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开采第八章.ppt
井身结构,井身结构是指油井钻完后,所下入套管的层次、直径、下入深度及相应的钻头直径和各层套管外和水泥的上返高度等井身结构包括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井身结构,技术套管又叫中间套管,用来保护和封隔油层上部、难于控制的复杂地层。下入技术套管会使完井成本大幅度增加。油层套管的作用是保护井壁,隔绝油、气、水层。,油井是把地层和地面联接起来的通道,原油就是通过油井流到地面上来的油井在完井、试油测试后投入生产,按其举油出井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又叫机械采油)采油方法两大类,第八章,采油方法通常是指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采用的方法,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使油喷到地面的方法,相应的井称为自喷井人工举升:人为给井底的油流补充能量,将油采到地面的方法,第八章,自喷,人工举升,有杆泵,采油方法,常规(抽油机),地面驱动螺杆泵,无杆泵,电泵,离心泵,电动潜油螺杆泵,水力泵,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水力涡轮泵液动螺杆泵,气举,连续气举间歇气举,第八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第八章,第八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掌握不同条件下油井流入动态及生产系统节点分析方法,会绘制 IPR 曲线;掌握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特征了解自喷井的节点系统分析自喷井管理及分层开采气举方式,第八章,第八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自喷采油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动力设备和维修管理费用任何油井生产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流动过程: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油层中的渗流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井筒中的流动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在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对多数自喷井,还存在通过油嘴的流动嘴流,第八章,第八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第八章,油嘴:调节和控制自喷井产量的装置,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油气井流入动态定义:是指在一定的油气层压力下,流体(油、气、水)产量与相应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气的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简称 IPR 曲线,又称指示曲线(Index Curve)。用途:就单井而言,IPR 曲线是油气层工作特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它既是确定油气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主要依据,又是分析油气井动态的基础。因素:根据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基本理论可知,IPR 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油藏驱动类型、完井状况、油藏及流体物性有关。,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井底流动压力从油层流到井底的剩余压力,也称井底压力,简称流压,Pwf对某一油层来说,在一定的开采阶段,油层压力相对稳定于某一数值,如改变井底压力就可改变产量的大小,井底压力变大,则产出量就要减少,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油气井流入动态曲线,第八章第一节,A井(水驱),B井,C井(溶解气驱),典型的油井流入动态曲线,IPR 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油藏驱动类型,Pwf,q,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油气井流入动态曲线,第八章第一节,直线型:PwfPb,单相渗流,牛顿流体(水驱),曲线型:a.非牛顿流体单相驱,b.PwfPb,两相流,溶解气驱,粘弹流体。,复合型:PwfPb Pe,单-两相渗流,一、单相流体渗流时的流入动态,单相液体,单相气体,在单相液流条件下,油层物性及流体性质基本不随压力变化,1.符合线性渗流规律时的流入动态 达西公式 单向,1)圆形油藏 对式(2)积分得圆形供给边界油层中心一口井的产量公式,径向,条件:PwfPb,A.定压边界:Pe=C,井底Pwf,考虑井深:,B.封闭边界,2)非圆形油藏 对非圆形泄油面积,需要进行泄油面积和井位校正,其中校正因子Cx如表8-1所示,3)用,pR用压力分布公式求,对单相稳定渗流,边界条件:r=rw,p=pwf;r=re,p=pe,分离变量:,面积加权求,代入产量公式得,定压边界,封闭边界,4)采油指数Jo,定义:单相液体渗流条件下,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量。M3/(d Mpa),意义:它是一个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性质,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与油井产量之间的关系,用途:评价油井生产能力,Jo越大,油井生产能力越强,产量公式,定压边界,封闭边界,地层系数:流动系数:,5)采油指数的确定:系统试井3到5 个点,绘制IPR曲线,6)采油指数的实质(物理意义),单相:,多相(非牛顿流体),实质:在某一流压下,每增加单位生产压差,油井产量的增加值。,定义:,多相流时,必须指明相应的流压,单相流是特殊情况,例:A井位于正方形泄油面积的中心,,根据系统试井,计算采油指数,1.绘制IPR曲线,2.,3.查表得,4.直线外推至q=0,求,当,6.,2.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时的流入动态,条件:油井产量很高时,在井底附近不再符合线性渗流,呈现高速非线性渗流。,非线性渗流方程有:,A,B与油层及流体的性质有关,如果试井资料在单相渗流呈现非线性渗流,可绘制 与 的关系曲线,然后由上式预测非达西渗流范围内的油井流入动态。,二、单相气体渗流时的流入动态 1.符合线性渗流规律时的流入动态条件:定压边界、圆形气层中心有一口气井稳定生产时,距井轴r处的流量为:,根据气体连续方程和状态方程,将半径r处的流量折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气井产量qg,引用假(拟)压力的概念:,因为r=,所以,用数值积分法或其它方法求得假压力,后,再由式(8-12)求得气井产量。,优点: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缺点:计算过程复杂,在工程中常近似地用平均压力 求和Z,,即,积分有,令,则,1).绘制 与 的关系曲线,应用:,2).斜率为D,3).预测稳定线性渗流条件下的气井流入动态。,2.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时的流入动态,(1)二项式方程,矿场上将 与 的关系曲线称为二项式特征曲线。,将=1.03Pa时的产量称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用途:衡量气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及进行气井间生产能力的比较。,(2)指数式方程,式中 C 与气层及流体性质 有关的系数;n渗流指数,0.51。,利用试井资料求出C,n值,求得其绝对无阻流量,与液体相比,气体具有更大的压缩性:,气体的产量均指标准状态下的产量,气井的压力均采用绝对压力而非表压力,条件:,1、基本公式,二、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流体、岩石物性变化此时为溶解气驱油藏,根据达西定律,平面径向渗流的油井产量公式为,因油相渗透率,理论基础可靠,但需数值求解,计算繁杂,工程中常用简便的近似方法。,2、沃格尔型流入动态,1968年,沃格尔对不同流体性质、油气比、相对渗透率、井距、压裂井、污染井等各种情况下的21个溶解气驱油藏进行了计算。,1)无量纲IPR曲线及沃格尔方程,排除高粘度原油及严重污染的油井后,绘制了一条参考曲线,这一曲线被称为沃格尔曲线。,例题,(8-32),2、沃格尔型流入动态 2)IPR方程的通式,不同采出程度的IPR曲线相近,但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不同采出程度的影响。考虑到IPR曲线的这种差异,将Vogel方程改写为:,当V=0.2时,即得沃格尔方程。V值的大小与油井的采出程度有关,油井的采出程度越大,V值越大。,式中 V 沃格尔参数,变化范围为01,不完善井,无量纲IPR方程通式,其中:,3、组合型流入动态,条件:,(1)单相原油流动部分(求qb),当=时,当 时,b,(2)油气两相流动部分(求qc),求导,令,在=处,IPR曲线光滑,左右导数相等,得,总结,4、复杂条件下的流入动态,三相流、聚合物驱、斜井、水平井、多油层,一、三相渗流时的油井IPR曲线,沃格尔建立的无量纲IPR曲线未考虑含水情况,而就大多数注水开发油田而言,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油井早晚要见水,如果流压低于饱和压力,就将出现油、气、水三相渗流。,佩特布拉斯(Petrobras)根据油流的沃格尔方程和水油的定生产指数,从几何学角度导出了油、气、水三相渗流时的IPR曲线(图8-12)及计算公式,J采液指数,二、聚合物驱油井流入动态,流变性:幂律模型 k、n沿渗流方向变化,理论求解较难。为此,半经验方程为:,0n1,其中:,液体有效粘度 液体流性指数;地层渗透率;回归系数,由实测资料确定,三、斜井、水平井的流入动态,与直井的差别:其泄油体及油向井筒流入的方式有所不同,前面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单层油藏或层间差异不大的多油层油藏。下面介绍各层间差异较大而又合采时的油井流入动态。,四、多油层油藏的油井流入动态,假设:层间有窜流总IPR=各层的IPR叠加特点:,参加工作层数,多油层油井的IPR曲线,2.层间有窜流(层间差异大),采用多层合采时将出现高渗透层单独水淹,而中、低渗透层仍然产油的情况,其油井的流入动态及含水率的变化与油、水层的压力及采油、产水指数有关。,下面以单相水层和油层同采为例:(1),水层产水,全部渗入地层,水层产水,部分转渗入油层,井中产水,,油水同产,(2),出现相反情况,要确切把握分层流入状态,必须进行分层测试。,(3)变化理论分析,(1)当,(2)当,(3)当,单调递增,单调递减,恒定不变,第二节 气液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规律,油+水+气,多相流,气相+液相 气液两相流,多相垂直管流理论是研究自喷井、气举井生产规律的基本理论。多数情况下,油井生产系统的总压降大部分是用来克服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时的重力和摩擦力。这不仅关系到油井能否自喷,而且决定着用自喷和气举方法可能获得的最大产量 为了掌握油井生产规律及合理地控制和调节油井工作方式,必须掌握气液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规律,一、油气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特征,1)与单相液流的比较,流压: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油压:流压作用下,克服静液柱压力和流动阻力后的压力,a.出现条件,单相,两相与单相共存,全井多相,b.能量供给 单相:井底流压,多相:+气体膨胀能,c.运动参数 单相:,多相:自下而上,,d.能量消耗,单相:重力+摩阻,多相:重力+摩阻+动能损失,2)油气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型态,2)油气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型态,流动形态:流动过程中,油气在管线内的分布状态,简称流型。既与气油体积比,流速及油藏性质有关,又与管线走向有关。,根据两相介质分布的外形分为5类:,a.纯油流 单相连续流,b.泡流 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分散在液相中,气泡的直径相对于油管直径小很多,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影响,对摩阻的影响不大,滑脱现象严重。滑脱:气液垂直管流中,由于气液密度差引起的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c.段塞流 一段油,一段气的结构,特点:气是分散相,液是分散相,气托油向上运动,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和利用,滑脱小。,d.环流 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相,而管壁为环流的流动结构。,特点:油气均为连续相,气体的举油作用是靠摩擦携带。,e.雾流 油管中央的气流芯子变粗,沿管壁 流动的油环变薄,此时,大部分油都以小油滴 分散在气流中。,特点: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分散相,气携带油高速喷出井口,气液相对速度很小,气体是整个流动的控制因素。,。,流型为渐变,非突变。同一井不全出现全部流态,3)滑脱损失,出现滑脱之后将增大气液混合物的密度,从而产生附加的压力损失.,多相垂直管流中,混合物液柱重力所消耗的能量远比其它能量消耗要大。,单位管长上的滑脱损失:,=,-,二、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模型,两相流动规律比单相流动复杂,存在比例,分布状况,均相流动模型分相流动模型流动形态模型,a.均相流动模型:简称均流模型,混合物为均匀介质,流动的参数取两相介质的平均值,从而按照单相介质来处理。对泡流和雾流精度高,简单,方便,工程上适用.,b.分相流动模型:简称分流模型,气、液分开流动,有流动参数和物性参数,建立每相介质动力特性方程。该模型更能反映气液两相之间流动状况的变化,但计算较复杂。,c.流动形态模型:分成几种典型的流型,然后按不同流型的流动机理分别研究其流动规律。根据各种流型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关系式,从而能深入地研究两相流动的实质。,第八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第八章,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节点系统分析(Nodal Systems Analysis)定义1:是通过任一选定的节点把从油气藏到地面分离器(或用户)所构成的整个油气井生产系统按计算压力损失的公式或相关式分成几个部分,将整个系统中各部分的压力损失互相关联起来,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和动态预测,实现油井生产最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节点系统分析(Nodal Systems Analysis)定义2:简称节点分析,是把从油层到地面油气分离器的油井生产系统看成一个统一的压力系统,在系统内设置若干节点,由节点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就其各个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损耗进行分析,从而较科学地分析整个生产系统,使油井工作制度合理。节点系统分析的对象是整个油井生产系统。,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油井生产系统亦称油气井生产模型,是指一个宏观的研究对象。例如,从油气层、完井段、油管、井口油嘴、地面集输管线到分离器这一完整的自喷井生产系统。最简单的油气井生产系统应由油气层、井筒及地面集输管线三部分组成。实际油气井生产系统都比较复杂。对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压力损失分析是节点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节点系统分析,油井生产系统,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节点系统分析,油井生产系统,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节点定义:各流动过程的分界点,是一个位置的概念。包括:普通节点和函数节点两类。,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节点普通节点:两段不同流动规律的衔接点属普通节点。普通节点本身不产生与流量相关的压力损失。函数节点:压力不连续的节点称为函数节点(压力函数节点)。流体通过该节点时,会产生与流量相关的压力损失。解节点: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节点称为求解节点(简称解节点或求解点)。选定某一节点,将系统分为流入和流出两部分求解。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可求解的问题对于自喷井生产系统,应用节点分析方法可求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新完钻的井,据预测的流入动态曲线,选择完井方式,确定油管尺寸,选择合理生产压差。对已投产的生产井系统,找出影响产量的因素,采取措施使之达到合理利用自身压力,取得最大产量。,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可求解的问题改善现有生产井的某些条件,预测产量变化,如更换油嘴、油管以后的产量变化。预测未来油井的生产动态,根据地层压力变化,预测未来的开采动态及停喷时间。对各种生产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寻求最佳经济方案和最大经济效益,系统优化设计。,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必备的数学模型 必须具备能够准确描述各部分流量与压力损失的数学模型,以及流体物性参数的计算公式或相关式。比如自喷井生产系统中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井筒及地面管线压力梯度计算公式、油嘴流动相关式,流体在不同压力温度下的物性参数等。,第八章第二节,解题步骤 对自喷井生产系统进行节点分析,一般步骤如下:1)建立生产井模型。按油气井生产的逻辑关系,合理设置节点,建立生产井模型。2)选择解节点。通常应选尽可能靠近分析对象的节点作为解节点。3)计算解节点上、下游的供、排液特性。流入部分=从油层开始到解节点;流出部分=从解节点到分离器。根据有关数学模型分别计算给定条件下解节点上、下游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4)确定生产协调点。根据解节点上、下游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绘制流入动态曲线和流出动态曲线。流入、流出曲线的交点(称协调工作点)即是所给条件下系统可提供的产量与解节点处的压力。如果流入、流出曲线不相交,则流入、流出部分无协调点,说明系统不能按给定的条件正常生产。,5)进行动态拟合。对数学模型及有关参数进行调整,拟合,使建立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能正确反映油井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6)程序应用。拟合后的计算程序,既可以用于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分析,也可以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敏感参数分析,通过分析,优选出生产参数,实现油气井生产系统的优化运行。,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普通节点分析 以简单的自喷井生产系统为例,说明选取不同解节点时进行节点系统分析的方法。1.井底为解节点 整个生产系统分成两部分:(1)油藏中的流动;(2)从油管入口到分离器。,第八章第二节,预测 未来油井产量。,作用:,研究油井由于污染或采取措施后引起完善性变化对q的影响。,2.井口为解节点,用途:,研究不同直径油管和出油管线对生产动态的影响。,选择油管及出油管直径,3.平均油藏压力为解节点,用途:,研究不同 对Q的影响。,预测不同 下的Q,油井停喷压力,第三节 节点系统分析,函数节点分析步骤:(1)以系统两端为起点分别计算不同流量下解节点上、下游的压力、求得节点压差并绘出压差-流量曲线。(2)根据描述节点设备(油嘴、安全阀等)的流量-压差公式或相关式,求得设备工作曲线。(3)由两条压差-流量曲线的交点便可求得问题的解,即节点设备产生的压差及相应的油井产量。,第八章第三节,第四节 自喷井管理及分层开采,自喷井管理,第八章第四节,基本内容,管好生产(采油)压差-手段取全取准资料-依据保证油井正常生成-目的,生产压差:油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差,,合理生产压差=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指在目前的油层压力下,油井以多大的流量和产量进行工作。,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合理的工作制度应当是:,保证较高的采油速度保证注采平衡保证注采指数稳定保证无水采油期长应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又不破坏地层结构流饱压差合理,考虑了上述各种要求所确定的工作制度则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合理”是相对的,工作制度应随着生产情况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应以充分发挥油层潜力为前提。,非注水开发油田,合理工作制度应根据稳定试井和采油资料确定。,原则上:合理利用地层能量,保持生产稳定,非注水开发油田,第四节 自喷井管理及分层开采,自喷井分层开采,第八章第四节,原因:在多油层条件下,只用井口一个油嘴调节、控制全井的生产,很难使各小层均做到合理生产。,分层开采:在多油层条件下,为充分发挥各油层的生产能力,调整层间矛盾,而对各小层分别控制开采,称分层开采。,第四节 自喷井管理及分层开采,分层开采的方法 在多油层油藏开发中,油井分层开采,水井分层配注,是为了开发好高渗透层的同时,充分发挥中低渗透层的生产能力,调整层间矛盾,在一定的采油速度下使油田稳定自喷高产。分层开采可分为单管分采与多管分采两种井下管柱结构。,第八章第四节,第四节 自喷井管理及分层开采,分层开采的方法 单管分采:在井内只下一套油管柱,用单管多级封隔器将各个油层分隔开,在油管上与各油层对应的部位装一配产器,并在配产器内装一油嘴对各层进行控制采油。,第八章第四节,第四节 自喷井管理及分层开采,分层开采的方法多管分采:在井内下入多套管柱,用封隔器将各个油层分隔开,通过每一套管柱和井口油嘴单独实现一个油层(或层段)的控制采油。,第八章第四节,分层开采井下设备,封隔器:封隔油套环空,将油层分成互不干扰的独立系统。,配产器:内装油嘴,对其油层控制合适的生产压差,实现各层段定量产油。,625-3型活动式配产器,7522型油井封隔器,7622型水力压力缩式封隔器,851型水力挤压式封隔器,两种方法优缺点,我国主要用单管分采,特殊井或层间干扰严重的井用多管分采。,大庆“六分四清”内容,以单管分层注水为中心实现“六分四清”的一整套油田开采工艺和技术。,六分: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研究,分层管理,分层改造,四清:分层采油量清,分层注水量清,分层压力清,分层出水量清,实质:按各层段差异,将各层段隔开,进行分层定量控制注水和采油。,六分四清实质,气举采油法:当油井不能自喷时,除采用前面介绍的人工举升方法外,还可以人为地把气体(天然气或空气)压入井底,使原油喷到地面的采油方法。优点:设备比较简单、管理调节较方便。在新井诱导油流及作业井的排液方面气举也有其优越性。缺点:需压缩机和高压管线,地面系统设备复杂,投资大,气利用率低。,第五节 气举采油,一、气举方式及井下管柱1.气举方式,中心管进气(反举),连续气举是将高压气体连续地注入井内,使其和地层流入井底的流体一同连续从井口喷出的气举方式。它适用于采油指数高和因井深造成井底压力较高的井。间歇气举是将高压气间歇地注入井中,将地层流入井底的流体周期性地举升到地面的气举方式。间歇气举既可用于低产井,也可用于采油指数高、井底压力低,或者采油指数与井底压力都低的井。,中心管进气时,被举升的液体在环形空间的流速较低,其中的砂易沉淀、蜡易积聚,故常用环形空间进气的举升方式。2.井下管柱 按下入井中的管子数气举可分为单管气举和多管气举。多管气举可同时进行多层开采,但其结构复杂、钢材消耗量多,一般很少采用。简单而又常用的单管气举管柱有开式、半闭式和闭式三种。,(1)开式管柱 管柱不带封隔器者称为开式管柱,只适用于连续气举和无法下入封隔器的油井。采用这种管柱时,每次开井时都需要排出套管中聚集的液体并重新稳定,下部阀会由于液体浸蚀而发生损坏,控制不当会使套管内的高压气大量通过管鞋进入油管引起油井间歇喷油。,油管底部的位置叫油管鞋。,(2)半闭式管柱 带有封隔器的管柱称为半闭式管柱,它既可用于连续气举,也可用于间歇气举。这种管柱虽然克服了开式管柱的某些缺点,但对于间歇气举仍不能防止大量注入气进入油管后,通过油管对地层的作用。(3)闭式管柱 闭式管柱,是在半闭式管柱的油管底部加单流阀,以防止注气压力通过油管作用在油层上。闭式管柱只适用于间歇气举。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气举装置,如用于间歇气举的各种箱式(腔式)及柱塞气举装置等。,二、气举过程,气举时压缩机压力变化曲线,三、气举启压力与工作压力 压缩气从环空注入,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下降到管鞋时,压缩机达到最大的压力,称为启动压力。气举井稳定生产时压缩机的压力称为工作压力。,如果压缩机的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气举时的启动压力,气举无法启动。启动压力的大小与气举方式、油管下入深度、静液面位置以及油、套管直径有关。采用环形空间进气的单层管气举方式时有式中 气举时的启动压力,Pa;井内液体密度,kg/m3;L油管长度,m,四、气举阀及其下入深度 在压缩机的额定工作压力有限的情况下,为实现气举就需降低启动压力。最常用的是在油管柱上装设气举阀。1.气举阀工作简况 气举阀的作用相当于在油管上开设了孔眼,高压气体可以从孔眼进入油管举出液体,降低管内压力,到一定程度之后,气举阀自动关闭,将孔眼堵死。,气举前井筒中充满液体,沉没在静液面以下的气举阀在没有内外压差的情况下全部打开,油套管柱如图11-29(a)所示。气举时当环空液面降低到阀以下时,气举阀内外产生压差,高压气体通过阀的孔眼进入油管,使阀以上油管内的液体混气;如果进入的气量足以使液体混气而喷出,则油管内压力就会下降。油管内压力下降后使环空高压气体挤压液面继续下行,环空液面继续降低,如图11-29(b)所示。当环空液面降低到阀以下时,高压气体又通过阀的孔眼进入油管举升液体。,同时阀内的压力进一步降低,在阀内外压差作用下自动关闭,如图11-29(c)所示。阀进气后,阀以上油管内的液体混气喷出,油管内压力降低,在环空高压气体的挤压下液面又继续下降。最后,高压气体从油管鞋进入油管,阀关闭,井中的液体全部被举通,如图11-29(d)所示。实际生产中,为了防止由于管鞋处压力波动使高压气进入油管而出现间歇喷油,常在管鞋以上20 m处装一工作阀(或称为末端阀),正常生产时,注入气将通过该阀进入油管。,2.气举阀下入深度的确定 应遵循两个原则:(1)必须充分利用压缩机具有的工作能力;(2)必须在最大可能的深度上安装,力求下井阀数最少、下入深度最大。,3、下入深度设计注意点 在固定井口油管压力的条件下进行下入深度设计时,只涉及到油层-井筒-注气系统之间的协调。而当存在地面出油管线(特别是出油管线较长)时,应将地层-井筒-地面出油管线及注气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按照节点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设计。,