移计钻孔孔径根据锚头的直径和数量而定,3点式和4点式多点位移计钻孔孔径为IlOmm,5点式多点位移计钻孔孔径为130mm,孔深比最深测点深LOm,孔口保持稳定平整。对钻孔岩芯进行描述,做出钻孔岩芯柱状图,确定多点位移计测点位置。(2)按照确定的测点长度,将锚头、位移传递杆、护管和传感器组装。传递杆和护管的各接头应连接牢固,并逐段向孔内送进。安装过程中应在护管和传递杆上编号,以防混淆。(3)传递杆和护管及灌浆管安装就位后,用水泥浆进行全孔灌浆,灌浆浆材的水灰比为0.5:1,灌浆压力为0.2MPa,待水泥浆凝固后安装孔口保护装置。(4)仪器埋设完毕后即开始读数,每天观测一次,读数稳定后开始正式观测。6.4 锚索测力计(1)安装测力计进行长期观测的预应力锚索均采用无粘结型锚索。(2)锚索测力计安装在预应力端头锚孔口垫板与外锚板之间,测力计的安装与锚索外锚板的安装同步进行。(3)测力计安装前,锚索的孔口垫板表面打磨和擦拭干净,以保证孔口垫板与测力计的接触面平整光滑。同时在施工现场检验测力计其零点读数是否正常,如超过允许的零点漂移值,则更换测力计。(4)测力计安装时将测力计平稳放置在测力计垫板上,测力计必须与孔轴线垂直,其倾斜应小于0.5°,偏心不大于0.5mm。安装锚具和张拉机具,检查测力计的位置,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张拉。(5)测力计安装就位后,加荷张拉前,准确测量其初始值和环境温度,连续测三次,当三次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F.S时,取其平均值作为监测的基准值。(6)基准值确定后按设计技术要求分级加荷张拉,逐级进行张拉监测:一般每级荷载测读一次,最后一级荷载进行稳定监测,每5min测读一次,连续测读三次,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F.S时则认为稳定。(7)张拉荷载稳定后,及时测读锁定荷载,张拉结束后,根据荷载变化速率确定监测时间间隔,最后进行锁定后的稳定监测。6.5 锚杆应力计(1)按设计要求钻孔,钻孔直径为锚杆应力计直径的2.53.0倍,并清洗钻孔,去除孔内的岩屑,同时防止孔壁沾油污。(2)按锚杆直径选配相应规格的锚杆应力计,按设计要求裁截锚杆长度,将锚杆应力计与相应的裁截锚杆进行对焊,仪器部位采用湿布包裹浇水冷却(仪器温度不超过60),注意浇水时不能直接浇在对焊点处。另应力计与锚杆需保持同轴。(3)焊接组装完毕后,进行检查并记录。(4)在已焊接锚杆应力计的锚杆上安装灌浆管和排气管,将组装检测合格后的锚杆送入孔中,用水泥砂浆封孔。安装检查合格后进行灌浆。6.6 测缝计(1)在岩体中钻孔,孔径690mm,孔深1m。在孔中填满有微膨胀性水泥砂浆,将带有加长杆的套筒挤入孔中,套筒口与孔口齐平。套筒丝口抹黄油,并用棉纱塞紧。(2)砂先浇块浇筑到测缝计设计高程,将测缝计套筒埋入,套筒丝口抹黄油,并用棉纱塞紧。(3)待砂后浇块浇筑到仪器设计高程以上20cm,挖开碎,找到套筒,把测缝计旋上,按规范要求用三脚架上加垫片,对仪器进行预拉,然后仔细回填碎。仪器以上覆盖层超过1.0m,记录仪器读数并妥善牵引好仪器电缆。6.7 钢筋计钢筋计安装随结构钢筋绑扎同步进行,应焊接在同一直径的受力钢筋并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距仪器1.5m以上,同时注意保护钢筋计电缆。钢筋计焊接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对焊、坡口焊或熔槽焊,焊接时可在仪器部位浇水冷却,使仪器温度不超过60,但不得在焊接处浇水。然后仔细回填碎。仪器以上覆盖层超过1.0m,记录仪器读数并妥善牵引好仪器电缆。6.8 钢板计(1)将专用夹具焊接在压力钢管外表面,夹具应有足够的刚度保证钢板应力计不受弯。(2)将钢板应力计调整到设计要求,然后将钢板应力计安装在专用夹具上。(3)仪器外盖保护铁盒,盒周边与压力钢管接触处点焊,盒内填充沥青等防水材料以防仪器受损。6.9 应变计按设计要求测量放样,确定应变计的高程和埋设位置,提前按设计图纸做好支座的固定,待碎浇筑到仪器设计高程20cm,挖开砂,找到支座,按设计角度安装好支杆,然后细心将应变计安装在支杆上,方位、角度误差应小于l0o在仪器周围填入剔除大骨料的混凝土,人工分层振捣密实。混凝土下料应距仪器1.5m以上;振捣时,振捣器与仪器的距离不小于1.0m。记录仪器读数并妥善牵引好仪器电缆。6.10 无应力计用16#铅丝将一支应变计固定在无应力计筒正中,电缆从筒底引出,无应力计筒埋设在距应变计1.5m处。无应力计筒筒口朝上,筒内回填剔除大骨料的混凝土,人工振捣密实。当筒内混凝土浇至离筒口5cm时,将橡皮圈放于法兰盘上,盖上顶盖,对称上紧螺栓,如筒内混凝土有泌水,用棉纱除去。随后用混凝土将无应力计筒覆盖。6.11 温度计在设计位置直接埋入,误差不超过5cm。6.12 渗压计取下仪器端部的透水石,在钢膜片上涂一层黄油以防生锈。安装前将仪器在水中浸泡2h以上,使其达到饱和状态,将仪器测头包装在饱和的砂包中,将透水室对准所测方向将仪器埋设,然后仔细回填碎。仪器埋设完毕后,记录仪器读数并妥善牵引好仪器电缆。6.13 量水堰按设计要求和现场的渗流情况选购和加工堰板。堰槽采用矩形断面,其长度大于7倍堰上水头,且总长不小于2m,即堰板上游的堰槽长度不小于1.5m,堰板下游的堰槽长度不小于0.5m。在堰槽的预留位置安装堰板,堰顶至排水沟沟底的高度大于5倍堰上水头,堰板应直立且与水流方向垂直,并使顶缘水平。合同期采用人工观测,当堰上水头小于5cm时采用容积法观测;当堰上水头大于5cm时采用水位测针观测。6.14 钻孔波速测试根据设计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对锚杆应力计钻孔进行单孔声波波速测试,测点间距20cm,测试各点的纵波速度,绘制纵波速度沿孔深方向的变化曲线,以了解仪器所在部位的地质情况,以便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孔内测点的布置。6.15 弹性纵波波速检测为检测基础岩体质量及爆破开挖质量、洞井爆破开挖质量,需对洞井周围岩体在爆前、爆后进行弹性波测试,测试方法根据现场情况、设计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采用双孔对测法或单孔测试法进行测试。在最上一层平洞洞井开挖线以外附近岩体进行爆前、爆后岩体波速测试,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对建基面进行一次爆前、爆后岩体波速测试,测试在钻孔内进行,测试孔距不大于IOm且满足仪器测试精度要求。爆前、爆后波速测试孔必须相同,且爆后波速测试必须先扫孔后测试。为了保证测试成果的精度,必须测量各测试孔的倾向和倾角,计算测试点间的真实距离。己开挖的基础,根据监理人的指示定期对原波速测试孔进行波速测试,以了解基础卸荷回弹情况。每次测试完成,对钻孔加以保护,便于下一次波速测试。对于声波测试的观测质量,采用重复进行测试的方法评价测试质量,检查数量占总工作量的510%,用同一测点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按有关规范进行评价。6.16 电缆的连接和保护(1)橡胶电缆的连接橡胶电缆的连接采用硫化接头方式,具体要求如下:根据设计和现场情况准备仪器的加长电缆。按照规范要求剥制电缆头,去除芯线铜丝氧化物。连接时应保持芯线长度一致,并使各芯线接头错开,采用锡和松香焊接。芯线搭接部位用黄腊绸、电工绝缘胶布和橡胶带包裹,电缆外套与橡胶带连接处应锂毛并涂补胎胶水,外用橡胶带包扎,外径比硫化器钢模槽大2mm。接头硫化时严格控制温度,硫化器预热IO(TC后放入接头,升温到155160,保持15分钟后关闭电源,自然冷却到80后脱模。(2)塑料电缆的连接塑料电缆的连接一般采用热塑接头或常温密封接头方式,常温密封接头方式具体要求如下:根据设计和现场情况准备仪器的加长电缆。将电缆头护层剥开,不要破坏屏蔽层,按照绝缘的颜色依次剥开绝缘层,剥绝缘层时应避免将导体损伤。电缆连接前将密封电缆胶的模具预先套入电缆的两端头,模具头、管套入一头,盖套入另一头。将绝缘颜色相同的导体分别叉接并绕接好,用电工绝缘胶布包扎使导体不裸露,并使导体间、导体与屏蔽间绝缘良好。接好屏蔽,将已接好的电缆用电工绝缘胶布螺旋整体缠绕在一起。将电缆接头用电工绝缘胶布螺旋整体缠绕一层。将胶混合均匀后,从模口上部均匀地倒入,待灌满后将模口的盖子盖上。(3)电缆的保护电缆头搪锡,经常保持电缆干燥和清洁。电缆在牵引过程中,严防开挖爆破、施工机械损坏电缆,以及焊接时焊渣烧坏电缆。电缆牵引时尽可能埋入混凝土中,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10cm,否则应穿管保护。电缆跨施工缝或结构缝时,应采用穿管等过缝的保护措施,防止由于缝面张开而拉断电缆。7合同期监测各监测设施埋设安装完毕后,及时对观测设施进行测试、校正,记录各测点的初始值。施工期观测做到“四无”,既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四随”,即随时观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校核;“四固定”,即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所有监理人批准用于合同期监测的仪器和设备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和校正,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检验和校正。各监测项目在仪器设备埋设初期按表15-4所列的测次要求或监理人的指示进行监测。表15-4各监测项目在仪器设备埋设初期测次表监测项目仪器埋设后的时段测次变形监测24小时内或埋设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时4次/天I天5天或邻近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时1次/天5天15天1次/天1次/3天15天邻近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完成1次/3天1次/5天渗流监测24小时内或埋设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时2次/天1天5天或邻近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时1次/天5天邻近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完成1次/周应力应变监测24小时内或埋设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时4次/天I天5天或邻近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时1次/天5天15天1次/天1次/3天15天邻近部位进行开挖、灌浆作业完成I次/3天1次/5天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初期等正常情况下,各监测项目标准测次按表15-5中所列的测次要求监测。若遇特殊情况,如大暴雨、大洪水、汛期、大药量爆破以及建筑物出现异常等情况,根据监理人的要求增加测次。表15-5各监测项目标准测次表监测项目施工期首次蓄水期初蓄期运行初期巡视检查1次/周1次/天1次/月1次/月变形监测1次/周1次/5天1次/周1次/旬渗流监测1次/旬1次/5天1次/月1次/月应力应变监测1次/周1次/5天1次/周I次/旬在合同期内,应对合同工作范围内的工程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在监测工作开始前制定巡视检查机构、线路、项目和方法,报请监理人审批,并根据相关工程的进展情况逐步扩大巡视检查的范围。巡视检查分日常巡视检查、年度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日常巡视检查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人,日常巡视检查频率按表5执行。年度巡视检查在每年汛期、汛后全面进行,巡视检查结束后及时向监理人提交简要报告,内容包括发现的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若遇特殊情况,如大暴雨、大洪水、汛期、大药量爆破以及建筑物出现异常等情况,进行特别巡视检查。现场监测或采集的数据要在现场核对无误,防止差错,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如发现异常情况,应找出原因,及时口头上报,并在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并根据监理人的要求增加相关监测测次。8合同期监测资料的整编和分析8.1监测资料的整理各类原始数据均及时按业主规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时将观测物理量转换成相应的温度、应力、位移、渗压水位等物理量,并绘制时间过程线和相关曲线以及异常值的判别等。(1)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包括观测数据的采集、人工巡视检查的实施和记录、其它相关资料收集三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观测数据的记录、观测的环境说明,与观测同步的气象、水文等环境资料;监测仪器设备及安装的考证资料;监测仪器附近的施工资料;现场巡视检查资料;有关的工程类比资料、规程规范等。(2)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每次监测数据采集后,随即检查、检验原始记录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如有漏记、漏测、误记或异常,及时补(复)测,确认或更正。原始监测资料检查、检验主要内容有: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定;监测仪器性能是否稳定、正常;监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清晰;各项检验结果是否在限差以内;是否存在粗差;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经检查、检验后,若判定监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立即重测;若判定监测数据含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时,应分析原因,并设法减去或消除其影响。(3)原始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及时将观测物理量转换成相应的温度、应力、位移、渗压水位等物理量,并绘制时间过程线和相关曲线,检查和判断测值的变化趋势。每次巡视检查后,及时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巡视检查的各种记录、影像和报告等按时间先后次序整理编排。随时补充和修正有关检查设施的变动或检验、校测情况,以及各种考证表、图表等,确保资料的衔接和连续性。根据所绘图表和有关资料及时做出初步分析,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判断有无异常值。如有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在24h内向监理人提交书面报告。8.2 监测资料的整编定期或按监理人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资料整理工作,包括仪器监测资料、巡视检查资料和有关监测设施变动或检验、校测等资料的收集、填表、绘图、初步分析和编印工作。所有监测资料要求按业主规定的格式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用磁盘或光盘备份保存并刊印成册。整编结果报送监理人,同时报送业主和设计单位。(1)监测资料的收集第一次整编时应完整收集原始资料及考证资料等,并单独刊印成册。以后根据变动情况,及时加以补充或修正;收集技术警戒值资料,包括有关物理量设计计算值和经分析后确定的技术警戒值;收集整编时段内的各项日常整理后的资料。(2)监测资料的整编整编资料按内容划分为以下四类:工程资料:包括勘测、设计、科研、施工、竣工、监理、验收和维护等方面资料;仪器资料:包括仪器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和所有说明,测点布置,仪器埋设的原始记录和考证资料,仪器损坏、维修和改装情况,其它相关的文字、图表资料;监测资料:包括人工巡视检查、监测原始记录、物理量计算成果及各种图表,有关的水文、地质、气象和地震资料;相关资料:包括文件、批文、合同、咨询、事故及处理、仪器设备与资料管理等方面的文字及图表资料。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整编时段内的各项监测物理量按时序进行列表统计和校对,绘制各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图,各监测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以及与有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图。8.3 监测成果的分析本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安全监测由仪器监测与人工现场巡视检查两部分组成。因此监测资料也包括仪器监测数据和人工现场巡视检查信息两部分,相应的监测资料整编、分析也就包括了仪器监测资料的整理、计算、分析和现场巡视检查信息处理。通过由单个测点仪器监测数据反映的局部情况与整体巡视检查结果的有机结合,可实现对监测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的认识。在本工程安全监测的实施中做到仪器监测与人工现场巡视检查并进、环境量监测与效应量监测并进,以利于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安全评判。在监测成果反馈上做到准确、及时。为此,根据本工程安全监测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监测数据库,贮存相应的效应监测量、环境监测量、工程资料、考证资料、现场巡视检查情况、各种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应成果等,并研制相应的管理软件有效地操作上述数据库,以便按照业主要求的格式及时提交监测成果。为做到监测成果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定时对监测仪表进行检验和标定,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对采集回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甄别,判断是否是粗差或异常,必要时进行复测加以确认。根据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对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因果数学模型来反映各类环境因素对相应效应量的影响以及程度,以方便现场施工控制。加强不同效应监测量间的综合分析,分析各类监测物理量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以及沿时程的变化、发展规律,使分析成果反映的情况更全面和客观。监测成果一般以月报和年报的形式报送给业主,但若发现异常情况即及时通过简报等形式报送业主和有关单位,以便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的相应标准或规范进行本相应监测资料的整编和归档,绘制相应的物理量空间分布图、过程变化图线等,从形象直观的角度反映出各类监测物理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过程。确保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同一性。即保证各监测系列在时间上连续,在各项目的反映上完整,在监测对象工作性态的反映、变化规律的揭示等方面相一致,不至于前后矛盾,并符合客观实际。原型观测施工进度安排详见表15-6o9质量保证措施9.1 人员本安全监测项目将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组织13人的专业安全监测人员进场开展工作,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及高级工5人,助理工程师工人人,技师及中级工3人。监测人员均具备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经验,特别是如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安全监测施工经验,所有人员必须是经过岗位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监测人员进场计划见表157。9.2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保证变形监测、渗流及应力应变监测的质量,将由安全监测副总工程师负责全面技术工作,各岗位配备足够的具有丰富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形成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技术、安全培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上岗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9.3 严格按照规范、监理人及设计要求施工施工过程中仪器设备埋设安装严格按照监理人批准的设计图纸、通知及要求进行,并接受监理人的检查,各项监测的仪器率定、电缆联接、仪器埋设、数据采集及资料整理严格按照规范和国标执行,做好各项技术项目的原始记录,定期整理存档。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并及时向监理人报出书面情况汇报和处理意见。9.4 加强仪器仪表的检验对埋入的仪器在埋入前严格按照国标进行率定,不合格的仪器予以淘汰。在仪器埋入后,结合观测工作,定期进行仪器埋入后的检查,对测不稳或埋入后失效的仪器,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工作。认真执行计量管理制度,定期对二次仪表进行自检和送计量局检验,加强对仪表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采集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