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类型与特.ppt
第四章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通过学习,掌握遥感图像的类型及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并掌握各种类型遥感图像的特性,为遥感图像解译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 遥感图像的类型 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 各种类型遥感图像的特性 各种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波谱特性,一、基本概念,4.1 遥感图像类型及基本属性,1.影像,影像地物的电磁辐射信息经成像系统处理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影像的特点:点对点地表示地物目标。,2.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遥感器对地表(目标物)通过摄影或扫描而获取的影像。3.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遥感影像经过处理或再编码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遥感影像根据成像方式划分:光学摄影成像 像片(连续)数字扫描成像 图像(离散),二、遥感图像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类型划分2.按影像记录的电磁波波段划分3.按图像比例尺划分4.按遥感器成像方式和工作波段划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遥感图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4.按遥感器成像方式和工作波段划分,固体自扫描图像(可见光近红外),成像雷达图像(微波),SPOT/HRV图像,SAR图像,1.波谱特性,三、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空间特性、时间特性、波谱特性等基本属性的掌握,是进行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分析及应用的基础。,从波谱学的角度出发,依据不同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差异来识别区分目标物,是进行遥感解译应用的基本原理。,在相同的成像条件下,相同地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波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地物波谱特性。,遥感图像记录了其相应的探测波段范围内不同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信息:,电磁辐射能量(强度)的大小,光学摄影像片 热红外图像 成像雷达图像 多波段、超多波段图像,遥感图像根据其探测波段、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属性的不同,所反映的地物的波谱特性差异亦不同:,2.空间特性(几何特性),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是从形态学的角度识别地物、建立解译标志、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等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在遥感图像上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大小(地面分辨率)。,影像比例尺,影像比例尺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的比值。,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因其投影性质的不同,会引起一定的影像几何畸变,从而造成一幅遥感图像上的比例尺是多变的。,例如,光学摄影像片的比例尺:,H,投影性质与影像几何畸变,不同类型的成像遥感器具有各自的成像方式和成像规律,从而不同的遥感影像具有不同的投影性质,同时产生不同性质的影像几何畸变。,实际应用中,须掌握不同遥感影像的投影性质及影像几何畸变特性,并有效利用遥感影像的成像规律和特点,从而正确地进行图像处理及解译分析应用。,S,P1,P2,负片(底片),正片(像片),负像,正像,中心投影,S,O1、O2 像主点,O1、O2像底点,像主点与像底点,(垂直摄影),S,O1、O2 像主点,O1、O2像底点,像主点与像底点,(倾斜摄影),S3,S2,S4,S1,多中心投影(动态多中心投影),旋转斜距投影,OA、OB 地距,SA、SB 斜距,3.时间特性,遥感图像的时间特性,是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以及多时相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地物或现象识别的基础依据。,不同地物其波谱特性具有不同时间尺度意义上的时相变化特点(多时相效应):,利用多时相的遥感资料,有利于对地物或现象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其在不同时间尺度意义上的动态发展历程。,4.2 光学摄影像片特性,光学摄影像片是指通过航空/航天摄影所获取的影像像片。,帧幅式,一、航空像片的类型二、航空像片的地面覆盖与影像重叠三、航空像片的波谱特性四、航空像片的空间特性,像点位移与影像畸变,a,b,c,d,f,e,正射投影,中心投影,像点位移(投影差)由于中心投影的影响所造成的,地面上平面坐标相同但高程不同的点,在像平面上的像点坐标不同的现象。,像点位移产生的原因:,h h,像点位移的规律:,h r,h 1/H,4.3 光机扫描图像特性,光机扫描图像是由采用分立式多元探测器阵列的光机扫描遥感器,用光学机械扫描的方式进行对地覆盖,在运动状态下获取的多波段遥感图像。,一、光机扫描图像的空间特性,1.地面覆盖与影像重叠,地面覆盖,探测器单元,瞬时视场,30m30m,120m120m,瞬时视场的大小:,TM探测器单元阵列,U,V,U,V,t=71.46 ms,TM 15、7:6166条扫描线TM 6:1542条扫描线,影像重叠,旁向重叠,航向重叠,相邻轨道观测带间的旁向重叠率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如Landsat-4,5,7:,卫星运行方向上的航向重叠率由地面处理机构进行人为分幅而形成,以便于图像的拼接。航向重叠率一般固定为15km(8%)。,2.瞬时视场与图像像元,瞬时视场、地面分辨率,瞬时视场探测器单元以一定的立体角(瞬时视场角)所观测的地面范围。,扫描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取决于瞬时视场的大小。,D0,D0,D横,D纵,D纵=,D横=,D0=,30m30m,120m120m,星下点瞬时视场(地面分辨率):,79m79m,240m240m,图像数字化及像元的形成,为便于信息的传输、存储以及计算机处理,需要将探测器单元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即按一定的规则进行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有限的数字图像数据。,光机扫描为动态扫描,在扫描过程中瞬时视场在扫描线上连续移动,随之连续变化的地物辐射量被探测器单元所接收并被转换为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模拟信号)。,采样过程原理图,图像函数空间离散化,采样,无重叠采样,有重叠采样,采样过程,61666166,15421542,像元数目:,30m30m,120m120m,像元大小(对应地面面积):,像元是在扫描成像过程中通过采样而形成的采样点,是扫描影像中最小可分辨面积,也是进行计算机处理时的最基本单元。,图像函数数值离散化,量化,DN值(亮度/灰度等级)的级别数目为2n(n=6,7,8,12)。,混合像元的分解:,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波谱分辨率的提高,3.投影性质,动态多中心投影,(385个投影中心),动态多中心投影的影像亦存在像点位移。像点位移的大小与卫星平台运行高度、地表起伏高差以及扫描角有关。,由于卫星平台运行高度较高,总扫描角较小(11.56),所以当地表相对高差较小且成图精度要求不高时,可将图像近似看作是垂直投影(正射投影)。当成图精度要求较高时(如 TM 1:5万成图),应根据DEM进行几何精校正。,4.影像比例尺,陆地卫星 Landsat/TM图像的原始比例尺为1:336.9万,经地面处理后放大为1:100万或1:50万、1:25万等。,实际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生成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各种比例尺的成果图。,5.影像畸变,像点位移,全景畸变,由于扫描角的变化造成影像纵横向比例尺发生变化。,U(扫描方向),V(卫星平台前进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图像歪斜畸变,Ui,(10km),二、光机扫描图像的波谱特性,1.光机扫描图像(数据)的波谱意义 扫描图像由一定数目的像元组成,像元DN值是在扫描成像过程中,对采样窗口中的亮度/灰度等级进行量化编码而形成的数字数值。,DN值反映了像元内地物的综合电磁辐射信息,代表了相应探测波段范围内地物反射/发射电磁波能力的大小。,2.波谱分辨率与多波段效应,多波段效应相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以及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具有各不相同的波谱特性信息,从而形成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识别和区分地物的能力(解像力)不同,具有各自的波段效应。,应用:植被分类;土壤(干燥土壤)类型识别;判别水深、水质、水中叶绿素分布、沿岸水流、泥沙及近海水域制图。该波段受瑞利散射影响严重,造成图像模糊(反差降低)。,TM1(0.450.52 m)属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对水体穿透能力强(0.40.5 m为电磁辐射的“水下窗口”)。对叶绿素、叶色素的浓度较敏感。,应用:判别水下地形、泥沙流、水体混浊度、大的地质构造轮廓;监测水体污染(水面油污、金属化合物污染);植被分类、生长范围、生长活力;地层岩性、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类。,该波段受瑞利散射的影响,造成反差降低,地物边界模糊。,TM2(0.520.60 m)属可见光中的绿黄光波段。对水体穿透能力较强(一般为1020m,水质清澈时可达100m)。叶绿素在该波段有反射“绿峰”。,应用:判别水中泥沙含量、流向、水体混浊度、悬移质状况;区分具有宽平浅滩的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沙地与沼泽的过渡带;植被分类、覆盖度、健康状况;地质岩性、构造、地貌、土壤等解译。,TM3(0.630.69 m)属可见光中的橙红光波段。对水体有一定的透射能力(一般 2m)。叶绿素在该波段有吸收“红谷”。,应用:研究水体分布、划分水陆界线、反映微水系,判断富水的土壤、地层,寻找浅层地下水、识别古河道;植被分类、调查生物量及作物长势、病虫害监测(是植被调查的通用波段);地质岩性、构造、地貌、土壤类型解译。,TM4(0.760.90 m)属摄影红外波段。该波段为水体的强吸收波段,图像上水体呈黑色调,水陆界线十分明显。叶绿素在该波段有强反射峰。,应用:用于调查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水分状况研究、作物长势分析等;区分云和雪(雪的影像色调较深);对岩性、土壤类型的判定也有一定作用。,TM5(1.551.75 m)属短波红外波段。该波段处于水的吸收带(1.41.9 m),故对地物的含水量敏感。,TM6(10.412.5 m)属热红外波段。该波段对地物的热异常反映敏感,可以根据不同地物发射辐射特性的差异,识别区分地物/现象:,区分农/林覆盖类型(区分草本/木本植物),监测植被热损害(病虫害监测),识别大面积的沙漠化,水体污染监测,地表热流变化、区域性地面湿度变化,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应用:区分主要岩石类型、研究热液蚀变特征矿物。,TM7(2.082.35 m)属短波红外波段。该波段是为地质研究需要而追加的波段。在该波段上,绝大多数造岩矿物处于反射波谱的高峰段,而含羟基矿物(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则具有判别性的特征波谱吸收带,在影像上呈暗色调。,3.Landsat-7/ETM+图像波谱特性,ETM+是 Landsat-7(发射)上携带的增强型专题制图仪,其图像波谱特性与TM图像类似。,三、ASTER图像波谱特性 可以获取从可见光到热红外谱段范围的地表影像数据;拥有光学传感器各波段较高的几何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在单条轨上可以获取近红外立体影像数据。在SWIR 和 TIR 谱段,传感器上有侧视功能,可以达到8.55(垂直轨道方向)的侧视角,而在VNIR谱段,侧视角则为24(垂直轨道方向)。,在SWIR和TIR谱段,传感器上安转有一个可靠性很高的设计寿命为50,000小时的冷却器。每条轨道平均每8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每天大约传回地面780景观测数据。以上特征可以满足那些关注地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用户的要求。,四、热红外扫描图像的波谱特性,1.热图像的色调特征,热图像是地物热红外辐射能力以色调深浅的形式加以表现的一种图像化显示,色调深浅反映了地物辐射温度的高低。,辐射温度(亮度温度、表观温度):,与地物目标具有相同热辐射能力(辐射通量密度)的黑体的温度。,地物辐射温度或真实温度的具有周日变化特性,且与地物的热惯量、反照率等因素密切相关。,2.热图像色调的影响因素,地物辐射温度或真实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热图像的色调产生差异变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3.热图像的热晕效应及热阴影,受空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热目标(特别是高温物体)在热图像上的影像比原物大许多倍的现象。,热晕效应,热阴影,由于地表不同位置处存在温度差异而在热图像上形成的阴影。,由阳光直射引起,无持续时间,由温度差异引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4.热图像的波谱分辨率,早期热图像多为单波段宽谱带,目前波谱分辨率已有很大提高。,TERRA/MODIS:,6.53514.385m分为离散的10个波段,波谱分辨率为300、500nm。,TERRA/ASTER:,812m分为20个波段,波谱分辨率为200nm。,5.热图像的温度分辨率,温度分辨率热图像能够分辨的最小温度差。,目前热红外遥感器的温度分辨率为0.5 0.1K,最高可达0.01K。,6.NOAA/AVHRR简介,AVHRR为NOAA极轨气象卫星上载负的5波段光机扫描遥感器,星下点分辨率为1.11.1km,总视场角56,扫幅宽度为3000km,温度分辨率0.12K。,4.4 固体自扫描图像特性,固体自扫描遥感器采用CCD(电荷耦合元件)作为探测元件排成线列或面阵,以推扫式(推帚式)的方式进行逐行或逐面扫描,从而获取高分辨率的固体自扫描遥感影像。,一、固体自扫描图像成像特点,一、固体自扫描图像成像特点,U,V,1.垂直观测,2.倾斜观测,横轨立体观测,二、固体自扫描图像特性,1.空间特性,(动态)多中心投影;,同条扫描线上各像元同时成像;,同一基准面上影像比例尺一致;,空间分辨率,2.波谱特性,SPOT/HRV(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器):,1998.5.27 汛前,1998.8.12 汛期,3.SPOT-5/HRG图像特性简介,4.5 成像雷达图像特性,一、成像雷达图像的空间特性,1.近距离压缩,在斜距显示的雷达图像上,目标物体的长度将被压缩,且距雷达天线的近距离端比远距离端压缩得多,从而造成距离向的几何失真。,H,S,O,AB=BC=CD,ab bc cd,2.透视收缩:所有面向雷达的斜坡,其在雷达图像上的长度都比实际长度短。,RT,RB,3.雷达叠掩(顶底倒置),坡度较大的地物目标,在成像雷达大俯角探测的情况下,目标物顶部先于底部成像,从而在图像上产生目标倒置的视觉效果。,3.雷达叠掩(顶底倒置),坡度较大的地物目标,在成像雷达大俯角探测的情况下,目标物顶部先于底部成像,从而在图像上产生目标倒置的视觉效果。,无叠掩,叠掩,4.雷达阴影,沿直线传播的雷达波束被高大地物目标所阻挡,在目标背面形成雷达波束照射不到的盲区,因无回波返回雷达,从而在图像上的相应位置形成黑色调的暗区。,第五节 成像雷达图像波谱特性,1.成像雷达图像的色调特征 成像雷达图像的色调深浅,反映了不同地物目标的后向散射回波的强弱:,雷达影像色调与回波强度关系示意图,2.成像雷达图像波长,3.成像雷达图像色调的影响因素3.1波长,常用波段:L波段(23.5cm)、X波段(3cm),回波强、空间分辨率高,穿透能力差,回波弱、空间分辨率低、穿透能力强,平静水面,草地,耕地,3.2俯角,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椭球体,粗糙表面,平滑表面,随俯角变化的回波强度,3.2俯角,3.3极化方式,多极化的工作方式将增加大量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HH、VV,HV、VH,成像雷达的极化组合工作方式:,3.4地物表面粗糙度,3.5地物复介电常数,3.6角反射器效应、方向性效应,方向性效应,角反射器效应,线状或面状地物与雷达视向正交时,能够产生强回波。,二、成像雷达图像的波谱特性,1.成像雷达图像的色调特征,成像雷达图像的色调深浅,反映了不同地物目标的后向散射回波的强弱:,雷达影像色调与回波强度关系示意图,2.成像雷达图像色调的影响因素,波长,2.成像雷达图像色调的影响因素,波长,常用波段:,回波强、空间分辨率高,穿透能力差,回波弱、空间分辨率低,穿透能力强,L波段(23.5cm)、X波段(3cm),平静水面,草地,耕地,俯角,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椭球体,粗糙表面,平滑表面,俯角,随俯角变化的回波强度,极化方式,多极化的工作方式将增加大量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HH、VV,HV、VH,成像雷达的极化组合工作方式:,角反射器效应、方向性效应,方向性效应,角反射器效应,线状或面状地物与雷达视向正交时,能够产生强回波。,思 考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