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六章 科学理论的创立,关于科学,除了了解科学的本质外,还要进一步了解科学理论是怎样创立的、有什么规律的问题。19世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层出不穷,引起人们对科学理论创立问题的兴趣,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关于科学理论创立的观点(赫姆霍茨、彭家勒、阿达姆等)。,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创立一、科学理论创立的思维进程 就新理论创立的完整的思维进程看,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 2、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 3、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4、验证阶段研究成果的证明和检验,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科学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作准备工作调查与问题有关的研究状况,明确解答域,了解积累有关的背景知识。包含着研究的成分、内容,但它是为了解决确定的问题而展开的,所以是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科学事实,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尝试解决。这是一个反复试错排除的过程。,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通过前面的艰苦思考过程,时机成熟,创造性的提出新观念、新方法、新思想。开始只是思想的闪光,经过进一步的整理、修改和完善的逻辑加工过程而提出新理论(假说),并经历逻辑加工形成可以检验的方案。,验证阶段研究成果的证明和检验设计安排实验和观察、检验由新假说推演出来的新结论是否正确。结果是证实或证伪。,二、科学理论创立的基本方法1、公理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新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于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学体系,几何原本 23个定义、5条公设、5条公理467个数学命题。阿基米德的静力学体系、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等都是用公理方法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典范。,运用公理方法,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1、无矛盾性;(体系在逻辑上要首尾一致,无矛盾,即科学性)2、完备性;(所选择的公理应该是足够的,能由此推导出本学科的全部定理,即完整性)3、独立性。(公理、公设彼此独立,不能相互推导,即简单性),2、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人扪对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存在自身的内在逻辑机制:具体 抽象 具体,分析,综合,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为理性辩证思维而言,是从抽象到具体。思维抽象就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形成关于对象的众多方面的一个一个单一的规定。思维具体就是通过综合则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如经典电磁学的建立。感性具体电闪雷鸣、摩擦生电、磁石吸铁等抽象电荷、电场、磁场、电流;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安培定律等思维具体麦克斯韦方程式(揭示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的内在联系,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抽象是个关键,要遵循适度原则。,3、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实现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恩格斯,历史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人的认识的过程;逻辑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反映。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按照逻辑与历史进程相一致的原则建立;二是按照逻辑进程与人类认识自然的进程相一致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如(1)化学体系的建立元素到化合物;无机物到有机物;小分子到大分子。这一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是一致的。(适用于经验性较强的科学理论)(2)物理学体系的建立静力学、动力学、分子物理学、热力学、波动物理学、声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与人类对宏观物理运动的认识的过程是一致的。(适用于数学化的科学理论)要求:研究中要对对象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掌握历史发展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不能局限于历史,要进行逻辑分析、综合。,第七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创立后,要经过同行的评价和检验,之后才能成为人类共同体的精神财富。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所谓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指的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所作的评价,这是对新理论的初步的理性评价。,对理论逻辑结构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相容性评价(是否同公认的理论相容或者无矛盾性,这是科学家们拒斥轻率理论的重要方法,也是抵制伪科学的重要手段。),2、自洽性评价(是否自相矛盾,如伽利略发现亚里斯多德落体理论的矛盾性。当然,事物是矛盾的,科学理论的逻辑表达要避免矛盾,但科学正是要揭示事物的矛盾的,),3、简单性评价要把一切概念和相互关系归结为尽可能少的、逻辑上相互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1)具有更大的普遍性2)具有更大的否证性3)符合美学原则4)更符合自然的本性科学的确追求简单性,也相信最基本的规律有简单性,但这只是信念,不是衡量对错的标准。理论对错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被证伪或证实。,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实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的推论进行经验的验证。一般的检验过程:由假说逻辑地推演出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论,然后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对照。,一、对应规则与检验蕴含对应规则:是指把描述不可直接观察对象的抽象概念,与可直接观察的经验材料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规则,规定把理论应用于现象的实验程序,目的是赋予理论概念以经验内容。检验蕴含:指的是由假说(全称命题)逻辑的推出的推论(单称命题)。,二、确证、否证、证实检验蕴含与经验一致;(决定不了理论的最终命运)检验蕴含与经验不一致;(能够决定理论的最终命运)全部检验蕴含被确证。(能证实理论,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证实。),三、判决性实验判决性实验是指: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假说H1和H2、并分别推断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l和C2,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CI(或C2),不符合C2(或C1),则认为这个实验肯定了H1(或H2),否定了H2(或HI)、该实验就是关于假说H1和H2、之间的判决性实验。,判决性检验适用的情况: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出现两个相竞争的理论,而两个理论都能够解释、说明部分现象。做法:设计相同的条件,由它们分别推出两个相互排斥的检验蕴含,通过相应的观察或实验,来看检验结果与哪一个检验蕴含相符合,从而断定需要放弃哪个理论、接受哪个理论。结果:不可能同真,却可能同假。P161,“这堆白色粒状物是糖”和“这堆白色粒状物是盐”。,19世纪以前,判决性实验的存在是科学家们公认的。现在有争议。因为当由一组前提推出的结论被检验表明为假时,从逻辑上并不能断定哪一个前提是假的,因而不能作出确定的判决。而且,实验本身也是历史的、发展的。实验的仪器在不断更新,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在不断改进,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也会不断提高,实验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同样也都是在发展着,对实验结果作用的认识也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而,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其局限性,由此决定了它对假说的检验不可能是最终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