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ppt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6.1 控制系统综合与校正概述,6.1.1 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当控制系统的静态、动态性能不能满足实际工程中要求的性能指标时,可以在系统中引入一些附加装置和元件,人为地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这种措施称为校正,引入的附加装置称为校正装置,除校正装置以外的部分,包括被控对象及控制器,称为固有部分。,需要校正的控制系统通常可分为被控对象、控制器和检测环节3个部分。各装置除其中放大器的增益可调外,其余的结构和参数是固定的。,因此,控制系统的校正,就是按给定的固有部分的特性和对系统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选择与设计校正装置。而校正装置的选择及其参数整定的过程,就称为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问题。,6.1.2 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用频率法校正有以下特点。,(1)用频率法校正控制系统,主要是改变频率特性形状,使之具有合适的高频、中频、低频特性和稳定裕量,以得到满意的闭环品质。,(2)在初步设计时,常采用伯德(Bode)图来校正系统。,(3)用频率法校正控制系统时,通常是以频率指标来衡量和调整系统的暂态性能,因而是一种间接的方法。,需要校正的几种基本类型如图6-1所示。,6.1.3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应根据系统工作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实际需要来确定,对不同系统有所侧重,如调速系统对平稳性和稳定性精度要求较高,而随动系统则侧重于快速性要求。,常用的性能指标有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时域指标主要有超调量、调节时间ts和稳态误差ess等,频域指标主要有相位裕量、穿越频率 c和谐振峰值Mr等。,控制系统的校正方式,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及其和系统固有部分的连接方式,通常可分成3种基本的校正方式。,1串联校正,如图6-2所示,这种形式中,校正装置与被控对象等不可变部分串联,因此常称为串联校正。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校正形式。这种方式简单、容易实现。为避免功率损失,串联校正装置通常放在前向通道中能量较低的部位,可采用有源或无源校正网络构成。,2反馈校正,如图6-3所示,校正装置位于局部反馈回路中,故称为反馈校正。反馈校正可以改造被反馈包围的环节特性,抑制这些环节的参数波动或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采用此种校正方式,信号从高功率点流向低功率点,所以一般采用无源网络。,图6-3 反馈校正,3复合校正,如图6-4所示,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并用,称为前馈补偿,亦称为复合校正。按其所取的输入性质的不同,可以分成按给定的前馈校正如图6-4(a)所示和按扰动的前馈校正如图6-4(b)所示。,图6-4 复合校正,6.2 串 联 校 正,6.2.1 串联超前校正(PD校正),1相位超前网络,利用相位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相位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位超前特性。应用图6-5所示的无源阻容网络,就能实现所需要的相位超前特性。,它的传递函数为,图6-5 相位超前网络,频率特性为,校正电路的伯德图如图6-6所示。,图6-6 超前校正电路的伯德图,图中,2=d1,2用频率法设计超前校正网络,利用频率法进行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大致如下。,(1)根据稳态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2)绘制在确定K值下的伯德图,计算出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0=0+=5 20,(3)根据给定相位裕量,估计需要的附加相角位移,求出超前网络必须提供的相位超前量。,(4)计算校正网络系数。,(5)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交接频率1和2,使校正后中频段(穿过零分贝线)斜率为20(dB/dec),并且使校正装置的最大移相角出现在穿越频率c的位置上。,(6)计算校正后频率特性的相位裕量是否满足给定要求,如不满足须重新计算。,(7)提出实现形式,并确定校正装置参数。,【例6-1】现有一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要求校正后的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0,相位裕量(c)50,试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解:(1)由稳态指标的要求可计算出放大系数K=100。其传递函数为,因为,c=31.6,所以,伯德图如图6-7所示,图6-7 例6-1系统的伯德图,(2)根据系统相位裕量(c)50的要求,微分校正电路最大相角位移应为,max 50 17.5=32.5,考虑c,则原系统相角位移将更负些,故max应相应地加大。今取max=40,于是可写出,max=arcsin,(3)由,解得,d=4.6,(4)假设系统校正后的穿越频率为校正装置两交接频率1和2的几何中点(考虑到max是在两交接频率的几何中点),,即,由,解得,1=21.6 2=99.36,=46.32,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为,(5)校验校正后相位裕量,所得结果满足系统的要求,(6)串联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6.2.2 串联滞后校正(PI校正),1相位滞后网络,应用图6-8所示的无源阻容网络,就能实现相位滞后所需的特性。它的传递函,数为,1,T=R2C,频率特性为,校正电路的伯德图如图6-9所示。,图6-8 相位滞后网络,图6-9 滞后校正电路的伯德图,其中,2=i1,max=,max=arc sin,2用频率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应用频率法进行滞后校正设计的步骤大致如下。,(1)根据稳态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2)绘制在确定K值下原系统的伯德图,计算出本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3)根据给定相位裕量,增加515的补偿,估计需要附加的相角位移,找出符合这一要求的频率作为穿越频率。,(4)确定出原系统在=处幅值下降到0dB时所必需的衰减量,使这一衰减量等于20lg i,从而确定i的值。,(5)选择2=,为 110倍,计算1=。,(6)计算校正后频率特性的相位裕量是否满足给定要求,如不满足须重新设计,(7)提出实现形式,并确定校正装置参数。,【例6-2】现有一控制系统原有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校正后的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相位裕量(c)30,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解:(1)由稳态指标的要求确定放大系数K。,(2)绘制原系统的频率特性,计算相位裕量。,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c)=30,伯德图如图6-10所示。,(3)在伯德图中选取满足要求的,按相位裕量(c)=30的要求,并考虑校正装置在穿越频率附近造成的相位滞后的影响,再增加15的补偿裕量,故预选(c)45,取与(c)=45相应的频率=0.7为校正后的穿越频率。,(4)由公式计算求得对应穿越频率的对数幅频特性增益为21.4dB,则得,20 lgi=21.4dB,i=11.75,图6-10 例6-2系统的伯德图,(5)预选交接频率。,2=1/T=/3.5,即,另一交接频率为,则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6)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计算相位裕量,而,=0.7,所以,(),=30.53,满足系统所提出的要求,可以求得其增益裕量为14dB。,(7)校正装置选择,由于,T=R2C=5s,如选,R2=250k,则,C=20FR1=3M,6.2.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PID校正),单纯采用超前校正或滞后校正均只能改善系统暂态或稳态性能。若未校正系统不稳定,并且对校正后系统的稳态和暂态都有较高要求时,宜于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利用校正网络中的超前部分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而校正网络的滞后部分则可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相位滞后超前特性可用图6-11所示的RC网络实现。,校正电路传递函数为,1,Ti=1/1 Td=1/2,校正电路频率特性为,校正电路的伯德图如图6-12所示,图6-11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图6-12 滞后超前校正电路的伯德图,【例6-3】现有一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速度误差系数Kv=10,相位裕量(c)=50,增益裕量GM10dB。,解:(1)根据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可得,所以K=20。,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伯德图如图6-13所示。,图6-13 例6-3系统的伯德图,(2)选择新的穿越频率,从W(jw)的相频曲线可以看出,当c=1.5rad/s时,相位移为180,这样,选择=1.5rad/s易于实现,其所需的相位超前角约为50,(3)确定滞后超前校正电路相位滞后部分。设交接频率1=1/Ti,选在穿越频率的1/10处,即1=0.15rad/s,并且选择=10,则交接频率,0=1/,Ti=0.015rad/s,滞后超前校正电路相位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4)相位超前部分的确定。因新的穿越频率=1.5rad/s,所以可求得,W(j)=13dB,因此,如果滞后超前校正电路在c=1.5rad/s处产生13dB增益,则即为所求,根据这一要求,通过点(13dB,1.5rad/s)作一条斜率为20(dB/dec)的直,该线与0dB线及20dB线的交点就确定了所求的交接频率。故得相位超前部分的交接频率为,2=0.7rad/s,3=7rad/s,超前部分的传递函数为,(5)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等于50,增益裕量等于16dB,而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10s1,满足所提出的要求。,6.3 反 馈 校 正,6.3.1 常用反馈校正方法,1比例负反馈,图6-14所示为66例负反馈校正系统。校正前,校正后,其中,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比例负反馈,使得T大为减小,而由惯性影响的动态特性得到改善。但这种减小是以系统放大倍数同时减小为前提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以牺牲放大倍数来换取动态性能的改善。另外,放大倍数的减小可以通过提高串接在系统中的放大环节增益来补偿。,校正前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6-15所示。,图6-14 比例负反馈校正系统,图6-15 校正前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从上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反馈后系统的带宽得到扩展,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这对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有利。这是在反馈校正中常用的一种方法。,2正反馈,图6-16所示为正反馈校正系统,图6-16 正反馈校正系统,校正后,图6-17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当KKh趋于1时,校正后系统的放大倍数将远大于原来的值。这是正反馈所独具的特点之一,即正反馈可以提高系统的放大倍数。,3微分负反馈,图6-17所示为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校正前,图6-17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校正后,校正后阻尼比,微分负反馈在动态中可以增加阻尼比,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能,是反馈校正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控制规律。,6.3.2 负反馈校正设计,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如图6-18所示。利用频率法进行反馈校正设计时,首先应使内环稳定,然后利用下述近似式去设计,这样可使设计过程大为简化。,图6-18 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W1(j)H(j)|1时,Wk(j)W1(j);,|W1(j)H(j)|1时,Wk(j),【例6-4】现有一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如图6-19所示,要求选择 使系统达到如下指标:,图6-19 例6-4的系统方框图,(1)稳态位置误差等于零;(2)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200s1;(3)相位裕量(c)45。解:(1)根据系统稳态误差要求确定系统放大系数。,K1K2=200,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原系统的局部闭环部分传递函数为,(2)期望特性的设计。,绘制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确定等效开环传递函数W k(s)。同串联校正一样,使高频增益衰减,降低穿越频率使中频段以20(dB/dec)的斜率过0dB线。这样,校正后幅频特性将如图6-20中Wk所示,其特性曲线绘制如下。,图6-20 例6-4系统校正后的幅频特性,取,或,则,即,取n13,解得,因校正后特性的中频段应为1特性,设它与校正前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相交于P点,则只要确定出P点的位置,就可以绘制出校正后的等效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根据相位裕量(c)45的要求,由,可知,20lgc 20lg2=20lg5.1=14.15dB,于是,将14.15dB线与校正前特性曲线W相交,其交点即为P点,相交的频率即为2,从图6-20中可以看出,P点可能位于校正前特性的2特性或3特性的线段上。如设P点是在2特性线段上,则可写出,40lg40lg2=14.15dB,其中,为校正前特性W的穿越频率。可按近似法求得,令,所以,=44.72,(3)校验。,求局部小闭环传递函数W2(s)Wc(s)。,根据等效的开环传递函数Wk(s)可知,W2(s)Wc(s)必须以斜率为20(dB/dec)的线通过3=0.754。,在3范围内,20lg|W2(j)Wc(j)|=20lg|W(j)|20lg|Wk(j)|,当=2时,应以斜率为40(dB/dec)的线穿越0dB线。由此得到,在穿越频率2时,特性幅值为,当2=100时,小闭环开环频率特性相位移为,所以小闭环相位裕量为55,小闭环是稳定的。,(4)校正装置的求取。,由,得,图6-21 RC网络,如果选取图6-21所示的RC网络来实现W(s),由于,令,RC=,得,K2 1,从而得到,6.4 MATLAB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下面通过用MATLAB分析PID校正系统的例子来说明MATLAB软件在此方面的应用,【例6-5】现有一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Gc(s)=3+0.2s,PID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频率特性和单位阶跃响应。,解:(1)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num=35den1=0.00001 0.0031 0.215 1 0 mag1,phase1,w=bode(num1,den1)margin(mag3,phase3,w),输出伯德图如图6-22所示。,(2)分析校正后的频率特性。,Gc(s)Go(s)=,num3=7 105 350den3=0.00001 0.0031 0.215 1 0 0mag3,phase3,w=bode(num3,den3)margin(mag3,phase3,w)输出伯德图如图6-23所示。,图6-22 例6-5系统校正前的伯德图(MATLAB输出),图6-23 例6-5系统校正后的伯德图(MATLAB输出),(3)求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t=0:0.02:5numc1,denc1=cloop(num1,den1)y1=step(numc1,denc1,t)numc3,denc3=cloop(num3,den3)y3=step(numc3,denc3,t)plot(t,y1,y3);grid,系统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6-24所示。,图6-24 例6-5系统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MATLAB输出),6.5 本 章 要 点,1系统校正的有关概念,所谓系统校正,就是针对给定的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设计或选择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这类问题是系统综合和校正问题。在系统中引入一些附加装置和元件,人为地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这种措施称为校正。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般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2串联校正,应用最为广泛的校正方法,它利用在闭环系统的前向通道上加入合适的校正装置,并按频域指标改善伯德图的形状,达到并满足控制系统对性能指标的要求。,3反馈校正,另外一种常用的校正方法,它通常采用校正装置反馈包围系统的部分环节或部件,可以改善被包围环节的动态结构、参数和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可以取代被包围环节,大大减弱被包围环节的特性参数变化及干扰对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4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1)确定系统闭合部分的数学模型(结构图)。(2)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求出系统固有部分的频率特性。(3)根据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性能指标,从而得出预期频率特性。(4)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与参数。(5)通过仿真或现场调试对系统某些部分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修正,5MATLAB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6.6 本 章 习 题,1什么是系统校正?系统校正有哪些类型?2简述串联校正的优缺点。3简述反馈校正的优缺点。4PI串联校正调整系统的什么参数?使系统在结构上发生怎样的改变?它对系统性能产生什么影响?5PD串联校正调整系统的什么参数?它对系统性能产生什么影响?6设计一具有单位反馈的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20s1,相位裕量 不小于50。7设计一具有单位反馈的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1)K v=5s1;(2)40;(3)c0.5s1。,8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一校正装置,使其满足下列指标:,(1)Kv375;(2)=48;(3)c=2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