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方法.ppt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朗诵,感知全诗,划分层次,(18句),(916),(1736),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春江花月图画面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景物美,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意境幽美恬静,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既有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又有人类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的欣慰哲理美,二、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哲理美,名句赏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描述 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停地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第三部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胜:能承担,能承受。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情感美,(2)思妇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3)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情感内容,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回顾全诗结构,(18句),(916),(1736),小结(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