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灾害问题分析.ppt
自然灾害与灾害问题分析,自然灾害的分类,从地球的外围圈层和灾害发生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等,地质灾害,天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水文灾害,天文灾害(如小陨星、太阳活动、超新星爆发等),灾害的分析天文灾害,相关知识:太阳活动的类型、发生的层次、特点、对地球的影响。,灾害的分析天文灾害,07年上海地理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A,灾害的分析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暴雨、干旱、雷电、雪灾、雹灾、霜冻、热浪、局部强气候异常等,从各种气象灾害产生、分布、危害和防御分析灾害特点。,灾害的分析气象灾害,灾害的分析气象灾害,我国气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灾害的分析气象灾害,规律总结:台风和飓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寒潮的实质是快行冷锋过境,旱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是降水和蒸发的关系。,灾害的分析气象灾害,灾害的分析地质灾害,结合板块知识分析地震和火山的分布,巴基斯坦地震发生于_板块和_板块的_边界。,(热点范例),分析: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发生的地震造成的损失较西部地区大?,从能量规模和破坏程度分析,灾害的分析地质灾害,震中距,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质量、经济技术水平、防灾意识等,知识迁移,其他灾害也可以从发生规模和破坏程度两个指标来看它的影响。真正造成损失的大小是与破坏程度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等重力灾害多发生于:山区、地质破碎、降水集中(暴雨)、地表缺乏植被,07年海南地理 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 B.植被越稀疏 C.谷越深坡越陡 D.土质越疏松,C,灾害的分析地质灾害,结合整体性和关联性分析灾害,整体性:各要素形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性:成因上的关联、原生灾害诱发次生灾害、人类活动诱发灾害,小结:灾害分析的一般方法,1、掌握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防御等知识。2、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和灾害成因,掌握各类灾害的分布规律。3、注意用学科内相关知识分析。4、从灾害发生规模等多方面分析造成的破坏程度。5、注意用整体性、关联性和人地关系分析灾害问题,1、从生态平衡分析生物入侵导致的灾害2、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生物灾害。,灾害的分析生物灾害,生物灾害(如禽流感、病虫害等),结合全球防御禽流感,讨论灾害该如何防御.,灾害的防御,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GRS、GIS等。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如:洪涝灾害恢复植被;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诱发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又进一步破坏了环境,对人类进行了无情的报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防止或减缓这一恶性循环的发生和延续,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类社会的调控机能,遵循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和谐的关系,改善环境,减轻灾害,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