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视角中的和谐文化建设讲座周大鸣.ppt
底层视角中的和谐社会建设,周大鸣 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E-mail:广州新港西路135号、邮编:510275,本次讲座的内容,以人类学、社会学家的身份,从底层社会视角来看和谐社会建设。内容:1)党中央和谐社会建设思路的提出2)17大报告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要点3)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定位4)从底层社会、从矛盾来反观和谐社会建设案例分析:城市中少数民族,农民工、失地农民、下岗工人、拾荒者等关键词:社会转型、底层社会、和谐社会与文化,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持和灵魂。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的文化境界,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而和谐文化则是集价值观念、思想认知、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以及制度体系等为一体的复合整体,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尊重差别、主张平衡的思想坚持。,何谓社会转型,我们所讲的社会转型,就是社会发展理念和价值的变迁,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的转移、社会结构的质的变化、社会运作方式和机制的根本转变和社会特征的显著变化的历史过程。,社会转型的特征,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结构的重组传统权威的流失和社会权力的转移 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社会群体之间、个体之间、不同的社会力量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 信仰的危机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社会心理的焦虑和迷惘,何谓底层社会?,政治权利结构中处于弱势社会分层中处于下层身份地位上处于边缘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党中央和谐社会建设思路的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本身在不断完善之中。,和谐社会建设的要点,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卫生: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障制度;发展老龄事业。文化: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下岗失业和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再就业;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社会保障: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茅盾排查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纠正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信访工作。,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和谐文化建设的定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这种和谐文化既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谐思想,也是在我党总结古今中外文化和谐建设和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各项经验教训的成果。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价值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从抽象的精神价值层面的研究和提倡,转向操作性和实践性,并建立相应的考察指标体系。例如:在包括启动大规模移民或征地和具有明确社会发展目标等的 投资项目中开展社会风险分析,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排序,选择影响较大,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风险因素进行重点研究,进而提出减少社会风险的措施。IRR模型(贫困风险和重建模型)失地土地安置 失业再就业 无家可归住所重建 边缘化社会融入 食品不安全营养充分 发病率增加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失去权利公共资产及服务的恢复 社会解体网络和社区重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和谐社会建设与底层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底层社会的矛盾及其缓解将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理解矛盾,并协调矛盾,是开展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十七大报告是从底层社会来考虑的,基本权益提高最低工资提高初次分配的比重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起点最低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从矛盾来反观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持续过程,那么作为社会和谐思想基础的和谐文化建设,更需要关注当前社会转型中现实的主要矛盾,通过探询社会矛盾背后的文化因素,来讨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和谐文化建设。,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1、少数民族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的和谐主要受到来自国家政策、社会转型和民族传统文化三种力量的影响。案例一:迅速聚集的深圳市少数民族案例二:拉面馆的故事案例三:商场搜身事件,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分析:A.我国民族政策面临的新挑战;B.城市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共荣;c.宗教对民族文化、民族关系和谐的作用和影响。,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2、农民工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民工群体中体现出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主要是物质上的贫富差距、制度上的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以及精神层面对城市的认同和适应。案例:“二元社区”本地人和外地农民工,广州城中村图景,广州城中村图景,散工非正式机构雇佣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固定性、突发性工资待遇无任何合同、保险工资收入收入低、无保障研究了几类散工建筑工、搬运工、保姆、拾荒者等,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拾荒者A.社会底层的底层B.拾荒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C.拾荒者的权益保障,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3、失地农民与和谐社会建设失地农民群体中体现出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在物质上被迫快速失去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制度上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和今后生活的保障,精神上则是失地农民对失去土地后的适应和认同。个案1:大学城的失地农民个案2:珠海的发展为什么落后,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分析:A.失地农民的补偿和生活安置B.失地过程中农民的应对措施C.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现状D.失地农民认同和适应E.失地农民的内源发展,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4、下岗工人与和谐社会建设下岗工人群体中的矛盾冲突体现在物质上失业导致了生活的困难,制度上则是下岗工人的权益保障和今后生活的安置,精神上则是从“工人老大哥”到下岗工人的适应,以及对自我、对社会的认同。案例:安源矿工“四矿问题”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归根结底是农民工问题,工人阶级变迁组图,工人阶级变迁组图,工人阶级变迁组图,工人阶级变迁组图,案例分析:底层社会的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分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的变化下岗工人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总体情况回顾和分析针对下岗工人的相关政策和行动下岗工人的生存和发展现状下岗工人的适应、认同和期望,结语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建构社会主义的信仰价值体系;厘清群众底层的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发动群众性的和谐文化建设,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贯彻实施,并深入人心。,结语二:如何关注底层社会,文化整体观:跳出仅限于精神和价值领域的文化和谐建设研究,从分析经验性的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和谐与冲突,来思考精神层面的和谐问题。在倾听中求得决策:参与式的决策方式动态和谐观:和谐是矛盾中的和谐,是从矛盾中寻求平衡点以人为本,结语三:如何分析几大社会关系,贫富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