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就业社会政策.ppt
第九章 就业社会政策,所谓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获得职业,从事职业劳动,并从中获得报酬。所谓就业政策,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在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实行的以促进劳动就业、加强就业管理为主要形式,旨在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一种社会政策。,第一节: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及成因分析,一、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一)失业人员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的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失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它包括:()岁以上各类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中,初步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者。()企业宣布破产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被企业终止、解除合同或辞退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辞去原单位工作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符合失业定义的其他人员。,(二)失业指标体系一般来讲,就业和失业指标体系应该有三个层次的指标构成。第一层次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总人口中适合劳动的人口进行界定。第二层次的指标是按照是否愿意就业的标准,将劳动年龄人口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不在劳动力人口。第三层次指标是将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失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三)我国目前的失业状况1、五次失业高峰第一次是在到年。第二次在是在到年。第三次是在年到年。第四次是年到年。第五次是年以来。,2、城镇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及失业率.doc,3、城镇失业问题的特点(1)全国各地登记失业率分布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和重工业地区登记失业率高于其他地区。(2)失业人员年龄构成上以青年为主。(3)多数属于长期失业。(4)中等学历以下者构成失业大军的主体。地区发展不均衡,青年人、低学历群体占主体,失业主要呈长期型,所有的失业难题都聚到了一起。这些特点显示,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绝非易事。,4、目前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统计的缺陷现行失业统计标准的核心问题是“城镇”与“登记”,这一标准忽略了以下人员:农村失业人口。城镇隐蔽失业人口。年内失业又就业人口。,二、中国劳动力供求状况及失业问题成因分析,(一)中国劳动力供求状况1、新增劳动年龄人口。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3、城镇企业富余人员的释放。,(二)失业问题成因分析1、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把失业划分为五种类型:()磨擦性失业:由于求职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带差而形成的失业,就是磨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行业受气候变化、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技术性失业:是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局部生产节省劳动力而形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而形成的失业。这种失业与经济运行周期波动相联系,由于经济跌入萧条,社会需求锐减,生产普遍停滞或下降,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2、我国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1)最深层次原因在于人口过多,劳动力总量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2)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周期性失业。(3)国有企业改革导致制度性失业(4)就业观念陈旧导致失业,三失业问题的影响:,(一)对个人的影响:1、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导致贫困。2、心理处于非平衡状态,会时常感到社会对他们不公平,有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对前途丧失希望。3、也可能促使人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新的生活。,(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社会稳定:会丧失对政府的信心,甚至怀疑政府的合法性。2、导致经济损失3、有助于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毕竟过高的失业率,过多的失业人口还是利大于弊。,第二节 应对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政府宏观政策,(一)保持经济增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促进就业。1、解决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增长。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二)控制人口增长(三)降低劳动参与率(就业供给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四)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社区,1、登记失业,全面了解社区内的失业状况。2、社区作为职业中介,推进就业。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失业下岗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和推荐就业的功能。3、组建劳动服务公司。4、社区还要对其下属用工单位违法用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促使整改,保证就业人员的合法权利。,三、个人,1、利用国家提供的国民教育机会,或其他各种机会,参加培训,或自学或深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2、转变就业观念,一要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就业。二要破除等级和面子思想,还要破除地域观念、所有制观念和城乡观念,面对现实,有岗位就争取。三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行业的兴衰,避免因循守旧,要抓住时机创造就业。,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一、就业政策的内容所谓就业政策,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在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实行的以促进劳动就业、加强就业管理为主要形式,旨在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一种社会政策。,1、促进就业机会增多的社会政策。(1)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2)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一般是兴建一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等。(3)鼓励失业人员的创业活动。,2、合理分配就业机会的政策。3、增强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能力的政策 4、对劳动者的就业保护政策主要包括就业权利的保护(反对就业歧视)、劳动者获得基本工资和基本福利的权利以及在劳动场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保护。5、与劳动者就业有关的其他政策,二、我国目前的就业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的是一种“促进就业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就业。,(一)合理调整就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在增加基本建设投资,积极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重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比较大的服务性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发展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二)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中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鼓励劳动者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就业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用人的数量和质量,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三)统筹兼顾城乡就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结合“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途径,形成了两方面的基本政策。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业。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四)提高劳动者素质。1、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事业。2、建立职业培训制度:职业培训的种类包括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3、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建立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体系。,4、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五)发展就业服务体系。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7号)文件,“十五”期间,我国要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导,其他部门和社会办就业服务组织共同发展,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务派遣、创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服务技术支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内容。,(六)再就业工程1、定义:再就业工程是一项旨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等手段,通过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等多种渠道,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社会工程。,2、我国再就业工作的进展:针对国内1993年以来出现的下岗失业高潮,1993年底,原国家劳动部提出了再就业工程计划。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再就业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兴办劳服企业组织开展生产自救、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等措施,帮助长期失业者和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实现再就业。第二阶段,1998年5月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三三制”筹集资金、制定再就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其再就业。,3、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政策 措施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下岗职工下岗申报备案程序和对特殊群体的下岗保护:,(2)、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再就业服务中心,是指依托企业建立起来的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对下岗职工进行有效管理并促进其再就业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或机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主要承担三项职能:一是负责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二是为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医疗(或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等社会保险费用。三是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3)、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运作和管理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对象,主要是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参加工作,合同期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4)、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 国家规定,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所需资金,原则上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即企业负责13、财政负担 l3、社会筹集(包括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和社会募捐)13。,(5)、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宏观政策 确保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必要的速度是增加就业岗位的前提条件。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主要是发展公路、铁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电厂、地下铁道等项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以及小企业。鼓励企业分流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对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分流本企业富余人员和安置下岗职工的,给予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税收优惠等必要的政策扶持。,(6)、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工商优惠政策。,(7)、促进再就业的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政策 就业服务政策。再就业培训政策。,(8)、三条保障线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指通过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将企业的下岗职工组织起来,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费,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和报销门诊医疗费用,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按照规定,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目前,大部分地区按当地最低工资70的标准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给予必要帮助的社会救济制度。其对象包括:(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思考题:,1、我国目前失业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是什么?2、试述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发展阶段。3、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当前的失业问题?,参考文献,1、袁志刚、方颖: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2、莫荣: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与加入WTO后的政策建议,载郑功成、郑宇硕主编:全球化下的劳工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3、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