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与理性投资.ppt
资本市场改革与理性投资,提纲,1、中国的金融改革1.1 金融及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作用1.2 已取得的改革进展1.3 尚存的主要问题1.4 深化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2、证券市场的发展2.1 我国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局限2.2 资本市场改革趋向2.3 本轮股市“牛市”的推动力,1.1 金融及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作用,金融市场的产生金融市场的作用及影响对金融功能的认识金融结构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市场的产生,厂商,个人家庭部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银 券行 商,10000,100万,?,?,金融市场的作用及影响,核心:资金的时间价值机能:集中货币资金的供、需;资本形成 作用:融通 传统金融:血液实体经济为体 现代金融:心脏,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 整合要素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制度)资本本身成为要素 资本:达到一定规模的作投资用途的资金。劳动力要素发生裂变 企业家:利用金融市场整合要素获取超额利润。扩展产品市场,产品市场 消费品,产 品 市 场消费品 中间产品 投资品,对金融功能的认识,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本)配置、风险配置。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其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能力正相关。金融业通过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和利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等,为现代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水平。,金融结构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储蓄、投资水平并通过有效配置资金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金融结构的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金融结构越复杂,即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及其组合的种类越多、分布越广、规模越大,金融功能就越强,金融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就越高。从历史的线索看,如果只有金融总量的增长,没有金融结构的演进,金融发展只能是同一水平或层次上的数量扩张;只有通过结构的变化,才能增加或提升金融功能,出现升级性的金融发展。,1.2 已取得的改革进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坚持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证券、保险业改革初见成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财务状况明显好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显著改进,财务可持续能力明显增强。至2006年6月底,中行、建行和工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0%、13.15%和10.74%,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4.19%、3.51%和4.10%,税前利润分别达340.13亿元、328.14亿元和385.85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公开发行上市成功,市场约束机制显著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国家注资获得了明显收益,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地的农村信用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产权模式,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组织形式。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国家在中央银行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三方面对农村信用社予以政策支持。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支持“三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至2006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为12.6%,与2002年末相比下降了约24个百分点;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农村信用社、农业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分别达7.7%、12.3%和8.6%,而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仅为8.4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2005年7月21日,我国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正式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为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小幅双向波动,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6年12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5.75%,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得到初步发挥,企业逐渐适应了人民币汇率的有管理浮动,没有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冲击。,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分别实现了上限和下限管理中央银行利率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定价水平显著提高各类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不断增强综上,利率在优化资源配置和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坚持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的上升周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能源资源紧张、投资增长过快、国际收支顺差过大、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等突出问题。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金融市场流动性。包括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回收力度,将基础货币增长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深层次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整各层次利率水平,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两次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共0.54个百分点,三次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共0.81个百分点,两次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共0.9个百分点,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 引导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停止对地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通过机制、体制和工具创新,加强对中小企业、农业和消费等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证券、保险业改革初见成效,资本市场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壮大了机构投资者券商综合治理完善市场法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险市场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思路更加成熟保险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1.3 尚存的主要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与运作机制不适应市场需要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从银行内部看,三家改制银行的公司治理尚需规范,经营机制转换不彻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金融案件时有发生;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创新不足,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现象比较突出;增长方式粗放,利差收入仍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部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增长偏快,风险隐患增加。从银行外部环境看,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基本结束,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同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有可能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法制建设尚待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与运作机制不适应市场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与解决“三农”问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经营粗放、管理薄弱、盈利能力较低、风险较大等问题。农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低,支持“三农”的商业金融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农村资金仍然存在外流现象,政策性支农贷款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机制不完善,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尚未发展。适应农民生产与生活需求的金融产品与金融组织创新不够,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对金融宏观调控形成较大压力。消费率较低已成为影响经济协调平稳发展的突出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的货币政策自主性下降。国内流动性过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增加较多,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导致金融运行的市场基础不稳固,直接融资比例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货币政策传导不畅。,1.4 深化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行、中行、建行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严防不良资产反弹和经营效益下滑。继续推进分支机构改革,加强对基层机构风险和内控的考核管理,确保新体制、新机制在全系统的有效运行。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对改制银行深化改革的监督、促进和约束作用,按照国际监管标准规范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保持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稳定和提高,树立国家控股公众银行的良好形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改制银行稳步发展综合经营。加快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面向乡村、面向农民的社区性金融机构抓紧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明确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定位完善农发行的功能定位与运作机制,按商业原则办理开发性业务,提高效益加快建立邮政储蓄银行,继续发挥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提供储蓄、汇兑和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市场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推动小额信贷组织发展,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平稳的金融环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调控逐步从数量型调控模式为主向价格型调控模式为主转变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商业银行贯彻金融宏观调控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保持信贷合理均衡投放,加强资本约束,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加强财政、货币、贸易、产业、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协调配合的综合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继续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通过金融创新不断加大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实施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政策,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公平市场规则,积极培育促进金融创新的社会环境,2.1 我国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局限,承兑贴现市场 货币市场 拆借市场 国库券市场 证券市场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 长期信贷市场 保险市场 融资租赁市场 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证券市场功能,按市场化方式筹资资本配置(以预期报酬率为基础)监督与评价,2.2 资本市场改革趋向,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期货市场发展健全和完善市场法制,2.3 本轮股市“牛市”的推动力,股权分置改革流动性过剩资产重估,2006年十大牛股,鹏博士(600804)涨幅:506 驰宏锌锗(600497)涨幅:498.12 泛海建设(000046)涨幅:472.72 东方金钰(600086)涨幅:372.5 柳工(000528)涨幅:369.74 赣南果业(000829)涨幅:344.22 泸州老窖000568)涨幅:323.53 吉林敖东(000623)涨幅:297.41贵州茅台(600519)涨幅:248.86 苏宁电器(002024)涨幅:241.73,直接融资滞后于间接融资的发展在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在间接融资中中小银行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大银行的发展保险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2005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工行改制方案 2005年4月21日晚,汇金公司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2005年5月,完成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的剥离工作;2005年6月27日,与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签订了总额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的转让协议;2005年7月13日,工行宣布完成财务重组计划。2006年1月27日,工行宣布引进战略投资者。2006年7月工行“A+H”同时上市方案获批。2006年7月18日,工行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2006年10月27日挂牌上市。,2002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专题工作小组200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成为产权清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目标,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并选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试点。国务院成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其运用国家外汇储备向试点银行注资,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行使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控股股东职责。国务院明确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必须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2003年12月,国家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2004年8、9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先后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国家向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2005年10月,工商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月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2006年6月和7月中国银行分别在H股市场和境内A股市场成功上市2006年10月工商银行以AH股的方式在内地和香港同时成功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并建立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引入人民币对外币交易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增加外汇交易品种,开办银行间市场外币间买卖业务,扩大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推出银行对客户外汇掉期、银行间外汇远期和掉期等外汇避险工具。改进汇价管理体系,扩大非美元货币波幅和美元现汇与现钞买卖差价,允许银行对客户挂牌汇率一日多价,增强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自主定价能力。加快与国际外汇市场接轨步伐,允许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买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汇率和利率产品。,一、金融改革的必要性,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现阶段我国金融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四个“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